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锗颗粒镶嵌薄膜的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岳兰平 何怡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和热处理方法,制备出颗粒尺寸和镶嵌密度均可控制的高质量Ge-SiO2纳米颗粒镶嵌薄膜。在室温下测量了不同粒度纳米锗颗粒镶嵌薄膜样品的吸收光谱,观测到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光吸收和吸收带边蓝移。研究表明:镶... 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和热处理方法,制备出颗粒尺寸和镶嵌密度均可控制的高质量Ge-SiO2纳米颗粒镶嵌薄膜。在室温下测量了不同粒度纳米锗颗粒镶嵌薄膜样品的吸收光谱,观测到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光吸收和吸收带边蓝移。研究表明:镶嵌在绝缘介质薄膜中的纳米锗颗粒的能带是量子化的,随着纳米锗粒子平均尺寸的减小,其吸收带隙增加,吸收带边蓝移的程度相应增大。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讨论了量子尺寸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对纳米锗颗粒电子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吸收谱 纳米锗颗粒 薄膜 量子尺寸效应
原文传递
氧吸附对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君武 胡慧芳 +1 位作者 韦建卫 彭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77-288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氧分子物理吸附在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的束缚能,能带结构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指出氧分子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的优先位置,研究发现氧吸附对碳管的电子输运特性和吸收光谱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光致氧分子解吸附的现象... 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氧分子物理吸附在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的束缚能,能带结构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指出氧分子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的优先位置,研究发现氧吸附对碳管的电子输运特性和吸收光谱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光致氧分子解吸附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氧物理吸附 能带结构 吸收光谱 半导体
原文传递
Au/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芸 张波萍 +1 位作者 焦力实 李向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8-2083,共6页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_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对Au/SiO_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_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_2中的Au颗粒随Au...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_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对Au/SiO_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_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_2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SiO_2(600)]×5多层薄膜在540—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Au的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强.基于修正后的Maxwell-Garnett(M-G)有效媒质理论,讨论了金属颗粒的形状对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峰位和强度的影响.模拟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吸收光谱形状、趋势及吸收峰位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薄膜 吸收光谱 有效媒质理论
原文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红 赵高凌 +1 位作者 杨金坚 韩高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69-1871,共3页
以乙二醇甲醚为溶剂,羟基纤维素(HPC)为添加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多孔TiO2薄膜孔径随HPC含量增加而变大。X射线衍射(XRD)表明得到的TiO2薄膜均为锐钛矿相,对XRD点阵参量进行计算,发现随HPC含量的... 以乙二醇甲醚为溶剂,羟基纤维素(HPC)为添加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多孔TiO2薄膜孔径随HPC含量增加而变大。X射线衍射(XRD)表明得到的TiO2薄膜均为锐钛矿相,对XRD点阵参量进行计算,发现随HPC含量的增大,薄膜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表面轮廓仪膜厚测试表明随HPC含量的增大,薄膜厚度逐渐减小。UV-vis光谱分析表明随HPC含量增大,薄膜透射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多孔薄膜 HPC 乙二醇甲醚 光吸收
下载PDF
掺杂锡离子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邸云萍 张文丽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5,22,共6页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锡离子使得TiO2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适量掺杂锡离子能够显著的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镀膜层数对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对于掺杂不同浓度锡离子的TiO2薄膜均有其对应的最佳膜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 薄膜 掺杂锡离子 光吸收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镶嵌有纳米硅的氮化硅薄膜键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丁文革 于威 +2 位作者 杨彦斌 张江勇 傅广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98-1801,共4页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WPCVD)技术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比的氢化氮化硅薄膜,对所沉积样品及氮气环境中920℃退火样品的微观结构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Raman散射结果表明,薄膜中过量硅以非晶纳米粒子形式存在,退火样品呈现纳米...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WPCVD)技术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比的氢化氮化硅薄膜,对所沉积样品及氮气环境中920℃退火样品的微观结构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Raman散射结果表明,薄膜中过量硅以非晶纳米粒子形式存在,退火样品呈现纳米晶硅和氮化硅的镶嵌结构。红外吸收和可见光吸收特性比较结果显示,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依赖于化学计量比以及退火过程,硅含量较低样品因高的键合氢含量而表现出低的纳米硅表面缺陷态密度;退火过程将引起Si—H和N—H键合密度的减少,因晶态纳米颗粒的形成,退火样品表现出更高的结构无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谱 FTIR谱 光吸收谱 纳米硅颗粒镶嵌薄膜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多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芸 张波萍 +2 位作者 焦力实 张海龙 李向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30-3735,共6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光学吸收强度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金属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金属颗粒相互接触,没有观察到纳米层状结构,薄膜不显示共振吸收峰特征.用修正后的M-G(Maxwell-Garnett)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 多靶磁控溅射 吸收光谱 有效介质理论
原文传递
金-银复合纳米微粒的光学吸收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仕农 王永昌 +1 位作者 朱键 温庭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以NaHB4做还原剂,利用一步共还原氯金酸(HAuCl4)和硝酸银(AgNO3)制备了金银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金银复合纳米微粒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学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通过一步共还原法所制备的金银复... 以NaHB4做还原剂,利用一步共还原氯金酸(HAuCl4)和硝酸银(AgNO3)制备了金银复合结构的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金银复合纳米微粒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学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通过一步共还原法所制备的金银复合纳米微粒的光学吸收谱具有单峰的等离子体吸收特征,其吸收峰介于纯金和纯银纳米颗粒特征吸收峰之间,且随着反应液中金离子和银离子的摩尔比的增加而向长波方向移动。Mie散射理论的定量计算结果同样说明了实验所观察到的金银复合纳米微粒的光学吸收的组分可剪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复合纳米颗粒 光学吸收光谱 MIE散射理论
下载PDF
非洲黄色蓝宝石的致色机理及改色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孝朕 康燕 +2 位作者 冯锡淇 李永生 郭守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90-994,共5页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产自非洲的铁含量较高而其它过渡金属元素含量较低的黄色蓝宝石的元素和光吸收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非洲黄色蓝宝石的颜色是由Fe3+外层d电子跃迁和O2-与Fe3+的电...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产自非洲的铁含量较高而其它过渡金属元素含量较低的黄色蓝宝石的元素和光吸收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非洲黄色蓝宝石的颜色是由Fe3+外层d电子跃迁和O2-与Fe3+的电荷转移两种呈色机制共同所致。利用还原退火的方法使黄色蓝宝石样品中新形成Fe2+-Fe3+同核异价离子对,同时其颜色由黄色变为深蓝色。Fe2+-Fe3+的形成及黄色蓝宝石样品颜色的改变,既证实了1993年Fritsch博士提出的"单独的Fe2+-Fe3+离子对可以使刚玉宝石呈现蓝色"的观点,也为天然黄色蓝宝石和山东昌乐深蓝色蓝宝石的改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致色机理 还原退火 光吸收谱 Fe^2+-Fe^3+离子对
原文传递
Ni(IO_3)_2·2H_2O晶体的局部结构、吸收光谱和漫反射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太红 肖顺文 +2 位作者 陈元莉 余飞 曾体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7-1381,共5页
采用半自洽场(semi-SCF)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利用完全对角化方法,建立了D4h对称晶体场中晶体的局部结构与光谱之间的定量关系,统一解释了Ni(IO3)2.2H2O晶体的局部结构、吸收光谱和漫反射光谱的实验值,预测了Ni(IO3)2.2H2O晶体的光谱... 采用半自洽场(semi-SCF)d轨道模型和点电荷模型,利用完全对角化方法,建立了D4h对称晶体场中晶体的局部结构与光谱之间的定量关系,统一解释了Ni(IO3)2.2H2O晶体的局部结构、吸收光谱和漫反射光谱的实验值,预测了Ni(IO3)2.2H2O晶体的光谱精细结构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谱(零场分裂D和顺磁g因子)。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IO3)2·2H2O 晶体场和配位场 局部结构 吸收光谱 漫反射光谱 光谱精细结构 电子顺磁共振(EPR)谱
下载PDF
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ZnO薄膜的方法及光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红 隋成华 +3 位作者 陈乃波 许晓军 魏高尧 蔡萍根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9-734,共6页
介绍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ZnO晶体薄膜的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具有较低插入损耗的光纤检测系统用于光学性能分析。透射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蒸镀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的ZnO薄膜具有陡峭... 介绍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ZnO晶体薄膜的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具有较低插入损耗的光纤检测系统用于光学性能分析。透射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蒸镀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的ZnO薄膜具有陡峭的光学吸收边,且经历400℃高温退火后,除可见光波段(400~450nm)透射率有一定的减小外,其在紫外波段(300~380nm)的光学吸收边仍基本重合,表明在光纤端面上的ZnO晶体薄膜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这为今后进一步利用ZnO薄膜光学吸收边随温度变化而移动的特性,研制以ZnO镀膜为敏感材料的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蓝宝石光纤 光学吸收边 光纤温度传感器
原文传递
蓝宝石光纤端面上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温变光学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隋成华 蔡萍根 +3 位作者 许晓军 陈乃波 魏高尧 周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92-2796,共5页
介绍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具有良好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ZnO薄膜方法.不同测试温度(室温至773K)条件下的透射光谱显示,蒸镀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的ZnO薄膜,其光学吸收边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红移现象,且禁带宽度和热力... 介绍了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生长具有良好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ZnO薄膜方法.不同测试温度(室温至773K)条件下的透射光谱显示,蒸镀在蓝宝石光纤端面上的ZnO薄膜,其光学吸收边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红移现象,且禁带宽度和热力学温度之间满足Eg(T)=3.40-4.91×10-4T的关系.这为今后进一步利用ZnO薄膜的禁带宽度检测相应的环境温度,研制以ZnO薄膜为敏感材料的新型宽量程光纤温度传感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蓝宝石光纤 光学吸收边 光纤温度传感器
原文传递
银团簇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吸收谱性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喜波 唐永建 +4 位作者 雷海乐 罗江山 王红艳 朱正和 杨向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1-2096,共6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银团簇纳米颗粒,理论分析了银团簇的成核机理与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制备条件和工艺。结果表明:惰性气体的冷却效率、气体流速和压强、金属熔球的温度和大小是控制颗粒尺寸大小及分布的关键条件,制备粒径小于10...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银团簇纳米颗粒,理论分析了银团簇的成核机理与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制备条件和工艺。结果表明:惰性气体的冷却效率、气体流速和压强、金属熔球的温度和大小是控制颗粒尺寸大小及分布的关键条件,制备粒径小于10 nm的团簇颗粒须采用氦气为载流气体;团簇颗粒流速越大,颗粒粒径越小,尺寸分布越窄,但颗粒生成数量越少。性能表征说明:制备的颗粒呈较规则的球形,为面心立方结构,分散均匀,表面纯净无氧化,粒径分布窄。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银团簇纳米颗粒的光学吸收谱性质,证明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与颗粒的尺寸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吸收峰将发生宽化和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定向流技术 银团簇纳米颗粒 光吸收谱 靶材
下载PDF
钛宝石激光晶体缺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锡淇 韩孝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2,共12页
在钛宝石激光晶体的发展过程中,缺陷问题对激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在高Ti浓度的钛宝石晶体中观察到一些新的光学现象,这表明晶体内部缺陷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激光性能。介绍了钛宝石激光晶体缺陷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进行... 在钛宝石激光晶体的发展过程中,缺陷问题对激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在高Ti浓度的钛宝石晶体中观察到一些新的光学现象,这表明晶体内部缺陷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激光性能。介绍了钛宝石激光晶体缺陷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进行了简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高Ti浓度晶体 光吸收谱 缺陷 离子对
原文传递
岫岩玉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兆明 穰玫 黄俊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7-33,共7页
岫岩玉是我国的主要玉种之一,属于蛇纹石玉。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可见光吸收谱,及电子显微镜等项研究确切查明主体矿物为叶蛇纹石的基础上,选两个优质玉样进行^(57)Fe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岫岩玉的穆斯堡尔谱由两组四级双峰构成,第一... 岫岩玉是我国的主要玉种之一,属于蛇纹石玉。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可见光吸收谱,及电子显微镜等项研究确切查明主体矿物为叶蛇纹石的基础上,选两个优质玉样进行^(57)Fe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岫岩玉的穆斯堡尔谱由两组四级双峰构成,第一组双峰(δ=1.12,△=2.73与2.72mm/s)系由镁氧八面体中的Fe^(2+)形成,另组双峰(δ=0.35与0.36,△=0.63与0.55mm/s)反映的是镁氧八面体中的Fe^(3+),Fe^(3+)/Fe^(2+)分别为0.90与0.78。铁是参与叶蛇纹石晶格的组分;Fe^(3+)与Fe^(2+)均处镁氧八面体中;Fe^(3+)/Fe^(2+)近于与小于1是制约它呈绿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玉 蛇纹石玉 可见光吸收谱
下载PDF
Cu_(n-1)Au(n=2—10)团簇结构、静态极化率及吸收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帅 郭新立 +3 位作者 王家佳 余新泉 吴三械 于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3-450,共8页
采用遗传算法,得到贵金属混合团簇Cun-1Au(n=2—10)的稳态结构,并采用分别基于静态及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团簇的静态极化率和吸收光谱.由于d电子屏蔽效应的增强,金原子的引入会导致团簇静态极化率的降低,但立体的... 采用遗传算法,得到贵金属混合团簇Cun-1Au(n=2—10)的稳态结构,并采用分别基于静态及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团簇的静态极化率和吸收光谱.由于d电子屏蔽效应的增强,金原子的引入会导致团簇静态极化率的降低,但立体的构型能减小这种影响.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吸收光谱指出,这种屏蔽效应同时导致共振强度的明显下降.d轨道对跃迁贡献的进一步计算,指出d轨道成分是团簇的光激发中的主要贡献者,但d电子的屏蔽作用并不会直接导致在激发中d轨道贡献的提升.针对固定尺寸体系,Cu6-nAun(n=0—6)团簇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此观点.计算的光谱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对应,并且比其他更早的理论计算更为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混合团簇 静态极化率 B3LYP-TDDFT 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沉淀法制备掺锆氧化锌纳米粉末的形貌与光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薇薇 段学臣 +2 位作者 李历历 夏慧 刘扬林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20,共6页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未掺杂和掺杂Zr元素的ZnO纳米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光学性能测试等,研究Zr掺杂量(0~5%,摩尔分数)与溶液pH值(6.5~13.0)对粉末粒...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未掺杂和掺杂Zr元素的ZnO纳米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光学性能测试等,研究Zr掺杂量(0~5%,摩尔分数)与溶液pH值(6.5~13.0)对粉末粒度、形貌与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掺杂使ZnO粉末粒径减小。Zr掺杂量为1%的粉末粒径最小,晶粒尺寸为28 nm,Zr完全进入ZnO晶格中;当Zr掺杂量增加到3%和5%时,粉末粒径增大,并出现ZrO2相。反应溶液的pH值为6.5时,Zr-ZnO纳米粉末形貌为类球形。随pH值增大,Zr-ZnO粉末形貌逐渐向短棒状转变,粉末粒径先减小然后增大。随Zr掺杂量从0增加到5%,ZnO的光吸收峰先出现“蓝移”后出现“红移”,表明Zr掺杂可提高ZnO粉末的禁带宽度,随Zr含量增加,粉末的禁带宽度先增大后减小,1%Zr-ZnO的禁带宽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沉淀法 Zr-Zn O粉末 Zr掺杂量 p H值 形貌 光吸收峰 禁带宽度
下载PDF
掺杂锡离子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邸云萍 徐利华 +2 位作者 张文丽 张菡 程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452-456,49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收...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锡离子使得TiO2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适量掺杂锡离子能够显著地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镀膜层数对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对于掺杂不同浓度锡离子的TiO2薄膜均有其对应的最佳膜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薄膜 掺杂锡离子 光吸收 光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福建明溪蓝宝石颜色的成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刚生 陈振强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82-386,共5页
采用光谱拟合胶CIE色度计算方法,研究蓝宝石光学吸收谱各吸收带与颜色主波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蓝宝石的颜色主要与Fe(2+)/Ti(4+)对和Fe(3+)离子相对浓度有关,随着Fe(2+)/Ti(4+)对和Fe(3+)... 采用光谱拟合胶CIE色度计算方法,研究蓝宝石光学吸收谱各吸收带与颜色主波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蓝宝石的颜色主要与Fe(2+)/Ti(4+)对和Fe(3+)离子相对浓度有关,随着Fe(2+)/Ti(4+)对和Fe(3+)离子的浓度比值由高到低,颜色主波长由小到大连续变化,即颜色呈现紫→蓝→绿→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颜色 光学吸收谱 成因 蓝宝石矿床
下载PDF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and Optical Absorption Study of Bauxite 被引量:1
20
作者 Tanguturi Ravindra Reddy Krishnan Thyagarajan +2 位作者 Ovidio Almanza Montero Sanapa Reddy Lakshmi Reddy Tamio Endo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The bauxite mineral obtained from Araku, Vishakapatnam district of Andhra Pradesh, India is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mineral was found to be g... The bauxite mineral obtained from Araku, Vishakapatnam district of Andhra Pradesh, India is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mineral was found to be gibbsite in phase. The transitional metal ions pres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and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The EPR results suggest that Fe3+ has replaced Al3+ in the unit cell of bauxite.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is due to Fe3+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in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The near-infrared (NIR) spectrum is due to water fundamentals and combination overtones, which confirm the formula of the compound. The impurities in the mineral are identified using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GIBBSITE X-Ray Diffraction (XRD) ELECTRON PARAMAGNETIC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FE3+ Water Fundamenta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