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移民屯田对新疆地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从移民地名、屯田地名、方位地名、方言地名等方面,论述了清代移民屯田对新疆的地名的影响。
关键词 新疆 地名 移民 屯田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下环城圈土地开垦所衍生的村落--以近代天津地区为例
2
作者 由俊生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作为近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环城圈的土地开垦衍生了大量村落,主要分为官垦型村落、私垦型村落和农场型村落。尽管不同类型的村落有着不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但整体上揭示了天津城市近代化发展对周边区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开垦 衍生 村落
下载PDF
从屯田到占田:魏晋之际土地私有制的全面确立
3
作者 王明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尽管土地国有制的屯田制是建安以来具有曹魏时代特色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对曹魏政权的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恢复私有小农经济仍然是曹魏政权施政的主导方向。西晋占田制是曹魏屯田制瓦解的必然结果和法律确认。占田法就是课田法... 尽管土地国有制的屯田制是建安以来具有曹魏时代特色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对曹魏政权的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恢复私有小农经济仍然是曹魏政权施政的主导方向。西晋占田制是曹魏屯田制瓦解的必然结果和法律确认。占田法就是课田法。西晋政权在确立私有小农经济的同时,对地主庄园经济也给以法律上的承认。重获生机的私有小农经济,在摆脱屯田制度压抑的同时,又立刻面临着封建庄园经济的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屯田 占田或课田 土地私有制
下载PDF
清代卫所制度述略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巨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0,共5页
清代卫所制度是对明代卫所制度的改造和调整 ,其官员由世袭改为任命 ,职能由原先的军事。
关键词 清代卫所 职能 漕运 屯田
下载PDF
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概说 被引量:5
5
作者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5,共8页
文章概略地论述了历代封建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屯垦开发情形,通过从秦代至清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屯垦开发的研讨,探究古代对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的屯垦开发政策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古代戍边 屯垦开发 促进发展 政策探讨
原文传递
垦土安民: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官田屯垦与户口整顿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俊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5,共9页
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钱谷不入”和“仓廪空虚”的财政问题,在坚持节流的同时,采取了增益户口、丰殖农田等传统增收方式。宇文融括户之后,开元二十四年(736)左右还有一次大规模括户。为了安置逃还户与贫下百姓,政府通过收回现有官田、... 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钱谷不入”和“仓廪空虚”的财政问题,在坚持节流的同时,采取了增益户口、丰殖农田等传统增收方式。宇文融括户之后,开元二十四年(736)左右还有一次大规模括户。为了安置逃还户与贫下百姓,政府通过收回现有官田、组织新的官田屯垦以及鼓励垦荒等方式来扩大可控的土地资源,并进行实际给授。其中,官田屯垦为主要方式,其屯垦地域集中在人口最为密集的京畿、河南与河北地区,呈现出从中原经济区向江南经济区扩展的态势。屯垦重心大多集中在河渠堤堰等滩涂、水滨之地。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开元时期政府对于均田令的极力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时期 官田屯垦 户口整顿 实际给授
原文传递
教育戍边:兵团屯垦戍边在跨越式发展阶段的新形式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建华 刘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屯垦戍边"是兵团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屯垦戍边"已难适应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是经济社会... "屯垦戍边"是兵团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随着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屯垦戍边"已难适应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教育戍边"是实现稳疆、富疆的途径之一。文章从"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作用和意义及其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垦戍边 教育戍边 屯垦 教育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屯垦戍边 被引量:2
8
作者 傅永聚 张安福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屯垦戍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积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和修齐治平、扬名身后等观念与屯垦戍边思想一脉相承。自西汉以来,屯垦戍边思想与儒家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屯田戍边的重要推动力,也由... 屯垦戍边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积淀。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农为本、安土重迁和修齐治平、扬名身后等观念与屯垦戍边思想一脉相承。自西汉以来,屯垦戍边思想与儒家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屯田戍边的重要推动力,也由此成为了稳定边疆、保家卫国的千古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屯垦戍边 安土重迁 中华一体
下载PDF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振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13,共7页
毛泽东屯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 毛泽东屯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从战略高度规定了兵团的任务和具体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电垦思想
下载PDF
试析唐朝前期安西四镇的屯田及其效果
10
作者 柳敏 《唐都学刊》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唐代前期,安西四镇虽经多次废立,但屯田却历经多年不辍。这一过程虽然加快了边疆的开发,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但由于这一地区常年战乱不断,环境恶劣,加之驻军耕战并作,因而屯田的收益并不能保证解决军粮的来源。
关键词 屯田 收益 地区 农业 发展 保证 过程 唐朝前期 边疆 唐代
下载PDF
北宋在河湟地区的官营榷场贸易及土地买卖政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 北宋设立榷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官府的专卖与专买,在国防上达到羁縻蕃族的目的。自熙河开边之后,为联合河湟蕃族制夏和助边的需要,北宋在河湟一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屯、营田,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逐渐作为商品出现在北宋的经济贸易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区域 榷场贸易 屯、营田制度 土地买卖
下载PDF
浅析汉代河湟地区封建化的原因及特征
12
作者 胡廷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文章主要对汉代河湟地区封建化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汉代河湟地区之所以实现了从原始社会晚期跨入封建社会的飞跃 ,主要取决于当时这一地区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封建化 羌人 屯田 移民
下载PDF
兴州五卫与兴州五屯卫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占彬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29-30,共2页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 ?对此 ,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 ,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 ,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 ,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 ,但通过... 明代洪武年间在兴州所设是五卫还是五屯卫 ?对此 ,史书记载不一。但无论依据史料来考证 ,还是从边防形势来推断 ,兴州五卫之说都不可信。因此 ,兴州五屯卫的设置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兴州五屯卫设置的具体时间 ,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兴州 五卫 五屯卫 考证 中国 屯田卫所
下载PDF
习近平屯垦戍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作者 张振华 张倩 代晓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针对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对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构成的局部暴乱的现实威胁,2014年习近平考察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赋予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 针对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对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构成的局部暴乱的现实威胁,2014年习近平考察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赋予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全新定位,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理论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该定位对新疆去宗教极端化,维护新疆和谐稳定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共荣,实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疆兵团 屯垦戍边 安边固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思想的社会发展战略探析
15
作者 王小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18,共6页
屯垦戍边是在人烟稀少、自然和社会条件比较差的边疆地区开展的一项艰苦创业活动。为创造一定条件,满足垦区职工群众生活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促进垦区经济发展,中央制定了屯垦戍边的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 屯垦戍边是在人烟稀少、自然和社会条件比较差的边疆地区开展的一项艰苦创业活动。为创造一定条件,满足垦区职工群众生活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促进垦区经济发展,中央制定了屯垦戍边的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镇化和推进垦地融合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屯垦戍边思想 社会发展战略
下载PDF
汉武帝对贵州的管理经营
16
作者 颜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汉代是汉族与贵州各民族融合互进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汉王朝在贵州境内修筑南夷道、沿交通干线设置邮亭,加强了中央朝廷与贵州高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高原交通闭塞的面貌。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开发屯田,不仅巩固了... 汉代是汉族与贵州各民族融合互进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汉王朝在贵州境内修筑南夷道、沿交通干线设置邮亭,加强了中央朝廷与贵州高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高原交通闭塞的面貌。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开发屯田,不仅巩固了汉王朝在贵州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给生产力落后贵州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推动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在沿南夷道干线出土的铜车马、"比五尺周一"铜澡盘、铁制工具、中原式印章等文物,说明迁徙的汉族已在贵州高原扎根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出土文物 南夷道 邮亭 汉族屯田 融合互进
下载PDF
战争与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文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3-29,共7页
战争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因为军事需要在淮河中下游屯田,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西晋初年淮河中下游水质比较浑浊,人口在短时期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屯田人... 战争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因为军事需要在淮河中下游屯田,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西晋初年淮河中下游水质比较浑浊,人口在短时期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屯田人口大为减少,南北朝时期,战争导致淮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淮河中下游水质又变得非常清澈,生态环境恢复。长江流域中上游也发生类似变化,西晋末年,战乱导致人口向山区迁徙,加之獠人农业快速发展,蜀地山区土壤垦殖率增高,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社会安定,迁往山区的汉人回到平原地区,獠人也大量外迁,蜀地山区森林植被恢复,江水又比较清澈。十六国时期,为满足扩张和屯兵的需要,统万城地区遭到过度开发,再加上战争频仍,致使原来河流纵横的草原地区逐渐沦为流沙满目的荒凉沙地。由此可见,传统时代的战争对环境的影响深远。在长期的军事对峙中,由于在某一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军队,从而使自然资源负荷过重,而恶化了当地的环境。而且为躲避战争,使得人口向丘陵地区聚集。这些地区虽然得到了开发,但破坏了人与自然缓冲的丘陵地带,从长远来看,往往得不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屯田 丘陵 农业 植被 水质 沙漠化
下载PDF
吴简中的“士”和军屯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福亚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9-25,共7页
吴简中的“士”只能是士兵,不是有些学者诠释的“游士”或“学士”。士租种国有土地后,熟田“依书不收钱布”,最大的可能是封建政府如何安置丧失战斗力但仍有一定劳动力的士兵和死亡士兵家属措施中的组成部分。吴国军屯采取租佃制和定... 吴简中的“士”只能是士兵,不是有些学者诠释的“游士”或“学士”。士租种国有土地后,熟田“依书不收钱布”,最大的可能是封建政府如何安置丧失战斗力但仍有一定劳动力的士兵和死亡士兵家属措施中的组成部分。吴国军屯采取租佃制和定额租方式,但吴国军屯尚有许多疑问,有待日后才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简 军屯
下载PDF
唐定奎及淮军十三营在台湾的“开山抚番”
19
作者 赵松林 《福建史志》 2019年第2期36-40,64,共6页
"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赴台与日本交涉并办理台湾防务事宜。沈葆桢东渡后,深感台防空虚;随后,李鸿章急调唐定奎所部淮军武毅铭军十三营入台巩固台防。中日... "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赴台与日本交涉并办理台湾防务事宜。沈葆桢东渡后,深感台防空虚;随后,李鸿章急调唐定奎所部淮军武毅铭军十三营入台巩固台防。中日《台事专条》签订后,日本按约撤军。沈葆桢巡台期间,审时度势地提出"开山抚番",唐定奎又率淮军协助其安抚番社。在台湾期间,淮军招抚狮头诸番社,宣威怀德,力行教化,为"开山抚番"各项事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亦为清政府在台湾保卫主权、巩固治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葆桢 唐定奎 淮军十三营 开山抚番
下载PDF
农一师六团屯垦文化调查报告
20
作者 罗会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梳理了农一师六团建制沿革,简介了其早期屯垦概况,并根据当前屯垦文化遗存状况提出了一些保护与利用兵团屯垦文化遗存的建议。
关键词 六团 建制沿革 早期屯垦生活 屯垦文化遗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