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朗肖的“间隔诗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海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46-67,共22页
这一间距使作品远离一切作者,也不再考虑为它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从而成就了作品之所是。……这一作品与自身、与读者、与世界建构、与其他作品之间的间距,恰恰造成了阅读的天真,同时也决定了责任与危险。看起来,保持这样的间距非常困难... 这一间距使作品远离一切作者,也不再考虑为它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从而成就了作品之所是。……这一作品与自身、与读者、与世界建构、与其他作品之间的间距,恰恰造成了阅读的天真,同时也决定了责任与危险。看起来,保持这样的间距非常困难。有人对虚空深感厌恶和恐惧,于是一定要用价值判断来填充这个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rice Blanchot SEPARATION the Other the ontology of literature LEVINAS
原文传递
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2
作者 张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 ,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 ,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 ,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 ,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 ,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 ,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 ,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 ,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新发展 ,对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应进行必要的梳理 ,以推动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批评 存在论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三种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平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5,10,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使古典文学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应当解决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关系,即“文学本体”研究与非文学本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当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使古典文学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应当解决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关系,即“文学本体”研究与非文学本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当代”意识和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挖掘其作为“文学本体”所蕴涵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发现、利用其所具有的其他各种价值,同样十分必要。应当以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去研究古典文学,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意识观照下的历史,古典文学研究同样如此。中国古典文学的民族性固然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如何适应“全球化”语境的趋势,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世界,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 当代 历史主义 民族性 全球化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文学本体思考的演进
4
作者 袁仕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58-60,共3页
"文学"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清末民初出现了从各种学术路径探讨文学本体的思路,对文学本体进行细致辨析的要推刘师培、章太炎、青年鲁迅等,晚清学者在学术转型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在世界学术格局... "文学"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清末民初出现了从各种学术路径探讨文学本体的思路,对文学本体进行细致辨析的要推刘师培、章太炎、青年鲁迅等,晚清学者在学术转型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在世界学术格局中的定位进行深度思考。晚清到五四,先后经过数代学人的努力,人们对"文"和"文学"是什么这类根本问题的现代性追问日渐深入。随着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和壮大,在现代民族国家文化教育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现代文学文学观念逐步成熟起来。中国文学由此从古典走向现代,从士人走向民众,从传统之附庸走向独立自足和兼容并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现代语境 文学本体
下载PDF
弗莱论文学与终极关怀
5
作者 唐冬梅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2年第1期180-201,共22页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的弗莱研究指出,弗莱庞大思想框架的总体特征是其宗教性。弗莱的学生罗伯特·邓涵(Robert D.Denham)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直觉,弗莱所构建的那个超级框架的核心特征是它的宗教基础。...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的弗莱研究指出,弗莱庞大思想框架的总体特征是其宗教性。弗莱的学生罗伯特·邓涵(Robert D.Denham)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直觉,弗莱所构建的那个超级框架的核心特征是它的宗教基础。在我研究弗莱的笔记,特别是他晚期的笔记的十年中,这种直觉得到了强化。”①早在19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学 弗莱 终极关怀 宗教性 思想框架 总体特征 核心特征 直觉
原文传递
效应视角下的文学之考察
6
作者 王杰红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学的“效应”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效果”、“反应”等平面概念。作为一个兼文兼史兼哲的立体范畴 ,其特征至少有三 :(一 )它确指文学本身四要素的相互作用、多向建构和共同生成 ;(二 )它的运动体现出文学作为历史所特有的、必然的“净... 文学的“效应”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效果”、“反应”等平面概念。作为一个兼文兼史兼哲的立体范畴 ,其特征至少有三 :(一 )它确指文学本身四要素的相互作用、多向建构和共同生成 ;(二 )它的运动体现出文学作为历史所特有的、必然的“净化律”规范 ;(三 )它的导向或理想化终端 ,便是哲学高度上的“人的实现”。通过如此考察 ,我们会发现 :以“效应”的视角来切入文学 ,文学便具有了另种崭新的存在面貌。这基本可称作“效应的文学观”的理论探讨 ,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文学的全面、完整的认识 ,无疑有着积极的参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律 文学本体论 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效应 哲学
下载PDF
冯友兰的文艺本体论
7
作者 赵永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哲学与诗学如同脉之水,二者虽分支不同却有着内在精神的互通。冯友兰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文艺予以提撕剖析,使文艺的阐释具备了哲学的深度,形成了他独特的哲性诗学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一座重镇,冯友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对文艺本体... 哲学与诗学如同脉之水,二者虽分支不同却有着内在精神的互通。冯友兰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文艺予以提撕剖析,使文艺的阐释具备了哲学的深度,形成了他独特的哲性诗学观。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一座重镇,冯友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对文艺本体的追问过程中体现出对儒家道统的继承。但其对文艺作品的本然样子、技进于道,以及对"道"内涵的丰富与延伸等饱含哲思的阐发,使他的诗学观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诗学观 文艺本体论 哲学与诗学
下载PDF
印刷晚期的“终结”: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反思
8
作者 陈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7,共5页
德里达有关"文学"、"书"和线性模式的系列终结命题,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的解构主义文学观建立在对印刷晚期的本质主义文学观的批判基础之上,同时又敏锐地感受到了... 德里达有关"文学"、"书"和线性模式的系列终结命题,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的解构主义文学观建立在对印刷晚期的本质主义文学观的批判基础之上,同时又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的力量。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对于当代中国文论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学本质观 信息时代
下载PDF
“境界”的美学身份演进考
9
作者 庞薇薇 赵德鸿 《中国美学》 2024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境界”是中国美学、艺术学中特有的核心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续发挥着重要影响。“境界”观念肇始于音乐领域,由时间之“竟”和空间之“境”演化而来,同周汉时期的儒家美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道美学和佛典汉译,以及唐代的文学... “境界”是中国美学、艺术学中特有的核心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续发挥着重要影响。“境界”观念肇始于音乐领域,由时间之“竟”和空间之“境”演化而来,同周汉时期的儒家美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道美学和佛典汉译,以及唐代的文学艺术高峰均有着密切关联。作为美学范畴的“境界”,先后经历了音乐和地理上的时空具象表达,文学领域形式、本体和最高水准的批评话语指涉,最终抽象为具有层级属性意涵的本体存在。唐后世代,“境界”凭借自身完备的审美属性与艺术张力,不断融合其他美学范畴,但在本质属性上却再无扩容。总之,中国美学的“境界”范畴是沿着“乐”“文”“艺”的路径不断发展而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意境 成于乐
原文传递
新时期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学形式本体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主张作品、语言、形式即文学本体之所在的文学形式本体论,进入新时期理论批评视野后,一度成为文艺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它经历了作品本体论(视文学作品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本体)、作品形式本体论(将文学本体归结为作品的某种形式因... 主张作品、语言、形式即文学本体之所在的文学形式本体论,进入新时期理论批评视野后,一度成为文艺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它经历了作品本体论(视文学作品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本体)、作品形式本体论(将文学本体归结为作品的某种形式因素)和形式本体论(以抽象的形式为文学本体)的发展轨迹。文学形式本体论在提供文学基本特征研究的新视角、丰富文学理论的概念与术语、重视文学作品本身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合理性,有助于理论批评界克服过去在内容与形式关系认识上的机械化、简单化倾向,树立正确的形式—内容观。但它也存在着诸如割裂文学"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有机关联,片面强调形式甚或纯形式价值等方面的理论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本体论 文学形式
下载PDF
利用UMLS语义网络构建医学文献本体的实证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米杨 曹锦丹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60,共6页
以清晰表达知识内涵、促进本体语义共享为目的,以医学文献知识为研究案例,文章基于UMLS语义网络顶级本体语义关系构筑了领域本体属性关系,并通过医学文献知识本体的构建,阐述了依托顶级本体的语义关系构筑领域本体语义的方法,探讨了基... 以清晰表达知识内涵、促进本体语义共享为目的,以医学文献知识为研究案例,文章基于UMLS语义网络顶级本体语义关系构筑了领域本体属性关系,并通过医学文献知识本体的构建,阐述了依托顶级本体的语义关系构筑领域本体语义的方法,探讨了基于顶级本体语义的领域本体通用构建途径,实现了医学文献本体的语义关系系统化,为领域本体的建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 顶级本体 领域本体 本体构建 医学文献
原文传递
20世纪民间文学本体的理论探索及其局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正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学科发展史往往也是学科对象的本体探索历程。为了思考民间文学学科的现状与前景,文章梳理了20世纪民间文学的本体论线索,把近百年的理论探索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30年、建国后17年和新时期以来20年。它们大致呈现... 学科发展史往往也是学科对象的本体探索历程。为了思考民间文学学科的现状与前景,文章梳理了20世纪民间文学的本体论线索,把近百年的理论探索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30年、建国后17年和新时期以来20年。它们大致呈现出由不自觉到自觉、承前转后、片面性批判继承的理论轨迹,提出了多元说、口头创作说和民俗说等本体观,这些本体观决定了相应时期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其局限性主要有学科意识淡化,本体思维的依附性,缺乏体系性和原创性,因而极大地影响了民间文学学科的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本体 理论探索 局限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文献检索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 李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为了用户方便快速地进行文献检索,将本体引入文献检索,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文献检索系统.利用本体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语义推理,全面而准确地返回查询结果.实验表明,基于本体的文献检索比传统的文献检... 为了用户方便快速地进行文献检索,将本体引入文献检索,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文献检索系统.利用本体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语义推理,全面而准确地返回查询结果.实验表明,基于本体的文献检索比传统的文献检索在查全率、查准率及语义相关率上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文献检索 语义推理 语义相关率
下载PDF
从浪漫主义“中国化”看新文学本体论的生成
14
作者 汤奇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5,共7页
浪漫主义“中国化”过程,先后经历了新功利主义、文学无用论和艺术至上主义三个认识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国现代浪漫派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这口号既标志着新文学的自觉,也标志着新文学本体论的生成。
关键词 浪漫主义 中国化 艺术自觉 新文学本体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被引量:10
15
作者 辜正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7,共10页
比较文学界何以出现反对人们进行文学比较这种怪现象 ?谜底在于 :18-19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派通过历史比较的实证方法 ,描述世界许多民族语言是如何相互影响、衍变的 ,以便勾勒出国际语言之间的关系史和谱系树。Litt啨rature... 比较文学界何以出现反对人们进行文学比较这种怪现象 ?谜底在于 :18-19世纪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派通过历史比较的实证方法 ,描述世界许多民族语言是如何相互影响、衍变的 ,以便勾勒出国际语言之间的关系史和谱系树。Litt啨ratureCompar啨e(旧译“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就结胎于这样一种历史语境。传统比较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二者都强调影响研究和关系史研究。误创的学科名称Litt啨ratureCompar啨e理所当然地被误读和误译成了“比较文学” ,后来却又歪打正着地孳乳出了更为名副其实的比较文学学派。澄清这种错综复杂的学科命名的纠葛 ,有助于揭示出中西文学比较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中特殊的比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元比较文学 亚比较文学 泛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范式转换与知识体系建构
16
作者 纪建勋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176,180,共14页
伴随着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来到第三阶段,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也相应发生了范式转换,具体包括基于文学现象同源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文学规律同理性的平行研究、基于异质文明同情性的跨文化研究。范式转换后的比较文学,就发展阶段而言,可以分为... 伴随着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来到第三阶段,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也相应发生了范式转换,具体包括基于文学现象同源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文学规律同理性的平行研究、基于异质文明同情性的跨文化研究。范式转换后的比较文学,就发展阶段而言,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就比较范式而言,可以分为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就学理逻辑而言,可以分为相交模式、平行模式、异面模式(多样性模式)。比较文学是跨文化交流之桥,而比较文学史就是跨文化交流中那个最有效用的“公垂线”。通过比较文学史可以把比较文学研究“无方向的流”编成序列,进而以恰当的方式把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学连通起来。把关于本门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最重要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教学这三驾马车联动起来协同发展,或可是比较文学本体矛盾的一种解决之道,也即国际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范式转换与知识体系建构的答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史 比较文学教学 比较文学本体矛盾 多样性模式
原文传递
唐文三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真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9,共6页
文学本体观念的更新导致文学思潮的演变,进而影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乃至题材、体制、风格以及批评理论的演变,从而完成文学理论范畴的系统转换,并最终影响文学创作时代风尚的变迁。唐代文学本体观念由“原道”、“言志”向“缘情”的转... 文学本体观念的更新导致文学思潮的演变,进而影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乃至题材、体制、风格以及批评理论的演变,从而完成文学理论范畴的系统转换,并最终影响文学创作时代风尚的变迁。唐代文学本体观念由“原道”、“言志”向“缘情”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唐代散文创作风尚的变迁,非常经典地展现了文学革命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观 文学革命 唐代散文
下载PDF
“物导向本体论”视角下的文学本体书写研究
18
作者 周凌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2期18-22,共5页
“物导向本体论”是“物转向”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跳出传统文学理论关于意义产生的阐释模式,提出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该论文聚焦近10年西方哲学界兴起的“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 “物导向本体论”是“物转向”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跳出传统文学理论关于意义产生的阐释模式,提出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该论文聚焦近10年西方哲学界兴起的“物导向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所提出的“文学本体书写”概念,从物的视角探讨把文学看作物、通过“文学本体书写”来表达意义的新模式,指出这样的书写是摆脱语言表征和语言阐释困境的有效方式。该文呈现了文学文本书写的多种形式,认为如果将其与种族、性别等主题结合起来,可通过本体意义的表达来对抗种族主义等不公平的政治经济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导向本体论” 文学本体书写 文学文本 列举 清单本体书写 解构“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演进及其价值评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高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不仅是政治实践,而且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理念。它在中国现代文坛中表现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国维,从五四时期到建国之前历经兴衰演变,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 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不仅是政治实践,而且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理念。它在中国现代文坛中表现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国维,从五四时期到建国之前历经兴衰演变,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特性,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文学本体观 审美特性 二律背反
下载PDF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思考
20
作者 文学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现代文学一样进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开始了和世界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对话。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一批相当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日益得到学者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现代文学一样进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开始了和世界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对话。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一批相当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日益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几代学人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学科的合法性、独立性而做出了不懈努力。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历史成就、经验乃至教训,对于拓宽研究者视野、提升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境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格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本体 文学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