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亡:一个独特的全知叙事视角——阎连科小说死亡书写浅探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百容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9-91,共3页
阎连科的小说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章抓住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叙事视角上的独特性进行论述。与当代一些作家如余华、史铁生、陈村一样,阎连科的小说里也充满了死亡。所不同的是,在他笔下,死亡成为一个功能丰... 阎连科的小说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章抓住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叙事视角上的独特性进行论述。与当代一些作家如余华、史铁生、陈村一样,阎连科的小说里也充满了死亡。所不同的是,在他笔下,死亡成为一个功能丰富而强大的叙事视角,而且是一种全知叙事视角。他让死去的人物作为叙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体悟人事,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分析了这种叙事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小说 叙事视角 故事情节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左传》叙事视角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明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左传》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和开篇,对于中国叙事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申出如何看待"文史不分"与中国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全知叙事、纯客观叙事和限知叙事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辨... 《左传》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和开篇,对于中国叙事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申出如何看待"文史不分"与中国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全知叙事、纯客观叙事和限知叙事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辨析;认为《左传》的叙事并非以"文学性"的实现为目的,而是担负"史"的功能,其"文学性"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发生,也是一种解释的迁延;同时,在叙事上摒弃了单一的记事或记言的旧制,以"言事相兼"为手段,真正实现了中国历史记叙从账簿似的大事记向以写人物活动的历史叙述的转移,将中国史学记叙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文史互见的基础上,发见了中国叙事的"由史入文"、"允文允史"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中国古代叙事 全知叙事 纯客观叙事 限知叙事
下载PDF
从《小说月报》看近现代小说从全知叙事到限制性叙事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小说月报》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小说从全知叙事为主向限制性叙事过渡的轨迹,后期《小说月报》则对来自西方现代小说的限制性叙述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这一前一后之间,可以看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现代转型的完整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月报》 全知叙事 限制性叙事 转型
下载PDF
女性主义叙事学下的七巧形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诗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3-36,共4页
《金锁记》的叙事视角包含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的分支学说——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可以发现新视野下的性别政治,从而给予七巧以非同于男权视角的解读,使得人物在人性的堕落上具有了可循的依据。
关键词 全知叙事 限制叙事 七巧 女性主义叙事学
下载PDF
《左传》中的军礼现象探析
5
作者 姚明今 徐宇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6,共6页
春秋之世重礼,在战争中亦不例外,军礼便是当时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现象。交战礼可谓其中极为复杂诡异的一个领域,因其触及战争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激烈的战争中,要想做到"揖让而升"远非想象中一般容易。总体而言,《左传》在对... 春秋之世重礼,在战争中亦不例外,军礼便是当时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现象。交战礼可谓其中极为复杂诡异的一个领域,因其触及战争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激烈的战争中,要想做到"揖让而升"远非想象中一般容易。总体而言,《左传》在对战争的记录过程中,将是否恪守道义规范作为其历史评价的一种标准;然而作为历史实录者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其必须详尽历史发展的变化,作者并不能罔顾事实,一味地夸大礼的范围和作用。《左传》亦文亦史的文本特征以及成书的复杂过程,使得全书在对交战礼的认识上呈现出前后的矛盾性,文本的记叙和历史的真相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已形成定论的一些认识和现实情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在考察其交战礼时所不得不注意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戎礼 戎仪 仁义 诡道 全知叙事 纯客观叙事
下载PDF
从《家》和《苍河白日梦》叙述视角的差异看时代变迁
6
作者 古明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从巴金的《家》到刘恒的《苍河白日梦》,中间悬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反映的却同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和家族的总体面貌和文化特征。而由《家》的全知叙事和叙述者"大我"的定位,到《苍河白日梦》的私密化个人叙事,因... 从巴金的《家》到刘恒的《苍河白日梦》,中间悬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反映的却同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和家族的总体面貌和文化特征。而由《家》的全知叙事和叙述者"大我"的定位,到《苍河白日梦》的私密化个人叙事,因其在叙事层面上的明显差异,表征出各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思潮的脉动。比较二者叙述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叙事主体意识的变化背后所隐附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 全知叙事 个人叙事
下载PDF
“众生话语”的智慧穿透与全知叙事——从王安忆《富萍》看传统叙事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7
作者 徐德明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2期65-74,共10页
《富萍》标志着王安忆返向传统汲取叙述话语资源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众生话语'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它将评话中包孕的前沿叙事因素与现代叙述方式进行整合,承载了对世俗生命的慈悲亲和与智慧穿透。它表现着中国小说的全知视界与西... 《富萍》标志着王安忆返向传统汲取叙述话语资源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众生话语'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它将评话中包孕的前沿叙事因素与现代叙述方式进行整合,承载了对世俗生命的慈悲亲和与智慧穿透。它表现着中国小说的全知视界与西方全知全能omniscient之间的差异,构成一个超越意识形态、浑然自在的当下小说世界。它的现代性体现在立足本土、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生话语 全知叙事 传统资源 转化
下载PDF
浅析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特征
8
作者 张娇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电影《逃离德黑兰》改编自一段真实的历史,"美国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电影将美国人带离德黑兰"。影片架构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伊朗政治革命时期,采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手法。虽然电影叙事结构相对简单,但历史场景的尽量... 电影《逃离德黑兰》改编自一段真实的历史,"美国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电影将美国人带离德黑兰"。影片架构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伊朗政治革命时期,采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手法。虽然电影叙事结构相对简单,但历史场景的尽量还原、新闻纪录性影片的应用、紧凑故事剪辑手法的采用等都为电影增色不少。2013年,它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奖。文章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手法三个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的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离德黑兰》 全知叙事 因果结构 蒙太奇
原文传递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9
作者 吴梦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4-367,419,共5页
《学徒的神仙》是志贺直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该作品在叙事方面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策略。首先,采取全知叙述的方式,选择性地透视主要人物的内心,并自如地调节叙述者"内隐"与"外显"的状态。其次,叙事视点不固定,主... 《学徒的神仙》是志贺直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该作品在叙事方面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策略。首先,采取全知叙述的方式,选择性地透视主要人物的内心,并自如地调节叙述者"内隐"与"外显"的状态。其次,叙事视点不固定,主要采取"无聚焦"的聚焦模式,有时切换至"不定式内聚焦"的模式。此外,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对文本进行剪辑与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的神仙》 叙事策略 全知叙述 叙事视点 蒙太奇
下载PDF
全知视角下的叙事者评论——丁尼生叙事诗《伊诺克·阿登》中的独白与对白
10
作者 肖菊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7-158,168,共3页
全知叙述是一种传统的叙述模式,其特点是在叙事手法上享有极大的自由度。叙述者既可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可叙述人物的言行,以构成或公开或隐蔽的评论。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丁尼生的叙事诗《伊诺克·阿登》中全知叙事视角下的叙事者评... 全知叙述是一种传统的叙述模式,其特点是在叙事手法上享有极大的自由度。叙述者既可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可叙述人物的言行,以构成或公开或隐蔽的评论。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丁尼生的叙事诗《伊诺克·阿登》中全知叙事视角下的叙事者评论,并解读诗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角色间的对白,进一步剖析由此带来的叙事者、叙事、人物及读者间的距离变化,寻觅其创作的引人入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知叙述 叙事者评论 独白 对白
下载PDF
乔治·爱略特长篇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亚当·贝德》和《米德尔马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文静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5-131,148,共8页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公认的道德大师,乔治·爱略特注重通过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使其作品更好地实现警世喻人的伦理诉求。以爱略特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亚当·贝德》和《米德尔马契》为例,对其前后期创作中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变...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公认的道德大师,乔治·爱略特注重通过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使其作品更好地实现警世喻人的伦理诉求。以爱略特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亚当·贝德》和《米德尔马契》为例,对其前后期创作中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变迁进行叙事伦理视域下的对比解读可知,在爱略特隐藏于男性笔名之后的真实女性身份被公开后,她从前期不加掩饰的作者介入转变为后期采用互文等更为隐蔽的方式干涉叙事。通过借用男性的叙事权威,爱略特使小说的伦理主题最大限度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接受,令其创作的叙事形式与意在表达的伦理诉求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第三人称全知叙述 叙事伦理
原文传递
通过叙事视角进行大学英语课文分析的尝试——以课文《礼物》为例
12
作者 高雅丽 《武警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礼物》成功刻画了一位老太太由充满希望得到礼物到伤心失望毁掉礼物的过程。文章的亲情主题深深打动了学习课文的老师和学生,然而,直接提出亲情进行课文分析似乎又不够深刻。笔者认为,推动这种...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礼物》成功刻画了一位老太太由充满希望得到礼物到伤心失望毁掉礼物的过程。文章的亲情主题深深打动了学习课文的老师和学生,然而,直接提出亲情进行课文分析似乎又不够深刻。笔者认为,推动这种亲情主题发挥到极致的是作者的叙事策略,提出《礼物》一文在总体零聚焦的全知视角模式下穿插使用了局部的限知视角,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通过叙事视角的分析,课文主题的分析就迎刃而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零聚焦全知视角 限知视角 课文分析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形式与女性形象建构——以《克拉丽莎》和《汤姆·琼斯》为例
13
作者 李菊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3,100,共7页
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杰出代表,前者以书信体小说开创了新的文学高度,后者则以其“散文体史诗”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英国社会景象。理查逊运用书信体叙事突出了克拉丽莎的内心情感和道德挣扎,强调了个... 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杰出代表,前者以书信体小说开创了新的文学高度,后者则以其“散文体史诗”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英国社会景象。理查逊运用书信体叙事突出了克拉丽莎的内心情感和道德挣扎,强调了个体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而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则通过全知叙事的广阔视角,更注重苏菲娅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影响,创造了更为多元和综合的女性形象。2种叙事形式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各有优劣,前者可能导致对人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后者则有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扁平化。这2种叙事形式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和道德标准,为18世纪的女性形象呈现了多元和丰富的视角。理查逊通过克拉丽莎的遭遇关注女性在道德和社会规范中的地位,呼吁关注妇女权益和尊严,并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提出了质疑;而菲尔丁则通过女性形象对18世纪社会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进行了犀利的讽刺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体叙事 全知叙事 女性形象 《克拉丽莎》 《汤姆·琼斯》
下载PDF
加尔各特的布克奖小说《承诺》与全知叙事者的“归来”
14
作者 徐蕾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5,共16页
当代南非作家达蒙·加尔各特2021年布克奖小说《承诺》的叙事者充分发挥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全知叙事者作为“鉴史人”的经典作用,既能基于外叙事层-异叙事者的立场探究南非从种族隔离时代向“彩虹之国”转型的历史变迁,又可以... 当代南非作家达蒙·加尔各特2021年布克奖小说《承诺》的叙事者充分发挥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全知叙事者作为“鉴史人”的经典作用,既能基于外叙事层-异叙事者的立场探究南非从种族隔离时代向“彩虹之国”转型的历史变迁,又可以借助自由间接引语切入人物或施事者的内心世界。更具鲜明特色的是,小说的叙事者在挪用传统全知叙事的认知与叙事权威之时,也在暗中挑战与颠覆这种权威,即一面摹仿维多利亚小说全知叙事对中产阶级群体意识的表征,一面借助文本内部的“沉默”或“空白”以召唤读者对南非白人的种族主义无意识进行反动与解构。因此,这一具有高度自反性的全知叙事者在《承诺》中的“归来”可以视为加尔各特面对当代南非文学在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该何去何从的独特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尔各特 《承诺》 全知叙事者 鉴史人 19世纪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剖析《吉姆老爷》——谈康拉德式独特的叙事手法
15
作者 袁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9,共3页
通过分析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性作品《吉姆老爷》,阐述了这部小说中康拉德式叙事手法的方式、作用、多样性及其产生的主题效果。指出对康拉德式叙事法的研究不是狭义上的单纯地对小说的结构加以分析... 通过分析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性作品《吉姆老爷》,阐述了这部小说中康拉德式叙事手法的方式、作用、多样性及其产生的主题效果。指出对康拉德式叙事法的研究不是狭义上的单纯地对小说的结构加以分析叙述,而是通过对《吉姆老爷》的多层次分析,研究复杂多样的康拉德式叙事法与主题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对康拉德小说真正价值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式叙事法 第一人称叙事者 第三人称叙事者 无所不知的叙事者 马洛
下载PDF
叙述视角选择与文本叙事内涵——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叙事技巧
16
作者 邱诗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 叙述视角 全知叙事 限制叙事 纯客观叙事
下载PDF
试论中西《狄公案》的不同叙事视角
17
作者 颜莉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7-133,共7页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但两者叙事视角的选择截然不同。后者沿袭着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全知模式,前者则主要继承了西方侦探小说的限知叙事和纯客观叙事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但两者叙事视角的选择截然不同。后者沿袭着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全知模式,前者则主要继承了西方侦探小说的限知叙事和纯客观叙事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中国小说的全知模式,由此将根植于中国俗文学的公案题材进行成功地演绎,为转折之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全知叙事 限知叙事 纯客观叙事
下载PDF
程式内的创新与模式外的建构——茅盾短篇小说视角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文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从视角模式的角度看,茅盾的短篇小说几乎全部属于第三人称视角模式,其中包含编辑型全知叙述、中立型全知叙述、有限全知叙述、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叙述等多种类型;个别篇章情形稍显复杂,出现了二度叙事。但茅盾绝不循规蹈矩,而是既关注... 从视角模式的角度看,茅盾的短篇小说几乎全部属于第三人称视角模式,其中包含编辑型全知叙述、中立型全知叙述、有限全知叙述、第三人称人物内视角叙述等多种类型;个别篇章情形稍显复杂,出现了二度叙事。但茅盾绝不循规蹈矩,而是既关注程式内的创新,又重视模式外的建构,以充分挖掘各种视角模式的不同修辞功能。这种形式实验的成功,一方面显示了作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创作亦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视角模式 全知叙述者 二度叙事
下载PDF
全知叙述者与“环形”聚焦模式——简析话本小说《三言》的叙事视角
19
作者 高彪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1-134,共4页
聚焦理论是西方叙事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据此来分析《三言》以期解析出传统话本小说在叙事聚焦方面的某些特点。由于话本小说采用了模拟书场的格局,对书场效果的刻意追求,强调功利的价值取向,使其在叙述声音方面选择了固定的全知... 聚焦理论是西方叙事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文章据此来分析《三言》以期解析出传统话本小说在叙事聚焦方面的某些特点。由于话本小说采用了模拟书场的格局,对书场效果的刻意追求,强调功利的价值取向,使其在叙述声音方面选择了固定的全知叙述者,在叙事眼光上选择了"环形"聚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三言》 全知叙述者 聚焦者 “环形”聚焦模式
下载PDF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初探
20
作者 王晓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3-103,共1页
作为实现多种叙述视角完美融合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对全知叙述视角、外视角、内视角进行了灵活转换。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叙述干预 全知叙述 外视角 内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