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栗凤霞 吕宗舜 王绪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108-111,F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高脂饲料饮食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治疗组药物灌胃,采用酶法测定血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及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高脂饲料饮食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治疗组药物灌胃,采用酶法测定血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及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观察肝组织学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酰基辅酶A氧化酶(AOX)的表达。结果中药高剂量组血及肝中TC、TG、FFA含量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ALT、AST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计分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AOX的表达中药组和吉非贝齐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使AOX表达上调而改善脂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实验研究 Z4
下载PDF
Trends and outcome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among older recip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2
2
作者 Kenji Okumura Joon Sub Lee +8 位作者 Abhay Dhand Hiroshi Sogawa Gregory Veillette Devon John Ryosuke Misawa Roxana Bodin David C Wolf Thomas Diflo Seigo Nishida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2年第8期259-267,共9页
BACKGROUND The average age of recipients and donor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is increasing.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the indications for LT over the years,data regarding the trends and outcomes of LT in t... BACKGROUND The average age of recipients and donor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is increasing.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the indications for LT over the years,data regarding the trends and outcomes of LT in the older population is limited.AIM To asse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age-related trends,and outcomes of LT among the older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We analyzed data from the 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database between 1987-2019.The sample was split into younger group(18-64 years old)and older group(≥65 years old).RESULTS Between 1987-2019,155758 LT were performed in the United States.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as a rise in median age of the recipients and percentage of LT recip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65 years increased(P<0.05)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LT among older population seen in 2019(1920,23%).Common primary etiologies of liver disease leading to LT in older pati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younger group,wer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16.4%vs 5.9%),hepatocellular carcinoma(14.9%vs 6.9%),acute liver failure(2.5%vs 5.2%),hepatitis C cirrhosis(HCV)(19.2%vs 25.6%)and acute alcoholic hepatitis(0.13%vs 0.35%).In older recipient group female sex and Asian race were higher,whil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score and rates of pre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lower(P<0.01).Median age of donor,female sex,body mass index(BMI),donor HCV positive status,and donor risk index(DRI)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lder group(P<0.01).In univariable analysi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ost-transplant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one-year,three-year and five-year graft surviva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 multivariable Cox-Hazard regression analysis,older group had an increased risk of graft failure during the five-year post-transplant period(hazard ratio:1.27,P<0.001).Other risk factors for graft failure among recipients were male sex,African American race,re-transplantation,presence of diabetes,mechanical ventilation at the time of LT,higher MELD score,presence of p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 ELDERLY OUTCOM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2例胰岛素抵抗变化
3
作者 张晓红 田怡 +2 位作者 刘启平 贝颂华 刘建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5-586,589,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62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LC治疗组(LC组)32例和安慰剂对照组30例,LC组予LC口服,每次1 g,早晚饭后各1次,疗程共2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62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LC治疗组(LC组)32例和安慰剂对照组30例,LC组予LC口服,每次1 g,早晚饭后各1次,疗程共2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以及肝脏超声表现。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LC组治疗后ALT、AST、GGT、TG,TC、FINS、HOMA-IR值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B超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左卡尼汀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虎杖提取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江庆澜 李瑜元 +5 位作者 潘锦瑶 马军 徐邦牢 杨辉 张军丽 何淼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61,共4页
应用RT qPCR方法检测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药物干预效果。经过4周的干预试验,干预组大鼠脂肪组织的TNF-αmRNA相对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2.452,P=0.022)。干预组的肝组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胆... 应用RT qPCR方法检测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药物干预效果。经过4周的干预试验,干预组大鼠脂肪组织的TNF-αmRNA相对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t=2.452,P=0.022)。干预组的肝组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差异显著(t=2.555,P=0.019)。研究表明,虎杖水提液可以显著地降低NAFLD大鼠脂肪组织的TNF-αmRNA水平,也可以降低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调节肝脂、肝糖代谢和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Gender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14
5
作者 Jen-Jung Pan Michael B Fallo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4年第5期274-283,共10页
Due to the worldwide epidemic of obesit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elevated liver enzymes. NAFLD represents a spectrum of liver injury ranging from simple steato-sis... Due to the worldwide epidemic of obesit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elevated liver enzymes. NAFLD represents a spectrum of liver injury ranging from simple steato-sis to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which may progress to advanced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dividuals with NAFLD, especially thos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have higher overall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liver-related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NAFLD and NASH are more prevalent in males and in Hispanics. Both the gender and racial ethnic differences in NAFLD and NASH are likely attributed to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behavioral, and genetic fac-tors. Using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several genetic varia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NAFLD/NASH. However, these variants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amount of variation in hepatic steatosis among ethnic groups and may serve as modifier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NAFLD. Alternatively, these variants may not be the causative variants but simply markers representing a larger body of genetic vari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 concise review of the gender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and NASHin adults. We als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these dispa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RACE GENDER Prevalence Genetic POLYMORPHISM
下载PDF
绞股蓝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兔肝脏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其政 孙希杰 +2 位作者 谭华炳 吴凡 胡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24-226,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绞股蓝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兔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40只成年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绞股蓝干预组(A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组)、模型组(C组)、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绞股蓝5 g/kg、高... 目的:观察绞股蓝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兔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探讨其机理。方法:40只成年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绞股蓝干预组(A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组)、模型组(C组)、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绞股蓝5 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 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实验周期9周。同步检测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兔血液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制作肝组织匀浆,检测肝组织匀浆中TG含量。通过肝脏病理学了解NAFLD程度。结果:①TG、TCh水平:A组、B组、C组兔实验前后TG、TC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B组兔TG、TCh均低于C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TG低于B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TCh低于A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肝组织TG水平:A组、B组兔肝组织TG低于C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又低于B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肝脏病理学:E组兔肝组织红润柔软,A、B、C组兔肝组织弥漫性肿大,边缘钝而厚,灰黄色,但A组较B、C组兔肝组织色泽红润、肿大程度轻。光镜下:E组兔肝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正常,A组兔肝组织2/3以上细胞发生脂肪样变。B、C两组兔肝组织脂肪样变几乎为100%。结论:绞股蓝能够降低NAFLD兔肝脏脂质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药效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 沉积 预防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超 王立颖 肖娴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4期4923-492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每...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次10 mg,晚间顿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0±0.9)mmol/L比(4.9±1.0)mmol/L,(1.5±0.3)mmol/L比(2.2±0.4)mmol/L,(3.0±0.4)mmol/L比(3.3±0.4)mmol/L,(4.8±0.6)mmol/L比(5.5±0.8)mmol/L,(8.2±0.8)mmol/L比(8.6±1.1)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8±0.4)mmol/L比(1.6±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05±10.12)U/L比(51.15±11.26)U/L,(35.94±7.86)U/L比(47.25±9.48)U/L,(43.94±12.16)U/L比(66.67±16.0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2.5%(29/4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二甲双胍 辛伐他汀
下载PDF
肝脂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降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宇 李军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中成药肝脂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降脂作用。方法:选择脾虚生湿、痰热血瘀、脉络阻滞证型的脂肪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肝脂消,第一对照组(10例)服用东宝肝泰片,第二对照组(10例)服用舒降之片。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中成药肝脂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降脂作用。方法:选择脾虚生湿、痰热血瘀、脉络阻滞证型的脂肪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肝脂消,第一对照组(10例)服用东宝肝泰片,第二对照组(10例)服用舒降之片。观察3组患者服药12周后临床症状、血脂等变化。结果:肝脂消治疗脂肪肝痊愈11例(占36.7%),总有效率为93.3%,对临床主要症状有较高的缓解率(92.6%~96.3%),可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东宝肝泰组及舒降之组。结论:肝脂消对脂肪肝患者伴随的高脂血症具有显著可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患者 降脂作用 非酒精性 肝脂消 血清总胆固醇 自制中成药 东宝肝泰片 舒降之片 临床症状 总有效率 主要症状 甘油三酯 治疗指标 治疗作用 高脂血症 对照组 观察组 12周 缓解率 服用
下载PDF
肝脂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冯宇 李军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中成药肝脂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脾虚生湿、痰热血瘀、阻滞脉络证型的脂肪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肝脂消,对照组(10例)服用东宝肝泰片。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临床症状、血脂、肝脏影... 目的 观察自制中成药肝脂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脾虚生湿、痰热血瘀、阻滞脉络证型的脂肪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肝脂消,对照组(10例)服用东宝肝泰片。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临床症状、血脂、肝脏影像学变化。结果 肝脂消治疗脂肪肝痊愈11例(占36.7%),总有效率为93.3%,对临床主要及次要症状均有较高的缓解率(90.0%~96.3%),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肝脏的影像学改变减轻或消失,脂肪肝的消除率为40.0%。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东宝肝泰组。结论 肝脂消对脂肪肝及其伴随的高脂血症具有显著可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消 非酒精性肝硬化 高脂血症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冬英 陈一奕 叶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成份复方(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普通鼠饲料喂养;②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③中药预防组,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加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kg... [目的]探讨中药成份复方(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普通鼠饲料喂养;②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③中药预防组,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加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kg)和山楂黄酮(40mg/kg);④中药治疗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加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kg)和山楂黄酮(40mg/kg);⑤西药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加每天1次灌服二甲双胍片(0.5g/kg)。实验共12周。[结果]①12周时中药预防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②各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模型组相比,6、8、12周时,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丹参酚酸B 山楂黄酮 大鼠
原文传递
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国栋 刘艳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雄性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西方膳食14周后,随机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H,n=12,14周),跑台运动组(E,n=12,14+12周)。跑台运动12周,坡度为... 目的:研究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雄性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西方膳食14周后,随机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H,n=12,14周),跑台运动组(E,n=12,14+12周)。跑台运动12周,坡度为0°,跑速13m/min,60min/time,每周5次。在造模与训练结束后,测定肝脏总NOS、cNOS、iNOS酶活性、NO水平及eNOS和iNOS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脂肪肝病变程度。结果:E组肝脏总NOS、iNOS酶活性和NO水平显著高于H组,cNOS未见显著性改变;E组eNOS和iNOSmRNA表达显著高于H组;E组肝脏实质细胞脂肪滴明显减少。结论:耐力训练在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滴的同时,伴随着肝脏NO含量、总NOS活性和iNOS活性的显著增加以及eNOS和iNOSmRNA的表达上调,提示运动导致NO、NOS活性和表达的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耐力训练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和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冬英 陈一奕 叶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115只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普通鼠饲料喂养。②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③预防组:高脂饲料喂养加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115只大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普通鼠饲料喂养。②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③预防组:高脂饲料喂养加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kg)和山楂黄酮(40mg/kg)。④治疗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每天1次灌服丹参酚酸B(200mg/kg)和山楂黄酮(40mg/kg)。⑤西药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每天1次灌服二甲双胍片(0.5g/kg)。造模12周分别在喂养2、4、6、8、12周时取血清和肝组织作血清学、组织学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测。[结果]①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血糖、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0.05)。②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0.05),而SOD活力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0.05)。③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较轻,脂滴较少,无大泡性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轻微。[结论]丹参酚酸B、山楂黄酮联用对大鼠NAFLD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 丹参酚酸B 山楂黄酮 大鼠
原文传递
南阳地区回族学龄期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肪含量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挺 王卿 +3 位作者 裴林国 徐国昌 刘荣志 徐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从人体组成学的角度探讨南阳地区回族学龄期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筛查NAFLD的诊断指标。方法: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3代以上(含3代)世居南阳地区的回族学龄期儿童的身体成分,并对肝进行B超检查。结... 目的:从人体组成学的角度探讨南阳地区回族学龄期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筛查NAFLD的诊断指标。方法: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3代以上(含3代)世居南阳地区的回族学龄期儿童的身体成分,并对肝进行B超检查。结果:南阳市回族学龄期儿童的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6.9%和4.7%,其中男生分别是8.1%和5.2%,女生分别是5.6%和4.1%。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女生。南阳市回族学龄期儿童的身体脂肪率(BFP)在10岁、11岁、12岁、13岁和14岁年龄段时,男孩高于女孩,躯干脂肪率(TFP)也具有性别差异。NAFLD发生率在男生为4.1%,女生为2.3%。南阳市回族学龄期儿童各年龄段的NAFLD发生率与身高、体质量指数(BMI)、BFP和TFP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NAFLD发生率的方程式男孩为NAFLD(%)=-0.284+0.017BFP+0.014TFP,女孩为NAFLD(%)=3.365+0.035TFP-0.026BFP+0.050H-0.102BMI。结论:BFP和TFP可作为回族学龄期儿童男生NAFLD的筛查指标,而BMI、身高、BFP和TFP皆可作为女生NAFLD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身体脂肪率 躯干脂肪率 学龄期 回族 南阳
下载PDF
麦角甾醇酯的酶促合成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14
作者 何文森 李洁 +5 位作者 李志烁 赵丽颖 崔丹丹 黎玲玲 孙玉莹 巩发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探究了麦角甾醇亚油酸酯(简称麦角甾醇酯)的酶促合成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四组:空白组(n=6)、高脂组(n=8)、麦角甾醇组(n=8)和麦角甾醇亚油酸酯组(n=8),持续喂养6周。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探究了麦角甾醇亚油酸酯(简称麦角甾醇酯)的酶促合成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四组:空白组(n=6)、高脂组(n=8)、麦角甾醇组(n=8)和麦角甾醇亚油酸酯组(n=8),持续喂养6周。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LDL-C/HDL-C比值,检测肝脏和粪便脂质水平,并分析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显示,以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为催化剂可以成功合成麦角甾醇亚油酸酯。麦角甾醇酯使得肝脏总脂肪酸含量降低35.3%(P<0.05),可以有效预防高脂膳食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并导致粪便总脂肪酸水平增加74.8%(P<0.05)。同时,麦角甾醇酯降低了血浆LDL-C水平和LDL-C/HDL-C比值分别为24.3%(P<0.05)和36.5%(P<0.05),引起血浆HDL-C水平提高52.0%(P<0.05)。以上结果表明,麦角甾醇酯能够有效预防高脂膳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该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亚油酸 脂肪酶 麦角甾醇亚油酸酯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莉 《中国医药》 2014年第7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4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3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肝功能(ALT、AST、GGT)、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OMAIR及F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2±7)kg/m2比(28±9)kg/m2;(36±7)U/L比(116±9)U/L,(29±7)U/L比(97±8)U/L,(27±6)U/L比(75±8)U/L;(4.0±1.1)mmol/L比(5.0±1.3)mmol/L,(1.3±0.7)mmol/L比(2.6±1.3)mmol/L;(9±4)mU/L比 (13±9)mU/L,(1.6±1.1)×103比(2.6±1.2)×103](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25±7)kg/m2,(71±9)U/L,(66±3)U/L,(62±6)U/L,(3.6±1.7)mmol/L,(1.8±0.7)mmol/L,(11±3)mU/L,(2.1±1.4)×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治疗NAFLD,通过改善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NAFLD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从而减轻NAFLD的肝损害,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锦州地区体检人群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宇 徐锦江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445-1448,1453,共5页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体检人群血清25-(OH)-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75例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收集整理体检者的数据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结果...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体检人群血清25-(OH)-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75例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收集整理体检者的数据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结果将受试者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代谢指标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25-(OH)-D与NAFLD的相关性;根据维生素D缺乏标准分为缺乏组(<20 ng/mL)、不足组(20~30 ng/mL)和适宜组(≥30 ng/mL),并且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组间NAFLD的患病风险。结果除外25-(OH)-D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2个指标,NAFLD组中其余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25-(OH)-D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与NAFLD存在负相关(r=-0.148,P<0.001);以缺乏组为参考,未校正混杂因素前,不足组与缺乏组的患病风险不相关,正常水平组与缺乏组的患病风险存在负相关(P<0.05);在调整众多混杂因素后,不足组和正常水平组的患病风险是缺乏组的0.595倍和0.580倍(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锦州地区维生素D缺乏和NAFLD患病率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应当合理调整优化饮食生活习惯;25-(OH)-D缺乏可能会增加NAFL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维生素D 体检
原文传递
耐力训练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国栋 刘艳环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或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西方膳食14周后,随机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M,n=12,14周),跑台运动组(E,n=12,14+12周),均为雄性。... 目的研究耐力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NO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或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西方膳食14周后,随机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M,n=12,14周),跑台运动组(E,n=12,14+12周),均为雄性。跑台运动12周,坡度为0°,跑速13 m/min,60 min/time,每周5次。在每一阶段处死动物,取动物肝脏,测定总NOS、cNOSi、NOS、MnSOD和顺乌头酸酶活性及NO和MDA水平,光镜观察脂肪肝病变程度。结果耐力训练后肝脏总NOSi、NOS、MnSOD和顺乌头酸酶活性显著升高,cNOS未见显著性改变,NO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耐力运动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iNOS活性升高,导致NO水平升高,而高水平的NO并未造成肝脏的氧化损伤,说明NO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造成氧化损伤,其是否具有氧化损伤作用与机体的生理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耐力训练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白内障术前应用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的实践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邸玉兰 王宗华 +2 位作者 邱岩 梁晓磊 李安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282-283,共2页
目的:了解术前应用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7月的1064例患者行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结果:没有1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结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前 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无醇型) 结膜囊冲洗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
19
作者 王见良 裘昊 +2 位作者 茹海港 袁明 王成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HE染...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酶法检测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及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TBA法检测血及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TXB2、6-Keto-PGF1α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有重度脂肪变,并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碎屑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汇管区渗出,未见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SOD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血ET、NO、TXB2、6-Keto-PGF1浕、PAI含量以及ET/NO、TXB2/6-Keto-PGF1α、PAI/t-PA值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P<0.05);t-P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脂饲料可成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出现了血管活性因子分泌的紊乱,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存在着血管内皮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血管活性因子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20
作者 王见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酶法检测肝组织匀...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酶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血及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锥板法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重度脂肪变,并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碎屑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汇管区渗出;肝组织匀浆TG、T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SOD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和红细胞变形指数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饲料诱导的NASH大鼠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 血液流变学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