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被引量:1243
1
作者 陈冬华 陈信元 万华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薪酬管制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在职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薪酬管制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主要受企业租金、绝对薪酬... 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薪酬管制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在职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薪酬管制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主要受企业租金、绝对薪酬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性选择,说明在职消费内生于国有企业面临的薪酬管制约束;与民营企业中内生于公司的薪酬契约相比,国有企业中受到管制的外生薪酬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 在职消费 管制 国有企业管理 上市公司 企业租金 高管人员 制度背景 制约 替代性
原文传递
创始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新民 张莹 王垒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两面性影响。而创始高管团队的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这表明并不是股权薪酬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意味着提高股权薪酬会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始高管团队 货币薪酬 股权薪酬 在职消费 真实盈余管理 创业板市场
下载PDF
高薪能够养廉么?——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璨 朱锦余 曹伟 《中国会计评论》 CSSCI 2013年第4期491-512,共22页
本文利用2008--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将高管腐败根据监管部分发现的可能性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在中央国有企业中高薪可以抑制显性腐败,在地方国有企业中高薪不可以抑制显性腐败... 本文利用2008--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将高管腐败根据监管部分发现的可能性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在中央国有企业中高薪可以抑制显性腐败,在地方国有企业中高薪不可以抑制显性腐败;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弱化了高薪对显性腐败的抑制作用在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并且处在高市场化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高薪表现出抑制显性腐败的功效。(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不能够抑制隐性腐败,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具有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控制论;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和管理层权力的降低,高薪表现出了抑制隐性腐败的功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解决腐败问题不能盲目照搬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制度,应注重加强建设激励和监督并重的治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薪酬 高管腐败 管理层权力 在职消费 国有企业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赔偿责任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啸 曾俊刚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10,共12页
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与精神损害,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增加的未来遭受不法侵害的风险不属于损害,但个人为了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其他侵权行为而支出的费用属于应当赔偿的财产损失。因个人信息权益... 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与精神损害,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增加的未来遭受不法侵害的风险不属于损害,但个人为了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其他侵权行为而支出的费用属于应当赔偿的财产损失。因个人信息权益被侵害而造成的财产损害,既包括合理的维权成本与下游损害,也包括因侵权行为导致信息主体丧失了对个人信息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损失。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精神损害分为两类:一是同时侵害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人格权而造成的精神损害,二是单纯地因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而给自然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对于后一种损害,即便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也可以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第2款。在《国家赔偿法》没有作出特别规定前,国家机关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赔偿责任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益 侵权 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 国家赔偿
下载PDF
管理层缘何频繁发起并购:过度自信抑或私利 被引量:15
5
作者 施继坤 刘淑莲 张广宝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2期84-90,共7页
上市公司管理层频繁发起的并购是出于其过度自信还是私利驱动?依据行为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等基本理论,文章选取2008-2011年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将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和追求个人收... 上市公司管理层频繁发起的并购是出于其过度自信还是私利驱动?依据行为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等基本理论,文章选取2008-2011年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将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和追求个人收益的自利动机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但管理层发起频繁并购的动机更多的是出于其对个人私利的追求;而在上市公司频繁并购的诱因中,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具有"杠杆效应",即: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会增强其为了谋取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等个人私利最大化而实施高频率并购活动的意愿。研究发现为公司连续并购的动因理论做出了增量贡献,也利于丰富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并购相关研究议题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频率 过度自信 管理层私利 货币薪酬 在职消费
下载PDF
高管层权力强度、其他大股东制衡和在职消费——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静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0,共6页
选取2007~2009年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高管层在职消费分析为切入点,分析高管层权力强度、其他大股东制衡对公司高管层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越大,在职消费水平越高;(2)其他大股东制衡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 选取2007~2009年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高管层在职消费分析为切入点,分析高管层权力强度、其他大股东制衡对公司高管层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管层权力越大,在职消费水平越高;(2)其他大股东制衡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层滥用权力扩大在职消费水平;(3)国有企业高管层权力强度对在职消费的影响和非国有企业高管层权力强度对在职消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是其他大股东对高管层权力强度下在职消费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强度 制衡 在职消费
下载PDF
薪酬管制、在职消费与控制权收益综述及其引申 被引量:12
7
作者 文炳洲 虞青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1,共7页
国企改革中对国企经营者的薪酬管制并未化解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反而使经营者在职消费过多过滥;控制权之争的惟一目的就是获取控制权收益。政府在变革国企经营者报酬体系时应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报酬显性化;二是报酬与业绩挂钩并加... 国企改革中对国企经营者的薪酬管制并未化解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反而使经营者在职消费过多过滥;控制权之争的惟一目的就是获取控制权收益。政府在变革国企经营者报酬体系时应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报酬显性化;二是报酬与业绩挂钩并加大浮动比例;三是赋予经营者以股权,但股金应由经营者个人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在职消费 控制权收益 激励体系
下载PDF
并购频率与管理层私利——基于过度自信视角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广宝 施继坤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4,共9页
依据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委托代理等基本理论,以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管理层发起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并购频率是否会影响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水平,并利用非参检验方法进一步检验并购频率与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 依据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委托代理等基本理论,以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管理层发起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并购频率是否会影响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水平,并利用非参检验方法进一步检验并购频率与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经验研究发现,有着过度自信管理层的上市公司的并购频率与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表明过度自信管理层更可能是出于谋取个人私利动机而发起高频率的并购活动,而频繁并购后上市公司绩效却呈现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频率 过度自信 管理层私利 货币薪酬 在职消费
原文传递
优化营商环境与抑制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泽将 胡梦菡 王浩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维系良好政企关系进而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这一论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以2009—2019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优化营商环境如何...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维系良好政企关系进而有效抑制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这一论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以2009—2019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影响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研究结果显示:优化营商环境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表明优化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较于股权激励程度较高的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的抑制作用在股权激励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内部控制质量削弱了优化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的抑制作用。文章从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视角考察了营商环境在微观企业中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如何抑制民营企业高管职务消费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 高管职务消费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
下载PDF
薪酬管制降低了经理人的激励效率吗?——基于迎合效应的薪酬结构模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菊花 隋姗姗 王建将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8-46,80,共10页
薪酬管制是我国市场低效率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下的现实选择,而市场低效率集中体现在投资者非理性,薪酬管制给经理人通过迎合投资者情绪获取私人收益创造了客观条件。本文基于迎合效应的薪酬结构模型分析,将在职消费纳... 薪酬管制是我国市场低效率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下的现实选择,而市场低效率集中体现在投资者非理性,薪酬管制给经理人通过迎合投资者情绪获取私人收益创造了客观条件。本文基于迎合效应的薪酬结构模型分析,将在职消费纳入薪酬契约中,探讨薪酬管制前后怎样的薪酬结构会致使国有企业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迎合投资者情绪的投资决策。研究表明,薪酬管制并没有如现有文献所诟病的那样降低了经理人的激励效率,在制度创新尚未成熟前,在职消费与限制性股票的契约组合反而成为经理人自我激励的方法。这说明在低效率市场中薪酬管制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薪酬管制 在职消费 薪酬结构
下载PDF
管理层业绩目标松弛、高管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思明 唐建新 孙辉东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1,共8页
本文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出发,以2002~2016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业绩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收入目标松弛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目标松弛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驱使管理层基于股东利益行事,说... 本文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出发,以2002~2016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业绩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收入目标松弛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目标松弛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驱使管理层基于股东利益行事,说明了业绩目标契约能够起到治理作用,这种关系在民企表现更为明显;同时还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激励均弱化了收入目标松弛的企业风险承担效应,而货币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在民企表现得更明显,在职消费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国企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如何处理目标设置过程中的松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承担水平 货币薪酬 在职消费 收入目标松弛
下载PDF
本地独立董事能否有效抑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泽将 汪帅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9,共15页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发挥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基于此,以任职地点为切入点,采用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期间5489个观察数据,实证考察本地独立董事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发挥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基于此,以任职地点为切入点,采用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期间5489个观察数据,实证考察本地独立董事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本地独立董事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且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独立董事的抑制作用,而政府补贴则增强了本地独立董事的抑制功能。进一步考察发现,高管在职消费在本地独立董事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国有企业,特别是政府补贴较高的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本地独立董事的聘任,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进而有效约束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政治关联的可能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独立董事 国有企业 在职消费 政治关联 政府补贴 经营绩效
下载PDF
银行高管权力、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亮亮 李园园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文章从高管薪酬的权力决定论出发,利用2009-2014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96份样本数据对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管制的"过程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否隶属中央直管银行,高管权力越大,高管货币薪酬、在职消费水平都越低,且... 文章从高管薪酬的权力决定论出发,利用2009-2014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96份样本数据对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管制的"过程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否隶属中央直管银行,高管权力越大,高管货币薪酬、在职消费水平都越低,且在中央直管银行中更明显。这种"金融机构薪酬管制异象"虽然反映了银行高管能够利用自身权力调减薪酬来迎合政府薪酬管制目标,但也从侧面提供了银行高管在政府薪酬管制过程中仍可以继续影响薪酬制定的证据,薪酬管制缺乏过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管制 高管权力 货币薪酬 在职消费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现金分红与国企在职消费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2期38-45,72,共9页
近年来国企的"天价薪酬"屡屡曝光,国企在职消费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以201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现金分红可以有效的抑制国企在职消费。从外部环境来看,市场化进程与在职消费存在显著负相关关... 近年来国企的"天价薪酬"屡屡曝光,国企在职消费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以201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现金分红可以有效的抑制国企在职消费。从外部环境来看,市场化进程与在职消费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越高,现金分红对国企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现金分红 在职消费 国有企业
下载PDF
高管腐败、传染效应与投资者保护——基于白培中腐败案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启亮 陈冬 +1 位作者 罗乐 姚易伟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14年第3期63-120,共58页
本文以受到网络媒体广为关注的由小偷引出、公安部门试图封锁、经网络爆料的白培中腐败案为契机,首次研究了高管腐败的传染效应、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本研究发现,首先,白培中腐败案不仅使事件公司的股价下跌,而且由于信息传递作... 本文以受到网络媒体广为关注的由小偷引出、公安部门试图封锁、经网络爆料的白培中腐败案为契机,首次研究了高管腐败的传染效应、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本研究发现,首先,白培中腐败案不仅使事件公司的股价下跌,而且由于信息传递作用,也对同行业公司产生了传染效应。其次,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对传染效应具有杠杆作用,加重了政府控制公司的传染效应。然而,公司如果由国际四大审计则对传染效应具有一定的抵减作用。再次,白培中的撤职对事件公司股价的下跌和传染效应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公司高管的在职消费等是市场传染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潜在的腐败信号会加重公司的传染效应。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传染效应不受同行业公司的盈余质量、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腐败 媒体负面报道 声誉 传染效应 在职消费 盈余管理
下载PDF
在职消费与融资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及晶晶 张顺明 《投资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50,共14页
基于目前对在职消费的经济后果研究不足的现实,本文在激励约束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关于在职消费与融资约束的理论模型,认为由于在职消费可以带来私人收益而引致道德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到2006年... 基于目前对在职消费的经济后果研究不足的现实,本文在激励约束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关于在职消费与融资约束的理论模型,认为由于在职消费可以带来私人收益而引致道德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到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基于后果的随机前沿度量方法对融资约束进行度量。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在职消费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并且该类型企业的融资约束财富临界值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消费 融资约束 激励理论
原文传递
管理者报酬与公司多元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乃康 孙进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101,共7页
该文以代理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管理者报酬的影响。为了避免管理者报酬被低估的问题,文章在管理者货币性报酬的基础上引入在职消费。回归结果表明,尽管公司多元化经营降低了管理者货币性报酬,但却增加了管理者的在职消费... 该文以代理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管理者报酬的影响。为了避免管理者报酬被低估的问题,文章在管理者货币性报酬的基础上引入在职消费。回归结果表明,尽管公司多元化经营降低了管理者货币性报酬,但却增加了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及总报酬;与任期较短的管理者相比,任期较长的管理者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的报酬更多。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代理理论的假设。研究还发现公司业绩与管理者总报酬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货币性报酬 在职消费 多元化经营 代理理论 公司业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