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期望与子代学业成绩——基于CEPS追踪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方超 黄斌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70,共16页
基于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框架,本文建立家庭教育期望的决策模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值选择模型的回归方法,实证探讨了非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期望对子代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负面情绪的非认知能力... 基于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框架,本文建立家庭教育期望的决策模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值选择模型的回归方法,实证探讨了非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期望对子代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包含负面情绪的非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但随着学年的深入则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隐形的家庭教育期望有助于提高子代学业成绩,但包含课业指导在内的现实教育期望则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父代对人际交往方面的学校表现管教过严,易于激起子代的"逆反"心理而不利于提高学业成绩,且城镇学生的发生概率高于农村学生;与农业户口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非农户口以及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转换负面的消极情绪,努力学习并提高学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家庭决策 非认知能力 家庭期望 学业成绩
原文传递
生命周期视角下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测量、形成及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晓曼 于佳欣 +1 位作者 代俊廷 张领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10-131,共22页
近年来,以能力而非教育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本理论的系列研究成为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热点话题,神经科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围绕这一主题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交叉融合,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个体... 近年来,以能力而非教育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本理论的系列研究成为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热点话题,神经科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围绕这一主题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交叉融合,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个体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在总结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首先打开能力形成的黑箱系统,总结了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干预多维环境对早期能力形成的影响,而后梳理并评价了能力对个体后天经济社会行为表现的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此外,本文还重点关注了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重塑与影响,特别是经济学模型对于因果效应的探索为早期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干预政策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力资本 生命周期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能力的测量
原文传递
寄宿教育与儿童发展——来自贫困地区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志胜 李雅楠 宋映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91,共13页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寄宿教育对农村儿童发展的负面冲击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表现为寄宿对男孩、家庭经济水平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地区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更大。现行的扩大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师资力量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寄宿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不能完全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寄而难育'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宿教育 农村儿童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青少年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兼论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董艳梅 朱传耿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62,共11页
以CEPS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在对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层特征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探讨课外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参与课外体育运动时间控制在60 min内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61~12... 以CEPS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在对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多层特征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探讨课外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参与课外体育运动时间控制在60 min内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61~120 min对学业成绩提升影响不显著、超过120 min对学业成绩提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课外体育运动对数学等理科成绩影响幅度大于对语文和英语等文科成绩的影响幅度;在控制学校层面差异后,课外体育运动对学业成绩影响幅度有所增强;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能在课外体育与学业成绩提升之间产生显著中介效应,其中环境适应能力的中介效应最大,其次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课外体育运动 CEPS数据 多层线性模型 学业成绩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家庭背景、教育质量与学生能力形成——基于CEPS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姚昊 叶忠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9,共10页
个体习得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揭示两种能力习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性问题至关重要。基于CEPS的研究发现,家庭背景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且家庭文化资本作用大于经济资本;优质的学... 个体习得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揭示两种能力习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公平性问题至关重要。基于CEPS的研究发现,家庭背景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及非认知能力,且家庭文化资本作用大于经济资本;优质的学校教育软环境会显著正向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越靠近中心城区学生能力越强;学校氛围、学校所在地区对家庭背景与学生能力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公共教育投入应加大对贫困家庭和落后地区的能力补足;引导和扶持贫困家庭投资文化资本;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公共财政资助;并倡导学校向软环境建设,强调以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学校教育质量 家庭背景
下载PDF
相貌对个人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雨露 秦雪征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71-96,共26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数据,分析了相貌对于个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貌出众的个体其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人缘关系、自信程度、待人接物水平和受信任程度全部显著高于相貌较佳的个体,而后者则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数据,分析了相貌对于个人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貌出众的个体其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人缘关系、自信程度、待人接物水平和受信任程度全部显著高于相貌较佳的个体,而后者则显著高于相貌一般的个体。在字词、数学测试方面,相貌较佳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相貌出众的个体,符合"高跟鞋曲线"效应。通过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进一步对比发现,与年轻个体相比,中老年样本中相貌出众的个体受到的"奖励"上升,相貌平平的个体受到的"惩罚"也在提高。此外,与城镇居民相比,相貌对于农村居民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可以推断,除文献中多有涉及的雇主歧视与消费者歧视之外,认知与非认知能力也是相貌影响个体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重要渠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貌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传江 龙颖桢 付明辉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2期1-12,共12页
非认知能力是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并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支撑。基于现有文献较少探究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现实,根据CFPS2016微观调查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并测算了农民工非认知能力,进而研究了其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 非认知能力是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并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支撑。基于现有文献较少探究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现实,根据CFPS2016微观调查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并测算了农民工非认知能力,进而研究了其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非认知能力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主要通过社区融入效应、就业稳定效应和心理资本效应显著地提高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非认知能力对女性农民工和中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市民化能力指标选取的可靠性,分别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替换因变量的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能力 心理资本 CFPS
下载PDF
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莎莎 郑循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3,共10页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各维度按照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积极自我、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与纯粹农业策略相比,选择非农就业策略或农工兼业策略的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分析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策略和农工兼业策略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非认知能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加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最终实现相对贫困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生计策略 农户相对贫困 内生动力
下载PDF
新人力资本理论下学前教育经历对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玲 蒋洋梅 孙倩文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5,共12页
依据新人力资本理论,学前教育经历对个体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把学业成绩作为认知能力的表征,同时从自我效能、学习投入、校园霸凌、社会性四个方面度量非认知能力,通过监测2017年西部某市103所中学学科素养,采... 依据新人力资本理论,学前教育经历对个体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把学业成绩作为认知能力的表征,同时从自我效能、学习投入、校园霸凌、社会性四个方面度量非认知能力,通过监测2017年西部某市103所中学学科素养,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学前教育经历对初中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存在个体及家庭背景差异;学前教育经历对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接受学前教育年限仅在自我效能这一非认知能力上差异显著;是否接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大于接受学前教育年限的影响;学前教育经历对减少初中生的校园霸凌等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学前教育阶段是个体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助于校园霸凌的及早预防。学前教育机会与资源供给应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弱势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机会,并尽力保障其学前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人力资本理论 学前教育经历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雷万鹏 李贞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和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生、农村学生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水平显著...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和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生、农村学生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水平显著更低。OLS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个体前期学业成绩之后,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依然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教育期望影响效应最大,上述效应因性别、户籍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呈现显著组间差异。分位数回归表明,非认知能力对中低学业水平学生的影响效应更大。本研究的启示是,家庭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发展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政府要强化对处境不利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投资干预,提升弱势群体的非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学业成绩 初中生
下载PDF
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邢敏慧 张航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95,共10页
随着家庭隔代抚养的日益盛行,尽可能全面地探究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隔代抚养视角探究抚养方式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 随着家庭隔代抚养的日益盛行,尽可能全面地探究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隔代抚养视角探究抚养方式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隔代抚养组与父母抚养组在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消极效应,接受隔代抚养的初中生在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规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知等维度均显著低于父母抚养组,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知的影响作用较大;第三,隔代抚养的抑制效应存在群体异质性,对农村、女生群体的作用更为凸显。面对隔代抚养决策的现实压力及其诸多弊端,注重发挥父母抚养作用,提升祖辈抚养能力,实现隔代抚养决策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借助学校教育进行补位,最终促进初中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隔代抚养 非认知能力 倾向得分匹配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与个人创业选择:理论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双成 陈卫民 江鑫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01-119,共19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通过扩大创业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改进的Butikofer&Peri(2017)非认知能力模型,研究非认知能力对个人创业行为选择的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通过扩大创业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是经济新常态下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改进的Butikofer&Peri(2017)非认知能力模型,研究非认知能力对个人创业行为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12年和2014年CFPS两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提高个人创业概率,非认知能力有助于个人提升创业成功的信心和希望,增强个人创业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主要通过创业回报影响个人创业选择,非认知能力对个人风险偏好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提高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有助于个人创业。本文为个性化和创新性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人格特质 创业 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家庭劳动对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方晨晨 曹连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3,89,共9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研究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我国初中生家庭劳动现状,探究家庭劳动与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12.1%的初中生不参与家庭劳动,且不同特征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存在显著差异;1小时以内的家庭劳动...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研究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我国初中生家庭劳动现状,探究家庭劳动与初中生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12.1%的初中生不参与家庭劳动,且不同特征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存在显著差异;1小时以内的家庭劳动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家庭劳动对初中生开放性、外倾性和宜人性等非认知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并且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合适的家庭劳动。同时,各方要积极构建以家庭为主体,以学校为引导,以社区为支持的内外交织、多元协同的家庭劳动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劳动 学业成绩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新人力资本与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潇 王琪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3,共15页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于人格三层次理论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分析框架,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于人格三层次理论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分析框架,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特征等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情绪稳定性、尽责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实现更大的外在职业成就,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成就感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劳动者外在与内在职业成就;劳动者勤奋心得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此外,非认知能力通过职业匹配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也通过增加职业投入、积累社会资本影响职业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新人力资本 非认知能力 职业成就
原文传递
非认知能力、社会包容度与农民工就业质量——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5期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丹 李五荣 方劲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2,共16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尽快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产业分工的细化、就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个体发展的多元化使非认知能力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基于非认知能力的某些维度或就业质...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尽快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产业分工的细化、就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个体发展的多元化使非认知能力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基于非认知能力的某些维度或就业质量的某些方面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农民工的非认知能力与就业质量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更为不足,且相关经验研究未将就业环境纳入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与其他劳动者一样,农民工非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其就业质量提升,而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特性使社会包容性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城市社会包容度的增加将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并会强化非认知能力提高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促进效应。同时,随着农民工所从事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的增加,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的就业质量效应也会增强。一方面,在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不断增强、农民工非认知能力持续提高、城市社会包容度日益提升的经济社会演变背景下,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以及城市社会包容度对非认知能力的就业质量效应的正向影响均具有逐渐增强的时间趋势。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3个行业)就业的工作复杂度和外向性总体上依次增加,因而上述影响也依次增强。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期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个体非认知能力和城市社会包容度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社会包容度对非认知能力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这3种正向效应均具有逐渐增强的时间趋势,并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样本中依次增强。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一是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城市社会包容度 农民工 就业质量
下载PDF
父母工作时间的代际影响:基于城市和流动人口子女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贾 韩潇 林嘉达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56-83,共28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比较了城市本地人口和迁移人口工作时间对子女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区分并识别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流动儿童,父母工作时间每天增加1小时可以增加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支出,因此提高...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比较了城市本地人口和迁移人口工作时间对子女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区分并识别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流动儿童,父母工作时间每天增加1小时可以增加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支出,因此提高了儿童数学成绩0.05个标准差(收入效应),但父母工作时间的增加也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从而使得子女自律能力降低0.015个标准差(替代效应);对于城市本地儿童,本文估计的收入效应为0.05~0.06个标准差,但替代效应为0。研究还发现,流动人口与城市本地人口周均4小时的工作时间差异,可以缩小两类儿童数学成绩差异的20%,但导致了两类儿童自律能力差异的11%。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流动家庭除在物质方面增加子女的教育投入外,也不应该忽视对子女的陪伴。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讲,则需要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保障他们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时间 儿童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伊雯 叶晓梅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70,共9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会对青少年的尽责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神经质水平。相反,不良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逃课、经常上网吧、早恋)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还发现同伴表现的优化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把握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交友管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交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认知能力 同伴效应 交友管理
下载PDF
教师关怀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家校共育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叶晓梅 曹晓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12,共15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和KHB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从家校共育视角分析了教师关怀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依据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的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衡量非认知能...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和KHB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从家校共育视角分析了教师关怀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依据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的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家长主观感知的教师关怀能显著改善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家长接触到的客观教师关怀会对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产生差异化影响。具体来看,教师的学习关怀对农村儿童的外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显著改善其神经质;心理关怀能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宜人性和尽责性;交友关怀能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外倾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关怀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而对农村儿童非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和要求这两个机制共同实现的,相较于父母要求,父母对子女需求反应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关怀 非认知能力 农村儿童 大五人格
下载PDF
闲暇时间配置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杰长 徐紫嫣 王鹏飞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102,共10页
创新理论和创新精神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不过,由于微观基础数据缺乏,微观个体的创新同质性假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鉴于此,可基于创新异质理论和闲暇时间经济效应理论,借鉴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解释闲暇时... 创新理论和创新精神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不过,由于微观基础数据缺乏,微观个体的创新同质性假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鉴于此,可基于创新异质理论和闲暇时间经济效应理论,借鉴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解释闲暇时间作用于个体创造力的价值“黑箱”,从时间配置角度研究闲暇时间配置对个体创造力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在闲暇时间内积极的休闲活动可以通过释放压力、激发右脑活力、提高耐心程度三种途径提高个体创造力。这意味着,培养创新型人才,既要关注其在知识型学习上的教育方式与实施效果,更要关注闲暇时间在培养个体创造力、非认知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家选择积极的休闲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全民族休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与工作绩效。由此,为更好地打开闲暇时间作用于经济系统的创新通道,提高个体创造力,需要增加闲暇时间,优化工作与闲暇时间配置;需要推行弹性工作制,营造宽松工作环境;需要发挥闲暇教育对个体创造力的促进作用,适应创新型社会需要;需要关注个体性格特征,重视闲暇时间对非认知能力培养的作用;需要弱化个体社会时间偏好,提高个体耐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时间 非认知能力 创新异质性 个体创造力
下载PDF
教育在代际流动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CFPS)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可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6,共12页
代际流动理论主要研究父代和子代收入的相关性及影响机制,教育在代际流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用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估算教育的贡献率及具体的作用路径,进而提出改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采用"条件... 代际流动理论主要研究父代和子代收入的相关性及影响机制,教育在代际流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用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估算教育的贡献率及具体的作用路径,进而提出改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采用"条件收入弹性"法,验证了教育是影响机制。通过Blanden分解法计算教育的贡献率在6%~18%之间。运用结构方程方法,验证了代际流动机制为:家庭净资产、教育的非认知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少儿问卷证实: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了父母的非认知能力,主要改变的是父母的教育行为、情绪行为、家庭关系和孩子读书的数量,这些会显著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说明父代教育的非认知能力对于子代的收入和学习成绩都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非认知能力 代际流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