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4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8
1
作者 赵丽 田姗 +1 位作者 辛红娟 冷莎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别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命质量和神经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为(58.13±10.36)min,恢复时间为(12.7±5.3)d,对照组分别为(85.71±8.30)min、(21.1±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691、10.646,均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NIHSS、GCS、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NIHSS、GCS评分分别为(40.56±1.72)、(11.23±2.85)、(13.12±4.1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6±1.62)、(14.97±4.55)、(11.13±3.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56、4.926、3.212,P<0.01)。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24~13.014,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6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急性病 应激 心理学 生活质量 Snyder希望理论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2
2
作者 毛媛 朱芸 张天照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其运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S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均显著提高,早期组的FM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影响 被引量:82
3
作者 宋晓明 郑珍婕 +1 位作者 苏立静 颜颖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结果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0
4
作者 高星乐 陈力宇 +2 位作者 孙乐球 李笑蓉 郑国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及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2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及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100 m L静脉点滴,bid×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200 mg,tid×14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76.74%(P>0.05),但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已出现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2组患者的C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4.65%(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 丁苯酞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8
5
作者 刘继东 宋来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接受常规开颅手术的3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0d、90d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均显著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30d、90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研究组术后90d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抑郁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n=14)术后30d、90d的NIHSS评分(15.71±3.61)分、(12.57±2.83)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患者(n=55)[(12.70±2.53)分、(8.18±3.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常规开颅手术具有显著优势,且术后抑郁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抑郁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5
6
作者 赵宏 汪立松 童巧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8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观察组7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3例给...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观察组7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s量表(mRS)]、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炎症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3
7
作者 张京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0期2452-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ICU?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ICU?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感染情况,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10±0.56)d,入住ICU时间(6.00±2.35)d,住院费用(2.78±0.25)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2、4.113、3.267;P〈0.01)。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5.36%,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11.35±2.00)分,对照组(22.45±2.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4,P〈0.01)。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 人工 集束化护理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陈静 谢闯洲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速度(Vmin)[(9.9±1.8) cm/s vs (9.1±1.5) cm/s]、最小血流量(Qmin)[(4.9±1.2) mL/s vs (4.2±1.3) mL/s]、动态阻抗(DR)[(483.5±156.2) Pa·s/mL vs (418.4±159.2) Pa·s/mL]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1 825.3±251.5) Pa·s/mL vs 1 965.5±261.8 Pa·s/m]、临界压力(CP)[(6.2±1.6) kPa vs (6.9±1.6) kPa]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搏波速(Wv)[(20.9±3.9) m/s vs (20.8±4.1)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6.4±3.1)分,(11.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3.6)分,(15.8±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贝筝 陈怡 +2 位作者 龙登毅 文国强 符秀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依达拉奉组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0.2g·d^(-1)×4w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人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28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依达拉奉组治疗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亦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联合组28d病死率为2.08%(1/48),低于依达拉奉组的16.67%(8/48)(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近期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联合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5
10
作者 陈华莹 陈同 +2 位作者 洪景车 陈庚铭 赖永东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3、5、7、14、30 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判其损害程度;采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1 、3 、5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进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评分(NC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GCS评分分别为(5.70±0.82)、(5.05±0.70)分,术后5 d分别为(7.45±1.12)、(5.81±0.82)分,术后7 d分别为(9.38±0.52)、(6.64±0.65)分,术后14 d分别为(10.31±0.79)、(7.86±0.53)分,术后30 d分别为(12.79±1.03)、(10.13±1.31)分,均明显高于术前[(4.11±0.40)、(4.15±0.42)分](P均<0.05),且术后5、7、14、30 d观察组每个时间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毕颅内压分别为(26.64±3.02)、(29.79±2.57) mmHg,术后1 d分别为(22.88±2.49)、(26.03±3.75) mmHg,术后3 d分别为(17.36±1.73)、(24.40±3.07) mmHg,术后5 d分别为(14.20±1.18)、(21.06±2.64) mmHg,均明显低于手术前[(31.36±4.30)、(31.30±4.11) mmHg](P均<0.05),且观察组手术后每个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22.22%(1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植物生存率分别为4.44%(2/45)和20%(9/45)、病死率分别为13.33%(6/45)和31.11%(1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渐进减压 神经功能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TNF-α hs-CRP 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1
11
作者 刘海超 闫建炜 +1 位作者 温宏峰 王培福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联合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检测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TNF-α、hs-CRP、Hcy。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NSE、S100β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APTT、PT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FIB、D-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PTT、PT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相比,联合丁苯酞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炎症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李一才 韩国胜 +1 位作者 窦寿坦 王凤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2次。试...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0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例/100例)和65%(65例/100例);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44±0.97)和(9.68±1.03)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3.09±0.37)和(7.15±0.87) mg·L^(-1),(0.40±0.08)和(0.76±0.11) ng·mL^(-1),(13.26±2.41)和(23.71±2.60) ng·L^(-1);2组的活性氧簇(ROS)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为(488.93±38.09)和(573.75±39.38)μmol·L^(-1),(5.23±0.81)和(7.08±0.97)μmol·L^(-1),(110.64±13.01)和(75.28±12.35)μU·L^(-1);2组以上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清自由基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细胞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9
13
作者 胡晓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7-79,86,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并发...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遵循颅脑外伤术后恢复的特点,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被引量:59
14
作者 王丽梅 杨海红 +1 位作者 袁怡婷 张国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8,1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对2组患者肌力水平、神经功能及恢复效果进行判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肌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肌力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人S100B蛋白(S100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100B和MBP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判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中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自理能力,进而减小后遗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肌力水平
下载PDF
眼针带针康复法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王鹏琴 鞠庆波 +8 位作者 宋哲 邵妍 徐辉 赵嘉勋 杨森 赵霞 高胜奇 崔聪 高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4-536,560,共4页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适量的影响。方法:24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眼针带针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疗法组)各120例。发病2周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眼针带针康复法...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适量的影响。方法:24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眼针带针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疗法组)各120例。发病2周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眼针带针康复法或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带针康复法组总有效率达92.18%。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组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眼针带针康复法 中风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16
作者 施学松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及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治疗14、28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8-OHdG、MDA、Ang-Ⅱ、CD62p、GMP-14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Ang-Ⅱ、CD62p、GMP-14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17
作者 尚翠侠 李强 +1 位作者 刘珊珊 侯海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 ,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 目的 对比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 ,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2 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 ,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 ,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 ,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 ,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提高平衡功能、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临床研究 神经功能缺损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郗欧 焦富英 +4 位作者 马进 张东 李丽丽 刘桑 姚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77-480,共4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比较2组脑循环参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双侧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双侧VA、MCA、ACA的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 2组的血清NO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的血清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调节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认知障碍 阻力指数
下载PDF
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4
19
作者 姜海鹏 张凯 +1 位作者 王广斌 石磊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微创介入清除颅内血肿后予以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NHISS 、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MOCA、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微创术后HBO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HICH患者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恢复生活技能,增强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高压氧 急诊微创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in a ra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through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被引量:54
20
作者 Hui-Ling Wang Fei-Lai Liu +12 位作者 Rui-Qing Li Ming-Yue Wan Jie-Ying Li Jing Shi Ming-Li Wu Jun-Hua Chen Wei-Juan Sun Hong-Xia Feng Wei Zhao Jin Huang Ren-Chao Liu Wen-Xue Hao Xiao-Dong F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Electroacupun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treat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schemia,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lucidat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utopha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ctroacupun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treat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schemia,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lucidat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utopha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and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utophagy regulation.To investigate the role played by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at models,we first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through the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using the suture method.Starting at 2 hours after modeling,electroacupuncture was delivered at the Shenting(GV24)and Baihui(GV20)acupoints,with a dilatational wave(1-20 Hz frequency,2 mA intensity,6 V peak voltage),for 30 minutes/day over 8 consecutive day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reduced the infarct volume in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crease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 factors Beclin-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and PI3K,in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phosphorylated Akt,Beclin-1,PI3K,and mTOR in the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and simultaneously reduced p53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the latency to find the hidden platform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among rats subjected to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compared with rats without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In the spatial probe test,the number of times that a rat crossed the target quadrant was increased in rats subjected to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compared with rats without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pplied to the Shenting(GV24)and Baihui(GV20)acupoints activated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mproved rat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bra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ctor neurological function PATHWAYS protein strok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