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京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0期2452-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ICU?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ICU?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感染情况,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10±0.56)d,入住ICU时间(6.00±2.35)d,住院费用(2.78±0.25)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2、4.113、3.267;P〈0.01)。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5.36%,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11.35±2.00)分,对照组(22.45±2.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4,P〈0.01)。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 人工 集束化护理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5
2
作者 陈华莹 陈同 +2 位作者 洪景车 陈庚铭 赖永东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3、5、7、14、30 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判其损害程度;采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1 、3 、5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进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评分(NC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GCS评分分别为(5.70±0.82)、(5.05±0.70)分,术后5 d分别为(7.45±1.12)、(5.81±0.82)分,术后7 d分别为(9.38±0.52)、(6.64±0.65)分,术后14 d分别为(10.31±0.79)、(7.86±0.53)分,术后30 d分别为(12.79±1.03)、(10.13±1.31)分,均明显高于术前[(4.11±0.40)、(4.15±0.42)分](P均<0.05),且术后5、7、14、30 d观察组每个时间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毕颅内压分别为(26.64±3.02)、(29.79±2.57) mmHg,术后1 d分别为(22.88±2.49)、(26.03±3.75) mmHg,术后3 d分别为(17.36±1.73)、(24.40±3.07) mmHg,术后5 d分别为(14.20±1.18)、(21.06±2.64) mmHg,均明显低于手术前[(31.36±4.30)、(31.30±4.11) mmHg](P均<0.05),且观察组手术后每个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22.22%(1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植物生存率分别为4.44%(2/45)和20%(9/45)、病死率分别为13.33%(6/45)和31.11%(1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渐进减压 神经功能 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急症介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宋志强 朱安林 +3 位作者 陈锐锋 林成 李浩 徐恒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急症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急症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453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急症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急症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453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发生率,并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3例患者中共有59例(13.0%)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多为血栓栓塞,其次为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Ⅴ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以及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和瘤体形态不规则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以及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Ⅴ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为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症颅内动脉瘤中对有高血压病史、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囊有小阜、瘤体形态不规则以及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Ⅴ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应予以重视,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梗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华鑫 洪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血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的水平;监测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P、ALB、CHOL、TLC、H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高危组患者TP、ALB、CHOL水平较低危组降低,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的发生率较低危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LC、Hb水平及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营养支持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营养指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贵洲 徐荣和 +1 位作者 余丹青 蔡志雄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422-426,共5页
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为常见,甚至以其为首要临床表现者亦不少见,临床上必须警惕以避免误诊。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预防措施有限,对预后的影响也存在争议,因此有待进一步深... 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为常见,甚至以其为首要临床表现者亦不少见,临床上必须警惕以避免误诊。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预防措施有限,对预后的影响也存在争议,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卒中 脊髓缺血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淑立 刘启慧 +1 位作者 夏梦迪 吴月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皮疹、脑出血、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护理满意度情况(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改善情况等。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脑出血、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过渡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更好地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质量控制理论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剑清 陈江宾 +1 位作者 王辉振 王炳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术)和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术)和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NIHS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手术后,两组颅内压水平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参照组(均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6.67%(P <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颞顶骨瓣开颅术 颅内压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廖红艳 陈云云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按照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 目的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按照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58,P=0.002),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508,P=0.034)。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t=4.632,P=0.025;t=2.731,P=0.04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1.071,P<0.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3.036,P=0.002)。结论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能够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提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自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海渊 葛圣林 +1 位作者 张成鑫 李艳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41-43,5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组43例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组43例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情况,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动脉夹层病史、高脂血症发生率、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8.224,95%CI(1.188,56.913)]、心包积液[OR=3.888,95%CI(1.539,9.826)]、手术时间[OR=5.824,95%CI(1.880,18.046)]、体外循环时间[OR=7.078,95%CI(1.988,25.206)]、主动脉阻断时间[OR=7.776,95%CI(1.027,58.775)]、入住ICU时间[OR=8.891,95%CI(1.103,71.693)]及呼吸机使用时间[OR=7.996,95%CI(1.131,56.547)]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心包积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金娟 程格庆 +1 位作者 杨倩 许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RIAS)患者介入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50例老年RIAS患者,通过查阅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收集患者资料。建立多元Logistic...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RIAS)患者介入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50例老年RIAS患者,通过查阅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收集患者资料。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结果350例RIAS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36/350),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术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5例、血栓栓塞事件1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χ^2=8.750)、Hunt-Hess分级(χ^2=18.314)、动脉瘤直径(Z=-8.357)和宽颈动脉瘤(χ^2=10.368)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503)、Hunt-Hess分级(OR=3.290)、动脉瘤直径(OR=3.571)和宽颈动脉瘤(OR=2.191)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和宽颈动脉瘤是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神经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拥波 赵伟秦 +1 位作者 李继梅 王佳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667-3670,共4页
HIV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即使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也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本文将重点讨论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以加强对其的识别及防治。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红梅 热西达木·麦麦提 于庆亮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70-673,68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00例ACI患者脑微出血发生及病灶分布情况,并根据脑微出血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微出血组(n=98)、少量微出血组(n=71)和多发...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00例ACI患者脑微出血发生及病灶分布情况,并根据脑微出血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微出血组(n=98)、少量微出血组(n=71)和多发微出血组(n=31)。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发病后2周和6个月认知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发病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以及随访期间出血性转化及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200例ACI患者中,无脑微出血病灶98例,有脑微出血病灶102例(其中少量微出血71例,多发微出血31例),发生率为51.00%;共检出的625个脑微出血,病灶以脑叶-皮层下多见(40.48%)。多发微出血组患者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和脑卒中史比例高于无微出血组与少量微出血组(P<0.05)。发病后6个月,3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发病后2周,MMSE评分高于发病后2周(均P<0.05),且无微出血组、少量微出血组、多发微出血组NIHSS评分依次升高,mRS评分依次降低(均P<0.05);发病后2周及6个月,无微出血组、少量微出血组、多发微出血组MMSE评分均依次降低(均P<0.05)。多发微出血组随访期间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于无微出血组和少量微出血组(均P<0.05)。结论ACI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较高,脑微出血越严重者越容易发生出血性转化,神经和认知功能恢复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出血性转化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糖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韡斌 曾敬 +5 位作者 郭建辉 周庆 王刚 张晓宁 卢双宏 张高炼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糖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SHPS+常规治疗,研究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比较...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糖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SHPS+常规治疗,研究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糖氧代谢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2.50±2.66)vs(15.42±3.14)]、改良巴氏指数(Bathel)[(49.61±5.49)vs(43.43±5.5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_(2))、脑氧利用率(CEO_(2))明显升高,血糖差(A-VGlU)、乳糖差(A-VLac)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CEO_(2)显著高于对照组,A-VGlU及A-VLac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提高HICH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糖氧代谢,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血肿穿刺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糖氧代谢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亚坤 刘新明 +2 位作者 张珍 吴远珏 高思海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8-756,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寻找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采用NOS评价体系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寻找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采用NOS评价体系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3483例,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组577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2906例,共纳入危险因素30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MD=4.997,95%CI:3.627~6.367,P<0.001)、高血压(OR=2.598,95%CI:1.197~5.639,P=0.016)、糖尿病(OR=2.447,95%CI:1.100~5.444,P=0.028)、脑血管疾病史(OR=3.570,95%CI:1.838~6.934,P<0.001)、冠心病(OR=2.430,95%CI:1.189~4.968,P=0.015)、术前肾功能不全(OR=1.849,95%CI:1.324~2.581,P<0.001)、外周灌注不良(OR=2.651,95%CI:2.068~3.399,P<0.001)、术前神经系统症状(OR=2.604,95%CI:1.568~4.323,P<0.001)、手术时间(SMD=0.321,95%CI:0.200~0.443,P<0.001)、体外循环(SMD=35.135,95%CI:28.166~42.104,P<0.001)、主动脉阻断(WMD=20.429,95%CI:17.548~23.311,P<0.001)、低温停循环(WMD=3.547,95%CI:0.370~6.724,P=0.029)、滞留ICU(SMD=1.246,95%CI:1.017~1.475,P<0.001)、术后机械辅助通气(SMD=0.697,95%CI:0.421~0.974,P<0.001)、术后肾功能不全(OR=2.398,95%CI:1.416~4.061,P=0.001)、二次开胸(OR=2.104,95%CI:1.120~3.951,P=0.021)、住院时间(WMD=8.617,95%CI:1.212~16.022,P=0.023)合并效应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史、冠心病、术前肾功能不全、外周灌注不良、术前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时间、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低温停循环、滞留ICU、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术后肾功能不全、二次开胸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并发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Monosegmental Fusion with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grade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被引量:6
15
作者 Wei Tian Xiao-Guang Han Bo Liu Ya-Jun Liu Da He Qiang Yuan Yun-Feng X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65-870,共6页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high-grade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HGDS) is still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monosegmental fusion...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high-grade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HGDS) is still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he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monosegmental fusion assisted by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3D) navigation system in managing the HGDS. Methods: Thirteen consecutive HGD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reduction and monosegmental fusion ofL5/S1, assisted by intraoperative 3D navigation system.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with a minimum follow-up of 2 yea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measur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a two-tailed, paired t-test. Results: At most recent follow-up, 12 patients were pain-free. Only l patient had moderate pain, There were no permanent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r pseudarthrosi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sc degeneration in the adjacent segment. All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improved. Mean slippage improved from 63.2% before surgery to 12.2% after surgery and 11.0% at latest follow-up. Lumbar lordosis changed from preoperative 34.9 ± 13.3° to postoperative 50.4 ±9.9°, and 49.3 ± 7.8° at last follow-up. L5 incidence improved from 71.0 ± 11.3° to 54.0 ± 1 1.9° and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t the last follow-up 53.±1 15.4°. While pelvic incidence remained unchanged, sacral sli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preoperative 32.7± 12.5° to postoperative 42.6 ± 9.8°and remained constant to the last follow-up 44.4 ± 6.9°. Pelvic til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38.4±12.5° to 30.9± 8.1° and remained unchanged at the last fbllow-up 28.1± 11.2°. Conclusions: Posterior reduction and monosegmental fusion of L5/S1 assisted by intraoperative 3D navigation ar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managing high-grade dysplastic spondylolisthesis. A complete reduction of local deformity and excellent correction of overall sagittal balance can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grade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 Intra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Navigati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Reduction: Spondylolisthesis
原文传递
低频脉冲电联合目标导向性康复路径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娜 史达 +2 位作者 杜雷飞 谭翼 张利娟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联合目标导向性康复路径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康复医院骨关节病区接诊的8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联合目标导向性康复路径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康复医院骨关节病区接诊的8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康复路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优良率、治疗前后的指总伸肌、腕伸肌肌力恢复的肌电图(EMG)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波幅,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指总伸肌、腕伸肌肌力恢复EMG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指总伸肌、腕伸肌肌力恢复EMG指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指总伸肌、腕伸肌肌力恢复EMG指标分别为224.62±51.30、125.32±12.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2.62±52.41、100.26±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CV、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V、波幅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MCV、波幅分别为(62.56±2.37)m/s、(19.26±3.38)m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8±3.42)m/s、(15.24±2.62)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8.56±6.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4±6.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略低于对照组的9.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指总伸肌、腕伸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桡神经损伤 目标导向性康复路径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向军 邵凌云 关鸿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科室医生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科室医生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基于当前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来自中国一线诊治新型冠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经全国多家医院神经科、感染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内容包括脑病、脑血管病、脑/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人群的识别、评估项目和治疗策略,为指导临床正确地评估与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评估 管理
原文传递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铁栓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9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分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实施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 目的探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分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实施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预后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能够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更好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176例年龄≥60岁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严重颈动脉狭窄组(≥70%)及无严重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176例年龄≥60岁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严重颈动脉狭窄组(≥70%)及无严重颈动脉狭窄组(〈70%),分析2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术前16例(9.1%)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其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严重颈动脉狭窄者(43.8%比18.8%,P=0.044)。结论严重颈动脉狭窄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3D辅助下神经内镜结合吡拉西坦对脑出血患者血清因子和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军 刘静静 +2 位作者 曾海燕 严忆军 梁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3D辅助下神经内镜结合吡拉西坦对脑出血患者血清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3D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3D辅助下神经内镜结合吡拉西坦对脑出血患者血清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3D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持续时间为1个月,记录患者血清因子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对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的再出血、应激性溃疡、颅内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28.2%(P<0.05)。结论:3D辅助下神经内镜结合吡拉西坦在脑出血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抑制血清NSE的释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软件 神经内镜 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 并发症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