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松针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昌命 王锦 姜汉侨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特征表现为多态性,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针叶长度... 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特征表现为多态性,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针叶长度逐渐减少、3针1束的比例、短枝上的针叶数目、针叶断面积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叶鞘的长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针叶的伸长生长通常表现出"优势针束优势生长"的原则.云南松针叶形态的多样性,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因子组合的多样性是云南松种群分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比较形态学 形态多样性 生态因子
下载PDF
基于“医工结合”探讨针灸发展演变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忠人 田洪昭 +7 位作者 尹洪娜 杨添淞 魏庆双 栾逸先 赵健宏 徐思禹 张文钊 赵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7-1119,共3页
文章从"医工结合"的角度综述了针具进化史及针灸与电、光、声、磁等物理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治疗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工结合还体现在利用西医的评价手段对针灸治疗进行微观机制分析。同时提出高校医工结合"形合意未合&qu... 文章从"医工结合"的角度综述了针具进化史及针灸与电、光、声、磁等物理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治疗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医工结合还体现在利用西医的评价手段对针灸治疗进行微观机制分析。同时提出高校医工结合"形合意未合",针灸与多学科交叉困难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向。以期针灸与工科等学科更好地结合、创新、转化,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针灸 治疗仪 针具
原文传递
A New Flavonoid in Pine Needles of Cedrus deodara 被引量:15
3
作者 LIU Dong-yan1,2,SHI Xiao-feng1,WANG Dong-dong1,2,MA Qu-huan1,ZHANG Jun-min1,2,LI Chong2 1.Gansu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Lanzhou 730050,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30,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1年第1期5-6,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lavonoids in pine needles of Cedrus deodara.Methods Flavonoi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ine needles by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and...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lavonoids in pine needles of Cedrus deodara.Methods Flavonoi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ine needles by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hemical evidence.Results Five flavonoi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cedrusone A(1),myricetin (2),2R,3R-dihydromyricetin(3),quercetin(4),and 2R,3R-dihydroquercetin(5).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Compounds 2-5 are isolated from pine needles of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drusone A FLAVONOIDS MYRICETIN pine needles of Cedrus deodara QUERCETIN
原文传递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子琴 陈松 +6 位作者 陈贝 陈佳 周婷 张艳琳 王堃秀 罗志辉 顾骁磊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3,共4页
刺络放血疗法在《黄帝内经》中有较丰富记载,历代医家均在《黄帝内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运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刺络放血工具多样,手法各异,但笔者尚未见系统总结,由于刺络放血后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运用范围局限。文章结合现代医学... 刺络放血疗法在《黄帝内经》中有较丰富记载,历代医家均在《黄帝内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运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刺络放血工具多样,手法各异,但笔者尚未见系统总结,由于刺络放血后护理难度大,因此临床运用范围局限。文章结合现代医学从刺络放血针具、穴位选择及操作方法、治病机理的角度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结合临床典型验案,强调放血时应注重兼夹症状辨证选穴以提升临床疗效,使刺络放血疗法更好地融合现代医学的工具、方法及理论,扩大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针具 穴位 兼证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潇 马腾霄 +4 位作者 胡佩 刘韵涵 邢梦珂 李若潮 郑丽霞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在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实施留置针输液治疗的高龄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留置针留置时...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在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实施留置针输液治疗的高龄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77±1.87)d;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留置时间长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0±1.89) d,(7.28±1.75) d,P<0.05];患者是否卧床的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位于前臂静脉者留置时间长于穿刺部位位于手背静脉者[(8.24±1.80) d,(7.33±1.85) d,P<0.05];未输入高渗性液体患者留置时间长于输入高渗性液体患者[(8.41±1.70) d,(7.16±1.89) d,P<0.05];操作者为高年资护士留置时间长于操作者为低年资护士[(8.20±1.95) d,(7.39±1.73) d,P<0.05]。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患者脑卒中类型、穿刺部位、是否输入高渗性液体、护士年资密切相关,可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注射 静脉内/方法 留置 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 80以上
下载PDF
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齐芬 刘兴玲 +3 位作者 张淑珍 黎月娥 郑晶 张俊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 目的改良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改良后的隧道针包含针柄、针芯和针头3个部分,针头呈圆弧倒角结构,可稳定连接导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7例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隧道针,建立与穿刺静脉呈30°~45°的皮下隧道,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直接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比较两组置管术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置管后24 h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内导管脱出率、过敏性皮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时手臂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置管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置管后24 h内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内导管脱出率及过敏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后1个月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试验组置管后1个月时手臂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使用改良后的PICC隧道针及皮下隧道建立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穿刺点渗血渗液、导管脱出、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其手臂舒适度,且不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插入术 皮下隧道 针具 护理
原文传递
湿地松和马尾松针叶精油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红梅 孙凌峰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2-36,共5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针叶精油,用GC及GC-MS联用仪对它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马尾松针叶油中约含67种化学成份,湿地松针叶油中约含有74种化学成份.马尾松针叶油中α-蒎烯含量高于湿地松针叶油,但后者的β-蒎...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针叶精油,用GC及GC-MS联用仪对它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马尾松针叶油中约含67种化学成份,湿地松针叶油中约含有74种化学成份.马尾松针叶油中α-蒎烯含量高于湿地松针叶油,但后者的β-蒎烯含量却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马尾松 针叶精油 比较 化学成份 松针叶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红松松针总黄酮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战英 陈丽娜 石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9-72,共4页
研究以红松松针为主要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松松针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红松松针总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2 h、固液比1∶20(g/m L),微波功率6... 研究以红松松针为主要原料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红松松针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红松松针总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2 h、固液比1∶20(g/m L),微波功率600 W,处理时间5 min,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固液比是影响红松松针粗黄酮提取率的显著因素,在此条件下的红松松针总黄酮提取率可达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 黄酮 浸提
下载PDF
乳腺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在优化乳腺病灶BI-RADS分类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杭月 唐丽娜 +7 位作者 杨丽春 吕志红 程印蓉 袁丽君 程艳 王胜利 陈琴 罗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在优化乳腺病灶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自8个中心的1039例患者,共1049个BI-RADS4、5类乳腺病灶,在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造影预测模型重新分类,分别设置3、4A、4B、4C类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在优化乳腺病灶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自8个中心的1039例患者,共1049个BI-RADS4、5类乳腺病灶,在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超声造影预测模型重新分类,分别设置3、4A、4B、4C类为活检阈值,绘制ROC曲线。计算造影后4A类为活检阈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比较造影前后乳腺病灶的活检率、癌症检出率、随访病例的恶性风险。结果1049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586个(55.9oA),恶性病灶463个(44.1%)。超声造影后以3、4A、4B、4C类为阈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838、0.847、0.757(均P〈0.01),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对乳腺病灶良恶性有一定诊断效能。以超声造影后4A类为活检阈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2%、75.65%、82.75%、75.57%、93.35%,约登指数为0.690。设置超声造影后3类为活检阈值,活检率由造影前100%降为76.74%,癌症检出率由44.23%上升至56.77%,最终被允许随访病例中恶性风险只有0.67%。设置超声造影后4A类为活检阈值,活检率由造影前100%降为55.58%,癌症检出率由44.23%上升至74.44%,最终被允许随访病例中恶性风险为2.96%。结论BI-RADS4、5类乳腺病灶超声造影后活检率降低,癌症检出率增加,恶性风险控制在现有BI-RADS3、4A类水平,有助于优化BI—RADS分类,降低不必要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肿瘤 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硕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研究了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百分含量和每束针叶营养绝对含量的季节变化,并就取样株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N用气敏氨电极测定,P用钼蓝比色法测定,K用火焰光度计测定,Ca、Mg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营养元... 本文研究了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百分含量和每束针叶营养绝对含量的季节变化,并就取样株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N用气敏氨电极测定,P用钼蓝比色法测定,K用火焰光度计测定,Ca、Mg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在9~10月最稳定,取样株数随叶龄和测定元素种类而变。文中给出的采样株数可供研究华山松营养状况时参考,利用本文的每束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可简便估算林分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针叶 营养含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受害马尾松针叶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琴 杨莉 +3 位作者 胡永建 陈华君 金幼菊 李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1,共3页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叶片中ABA含量即升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4%和15.85%,72 h后ABA含量升至最高;邻近枝条ABA含量也均高于对照.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含量 受害马尾松 针叶
下载PDF
樟子松针叶中二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蓉 段宏泉 +2 位作者 姚智 潘勤 张富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研究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各种有机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叶酸(pinifolic acid,1),15-oxo-8(17)-labden-18-oic acid(2... 目的:研究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各种有机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叶酸(pinifolic acid,1),15-oxo-8(17)-labden-18-oic acid(2),15-acetoxy-labd-8(17)-en-18-oic acid(3),去氢松香酸(dehydmabietic acid,4),7α-羟基去氢松香酸(7α-hydroxydehydmabietic acid,5),7β-羟基去氢松香酸(7β-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6)。结论: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实验显示化合物2,4—6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针叶 二萜类 抗癌活性
下载PDF
不同轻基质和施肥处理对白桦苗木养分承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婷岩 郝龙飞 +3 位作者 王庆成 白淑兰 卫星 闫海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9,29,共5页
通过不同轻基质及施肥处理对白桦苗木质量指数、苗木养分承载量,以及非结构性碳(NSC)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培育优质白桦苗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不同轻基质处理中随施肥量增加白桦苗木质量指数呈增加的趋势,但2.5、3.0kg&#... 通过不同轻基质及施肥处理对白桦苗木质量指数、苗木养分承载量,以及非结构性碳(NSC)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培育优质白桦苗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不同轻基质处理中随施肥量增加白桦苗木质量指数呈增加的趋势,但2.5、3.0kg·m^-3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施肥量增加,轻基质处理对白桦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逐渐减弱。②红松腐殖质结合3.0kg·m^-3施肥处理,苗木N、P、K质量达到最大,分别为42.35、4.54、27.80mg·株^-1;红松腐殖质结合2.5kg·m^-3施肥处理,苗木可溶性糖、淀粉、NSC质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89.32、85.11、174.43mg·株^-1;2.5kg·m^-3与3.0kg·m^-3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③不同处理间苗木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与N、P、K质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可溶性糖质量与N、P、K质量相关性系数较高,K质量与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相关性系数较高。综上所述,红松腐殖质轻基质材料培育白桦苗木更有利于苗木生长及养分承载量积累,且最适施肥量为2.5kg·m^-3。NSC中可溶性糖是促进养分吸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苗木K质量积累更有利于NSC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松针 腐殖质 氮磷钾质量 非结构性碳质量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红松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丹 任洁 +1 位作者 刘红梅 王慧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48,共7页
以红松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及复水对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的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这三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红松树皮绿色组织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复水后黄酮和单... 以红松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及复水对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的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这三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红松树皮绿色组织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复水后黄酮和单宁含量持续降低,三种含量均未恢复到对照水平;针叶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明显降低,单宁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均未恢复到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IC50值均明显升高,相对应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均明显下降,复水后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恢复至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均产生一定影响,但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针叶 树皮绿色组织 黄酮 单宁 原花青素 DPPH自由基
下载PDF
红豆杉针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汤晓 朱建华 童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利用超声辅助技术提取红豆杉针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5%,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为45 min时,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红豆杉针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苷类为主,尤其是槲皮素苷类。
关键词 红豆杉 针叶 黄酮类化合物 超声辅助提取 HPLC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马尾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8
16
作者 祁丽霞 刘金福 +4 位作者 黄嘉航 苏松锦 洪伟 唐蓉 周姗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400~1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马尾松 针叶 抗氧化酶 酶活性
下载PDF
油松天然林针叶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泽鑫 刘洪柳 +2 位作者 郭晋平 宁鹏 张芸香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为研究油松针叶功能性状随林龄的变化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响应,揭示油松天然林对土壤养分供应的适应策略。通过对山西中条山林区3个龄级15块油松天然林样地进行调查,对土壤和林分优势木当年生针叶进行取样测定,分析针叶功能性状变化的规律... 为研究油松针叶功能性状随林龄的变化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响应,揭示油松天然林对土壤养分供应的适应策略。通过对山西中条山林区3个龄级15块油松天然林样地进行调查,对土壤和林分优势木当年生针叶进行取样测定,分析针叶功能性状变化的规律和对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7个针叶功能性状中,针叶含磷量变异程度最大,为28.6%,其他6个针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弱。随林龄增长,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林龄间无显著差异,Ⅱ龄级(31~40 a)叶长宽比、投影面积、叶含氮量与含磷量均显著增大,Ⅲ龄级(41~50 a)则转而下降,且Ⅲ龄级叶含磷量较Ⅰ龄级显著降低,含碳量呈减小趋势,最小值为540.6 g·kg^(-1)。针叶长宽比与投影面积、含氮量、含磷量,以及投影面积与含氮量均呈显著相关。当油松林处于幼龄林I龄级时,叶功能性状指标快速增长,树体发育较快,应注意营养的添加;而土壤含碳量是影响不同龄级油松天然林针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但是也与其他养分结合共同影响油松天然林针叶。不同龄级油松天然林针叶的功能性状差异表明油松针叶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在Ⅱ、Ⅲ龄级叶功能性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天然林 林龄 针叶 叶功能性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Revit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cient round-sharp needle based on Nèijīng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玉磊 张霞 +2 位作者 孙彦辉 许晓康 李晓峰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The emergence of nine needles in Nèijīng(《内经》, The Inner Classic)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edling instruments and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n later ages, but the application... The emergence of nine needles in Nèijīng(《内经》, The Inner Classic)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edling instruments and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n later age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nine needles was not realized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 later ages. Round-sharp needle is one of the nine needles. In this study, round-sharp needl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exca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nine needle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ules explored by Mr. CHEN Lixin according to The Inner Classic. The needle shape, needling manipul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ound-sharp needle based on The Inner Classic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e needles round-sharp needle Li-xin seven needles REVITALIZATION sinew bi yak tail needle
原文传递
不同材质针灸针的电化学实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大同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 电化学原电池效应角度探讨针刺原理。方法 将银、铜、不锈钢针灸针经去氧化表面处理后 ,等距离分开 ,分别垂直刺入草莓、猪腿 (离体 )肌肉中 ,用电流、电压检测仪分别测量记录产生的相应电流、电压及其变化。结果 银、铜、不锈... 目的 电化学原电池效应角度探讨针刺原理。方法 将银、铜、不锈钢针灸针经去氧化表面处理后 ,等距离分开 ,分别垂直刺入草莓、猪腿 (离体 )肌肉中 ,用电流、电压检测仪分别测量记录产生的相应电流、电压及其变化。结果 银、铜、不锈钢针灸针刺入草莓测到的电压 /电流 :分别为 2 61.91m V/( 16.7-2 ) μA,2 0 3.68m V/( 2 0 -2 ) μA,11.73m V/( 1-0 .1) μA;刺入猪肉测到的电压 /电流分别为 :42 2 .78m V/( 5 0 .1-2 ) μA,2 33.75 m V/( 30 -2 ) μA,5 0 .2 5 m V/( 3.3-0 .1) μA。结论 针刺含有电解质溶液的动、植物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治疗机理 电化学原电池效应 针灸针
下载PDF
Using acupoint-to-acupoint penetrative needling to treat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a clinical progress review 被引量:7
20
作者 Xiafei Liu Chunling Bao Guirong 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09-615,共7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cupoint-to-acupoint penetrative needling(AAPN)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PSSP)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is disease in the f...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acupoint-to-acupoint penetrative needling(AAPN)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PSSP)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is disease in the future.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SSP patients receiving AAPN treatment were searched from MEDLINE, EMBASE,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June 2013. Key words included: clinic or clinical, acupuncture, needling, acupoint-to-acupoint, penetrative or penetration or penetrating,stroke or apoplexy or cerebral infarction or cerebral hemorrhage, spastic paralysis or spasticity or palsy,and hypermyotonia. Language was limited to English and Chinese. Case series reports, review articles, and animal studies were excluded.RESULTS: AAPN showed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on PSSP than other acupuncture treatments, especially when combined with adjunct therapies such as electroacupuncture, bloodletting, and rehabilitation. The greatest benefit was achieved with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penetration from Yang-channel acupoints to Yin-channel acupoints in the upper limbs, and from Yin-channel acupoints to Yang-channel acupoints in the lower limbs with a reinforcing maneuver.CONCLUSION: AAP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SSP, and it can accelerate and enhance functional repair of PSSP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QUADRIPLEGIA Muscle hyperto-nia needles ELECTROACUPUNCTURE REVIE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