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铭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167,178,共26页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的功利个体主义有关,这些新的建设性批判,均主张重建文化-自然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的功利个体主义有关,这些新的建设性批判,均主张重建文化-自然意义上的“和而不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是“总体的人”,是“容有他者的己”,从“我”的范畴谱系考据中,可以重新发现天人双关的“广义人文关系”内涵。当下盛行的视角主义观点虽有其建树,但却因袭了其批判的西方宇宙观的不少范畴,实为某种静态主义本体观的再现。中国以动为本的“生生论”传统,可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填补巨大空间,也可为自他物我融通的新人类学做出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本体论转向 泛灵论 自然-文化 社会人类学
原文传递
减人工之量,增自然之量--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内涵与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共4页
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出现的"减量设计",则要求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离不开对风景园林... 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出现的"减量设计",则要求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离不开对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和社会定位把握,提高风景园林在展现自然风貌,改善生态环境,引导生活方式和弘扬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才是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核心思想与工作重点。因此,"减量设计"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减少多余的、不必要的各种"量",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增加不足的、被忽视的各种"量",增与减相结合,从而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技术含量,展现自然文化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减量设计 自然-文化
下载PDF
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谈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壮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2,共5页
自19世纪中叶生态学研究获得巨大发展后,生态危机的概念不仅影响到归属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也通过隐喻的概念,延伸到人类学、文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本文重点介绍生态学与符号学的结合... 自19世纪中叶生态学研究获得巨大发展后,生态危机的概念不仅影响到归属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也通过隐喻的概念,延伸到人类学、文学、符号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本文重点介绍生态学与符号学的结合(生态符号学或符号生态学)的简要过程,不同理论和学派的侧重点,包括塔尔图——莫斯科学派,Sebeok的动物符号学模式,Nth的宇宙整体观,Uexkul的客观环境论,Kull的主体人类生态学,Deely的生物中心主义,Hoffmeyer的文化、内部自然和外部自然的三维观。作者认为,生态符号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实际上是从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视角,探讨符号的起源、作用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符号学 自然与文化 客观环境论 人类符号学
下载PDF
淮海文化溯源与文化性格浅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安宇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45-50,共6页
在简要综述国内学者对江苏省区域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进行空间划分,提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文化的基本含义,对淮海文化的形成、分期与发展进行了概述,阐析了淮海文化“尊礼重义、质朴正统,刚毅强悍、尚武大气,南北... 在简要综述国内学者对江苏省区域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进行空间划分,提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文化的基本含义,对淮海文化的形成、分期与发展进行了概述,阐析了淮海文化“尊礼重义、质朴正统,刚毅强悍、尚武大气,南北交融、开放豁达”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淮海文化 文化性格
下载PDF
亲属研究何以继续存在——从大卫·施耐德的亲属理论与批判谈起
5
作者 彭馨妍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88,共23页
现有文献关注到了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施耐德在欧美人类学界的影响,但并未系统梳理以施耐德为代表的亲属研究在问题意识上的几次关键转变。本文以施氏的亲属研究、理论与批判为主线,揭示出其在问题意识上经历了从“社会”到“文化”... 现有文献关注到了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施耐德在欧美人类学界的影响,但并未系统梳理以施耐德为代表的亲属研究在问题意识上的几次关键转变。本文以施氏的亲属研究、理论与批判为主线,揭示出其在问题意识上经历了从“社会”到“文化”再到“地方生物学”的转变。本文也将结合当下人类学前沿理论,简评施耐德如何在几十年前就将亲属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推动到了本体论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理论 (新)亲属研究 生物与社会 自然与文化 大卫·施耐德
原文传递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A case of Inuit habitat
6
作者 Peng Zhang Shuai L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1期79-96,共18页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glacier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ability to manage ice-snow environments.Historically,human ancestors have mastered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working with ic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glacier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ability to manage ice-snow environments.Historically,human ancestors have mastered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working with ice-snow environments,but the phenomenon has not yet been articulated in cultural landscape methodologies that emphasize“nature-culture relevance”.The challenging living environment often compels indigenous people to form a strong bond with their surroundings,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long-term ecological wisdom through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nvironment.Thi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ceptualized as a cognitive space in the form of the landscape,with which the aboriginal community norms and individual spirits continually interact.Such interactions generate numerous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s,such as culture,art,religion,and other ideological aspects of the nation.These evidences symbolize the intellectual outcom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landscape,and they create the“spiritual relevance”through personification and contextualization.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Inuit people who live in the harsh Arctic,and analyze the Inu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landscape through the lens of“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and decode the survival experience that the Inuit have accumulated through their long-term synergy with the Arctic environment.The findings focus on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Inuit and the ice-snow landscape,examining the knowledge and ecological wisdom that the Inuit acquire from the ice-snow landscape.Our goal is to develop a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aboriginal people and establish a methodology,model,and framework for“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that incorporates ethnic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s.From the results,a total of nine models for interpreting traditional Inuit ecological wisdom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diamond model”of“associative c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nature-culture relevance cultural landscap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 Methodology HABITAT Living environment Ice-snow landscape
原文传递
透过文化本质看文化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之内在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东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4,共4页
就本质而言,文化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环境中客观存在的资源的所有知识,为获取生存资源而发明创造的技术、工具、行为、组织和态度等的综合体。所以,文化正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被人类创造出来的,这也是文化全... 就本质而言,文化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环境中客观存在的资源的所有知识,为获取生存资源而发明创造的技术、工具、行为、组织和态度等的综合体。所以,文化正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被人类创造出来的,这也是文化全部的目的和意义。生存环境的差异必然造成人类知识、技术、组织、制度和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从整体上观照人类生存活动及其所处生存环境因素,有助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更好地认识文化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本质 文化多样性 环境多样性 内在关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丁念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5,共4页
从课程的实质、课程决策的实质、校本课程决策的实质及文化的基本内涵来看,校本课程决策具有文化性质。中国校本课程决策兴起的文化原因主要有:校本课程决策文化传统的存在;时代精神的变化;学习西方的精神。中国的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取... 从课程的实质、课程决策的实质、校本课程决策的实质及文化的基本内涵来看,校本课程决策具有文化性质。中国校本课程决策兴起的文化原因主要有:校本课程决策文化传统的存在;时代精神的变化;学习西方的精神。中国的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取向主要包括:承载人类文化理想;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决策 文化性质 文化原因 文化取向
下载PDF
论迟子建的自然写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均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大自然与人性自然的热情讴歌,是迟子建的写作主题。但迟子建的写作中存在着过于自然化的倾向,甚至追求自然的奇观化。这对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深度、故事结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如能兼顾自... 对大自然与人性自然的热情讴歌,是迟子建的写作主题。但迟子建的写作中存在着过于自然化的倾向,甚至追求自然的奇观化。这对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深度、故事结构、题材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如能兼顾自然与文化两翼,迟子建的创作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写作 奇观化 自然与文化 迟子建
下载PDF
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钱穆“人生论”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泽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1-16,共6页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quo...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知识分子)为传统人生观的主要代表,以关于大生命与小生命、心世界与物世界、天与人关系的阐发为中心,全面、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和精华,成为当今中华传统人生观复兴,并与国外人生观积极因素相结合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生命与小生命 心世界与物世界 天与人 自然与文化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对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认识——人类学视角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飞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48,共3页
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整体。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书面作业调查方式,旨在深入了解医学研究生对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两者关系的认识。研究表明,这对倡导整体性原则、引发人类学的思考、反思医者的使命... 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整体。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书面作业调查方式,旨在深入了解医学研究生对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两者关系的认识。研究表明,这对倡导整体性原则、引发人类学的思考、反思医者的使命以及强化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生物性 文化性 人类学
下载PDF
场地实践:身处场地、寻找形式、通过语言与设计赋景观以体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瑾渝(译) 边思敏(校)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30,共6页
阐释了3位知名瑞士风景园林师——基纳斯特(1945—1998)、德贡布(1939—)和沃格特(1957—)的作品,并论及他们如何受到了奥地利作家汉德克(1942—)的现象美学影响。3位风景园林师均致力于通过形式的塑造来揭示景观体验;而空间中的运动是... 阐释了3位知名瑞士风景园林师——基纳斯特(1945—1998)、德贡布(1939—)和沃格特(1957—)的作品,并论及他们如何受到了奥地利作家汉德克(1942—)的现象美学影响。3位风景园林师均致力于通过形式的塑造来揭示景观体验;而空间中的运动是上述1位作家和3位风景园林师作品共同的核心主题,此外,他们还极为关注城市空间的边缘地带。从城区行走到城外、在城市与自然间穿梭往返,是汉德克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正因如此,汉德克探寻到了一种与其诗意理想相呼应的景观的“易读性”(legibility)和“可体验性”(experienceability),这也使他在2019年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讨论了3位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场地实践,并将他们作品的核心归纳为——身处场地、寻找形式、通过设计干预赋予景观清晰性和可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拓扑学 现象学 场地实践 行走 边缘 自然-文化 体验 记忆 集体知识
下载PDF
中国结——2002年加拿大魁北克国际花卉展览之上海园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俭 《中国园林》 2002年第6期27-29,共3页
文章分析了2002年加拿大魁北克国际花展上海园的基址情况和布置要求,解说了在考虑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的指导思想下,形成以竹编工艺为基础,以“中国结”为文化载体,以自然场景为烘托,来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特质的设计构思历程;同时... 文章分析了2002年加拿大魁北克国际花展上海园的基址情况和布置要求,解说了在考虑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的指导思想下,形成以竹编工艺为基础,以“中国结”为文化载体,以自然场景为烘托,来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特质的设计构思历程;同时介绍了具体场景的布局组织和植物配置的主要手法;概括总结了有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年 加拿大 魁北克 国际花卉展览 植物配置
下载PDF
斯诺命题的实践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4,共7页
斯诺命题的出发点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分裂,其哲学根基在于现代与前现代、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一场认识论断裂。如果我们从划界的逻辑走向划界的活动,就会发现斯诺命题的三种分裂(时间、空间、认识论)都不存在。我们一直生活在一... 斯诺命题的出发点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分裂,其哲学根基在于现代与前现代、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一场认识论断裂。如果我们从划界的逻辑走向划界的活动,就会发现斯诺命题的三种分裂(时间、空间、认识论)都不存在。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杂合的非现代的世界之中,两种文化在实践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分裂仅仅是人为制造的一种假象。承认这一世界的杂合性,对我们更好地反思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文化 科学划界 自然-文化
下载PDF
军旅文化的价值探寻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文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5-80,共6页
军旅文化自古以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是大众文化领域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具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它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优秀承载者,具有传承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使命。通过对军旅文化所属文化属... 军旅文化自古以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是大众文化领域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具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它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优秀承载者,具有传承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使命。通过对军旅文化所属文化属性的准确定位、军旅文化历史贡献的爬梳整理、军旅文化当代价值的提取挖掘,旨在阐明:从服务部队官兵的内视角看,军旅文化有助于提升军队软实力与战斗力;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外视角看,军旅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文化 文化属性 历史功绩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内涵、困境与进路探析——基于自然与文化融合的视角
16
作者 蒋羽宁 黄静晗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意义】我国乡村振兴是要通过新时代的创造变革,实现从离乡背井到以德法治乡的集体经济的全链重建。【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归纳,研究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与疏离,探讨约束乡村振兴的不利环... 【目的/意义】我国乡村振兴是要通过新时代的创造变革,实现从离乡背井到以德法治乡的集体经济的全链重建。【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归纳,研究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与疏离,探讨约束乡村振兴的不利环境和制度缺位等因素,提出乡村振兴的举措和优化路径。【结果/结论】人们对于乡村牧歌的精神自由成为无数有志者终生的理想,这也成为乡村始终具有吸引力的基础。为了创造可以回得去的乡村,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让乡村真正成为安放乡愁的温暖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自然与文化 乡村文化重建
下载PDF
Cultural Landscapes Link to Nature:Learning from Satoyama and Satoumi 被引量:1
17
作者 Maya Ishizawa 《Built Heritage》 2018年第4期7-19,共13页
The nature-culture divide is an artificial separation consolidated by Western modern science.It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at disseminated globally,but does not exist in some non-Western societies.Abandoning this fram... The nature-culture divide is an artificial separation consolidated by Western modern science.It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at disseminated globally,but does not exist in some non-Western societies.Abandoning this framework to embrace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sustainability is challenging.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already attempts to integrat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o urban planning by focusing on a landscape approach.However,this approach consumes rural and nature into the urban.To uncover nature and return it to the forefront of urban conserv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cultural landscapes as examples where natu­ral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inextricably related.Four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of satoyama and satoumi,cultural landscapes of Japan where Shinto beliefs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knit together nature and culture,rendering the divide unseen.This paper suggests connecting the HUL approach,with this inclusive understanding,by turning the focus to mapping seasonal relationships following a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which indigenous and local knowledge are integrated,as well as a temporal dimension.In this way,one can find satoyama and satou­mi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by looking beyond the attributes,the interrelationships with the natural substratum need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nd resilient environments can b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landscapes satoyama satoumi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reconnecting na­ture-culture natureculture nature-culture divid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Identifying visual sensitive areas:an evaluation of view corridors to support nature-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ang Mai historic city
18
作者 Janjira Sukwai Nobuo Mishima Nattasit Srinurak 《Built Heritage》 CSCD 2022年第4期15-34,共20页
The visual integrity of mountains contributing to cultural landscapes as nature-culture attributes is often obscured by the vertical intrusive built environment,especially in bufer areas of protected heritage zones.Th... The visual integrity of mountains contributing to cultural landscapes as nature-culture attributes is often obscured by the vertical intrusive built environment,especially in bufer areas of protected heritage zones.Therefore,this study argued that even low/medium-rise buildings that inappropriately appear in the horizontal visual plane could be a factor increasing sensitivity to this panoramic view.An integrative tool–visu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consists of Viewshed and Skyline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pedestrian’s visual limitation in identifying the sensitive areas of the mountain view corridor in the historic city of Chiang Mai.The visible mountain areas(VMAs)were determined as a baseline,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visible building areas(VBAs)was then examined using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to defne a strong negative relationship as the visual sensitive areas in fve zon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fer zone was found to have more areas with visual sensitivity values,but thi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and the assessment from the view corridor.Meanwhile,in height-restricted areas,such as historic area zone 5,there are some concerns about the visual intrusion,which necessitates continuous monitoring us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 as a guideline.Incorporating the results into implementation could support 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Chiang Mai city.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in historic cities with similar settings to produce the baseline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at is harmonious with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with respect to its broader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Mountain view corridor Visu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Intrusive built environment Visual integrity
原文传递
乡土景观元素在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风貌提升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龙娟 《广东园林》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环境类、农业生产类、聚落建筑类、人文风俗类4类,并以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为例,可以从尊重自然肌理、运用乡土植物、提取乡土材料、形成农业生产景观、点缀农具小品、修复聚落建筑、复兴公共空间、情景再现、活动体验方面分别对4类元素加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风貌提升 乡土景观 乡土元素 自然与人文 布依族
下载PDF
钱江涌潮的自然文化特征和保护利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根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9,共4页
钱塘江涌潮是东海潮波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杭州湾和钱塘江河口段的特殊地形所造成。它的特征是潮的类型多、守时、壮观。它是钱塘江文化之魂,诸多与钱塘江相关的文化都是由其所派生的;钱塘江诗路,咏潮诗是主体;钱塘江以涌潮而... 钱塘江涌潮是东海潮波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杭州湾和钱塘江河口段的特殊地形所造成。它的特征是潮的类型多、守时、壮观。它是钱塘江文化之魂,诸多与钱塘江相关的文化都是由其所派生的;钱塘江诗路,咏潮诗是主体;钱塘江以涌潮而闻名世界,浙江又以钱塘江古称而名之。但其又有两重性,有很大危害性,需要处理好钱塘江潮的利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涌潮 自然与文化 特征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