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4
1
作者 沈浩 汪华 +3 位作者 文龙 马华灵 李毅 张本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1,共11页
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除证实中二叠统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可能大面积连片分布外,还首次在井下发现了含气性较好的泥盆系厚层白云岩储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区内沉积下寒武统巨厚优... 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除证实中二叠统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可能大面积连片分布外,还首次在井下发现了含气性较好的泥盆系厚层白云岩储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区内沉积下寒武统巨厚优质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2)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西北部整体抬升,形成由南向北逐渐倾伏的西翼低陡东翼高缓的大型箱状隆起,构造顶部宽缓,为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继承性大规模台缘礁滩沉积和白云化作用奠定了基础;(3)上古生界存在多个不整合面,发生多期表生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4)龙门山推覆作用形成的构造形变特征为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的烃源断裂及封盖条件,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研究认为:该区(1)号隐伏断裂带以东的背冲背斜带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有利条件,其中射箭河—中坝地区沉积古地貌地势相对较高、栖霞组白云化作用更强,加里东古隆起中轴线至东脊线附近是栖霞组气藏最有利的勘探区块,中轴线往西至(1)号隐伏断裂带是可同时兼探上古生界3套气层的最有利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部 晚古生代 天然气 复合圈闭 台缘礁滩 古地貌 大气田形成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山地城镇规划的分形思维 被引量:8
2
作者 冒卓影 冒亚龙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现代城镇规划易于忽视规划维度和山地复杂自然地形,形态单一,并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而分形的规划弥补了这些不足。运用分形维度、自相似和迭代的方法,探讨山地城镇的特殊性与分形规划的优势及其应用,发现山地城镇规划具有双三维形态、迂... 现代城镇规划易于忽视规划维度和山地复杂自然地形,形态单一,并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而分形的规划弥补了这些不足。运用分形维度、自相似和迭代的方法,探讨山地城镇的特殊性与分形规划的优势及其应用,发现山地城镇规划具有双三维形态、迂回路网等特点;分形自相似规划充分尊重并最大利用这种特殊性,规划根植于山地地形,依据地形维度形成人工空间与自然地形空间相似复合的山地城镇形态及其天际线;山地车行道路从平面维度与等高线分形相似,梯道则从垂直等高线的竖向维度与地势相似一致;山地建筑依附起伏山峦;分形迭代的城镇规划将基于地形的规划空间迭代到自然山水空间之中,演绎出集中型间隙式的山地城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镇规划 分形思维 分形维度 相似性 自然地形
下载PDF
浅析住宅剖面设计与外部空间组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薇 《住宅科技》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住宅的剖面设计往往容易被忽略。文章主要从两大外部环境体系结合实例阐述了住宅剖面设计的重要性,表达了剖面设计不仅能丰富住宅外部造型,增强与内部空间的密切联系,还能创造出多样性的外部空间,营造属于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明。
关键词 住宅 剖面设计 自然地形 城市环境 外部空间
下载PDF
顺应自然地貌环境的寒地建筑形式创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苑雪飞 梅洪元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78-81,共4页
剖析了寒地建筑形式创作顺应自然地貌环境的本源,从地景演化的形体适寒、地形因借的格局适寒、地貌聚构的群落适寒3个层面,结合多个建筑创作案例分析,表达一种根植于寒地广袤大地、积极适应自然环境的寒地建筑创作模式。
关键词 寒地建筑 形式创作 自然地貌 顺应
原文传递
浅谈承德丹霞奇观的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商晓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年第2期51-54,共4页
承德丹霞奇观是在地球形成以后随之形成承德古陆,再由后期沉积下来的侏罗纪沉积地层承德砂砾岩被地质运动向上推移经过崩塌、风化、地震等形成了形状各异的承德丹霞奇观。
关键词 自然景观 磬锤峰 丹霞地貌 丹霞奇观 承德古陆 侏罗纪 地质运动
下载PDF
融合边缘检测模块的自然地貌语义分割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祺宗 高春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针对遥感图像自然地貌边缘的像素点归类问题,提出融合边缘检测模块的多通道融合模型与解码器端模块模型。边缘检测模块以Canny算子为基础进行闭运算及均值滤波处理得到精确化的图像边缘。语义分割网络以DeepLabV3+为基础,分别从编码器... 针对遥感图像自然地貌边缘的像素点归类问题,提出融合边缘检测模块的多通道融合模型与解码器端模块模型。边缘检测模块以Canny算子为基础进行闭运算及均值滤波处理得到精确化的图像边缘。语义分割网络以DeepLabV3+为基础,分别从编码器及解码器端并联边缘计策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2种网络相比原DeepLabV3+网络在高分辨率自然地貌图像数据集上均取得更好的分割效果,且解码器端融合网络取得了最高72.60%的交互比(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和86.64%的F1score,可用于面向自然地貌的识别与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deeplabv3+ 边缘检测 自然地貌
下载PDF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金华金西开发区东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阮梅洪 曾志强 谭剑 《规划师》 2005年第B08期76-78,共3页
金华金西开发区东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延续和保护历史风貌为重点,以尊重自然地形为原则,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水系,构建“一商、二轴、二居、二组团、四园”的规划结构,创造传统文脉、自然环境、现代生活三者相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型... 金华金西开发区东区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延续和保护历史风貌为重点,以尊重自然地形为原则,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水系,构建“一商、二轴、二居、二组团、四园”的规划结构,创造传统文脉、自然环境、现代生活三者相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西开发区 东区工业园 历史风貌 自然地形
下载PDF
庐江县城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设计
8
作者 朱玲松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分析了庐江县城所处的山湖要冲地带独特的丘陵地形的特点 ,充分依据自然条件 ,提出了建设具有显著地方地貌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并关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 庐江县城 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环境设计 自然地貌 山水骨架
下载PDF
北京天梯峡谷崩塌灾害及防治方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伍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18-23,43,共7页
天梯峡谷内岩石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块破碎,多处形成松动岩块,两侧岩壁陡立,形成大面积危岩带。峡谷内空间狭小,地形复杂,谷底纵坡降达25°,景区道路自峡谷谷底经过,危岩带对过往游人构成极大威胁,经多方案比选分析,最终选择了被动... 天梯峡谷内岩石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块破碎,多处形成松动岩块,两侧岩壁陡立,形成大面积危岩带。峡谷内空间狭小,地形复杂,谷底纵坡降达25°,景区道路自峡谷谷底经过,危岩带对过往游人构成极大威胁,经多方案比选分析,最终选择了被动柔性网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型自然风景区 峡谷地貌 崩塌地质灾害 危岩带 治理方法
下载PDF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秉谦 周明忠 +1 位作者 肖时珍 谯文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喀斯特地貌 地质控制
下载PDF
合肥市滨湖新区地貌类型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运怀 管后春 包海玲 《安徽地质》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实地调查及遥感解译,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自然地貌强调形态—成因、人工地貌强调生态—形态分类原则,对滨湖新区地貌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制作出了滨湖新区地貌图,为... 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实地调查及遥感解译,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地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自然地貌强调形态—成因、人工地貌强调生态—形态分类原则,对滨湖新区地貌类型进行了划分、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制作出了滨湖新区地貌图,为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地貌 城市人工地貌 滨湖新区
下载PDF
Developmetn stage threshold of watershed Landforms in Loess Plateau and separation of erosion mechanism 被引量:2
12
作者 LU Zhong-chen1, CHEN Shao-feng2,YUAN Bao-yin3,CHEN Hao4 (1.Eco-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CAS,Beijing 100085,China 2.Institute of Policy andManagement Science,CAS,Beijing 100080,China +1 位作者 3.Institute of Geology,CAS,Beijing1000029,China 4.Institute of Geograp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81-90,共10页
Threshold is a limit and marginal point when a qualitative change takes place. Since threshold principle was firstly used in landform research by S.A.Schumm in the 1970s,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watershed landfor... Threshold is a limit and marginal point when a qualitative change takes place. Since threshold principle was firstly used in landform research by S.A.Schumm in the 1970s,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watershed landform development stage has come true. Davis proposed a three-stage model on landform evolution: young, mature and old stages. Thereafter Strahler quantified this model by hyps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authors thought that the material movement stage cannot be expressed by hypsometric method in watershed landform at development stage,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n stage delimitation. To meet this shortcom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l erosion value method. A clear delimitation on landform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has been tested by this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gullied loessial hilly area is at the mature stage, and gullied loessial tableland area is at the young stage. It is estimated that from the point of erosion related sediment yield, natural erosion accounts for 70% of the total erosion amount, and artificial accelerating erosion is 30%. Therefor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very crucial for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form development stage hypsometric analysis method integral erosion value natural erosion artificial accelerating erosion
下载PDF
矿区排矸场地形重塑中自然地形要素的计算与分析——以宁夏宁东羊场湾矿区废弃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懿轩 杨刚 +1 位作者 张成梁 顾清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以宁夏宁东羊场湾矿区一区排矸场为研究实例,围绕矿区近自然地形重塑中有关自然地形特征的3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参照区域选择问题”,提出重点以流域的邻近性、相似性等因素为依据,以流域为选取单位进行参照区域的... 以宁夏宁东羊场湾矿区一区排矸场为研究实例,围绕矿区近自然地形重塑中有关自然地形特征的3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参照区域选择问题”,提出重点以流域的邻近性、相似性等因素为依据,以流域为选取单位进行参照区域的确定;对于“参数选择问题”,紧密结合近自然地形重塑的应用需求,选取流域地貌形态特征、沟道形态特征和局部地表形态特征3类共14项参数作为刻画参照区自然地形特征的要素;对于“参数计算问题”,给出系统的计算路线。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对一区排矸场及其周边的自然地形进行分析,确定参照区域,并对其自然地形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参数分析表明:该地区72.74%的区域坡度<5°,在7×7最佳分析窗口下计算得到平均地形起伏度为2.53 m,整体地形较为平缓;地形粗糙度在(1.000~1.019]之间,地表侵蚀程度较小;目标流域内91%的沟道比降<0.03,以低度蜿蜒沟道和中度蜿蜒沟道为主。相比于被扰动的待重塑区,自然流域区域的沟道密度明显更大,流域圆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特征 近自然地形重塑 流域地貌 宁东 羊场湾矿区
下载PDF
管道起伏对天然气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克鹏 蒋秀 +2 位作者 刘德绪 屈定荣 徐明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体现非理想特性和高程变化影响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热力计算模型.针对某气田实际运行的管道高程变化情况,计算了管道沿程压力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天然气温度在管道高程的峰处最低而在谷处最高,与水平管...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体现非理想特性和高程变化影响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热力计算模型.针对某气田实际运行的管道高程变化情况,计算了管道沿程压力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天然气温度在管道高程的峰处最低而在谷处最高,与水平管道相比,600m的高程变化会导致5℃的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埋地管道 热力计算 温度分布 起伏地形
下载PDF
贵南铁路建设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康宁 张珍珍 +5 位作者 肖时珍 狄永宁 肖华 张莹 张吟 刘树西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6-477,共12页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冲区,未穿过遗产地,对遗产地地貌价值无直接影响;2)线路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过缓冲区,以桥梁形式跨过遗产地上游地表河与地下河,河中不设桥墩,基本不影响遗产地上游水质水量;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可能使缓冲区隧区降深漏斗带内地下水位降低,但对遗产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喀斯特作用过程的影响极小;位于缓冲区的路基出露处均为非喀斯特地貌,不影响遗产地喀斯特地貌;3)遗产地大、小七孔与茂兰-环江2个片区分属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地下水水力联系,贵南铁路对遗产地2个片区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喀斯特作用过程无影响;4)线路将影响缓冲区的13个峰丛洼地共计面积5.32 k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1.22%,基本不影响缓冲区的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缓冲区 喀斯特地貌 水文地貌系统 荔波-环江遗产地 贵南铁路
下载PDF
崀山丹霞地貌风景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16
作者 王钰菲 廖荣华 马文银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0-65,共6页
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崀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崀山的旅游开发对于促进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空间格局,交... 世界自然遗产湖南崀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景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崀山的旅游开发对于促进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空间格局,交通条件,旅游产品,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崀山丹霞地貌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崀山旅游开发的成功性和效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生态旅游 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地貌 崀山
下载PDF
统景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17
作者 赵晨曦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3期95-98,共4页
重庆统景风景区是重庆,市远郊农村的自然社会历史综合体,它潜藏着旅游自然资源,具有旅游活动条件。经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后,统景风景区将成为重庆市园林旅游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1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统景风景区 地方旅游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