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56
1
作者 胡锦光 王锴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是专门针对征收 (征用 )条款而言的。但是 ,从实际的立法看 ,公共利益在普通立法上使用极为广泛 ,并不局限于征收 (征用 )领域。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 ,是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 ... 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是专门针对征收 (征用 )条款而言的。但是 ,从实际的立法看 ,公共利益在普通立法上使用极为广泛 ,并不局限于征收 (征用 )领域。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 ,是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 ,可以表现在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由于公共利益主张者的缺位以及主张者的不保险性 ,由法律来确认或形成客观的公共利益成为法治社会的普遍做法。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这一概念 ,必须厘清公共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 ,以及与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不确定法律概念 国家的利益 社会的利益 集体的利益
下载PDF
论语言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58
2
作者 王春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7,共9页
语言与国家治理的探讨可以从3个视角进行:(1)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2)语言因素助力国家治理;(3)国家治理影响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对于语言治理来说,其主体一般是核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目标、制度、价值3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了语言... 语言与国家治理的探讨可以从3个视角进行:(1)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2)语言因素助力国家治理;(3)国家治理影响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对于语言治理来说,其主体一般是核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目标、制度、价值3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了语言治理的体系;而语言治理的内容则涵盖本体和应用两个大类。语言因素助力国家治理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国家治理对于语言结构和使用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加强语言与国家治理研究,对于语言治理和语言发展本身将大有裨益,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治理 国家治理 本体治理 应用治理 语言政治 语言社会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 被引量:24
3
作者 魏光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6-31,共6页
明清时期 ,士绅在地方公益、治安保卫、教育教化、民事调解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 ,将政权体制向农村社会深入 ,任用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 ,因此而形成了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新地方... 明清时期 ,士绅在地方公益、治安保卫、教育教化、民事调解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 ,将政权体制向农村社会深入 ,任用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 ,因此而形成了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新地方精英依托国家行政参与和主导地方公共事务 ,同时也构成一种超越国家行政的社会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 地方社会 地方精英
下载PDF
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理解国家治理的技术维度 被引量:23
4
作者 韩志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42,共11页
现代国家的兴起及其权力运用推动了治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治理技术就是国家以社会为面向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体的治理技术与国家治理形态之间具有相互建构的性质。治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可根据其焦点问题分为以国家、社会、互... 现代国家的兴起及其权力运用推动了治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治理技术就是国家以社会为面向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体的治理技术与国家治理形态之间具有相互建构的性质。治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可根据其焦点问题分为以国家、社会、互动和问题等为中心的治理技术,不同治理技术的逻辑起点、技术参数、治理图景、知识基础以及性能标准等都不一样。治理技术的建构及其应用主要是为了清查、盘点、分类、描画和计算社会事实,从而使社会事实变得可看见、可操作、可量化、可计算和可处置,最终实现国家意志。对治理技术及其运行逻辑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治理的操作性维度,也深化了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技术 国家治理 国家与社会 技术属性 技术参数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志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20,122,共9页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威权主义 中央与地方 国家与社会 社会科学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和民族性角度看语法翻译法盛行中国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6
6
作者 冷洁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年第2期20-24,共5页
语法翻译法在其鼎盛时期引入中国,为了社会的需要广泛应用在英语教学中,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这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性格、儒家教育思想及方法、语言学习的环境限制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语法... 语法翻译法在其鼎盛时期引入中国,为了社会的需要广泛应用在英语教学中,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这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性格、儒家教育思想及方法、语言学习的环境限制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语法翻译法成为英语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历史事实说明任何西方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用武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 英语教学 民族性格 社会 文化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国家审计理念的演进: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被引量:15
7
作者 孟焰 周卫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0,共8页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审计的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理念。国家审计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独立性和管理性特质决定了国家审计理念应该从政府本位理念演进到社会本位理念。国家审计的社会本位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公开、...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审计的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理念。国家审计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独立性和管理性特质决定了国家审计理念应该从政府本位理念演进到社会本位理念。国家审计的社会本位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公开、责任、服务"及"参与、协同、共享"精神,它推动国家审计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目标,形成国家审计的公共管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政府本位 社会本位 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边界 国家审计本质 国家审计功能 国家治理体系 公共管理变革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背景下青少年体育组织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16
8
作者 柳鸣毅 《体育科研》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各级各类非营利性质的青少年体育组织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服务、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要求。以政府、社会和市场治理体系为分析框架,对青少年体育组织治理进行研究,提出应构...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各级各类非营利性质的青少年体育组织是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服务、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要求。以政府、社会和市场治理体系为分析框架,对青少年体育组织治理进行研究,提出应构建由政府或体育行政机构与社会、家庭或青少年组成的治理网络体系。青少年体育组织以其属性多元、形式多样、层级跨域等特点,承载着通过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促进其健康和培育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责任。为有效实现青少年体育组织服务职能且满足当前青少年体育需求,应推动其建设成为拓展课外锻炼的重要组织,从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增强体质、磨练心智,校外拓展、场所开放,传授技术、提高技能,倡导公益、服务社会5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青少年 体育组织 社会责任 公民社会
下载PDF
迈向“国家——社会”相互融吸的整体性治理:良政善治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盛聪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3,共8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当代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进行了目标校准和方法论定位。在快速变动的复杂社会中,政府既要走出单一主体"独孤求剑"的格局,又要避免陷入西方去政府中心论的窠臼。国家融吸社会的整体性治理,既是中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当代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进行了目标校准和方法论定位。在快速变动的复杂社会中,政府既要走出单一主体"独孤求剑"的格局,又要避免陷入西方去政府中心论的窠臼。国家融吸社会的整体性治理,既是中国的良政善治之道,也是"能动社会"的实现方式,它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兼容、治理形式和谐共治、治理手段民主协商、治理成果社会共享,契合了东方国家的政治组织方式与政治价值生态,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治理模式。为此,我们亟需跳脱西方治理范式的理想化想象和虚幻性迷局,遵照于当代中国国家建构与政府治理的逻辑,既要强化整体性治理中的政府中心地位,又要提升社会自组织能力与治理能效,还要致力于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与协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整体性治理 国家与社会 治理范式 民主协商
原文传递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红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精神传统的辩证统一,是政治意义与文化意义的辩证统一,体现民族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民...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精神传统的辩证统一,是政治意义与文化意义的辩证统一,体现民族性与普世性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建构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环节:第一,积极概括与提升在当前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精神和新经验,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第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与创造性阐释,凸现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第三,鼓励一般民众参与民族精神的自由讨论;第四,让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体的自由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和谐社会 文化认同 自由人格
下载PDF
农村社会保障的国家责任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充分发育,市场存在着失败。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只有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主体责任,成为农村社保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农村社保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和执法环境的维护者,才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社...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充分发育,市场存在着失败。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只有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主体责任,成为农村社保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农村社保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和执法环境的维护者,才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制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国家责任 国家与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之要义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晓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马克思对现代经济现象研究的真正成果是经济哲学 ,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在于其以经济现象分析为基础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之诉诸政治经济学是与“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联系在一起的 ,并以此在哲学上根本展开他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 ... 马克思对现代经济现象研究的真正成果是经济哲学 ,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在于其以经济现象分析为基础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之诉诸政治经济学是与“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联系在一起的 ,并以此在哲学上根本展开他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 ,这是马克思之“介入”经济学的原则高度。马克思的入手之处在于澄清国民经济学的前提 ,即异化劳动 ,从而以此划定了其哲学批判的界限。这对研究当代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仍具有必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学 市民社会 哲学批判 马克思 经济哲学 劳动价值规律 工资规律
下载PDF
德国全民阅读推广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2,56,共7页
德国是一个爱好阅读的国家,德国的阅读推广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在庞大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中,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阅读基金会作为具体工作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从图书馆、阅读基金会,到学校、家长、医生、社区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 德国是一个爱好阅读的国家,德国的阅读推广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在庞大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中,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阅读基金会作为具体工作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从图书馆、阅读基金会,到学校、家长、医生、社区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携手合作的模式。德国全民阅读推广采取分人群、分年龄段的阅读推广方式,以青少年儿童为工作重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结合线上网络资源进行积极推广。通过在街头、咖啡馆、家庭、书店等场所营造书香氛围,将全民阅读真正融入到国民的生活中去,打造德国式的书香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全民阅读 图书馆 阅读基金会 书香城市
下载PDF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辉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权力谱系社会学本质上是探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的互动互构机制在治理层级和时空层面的渐变规律。总体来说,它具有三大理论要素,一是成分论,二是互构论,三是渐变论。成分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组合关系。互构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三种成分相互构造的结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渐变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成分相互构造的模式在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清晰地辨识中国治理体制的优势及风险,并可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西方和全球的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单元 权力谱系社会学 国家—社会关系 差序格局 治理层级 村级治理组织
下载PDF
民族意识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谐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培玲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民族意识的兴起是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普遍现象。它在展现民族个性和民族聚合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多民族国家国内治理的中心议题:如何保持民族文化归属感与共享的国家政治认同感的和谐共生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基于学理层... 民族意识的兴起是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普遍现象。它在展现民族个性和民族聚合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多民族国家国内治理的中心议题:如何保持民族文化归属感与共享的国家政治认同感的和谐共生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基于学理层面的回答均显露了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民族意识的产生大多与民族群体的利益诉求相关,多民族国家应通过规范的制度设计,建立公正的利益调适机制,保障各民族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体合理权益的实现,以造就国家认同的合法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民族群体利益 国家认同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民俗学视野中的《中国红歌会》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爱华 艾亚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在"娱乐至死"的当代社会,一些大众传媒为吸引"眼球",粗制滥造出不少媚俗、庸俗、拙劣的选秀节目,极大地污染了社会公共文化空间。《中国红歌会》的成功举办,在一定层面上唤醒了迷失在现代性失乐园中的民众,红色旋... 在"娱乐至死"的当代社会,一些大众传媒为吸引"眼球",粗制滥造出不少媚俗、庸俗、拙劣的选秀节目,极大地污染了社会公共文化空间。《中国红歌会》的成功举办,在一定层面上唤醒了迷失在现代性失乐园中的民众,红色旋律如同一股红色旋风,催生了民族精神的回归,得到民众极大认可和支持。文章试图从民俗学视角,探讨《中国红歌会》成功背后的精神、文化因素,凸显民俗文化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歌会 民族精神 民俗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资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7,共9页
道德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积淀的文化遗产以及所传承的教育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 道德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积淀的文化遗产以及所传承的教育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道德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全球社会的想象:从世界社会到世界主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君 曹锦清 《社会建设》 CSSCI 2020年第4期84-96,共13页
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致使民族国家的地位遇到危机,世界社会范畴内的社会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一背景促使贝克提出了具有二重性的世界主义理论。在方法论层面,世界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民族主义倾向,提倡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作为社会科... 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致使民族国家的地位遇到危机,世界社会范畴内的社会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一背景促使贝克提出了具有二重性的世界主义理论。在方法论层面,世界主义反对方法论的民族主义倾向,提倡以方法论的世界主义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析和方法论工具。在社会理论层面,世界主义将差异和他性的价值判断,同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政治统治形式相结合。世界主义将世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通过试验和发展各个国家的合作主权,调和与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多样性,试图建构一种具有跨国国家性质的合作式政府。但并非每个行动者都愿意接受世界主义的立场,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毁灭、灾难的情况都可能成为反面行动的阵营。这不仅会危及世界主义所构想的差异共存世界,而且可能威胁全球社会的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社会 世界主义 国家角色 政治社会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红 黄启学 苏祖纯 《桂海论丛》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民族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陕鄂交界地区回汉民族关系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寒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回汉民族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陕鄂交界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说明民族和睦...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回汉民族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陕鄂交界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说明民族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回汉关系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