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与路径建议 被引量:10
1
作者 应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7-183,共7页
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蓝碳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地区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视角,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协同治理等理论可以... 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蓝碳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地区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视角,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协同治理等理论可以对蓝碳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基于开发价值与理论分析提出海南蓝碳开发的路径建议,包括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生态保护建议、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发展建议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地区合作建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蓝碳 海洋碳汇 海南
下载PDF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广林 张林波 +3 位作者 李岱青 刘成程 罗上华 孟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78,共5页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与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闽西和闽北山区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总结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转变方式、绿色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在福建省集中示范,形成制度合力,增强引领示范效应;建议福建省在下一阶段应着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国土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生态文明 政策建议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2,共8页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成控制法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赣州市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及建议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敏 赵恒勤 赵军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8,75,共6页
赣州市正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本文总结了赣州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格局、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地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分... 赣州市正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本文总结了赣州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格局、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地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拓宽绿色矿山建设融资渠道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加快赣州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及绿色矿山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生态文明试验区 建设成效 绿色矿业 赣州市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比较优势与建议 被引量:7
5
作者 符国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6-220,共5页
海南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公众满意度也有较好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海南应保护好绿水青山,持续保持和发挥生态空间、生态... 海南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公众满意度也有较好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海南应保护好绿水青山,持续保持和发挥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的巨大优势。海南需要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和生态康养产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引领从资源、环境、生态、增长质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等全方位共同发力,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引领各地区齐头并进,补齐区域性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建议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加友 李鲜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重差分法及其扩展的空间形式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考察其政策效果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动态时间窗、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下仍具有稳健性;渠道分析表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绿色信贷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态基础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总结了有效经验,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 空间双重差分
下载PDF
碳达峰目标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预测及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蔡雯欣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①由ARIMA‐BP神经... 基于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碳达峰目标下预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碳强度;同时,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共同前沿理论及共同前沿非径向曼奎斯特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指数(MNMCPI)对减排潜力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①由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碳强度预测序列均方误差(MSE)为0.00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5%,显示了较高的精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强度2028年相较于2005年下降67.5%,提前实现国家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其中:贵州碳强度下降幅度最大,2030年相较2005年下降77.5%,福建、江西、海南下降幅度均在65%以上。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减排潜力呈波动下滑趋势,2016-2030年均减排空间达26.59%,约21649.33万吨CO_(2)。到2030减排潜力达21.9%,为2016-2030年最低值,由于减排潜力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碳排放效率越高则减排潜力越小,这意味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碳排放效率得到优化。③通过探究CO_(2)排放效率变化,间接分析区域内减排潜力变化动因,发现在MNMCPI分析框架下,区域内MNMCPI均值为1.008,年均增幅0.8%,技术效率变化、最佳实践距离变化和技术差距比率变化均值为1.0031、1.0103、1.0007,年均增幅分别为0.31%、1.03%、0.07%,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潜在最优减排技术不断趋近于全国最优减排技术,促使碳强度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碳强度 预测 减排潜力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高了碳生产率吗?——采用回归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剑波 向港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9,共17页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分析福建、江西、贵州三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三省碳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其他26省份的均值,且福建省比浙江省、江西省比安徽省、贵州省比云南省有更快的碳生产率增长;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效应(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的年均政策效应分别为0.1378万元/吨、0.0654万元/吨、0.0403万元/吨),该结论在时间安慰剂、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用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技术进步促进效应、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应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回归控制法 碳生产率 能源结构 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
作者 李巍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11期12-17,共6页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海南蓝碳项目开发及交易的实践探索发现,现有研究对蓝碳研究不足,蓝碳法律制度不健全,交易机制不完善,蓝碳资源底本调查尚未完成。为此,推进海南蓝碳市场建设,需要法治先行,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立法权,推动蓝碳立法建设,完善蓝碳市场交易机制,健全蓝碳资源监测核算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交易市场 生态资源资本化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张明斗 代洋洋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以2016年起分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其建设对各试验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碳排放效率,且对福建省的提升幅度高于江西... 以2016年起分批设立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其建设对各试验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碳排放效率,且对福建省的提升幅度高于江西省,经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稀疏合成控制检验、DID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效率分解发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了福建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对江西省碳排放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作为内生动力和外部途径,均能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升碳排放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研究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利用效率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初始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哲如 杨多贵 周志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为探究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始水平,构建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核算了2005-2017年其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 为探究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始水平,构建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核算了2005-2017年其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创新支撑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成效显著,2005-2017年福建省的平均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最高(0.9227),江西省的平均水平次之(0.7202),贵州省的平均水平最低(0.5078)。(2)江西省科技创新支撑国土空间开发的成效最为显著,国土空间开发指数在三个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中一直位居第一位,同时保持了不断增加的趋势。(3)福建省科技创新支撑资源环境管理的成效最高,且资源环境管理指数变化较为平稳,指数值的历年变化幅度不超过0.01。(4)福建省与江西省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较为接近,明显领先于贵州省的同期水平。(5)福建省科技创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最大;江西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指数的增长态势则表现强劲,而贵州省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绩效评价 生态文明试验区 科技创新 改进的熵权TOPSIS法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喜 杨胜天 +5 位作者 罗娅 李超君 周柏池 娄和震 张宇嘉 张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333-4342,共10页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 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作为研究区,以植被覆盖度(FVC)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的NDVI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20年FVC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并量化了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20年来贵州省FVC整体呈增加趋势,FVC分布整体水平较高,主要以中等、中高和高度覆盖为主,三者面积占比之和约为89.7%,年均增长率为0.52%,平均FVC为0.53.(2)近20年来贵州省FVC变化趋势以轻微改善、基本不变为主,两者面积占比之和为68.94%,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57.93%,西部区域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总体动态变化趋于稳定且向好改善.(3)FVC空间分布格局演变深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且人类活动对于植被恢复的驱动作用更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降水是经济持续增速下维持植被恢复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因子主导驱动力.(4)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积极的人类活动为贵州省实现经济增速与植被恢复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 植被覆盖度(FVC) 经济增速 植被恢复 驱动力 双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