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仪式:共同体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 被引量:6
1
作者 曾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9,共7页
国家仪式即国家权力机构动员群体展开的程序性、重复性、规范性的象征性活动。国家仪式是以特定时空、鲜明主题、象征符号构筑的政治象征体系,它唤醒集体记忆、传播主流价值、连接能指所指,以记忆再生产、观念再生产、权力再生产,生产... 国家仪式即国家权力机构动员群体展开的程序性、重复性、规范性的象征性活动。国家仪式是以特定时空、鲜明主题、象征符号构筑的政治象征体系,它唤醒集体记忆、传播主流价值、连接能指所指,以记忆再生产、观念再生产、权力再生产,生产出国家在场的以权力遵从信任、主流价值内化、利益共通共享为核心的共同体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5次国庆大阅兵,呈现出了国家仪式建构共同体认同的实践图景。当前合理挖掘时空资源,有效传播主流价值,精心设计象征符号,推进国家仪式供给规范化、传播大众化、效能持续化,是优化国家仪式建构共同体认同的策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仪式 共同体认同 象征
下载PDF
古代国家仪式在传统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以祭祀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郅强 尉馨元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4,107,共8页
祭祀是古人通神、祭祖的一种礼俗仪式,常用来祈福求好、禳灾避祸。本文主要讨论了祭祀的起源和存在形式,分析了在自然灾害危机中常祀、非常祀、报祭等不同祭祀仪式在传统危机管理中的价值,以及祭祀在社会性危机中对获取政权合法性、缓... 祭祀是古人通神、祭祖的一种礼俗仪式,常用来祈福求好、禳灾避祸。本文主要讨论了祭祀的起源和存在形式,分析了在自然灾害危机中常祀、非常祀、报祭等不同祭祀仪式在传统危机管理中的价值,以及祭祀在社会性危机中对获取政权合法性、缓和社会矛盾和治理战乱等方面起到的教化作用,以期对现代危机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传统危机文化 国家仪式 危机管理
下载PDF
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唯佳 程思佳 于涛方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1期56-63,共8页
祭祀和纪念地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祭祀和国家纪念地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梳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祭祀和国家纪念地传统,从中得知,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家祭祀体现出两个主要特征:纪念主题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国... 祭祀和纪念地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祭祀和国家纪念地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梳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祭祀和国家纪念地传统,从中得知,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家祭祀体现出两个主要特征:纪念主题从原始的自然崇拜逐步向国家政治职能象征的方向发展;纪念的物质载体从原始的天地山川向更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性设施过渡。不断更迭的国家纪念主题和纪念地形式体现出国家祭祀是我国精神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祭祀 国家纪念地 自然崇拜 国家政治职能
下载PDF
国家仪式的舞台与想象的共同体——近代日本公共空间之创造 被引量:2
4
作者 青木信夫 徐苏斌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10-13,共4页
公共空间在建立国民国家的过程中扮演了国家仪式的舞台的角色。作为新首都的中心,东京皇居前广场在明治维新之后举行了很多国家仪式。通过研究分析最初的国家仪式天皇巡幸,皇居前广场的宪法颁布式,以及和皇居前广场相关的国民教育型公... 公共空间在建立国民国家的过程中扮演了国家仪式的舞台的角色。作为新首都的中心,东京皇居前广场在明治维新之后举行了很多国家仪式。通过研究分析最初的国家仪式天皇巡幸,皇居前广场的宪法颁布式,以及和皇居前广场相关的国民教育型公共空间上野公园和军事性公共空间青山练兵场,探究日本近代与前近代完全不同的、具备国民国家形成初期的公共空间特征同时详细阐述日本举行首都国家仪式的公共空间在共同体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仪式 共同体 公共空间 日本 皇居 广场 公园 练兵场
下载PDF
神圣仪式与文学经典——论司马相如《封禅文》的创作与经典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允亮 郑瑞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148,共8页
封禅是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国家祭典,西汉武帝中期全国上下封禅思潮涌动,司马相如在时代氛围影响之下,以撰作经典的心态写下了《封禅文》。此文渊雅堂皇,从天人之际论述了汉代封禅的势在必行,成为封禅文类的典型垂范后世。中古时期历代... 封禅是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国家祭典,西汉武帝中期全国上下封禅思潮涌动,司马相如在时代氛围影响之下,以撰作经典的心态写下了《封禅文》。此文渊雅堂皇,从天人之际论述了汉代封禅的势在必行,成为封禅文类的典型垂范后世。中古时期历代君臣封禅情结浓厚,《封禅文》也被不断地接受、阐释、应用,保持恒久的经典地位,并逐渐获得盛德之事的符号意义。宋代以后,即使封禅热情不再,《封禅文》也颇受非议,但其文学经典的地位依旧无可撼动,清人仍将其录入文章选本欣赏学习。作为封禅文学的经典,《封禅文》在数千年间被崇奉学习,成为中国文坛上的独特存在,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 《封禅文》 国家祭典 盛德之事 经典化
下载PDF
论清代台湾厉坛的祭祀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贵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清代台湾各地方层级皆依制度设立郡、邑厉坛,每年祭祀三次,需迎请城隍神主祭,七月十五日的祭祀因与中元普度相融合,故场面最为盛大,甚至演变成热闹的城隍绕境,形成一种官民共享的活动。祭厉仪式的举行时段与祭品形式皆与其他祀典不同,... 清代台湾各地方层级皆依制度设立郡、邑厉坛,每年祭祀三次,需迎请城隍神主祭,七月十五日的祭祀因与中元普度相融合,故场面最为盛大,甚至演变成热闹的城隍绕境,形成一种官民共享的活动。祭厉仪式的举行时段与祭品形式皆与其他祀典不同,表现出神、鬼的区隔观念。此一祭祀虽是例行公事,但仍有官员会因应地方实际需要,以此来抚慰孤魂、安定民心及倡导观念,发挥宗教与地方治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坛 祭祀 国家祀典 无祀孤魂 中元普度
下载PDF
地方遗产视阈下民族仪式档案的保护
7
作者 陈瑜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58,60,共2页
民族仪式档案是将民族仪式用一定载体固化下来形成的原始记录,在地方遗产语境中,它是承载民族记忆的最真实的知识场域。档案系统参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主体性是20世纪档案实践的一个突出标志,因此,民族仪式档案的管理保护具有文化承载的价... 民族仪式档案是将民族仪式用一定载体固化下来形成的原始记录,在地方遗产语境中,它是承载民族记忆的最真实的知识场域。档案系统参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主体性是20世纪档案实践的一个突出标志,因此,民族仪式档案的管理保护具有文化承载的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民族档案 民族仪式 档案保护 模式转型
下载PDF
国家公祭日中爱国主义思想及其传播路径
8
作者 黄一鸣 李悉娴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7X期87-88,共2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述国家公祭日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如何在公祭...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述国家公祭日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如何在公祭日中宣扬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目的是让人们更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祭日 爱国主义 路径
下载PDF
屈原《九歌》创作新探
9
作者 杜学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通过探究《九歌》的性质、屈原在怀王朝的任职、《九歌》内在系统存在的矛盾及屈原与《九歌》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九歌》为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所作。这些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其祭天神、地祇的九篇为屈原初仕怀王时依... 通过探究《九歌》的性质、屈原在怀王朝的任职、《九歌》内在系统存在的矛盾及屈原与《九歌》的关系等问题,我们认为,《九歌》为屈原任三闾大夫时所作。这些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其祭天神、地祇的九篇为屈原初仕怀王时依据民间祭歌所加工整理的国家祀典,《国殇》《礼魂》则是丹阳、蓝田大战后屈原再次被起用以三闾大夫身份所作祭奠两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祭歌,后来二者合流,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国家祀典 三闾大夫
下载PDF
近代中国“农民节”的渊源与创建
10
作者 李小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7-91,共5页
民国时期,中国创建了诸多新的节日,农民节即为其一。20世纪30年代,乡村基督教会首先提出并举办"农民节",为乡村基督教徒的节日盛会,未定统一日期,具有一定的民间性和民众性。1941年,全国农林会议决议通过2月5日(立春日)为&qu... 民国时期,中国创建了诸多新的节日,农民节即为其一。20世纪30年代,乡村基督教会首先提出并举办"农民节",为乡村基督教徒的节日盛会,未定统一日期,具有一定的民间性和民众性。1941年,全国农林会议决议通过2月5日(立春日)为"农民节",自1942年开始举办"农民节"纪念大会。"农民节"官方化后,更多地呈现为农政推广和政治宣传的一种仪式,成为战时"政治表达"的可资利用的重要工具和形式。但"农民节"自创建之始就已经脱离农民,它的创建缺乏充足论证,亦缺乏农民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节 乡村基督教会 官方化 国家仪式
下载PDF
体育永远是一种青春仪式——路云亭《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阅读札记
11
作者 郄爱萍 云欣 甘海霞 《青年学报》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汇集了路云亭近年来对体育与青年主题的诸多思考。重估体育文化价值的意义在于释放出源于竞技本体的批判理性。多元学科对体育学的深度介入必然会分解出新的思想汁液。体育人文学的自然呈现源自体育的本... 《重估中国体育传播的文化价值》汇集了路云亭近年来对体育与青年主题的诸多思考。重估体育文化价值的意义在于释放出源于竞技本体的批判理性。多元学科对体育学的深度介入必然会分解出新的思想汁液。体育人文学的自然呈现源自体育的本然思想。体育的原点在于处于青春期的人的身体以及人类对于身体的思想。路云亭在仪式学、性爱学、身体学的研究视野上无限度地逼近了青年学的领域,这种际遇给青年学的研究领域带来了另外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体育 国家仪式 大众聚会 表演时代
原文传递
操演的政治:现代国家仪式与民初政治合法性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民国成立为现代国家仪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国家仪式操演,昭示新民族国家、新政府成立,并提供正统与道统支持,构建"革命"与"共和"作为民国"新传统",为新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国家仪式及其政治文化,从传递社会记忆、维护政治秩序、构建文化传统、动员社会等方面形塑、表达和强化剧烈转型的民初社会的政治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仪式 政权合法性 政治文化 民初
下载PDF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 被引量:39
13
作者 项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5-35,共11页
本文从《明集礼》和《太常续考》所载明代国家制度中"小祀乐用教坊"理念的提出切入,并对唐宋以降教坊用乐与府县音声用乐机构的上下相通性做出梳理,对地方官府在籍官属乐人承载下的小祀乐曲构成与个案把握等诸多层面进行辨析... 本文从《明集礼》和《太常续考》所载明代国家制度中"小祀乐用教坊"理念的提出切入,并对唐宋以降教坊用乐与府县音声用乐机构的上下相通性做出梳理,对地方官府在籍官属乐人承载下的小祀乐曲构成与个案把握等诸多层面进行辨析,认知明代吉礼用乐以宫廷为主要的大祀和部分中祀用雅乐类型,以各级地方官府为主要小祀用教坊乐的非雅乐类型。文章着重论证全国性吉礼小祀乐用教坊的重要意义,试图接通历史上国家礼乐制度中吉礼小祀用乐与当下各地民间信仰祭祀用乐传统之环节,并辨析小祀用乐音声类型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吉礼 《太常续考》 《明集礼》 小祀乐用教坊
下载PDF
网络聚合与集体欢腾:国庆阅兵仪式如何影响青年群体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云娇 陈斐 罗秋菊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139,共13页
青年群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关键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国庆阅兵仪式作为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对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立足于社交平台"豆瓣"中一个最大规模的线上讨论小... 青年群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关键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国庆阅兵仪式作为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对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立足于社交平台"豆瓣"中一个最大规模的线上讨论小组"豆瓣鹅组",将网络社群中的青年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数据爬取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阅兵仪式在国家集体记忆建构中的媒介作用,阐释从个体记忆唤醒到集体记忆生成的动态过程、要素与特征,并完善仪式建构集体记忆的链条模型。研究发现:(1)国家庆典仪式对个体记忆唤醒是由外部提醒和内部驱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2)国家庆典仪式对群体的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呈现出当下性、结构性和群体性的特征,由仪式建构的集体记忆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国民意识、家国情怀和爱国行动3个方面。文章既以中国本土化的大型节庆仪式研究深化了仪式的集体记忆功能与理论内涵,也为网络社群时代强化国家庆典仪式的爱国情感培育功能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庆典仪式 集体记忆 爱国情感 豆瓣鹅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仪式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丹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仪式图景。以国庆仪式为实证案例,全国各族人民在“知情意行”的逻辑中,确认民族身份、聚合爱国情感、凝聚价值共识、践行复兴伟业。新征程的国家仪式供给,需撷取历史时空资源、丰富中华符号操演、询唤现实行动自觉,以提升仪式内容的认同合力、话语的传播张力和样态的作用效力,实现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礼仪文化 民族记忆
下载PDF
“天下一家”:民运会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征及强化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文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探究民运会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表征,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中华民族的秩序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运会蕴含的“天下一家”理念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通过民运... 探究民运会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理念表征,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系中华民族的秩序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运会蕴含的“天下一家”理念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通过民运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路径。研究认为:开幕式上对中国盛世气象的演绎,表达出栖息在中国人心灵深处“天下一家”的家国情怀;民运会已然转化为一种稳固中国人的精神秩序、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型国家仪式,其超体育层面的传播学价值根源于华夏文明“家国一体”的社会秩序理念。因此,在“天下一家”理念的辐射下,该研究提出通过民运会全力推扬各民族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风貌,竭力弘扬各民族“心手相连”的节庆意蕴及极力崇扬“天下”理念对人类共同秩序的维护,是彰显“天下一家”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动会 国家仪式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派下去,请上来”:建国初期疏通民族关系的伟大创举 被引量:5
17
作者 和冬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5,共1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总人口6%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约占全国总面积60%的国土面积上,民族关系复杂,民族团结形势严峻,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没有全面摸清,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相对薄弱。建国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即派出中央... 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总人口6%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约占全国总面积60%的国土面积上,民族关系复杂,民族团结形势严峻,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没有全面摸清,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相对薄弱。建国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即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分赴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表达汉族人民的兄弟情谊,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同时组织各少数民族和宗教上层人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这一来一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爱和博大胸怀,在中国民族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国国产党从了解信任到强烈热爱和衷心拥戴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增强了各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访问团 国庆观礼团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的仪式叙事与社会记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山峰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4期29-38,共10页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重大惨案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无论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中华民族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关于这一惨案的多种叙事方式中,仪式叙事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悼念仪式,尤其是历经...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的重大惨案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无论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中华民族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关于这一惨案的多种叙事方式中,仪式叙事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悼念仪式,尤其是历经多年演变而成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改变了这一惨案曾经出现的记忆沙化,实现了这一惨案的记忆唤醒、更新、诠释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公祭 仪式 社会记忆
下载PDF
谶纬神话与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树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尤其是齐地方士化儒生关系很深。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光武帝刘秀进一步使儒教国教化,对东汉郊庙祭祀体系(本文称为国家祭祀)包括封... 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尤其是齐地方士化儒生关系很深。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光武帝刘秀进一步使儒教国教化,对东汉郊庙祭祀体系(本文称为国家祭祀)包括封禅、明堂、南北郊、社稷等的建立具有直接影响,封建时代的国家祭祀因此制度化和体系化,郊祀祭天成为证明帝王即位之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必须举行的仪式。谶纬神学对东汉及以后国家祭祀的确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神学 郊庙祭祀体系 国家祭祀
下载PDF
纪念仪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荣 郭娟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蕴含集体记忆、集体情感和集体信仰的抽象社会意识。纪念仪式是一定社会群体为追忆过往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而开展的象征性情境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从理论逻辑观照,纪念仪式以原型指涉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蕴含集体记忆、集体情感和集体信仰的抽象社会意识。纪念仪式是一定社会群体为追忆过往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而开展的象征性情境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从理论逻辑观照,纪念仪式以原型指涉机制唤醒集体记忆、以情境展演机制激活集体情感、以符号象征机制生产集体信仰,“三位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实践例证审视,2014年以来的国家烈士纪念,通过群像指涉机制、缅怀展演机制、英雄象征机制,建构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时代进路省思,挖掘并保护仪式原型、定期策展仪式情境、提炼并弘扬符号标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增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烈士纪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