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莱希特美学问题探疑 被引量:3
1
作者 舒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0-97,共8页
在探讨布莱希特的美学思想时,需要将摹仿与表现、写实与写意、体验投入与理性控制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加以区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及其对"叙述法"的强调奠定了现代表现主义戏剧的基础,但他主张理性控制的"... 在探讨布莱希特的美学思想时,需要将摹仿与表现、写实与写意、体验投入与理性控制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加以区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及其对"叙述法"的强调奠定了现代表现主义戏剧的基础,但他主张理性控制的"距离说"和强调社会功用的戏剧功能论则与表现主义美学格格不入。布莱希特的"距离说"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它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表现派","体验论"则不能简单地称为"反表现派"。在探讨布莱希特美学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戏剧 布莱希特 陌生化 叙述法 距离说
下载PDF
空间转换、色彩隐喻与底层观照:《八角笼中》叙事模式分析
2
作者 潘宝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八角笼中》改编自“格斗孤儿”真实事件,影片以底层人物生存空间转换作为叙事线索,运用具象化的银幕画面和色彩语言刻画、隐喻底层人物生存困境,并采用“先抑后扬”的叙事技巧,通过平视或仰视的拍摄视角聚焦弱势群体,在观照底层人物... 《八角笼中》改编自“格斗孤儿”真实事件,影片以底层人物生存空间转换作为叙事线索,运用具象化的银幕画面和色彩语言刻画、隐喻底层人物生存困境,并采用“先抑后扬”的叙事技巧,通过平视或仰视的拍摄视角聚焦弱势群体,在观照底层人物基础上,建构起温情平和的影片叙事模式,由此挖掘、审视并彰显了底层人物直面生存之“困”与现实之“围”时所表现出的朴拙人性与坚毅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笼中》 叙事模式 戏剧影视文学
下载PDF
《汉宫秋》:在历史叙事上的创造与延伸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真瑜 房春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95,共5页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昭君故事 历史叙事 戏曲叙事
下载PDF
“多重叙事”下的女性主义解读——评芥川龙之介《竹林中》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世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7-40,共4页
《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糅合了古典遗风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的独特叙事方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推崇,而它的推理小说的痕迹尤为人津津乐道。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介入,结合日本原初创世造人神话,分析了... 《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糅合了古典遗风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的独特叙事方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推崇,而它的推理小说的痕迹尤为人津津乐道。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介入,结合日本原初创世造人神话,分析了该篇小说在"多重叙事"写作"陷阱"中深藏的作家女性观源自传统而又趋向复杂的特殊性,使得这篇作品有了全新的解读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中》 “多重叙事” “戏剧”呈现 神话原型 女性主义视角
下载PDF
戏剧叙事与新媒体艺术的异质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楚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基于戏剧"倾向客观叙事内容"和新媒体艺术"优于主观视觉表现"的特点,文章对话剧《平行》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试图让戏剧从新媒体光感视觉中得到重组的灵感;让新媒体艺术从戏剧叙事中真正地确立自己的位置。通过"... 基于戏剧"倾向客观叙事内容"和新媒体艺术"优于主观视觉表现"的特点,文章对话剧《平行》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试图让戏剧从新媒体光感视觉中得到重组的灵感;让新媒体艺术从戏剧叙事中真正地确立自己的位置。通过"剧场蒙太奇""伸缩的时空""有声源法"三种方法探索了戏剧叙事线的颠覆创新与新媒体艺术寄身的问题,最终实现戏剧叙事与新媒体艺术的和谐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叙事 新媒体艺术 剧场蒙太奇
原文传递
尾崎士郎《人生剧场》叙事空间中的庶民情感
6
作者 王佳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7期13-17,共5页
《人生剧场》中,尾崎士郎通过对“辰巳屋”“车站”“大学宿舍”“上野公园”“东京的咖啡馆”“木制酒店”等空间意象的描写,塑造了“近代”“非近代”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空间,反映出了他对于日本社会中贫富分化、道德失序状况的不满... 《人生剧场》中,尾崎士郎通过对“辰巳屋”“车站”“大学宿舍”“上野公园”“东京的咖啡馆”“木制酒店”等空间意象的描写,塑造了“近代”“非近代”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空间,反映出了他对于日本社会中贫富分化、道德失序状况的不满。同时他将主人公瓢吉、仁吉、瓢太郎的道义形象完美化,以此来讽刺日本政党政治的不完美,表达了国民对于党派私情的反思、不满及对于更理想的现代政治的渴求。但是尾崎并未在文中深挖社会矛盾的本质,也因此受到了评论家的批判,但作为承载了庶民情感的大众文学来说,《人生剧场》无疑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尾崎士郎 人生剧场 庶民情感
下载PDF
乾嘉时期戏曲评点理论发覆
7
作者 李克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延续与变异、形式批评的崇尚和反剧场化的艺术追求。这是时代思潮规训和文人戏曲评点家忽视戏曲综合性艺术的"类"特征二者合力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戏曲评点日渐走向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戏曲评点 叙事结构 形式批评 反剧场化
下载PDF
浸没剧场、世界地图以及气候变化 城市设计中的物与再现
8
作者 卜冰 《时代建筑》 2021年第1期62-69,共8页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空间创作的方法,在处理各种复杂客观要素关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载着叙事或集体叙事的冲动。在此立场之下,作者从与浸没剧场的类比出发,将叙事结构、地图技巧,以及思辨实在论带入讨论,以期建立起一个能够回应现今城市...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空间创作的方法,在处理各种复杂客观要素关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载着叙事或集体叙事的冲动。在此立场之下,作者从与浸没剧场的类比出发,将叙事结构、地图技巧,以及思辨实在论带入讨论,以期建立起一个能够回应现今城市环境的城市设计思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叙事结构 浸没剧场 地图 超物 再现
下载PDF
郭强生小说中的鬼魅书写
9
作者 姚鑫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惑乡之人》与《断代》是台湾作家郭强生近年来最负盛名的小说,作家通过鬼魅书写展现了台湾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境况,并表现出与传统鬼魅书写不同的特质。作家笔下的鬼魂与传统文本中的鬼魂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记忆。除精心设计鬼魂形象... 《惑乡之人》与《断代》是台湾作家郭强生近年来最负盛名的小说,作家通过鬼魅书写展现了台湾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境况,并表现出与传统鬼魅书写不同的特质。作家笔下的鬼魂与传统文本中的鬼魂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记忆。除精心设计鬼魂形象外,郭强生在小说中还使用了多视角与多线叙事的手法,打破故事叙事的“一元论”,呈现出驳杂与多义的叙事形态。同时,戏曲、电影、照片等异质媒介被引入叙事,使文本中真与假的界限模糊,充满了梦魇之感。死者以鬼魂方式返场,而生者则以变装方式介入,揭露同性恋群体诡异的情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强生 台湾作家 鬼魅书写 同性恋 多线叙事 幻觉剧场 男性变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