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的诗学建构与价值确认——论20世纪90年代市民小说对日常生活的书写
1
作者 王丽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1-44,5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的市民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本真书写和审美再现建构起日常生活的叙事诗学,同时,在民间立场上确立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日常生活是生命个体此岸生存的意义支撑点;2.日常生活是永恒的。
关键词 市民小说 日常生活 叙事诗学 民间立场 此岸生存 价值确认
下载PDF
“后理论时代”的叙事学研究方法论问题考辨——以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为中心
2
作者 王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晚近以来的中西方学界普遍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理论危机,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多个维度上共同推动“后理论时代”的理论反思与范式转型,“后理论”叙事学的本体阐释及文化立场受到显著关注。以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 晚近以来的中西方学界普遍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理论危机,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多个维度上共同推动“后理论时代”的理论反思与范式转型,“后理论”叙事学的本体阐释及文化立场受到显著关注。以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为中心,本文重新梳理“理论之后”的叙事理论研究及其话语体系,在文学本体层面上总结叙事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在文化本位层面上反思其作为叙事阐释的理论经验及其叙事话语,并在基础上探讨由叙事批评向文化分析的理论转向与范式转型,为当代叙事学研究重建方法论体系提供一种文化分析的新型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叙事学研究方法论 叙事诗学 理论叙事 文化分析
下载PDF
俄罗斯关于《日瓦戈医生》叙事诗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磊 王加兴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0,共9页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日瓦戈医生》回归苏联以来,俄罗斯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先后历经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诗学及美学批评等阶段。最近十几年,俄国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受西方叙事学的启发,着力开拓《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诗学研究,并在文...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日瓦戈医生》回归苏联以来,俄罗斯学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先后历经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诗学及美学批评等阶段。最近十几年,俄国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受西方叙事学的启发,着力开拓《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诗学研究,并在文体风格、作品建构、人物设置(及其原型)、情节与时空安排、文本间性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本文不仅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爬抉,而且还以此为基础对其研究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叙事诗学研究 趋势
原文传递
嬗变与转型:新文学运动前后的中国叙事诗
4
作者 王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共8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叙事诗 新体叙事诗 白话叙事诗 叙事诗论
下载PDF
历史神话化叙事的时间构成——《九月寓言》个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忠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以小说叙说历史的传统中 ,作家常以主体—客体的关系模式为前提 ,将小说主体意识的叙述身位设定成为超越叙述对象的“通古今之变”的理性主体 ,而《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 ,为故事带来了物候时间的叙事... 在以小说叙说历史的传统中 ,作家常以主体—客体的关系模式为前提 ,将小说主体意识的叙述身位设定成为超越叙述对象的“通古今之变”的理性主体 ,而《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 ,为故事带来了物候时间的叙事视野及其对这一时间形式特殊的叙事处理。一方面 ,这一叙事视野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淡化了故事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内涵 ,走向了历史的神话化 ;另一方面 ,对物候时间特殊的叙事处理 ,更在总体时间效果上消除了历史现身的形式 ,向神话发出了召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九月寓言》 叙事诗学 历史 神话化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洪树华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9,共5页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国内许多研究者、评论家处于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应该是长久浸染了中国传统的"诗言志"与"诗缘情"两大诗学观念,过分关注了诗歌的美学特征——抒情性,从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另一...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国内许多研究者、评论家处于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应该是长久浸染了中国传统的"诗言志"与"诗缘情"两大诗学观念,过分关注了诗歌的美学特征——抒情性,从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另一种言说方式——叙述。其实,新世纪诗歌涉及叙述并未中断,而叙述与抒情并不对立,它们相融在诗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叙述 诗性 叙述性诗学 视觉叙述
下载PDF
《奇境》的叙事诗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栖庆 许晶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1,共7页
欧茨的《奇境》从诗意的品格、意象的纷呈和语式的狂欢三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园囿,彰显了叙事的诗性气息。作品的人物在分裂与癫狂中以激情面对冷漠、以生命对抗死亡,展现出诗意的品格;多种意象的跳跃淡化了小说的情节性,使叙事... 欧茨的《奇境》从诗意的品格、意象的纷呈和语式的狂欢三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园囿,彰显了叙事的诗性气息。作品的人物在分裂与癫狂中以激情面对冷漠、以生命对抗死亡,展现出诗意的品格;多种意象的跳跃淡化了小说的情节性,使叙事文本表层凌乱破碎;多种语式的杂糅让作品在异质的碰撞中凸显出言语的瑰丽色彩,使作品爆发出勃勃的诗性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境》 诗性 意象语式的狂欢
原文传递
悖立与整合:巴别尔小说情节的悖论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福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4期53-62,共10页
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 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骑兵军》中表现为浪漫的诗意描写与残酷的自然呈现前后对照,在《敖德萨故事》中表现为热烈的暴力叙述与幽默的温情眷念明暗对比;在《我的鸽子窝的故事》中表现为鲜亮的叙述光线与内敛的心理暗影相互交替。这种巧妙整合对立情节的悖论性,与巴别尔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密不可分,既体现出他不同于官方主流的伦理身份与自我认同,也提升了20世纪早期俄罗斯小说的表现手段和叙事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别尔 情节设置 悖论性 叙事诗学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叙事研究的民间文化拓展——叙事理论发展的另一个踪迹
9
作者 黄伦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叙事学研究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在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从整体上看,叙事学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叙事到文人叙事再回归民间叙事的过程,其间也有过从转译引进到本土构建的努力。勾勒和认识这一踪迹,对于拓展中国叙事学研究,... 叙事学研究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在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从整体上看,叙事学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叙事到文人叙事再回归民间叙事的过程,其间也有过从转译引进到本土构建的努力。勾勒和认识这一踪迹,对于拓展中国叙事学研究,构建本土叙事理论话语,将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文人经典 民间文化 口传诗学
下载PDF
生命如诗,爱情如诗,母性如诗——解读电影《永生羊》
10
作者 姚爽 《开封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电影《永生羊》被称为一部有着"散文诗风格的影片",它改编自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同名散文。饱含民族情感的叙事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如诗,爱情如诗,母性如诗。
关键词 《永生羊》 叙事诗化 生命轮回
下载PDF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
11
作者 池雷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8,共15页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空交错”叙事诗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演绎出故土之源与新居反哺的双向性跨文化表征路径,使这种“双向交互”突破了情节性的束缚,且随着张翎“在故土之外”回归故土的情感和美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在故事之外”的结构性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余震》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 跨文化
下载PDF
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诗学:布莱恩·理查森教授访谈录(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必武 布莱恩·理查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本访谈主要涉及叙事理论,尤其是非自然叙事及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在阐述了非自然叙事学这一概念之后,本访谈进而梳理了非自然叙事学与其他叙事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访谈对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颇具问题的区分加... 本访谈主要涉及叙事理论,尤其是非自然叙事及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在阐述了非自然叙事学这一概念之后,本访谈进而梳理了非自然叙事学与其他叙事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访谈对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颇具问题的区分加以说明。最后,访谈谈到了当代叙事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叙事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学 非自然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跨学科的圣经叙事研究视阈和整体建构框架——评刘洪一近著《圣经叙事研究》
13
作者 杨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刘洪一教授的近著《圣经叙事研究》突破了圣经研究的传统习规,以圣经叙事为研究界面和理论框架,整合文学、宗教、历史等跨学科的视野和资源,对希伯来圣经的叙事话语、叙事母题、叙事结构、叙事形态、叙事成规等进行了系统还原整理,首次... 刘洪一教授的近著《圣经叙事研究》突破了圣经研究的传统习规,以圣经叙事为研究界面和理论框架,整合文学、宗教、历史等跨学科的视野和资源,对希伯来圣经的叙事话语、叙事母题、叙事结构、叙事形态、叙事成规等进行了系统还原整理,首次系统地揭示了希伯来圣经叙事的内在体系和建构规则。该研究对探索与建构文化诗学,特别是宗教文化诗学不无实践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洪一 《圣经叙事研究》 叙事学 文化诗学
原文传递
汉语古诗英译的意境拟构--基于诗歌意象叙事的考察
14
作者 邱文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4-69,共6页
诗歌意象叙事构成诗歌叙事,诗歌意象的叙事组合、意象的相互作用生发诗歌意境。诗歌意象作为叙事单元,在诗歌叙事过程中可以彰显诗歌意象构建意境的叙事特征。针对诗歌意象与诗歌主旨象征、情境创设、叙事节奏和叙事进程4个关联方面,探... 诗歌意象叙事构成诗歌叙事,诗歌意象的叙事组合、意象的相互作用生发诗歌意境。诗歌意象作为叙事单元,在诗歌叙事过程中可以彰显诗歌意象构建意境的叙事特征。针对诗歌意象与诗歌主旨象征、情境创设、叙事节奏和叙事进程4个关联方面,探讨汉语古诗英译中诗歌意象叙事的意境拟构,说明诗歌的意象叙事维度考察一方面有助于译者体悟到原诗意境美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也能为译者在译诗中拟构原诗的意境提供认知路径,从而还原原诗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叙事 意境 汉语古诗英译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的陌生化创作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珊 李荀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以形式主义关于陌生化的理论为切入点,全面分析《红楼梦》的陌生化创作策略。曹雪芹采用他者叙述、不确定叙述、多向整合叙述的方法,使《红楼梦》叙事视角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通过双层结构使《红楼梦》的情节构造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 本文以形式主义关于陌生化的理论为切入点,全面分析《红楼梦》的陌生化创作策略。曹雪芹采用他者叙述、不确定叙述、多向整合叙述的方法,使《红楼梦》叙事视角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通过双层结构使《红楼梦》的情节构造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运用人名地名的隐喻、对事物不直呼其名而描述其外观的手法、意象的象征等技巧使《红楼梦》言语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曹雪芹成功地运用陌生化的手法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陌生化 叙事视角 情节 言语
下载PDF
古代诗学叙事观视野下的事与志意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立一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1期36-55,共20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叙事观的视野下审视"事"与"志"、"意"等诗学概念的关系,会发现作为诗学开山纲领的"诗言志"说实也包含许多叙事观念,"志"兼含"情"、"事"。而具有... 在中国古代诗学叙事观的视野下审视"事"与"志"、"意"等诗学概念的关系,会发现作为诗学开山纲领的"诗言志"说实也包含许多叙事观念,"志"兼含"情"、"事"。而具有更为丰富内涵的"意"在不同层面也与"事"发生关系,特别是立意与叙事在具体诗歌创作和诗学阐释中呈现多样复杂的关联。厘清诗学中"事"与"志"、"意"的关联,对我们探讨中国古代诗歌叙事和抒情的关系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叙事观
原文传递
钱锺书关于史传文学理论问题的若干阐释
17
作者 李洲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0,共3页
《左传》记言有诗心 ,文心之证即史蕴诗心 ,与后世小说家言虽不同而可相通 ;至《史记》 ,司马迁载笔取材 ,汰虚课实 ,并将人的本性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突破《左传》劝善惩恶的道德层面 ,把史书提高到历史现象规律性认识即历史哲学层面 。
关键词 钱锺书 史传文学 理论问题 阐释
下载PDF
《世说新语》叙事的多体性与诗性叙事
18
作者 刘伟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世说新语》的叙事既有语录性、戏剧性、小品性,又具有诗性。纯粹记言的形式使《世说新语》如同语录,难以构成小说般宏大的叙事,但其中也不乏生动的片断。无声而又风趣的行动则又使《世说新语》如同短剧或小品。《世说新语》的诗性不... 《世说新语》的叙事既有语录性、戏剧性、小品性,又具有诗性。纯粹记言的形式使《世说新语》如同语录,难以构成小说般宏大的叙事,但其中也不乏生动的片断。无声而又风趣的行动则又使《世说新语》如同短剧或小品。《世说新语》的诗性不仅表现在它浓烈的情感上,也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即以意象为单元组构篇章。《世说新语》叙事的这种多体多面性既缘于其短章小语以类相丛的特殊体例,也缘于它的编者志人风流的编写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叙事的多体性 诗性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