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美学特性探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筝鸣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巴山背二歌"是四川流传较广的一首著名民歌,其自身的音乐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音乐美学情趣,是音乐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巴山背二歌” 音乐特性 四川民歌 劳动号子
下载PDF
西方音乐阐释理论的历史梳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瑾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2-26,共15页
西方音乐阐释理论大致可分为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后者基本上分布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之后"的时段。前者对音乐的释义,经历了作者中心、作品中心和读者中心的移动。相... 西方音乐阐释理论大致可分为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后者基本上分布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及其"之后"的时段。前者对音乐的释义,经历了作者中心、作品中心和读者中心的移动。相应的理论有历史释义学、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后者则出现了从结果到过程、从作品到文本、从确定到随机、从中心到多元,以及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涉及解构主义、多元对话理论、生态哲学美学等后现代主义及之后的理论。各种音乐意义的阐释理论或观点都有各自的历史语境,亦有各自的逻辑结构;从关系实在论哲学观点看,这些阐释理论或观点都具有自洽的合理性。时间先后并非进化,仅为历史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文本 意义阐释 释义学 结构主义 接受美学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久石让音乐作品的创作特色与审美分析
3
作者 林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久石让音乐的Minimal Music与New Age Music创作风格,广受大众喜爱,令人陶醉,扣人心弦。他的影视配乐,在推动剧情与突出角色人物性格方面独树一帜。在此,特对其个人做配乐经历梳理,对其音乐作品做创作特色、乐器选用、特效音响创编以及... 久石让音乐的Minimal Music与New Age Music创作风格,广受大众喜爱,令人陶醉,扣人心弦。他的影视配乐,在推动剧情与突出角色人物性格方面独树一帜。在此,特对其个人做配乐经历梳理,对其音乐作品做创作特色、乐器选用、特效音响创编以及审美主题的深入分析,以探讨其在影视配乐上的借鉴价值,为后续音乐领域研学者与创作者提供丰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石让 音乐作品 创作特色 审美分析
下载PDF
音乐作品的社会学“面相”——反思阿多诺与西尔伯曼的音乐社会学之争
4
作者 洪丁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5,共13页
阿多诺生命最后十年与西尔伯曼在音乐社会学乃至文艺社会学议题上的争论,与影响德国战后思想界的“实证主义之争”紧密相关。与西尔伯曼从音乐经验及其社会效应出发系统构建的音乐社会学原理不同,阿多诺从批评理论出发,强调音乐作品对... 阿多诺生命最后十年与西尔伯曼在音乐社会学乃至文艺社会学议题上的争论,与影响德国战后思想界的“实证主义之争”紧密相关。与西尔伯曼从音乐经验及其社会效应出发系统构建的音乐社会学原理不同,阿多诺从批评理论出发,强调音乐作品对社会本质的反映及其能动性,思考了实证主义音乐社会学可能存在的反理性本质。两人在音乐社会学研究对象及方法上的观点冲突也关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问题,以及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目标。反思这场半世纪前的争论对厘清当下音乐社会学研究的难题及出路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社会学 阿多诺 西尔伯曼 音乐作品 社会学美学 实证主义之争
原文传递
从作品风格浅论歌唱声音的远与近 被引量:3
5
作者 凌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9-60,共2页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 歌唱艺术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个性化极强的感觉艺术。我们从歌唱速度的快与慢,声音的"明与暗",音量的大与小,声音的"远与近"等感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大致内涵及风格特征。本文以不同风格的作品阐述了歌唱声音的远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风格 音色 歌唱 远与近
下载PDF
高师钢琴教学应注重把握作品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92-93,共2页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 ,教师应该使学生学会对不同的钢琴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把握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正确理解其内涵 ,把对音乐的诠释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演奏之中 。
关键词 高师 钢琴教学 练习方法 音乐 听觉能力 学生 培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歌剧《伤逝》中子君的悲情角色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沪红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3,93,共3页
女性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许多艺术作品都以女性作为主体来表现最深刻的感情。中国民族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悲情色彩,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女性地位 音乐作品 社会背景
下载PDF
音乐作品德性修养价值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范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音乐作品是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本文将音乐作品纳入德育工作范畴,通过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社会宣传价值、音乐欣赏过程的审美陶冶价值、音乐本质中所蕴含的自我教育价值的探讨,对音乐作品的德性修养价... 音乐作品是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本文将音乐作品纳入德育工作范畴,通过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社会宣传价值、音乐欣赏过程的审美陶冶价值、音乐本质中所蕴含的自我教育价值的探讨,对音乐作品的德性修养价值在理论上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德性修养 德性修养价值
下载PDF
音乐理解与表达探究——基于声乐表演学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桂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177,共6页
音乐作品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它成立于主客观的互相关涉上。通过对音乐存在方式特殊性的认知,从声乐作品本体入手,表明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要在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关注音乐的精神境界;就具体某种音乐而言,它的理解与表达,必然... 音乐作品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它成立于主客观的互相关涉上。通过对音乐存在方式特殊性的认知,从声乐作品本体入手,表明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要在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关注音乐的精神境界;就具体某种音乐而言,它的理解与表达,必然受到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自身文化修养和思想追求以及艺术积淀等主体人格特征的影响。只有当三者对音乐精神境界的理解达到相对统一时,我们所期待的理想表达方可实现。这应该是音乐理解与表达的本真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音乐作品 声乐表演学 音乐精神 存在方式
下载PDF
数字时代音乐著作权许可困境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让 胡神松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5期130-136,共7页
音乐作品独特的表达符号使其必须借助表演和制作录音制品实现作品的传播,由此塑造了音乐著作权客体的双层结构和复杂的权利配置,著作权法通过多种许可机制的创设抑制交易成本。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现行著作权许可模式无法适应因产... 音乐作品独特的表达符号使其必须借助表演和制作录音制品实现作品的传播,由此塑造了音乐著作权客体的双层结构和复杂的权利配置,著作权法通过多种许可机制的创设抑制交易成本。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现行著作权许可模式无法适应因产业链条延长和作品使用规模扩大而抬高的许可成本,音乐著作权市场陷入失灵。为破解数字音乐许可难题,美国推出《音乐现代化法案》,以概括许可配合强制许可的发放,但新的许可模式仍未摆脱机械许可的阴影。我国著作权法应在梳理和整合现有权利的基础上,从组织和技术两个层面探索集中许可和集体管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著作权许可 音乐现代化 法定许可 概括许可
下载PDF
音乐形象分析在音乐作品理解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婷婷 王蓓蓓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3期47-52,共6页
音乐形象隶属于美学范畴。加强音乐形象的研究,对音乐美学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音乐形象概述、音乐形象分析的具体方法、音乐形象分析在音乐作品理解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音乐形象分析可以保障音乐作品得到充分理解... 音乐形象隶属于美学范畴。加强音乐形象的研究,对音乐美学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音乐形象概述、音乐形象分析的具体方法、音乐形象分析在音乐作品理解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音乐形象分析可以保障音乐作品得到充分理解、音乐创作本意得到真实再现、音乐作品的处理得到合理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象 音乐作品 作用
下载PDF
再论音乐文献学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小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在我国,音乐文献学的学科概念已提出21年,对此有不同阐释。要弄清学科概念,就需要定义。在明确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范畴、研究方法和目的意义,进而弄清楚了音乐文献学的属性特征后,可以试着为音乐文献学下这样的定义:音乐文献... 在我国,音乐文献学的学科概念已提出21年,对此有不同阐释。要弄清学科概念,就需要定义。在明确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范畴、研究方法和目的意义,进而弄清楚了音乐文献学的属性特征后,可以试着为音乐文献学下这样的定义:音乐文献学是运用普通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献 音乐文献学 音乐文献工作
下载PDF
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实施的探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莞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音乐治疗在发达国家的特殊儿童教育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为推动音乐治疗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根据多年来在特殊教育学校做该应用课题的体验,作者在本文中对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实施办法。
关键词 音乐治疗 特殊教育 临床心理学 音乐教学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西方音乐分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兼论对我国音乐分析学科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5,195,共6页
本文以"音乐分析"理论史为基本线索,对西方音乐分析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发展作了系统梳理,特征性地归纳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文章并以此为背景,着重对中国音乐分析学的发展历史、学科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音乐学 音乐分析 曲式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FRBR实体—关系模型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宁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41,共5页
文章以中国音乐作品《二泉映月》为例,探究FRBR第一组实体——关系模型应用于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可行性,并立足于音乐作品的特殊性,明确四个基本实体WEMI的划分标准。同时,通过CNMARC字段与FRBR实体属性的映射关系辅助,判定FRBR实体——... 文章以中国音乐作品《二泉映月》为例,探究FRBR第一组实体——关系模型应用于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可行性,并立足于音乐作品的特殊性,明确四个基本实体WEMI的划分标准。同时,通过CNMARC字段与FRBR实体属性的映射关系辅助,判定FRBR实体——关系模型有助于中国音乐作品的书目数据组织与导航,但在具体应用方面尚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BR 实体—关系模型 WEMI 中国音乐作品
下载PDF
合唱指挥应注重案头工作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培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合唱是文字与音乐相结合的多声部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如何使合唱艺术作品演唱成功,指挥是关键、是灵魂,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的研究是合唱排练的前期工作,是指挥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指挥者熟悉、理解作品,分析处理作品,作品声音变化对比三... 合唱是文字与音乐相结合的多声部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如何使合唱艺术作品演唱成功,指挥是关键、是灵魂,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的研究是合唱排练的前期工作,是指挥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指挥者熟悉、理解作品,分析处理作品,作品声音变化对比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探讨了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指挥 分析处理作品 变化对比
下载PDF
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宗良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102-122,共21页
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 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闺艳秦声》后附《评》而成,《琴瑟乐曲》文本亦出自后人伪托,作伪者即天山阁本《琴瑟乐曲》的钞录者王丰之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艳秦声 琴瑟乐曲 天山阁本 高念东跋 后人伪托 王丰之
下载PDF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特点与作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润静 《阴山学刊》 2008年第4期72-75,共4页
《黄河》是第一部表现人民战争这样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在结构上,它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三个乐章组成的形式,而由四个乐章组成。在调式上,它是别具特色的中西结合式交响曲。这部协奏曲的诞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 钢琴协奏曲 《黄河》 创作特点 曲式 作品
下载PDF
阿炳与《二泉映月》:一种哲学解释学的追问 被引量:1
19
作者 召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39,155,共4页
在哲学解释理论背景下,分析了阿炳社会身份的真实性,认为《二泉映月》为一首无标题音乐,其主题为"透射出作者内在的矛盾心理";分析了《二泉映月》在当代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依附任何外在因素直接审视作品,更有利于接近作... 在哲学解释理论背景下,分析了阿炳社会身份的真实性,认为《二泉映月》为一首无标题音乐,其主题为"透射出作者内在的矛盾心理";分析了《二泉映月》在当代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依附任何外在因素直接审视作品,更有利于接近作品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二泉映月》 解释学 道教 民间音乐
下载PDF
吴祖强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技法分析
20
作者 牛小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吴祖强先生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素材的挖掘和运用。这一创作思路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色彩丰富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也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开阔了视野。本文选取吴祖强先生音乐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独唱作品《燕子》和一部钢琴独奏作... 吴祖强先生非常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素材的挖掘和运用。这一创作思路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色彩丰富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也为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开阔了视野。本文选取吴祖强先生音乐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独唱作品《燕子》和一部钢琴独奏作品《主题及变奏曲》,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发展手法和结构细节的分析,领略大师经典作品中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灵巧运用与准确把握,为热爱少数民族音乐题材创作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祖强 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音乐技法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