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古道上的舞马与马舞艺术 被引量:5
1
作者 钱松 赵玉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9,15,共4页
西域自古以产名马著称于世,西域人民很早就开始将“天马”驯化为舞马,供人取乐。舞马技艺经过嬗变形成了古老而著名的马舞艺术。本文以历史的视角对舞马和马舞艺术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勾勒,以之来管窥历史上西域与中原文化艺术的交流情况。
关键词 舞马 历史 艺术 技艺 交流 情况 中原文化 西域 丝绸古道 嬗变
下载PDF
《兰陵王入阵曲》与原始乐舞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爱芳 吴晓玲 刘聪颖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兰陵王可谓"战神"。《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的英名,它在民间广泛传唱。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唐朝时期盛行,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称之健舞,后来一度被唐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兰陵王可谓"战神"。《兰陵王入阵曲》成就了兰陵王的英名,它在民间广泛传唱。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唐朝时期盛行,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称之健舞,后来一度被唐玄宗禁演。宋时失传。至今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坐落着高大的兰陵王墓碑。以兰陵王乐舞表演时的面具为线索,进而对《兰陵王入阵曲》舞蹈进行溯源,借以论述《兰陵王入阵曲》具有的与原始乐舞不可分割的集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陵王 乐舞 角抵戏 武舞 傩舞
下载PDF
跨文化表演研究的视角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惠柱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69-75,共7页
跨文化表演及其研究越来越多,比起早期巴厘舞蹈与梅兰芳的经典案例,当今跨文化表演研究的选题难度越来越大。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视角,研究选题不能依据新闻选题标准只求新奇。选题既要看其在原文化中的代表性,也要看对研究者文化的借鉴意... 跨文化表演及其研究越来越多,比起早期巴厘舞蹈与梅兰芳的经典案例,当今跨文化表演研究的选题难度越来越大。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视角,研究选题不能依据新闻选题标准只求新奇。选题既要看其在原文化中的代表性,也要看对研究者文化的借鉴意义。就舞蹈的跨文化表演研究而言,包括锅庄舞、各民族社群舞蹈在内的中国广场舞极富特色,参与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最多,很有代表性,应纳入研究领域,也很值得在国际上介绍。音乐剧舞蹈是西方最常见的舞蹈之一,因不是纯舞蹈易被忽略,其大众导向及跨文化特质亦很值得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表演 选题视角 广场舞 锅庄舞 音乐剧舞蹈
原文传递
乐舞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民族剧种的诞生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3-21,共9页
云南是歌舞的海洋,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乐舞、乐歌在抒情表意的繁复发展中,一直到“演故事”发生,就走进了“戏剧家族”。云南民族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事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鼓励、推动下产生的中华戏剧家族中的新剧种... 云南是歌舞的海洋,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乐舞、乐歌在抒情表意的繁复发展中,一直到“演故事”发生,就走进了“戏剧家族”。云南民族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事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鼓励、推动下产生的中华戏剧家族中的新剧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边疆政治稳定及边疆政治意识形态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对边疆文艺的领导 云南民族剧种 乐舞 乐歌 乐舞剧
下载PDF
蒙古萨满乐舞对近现代蒙古族乐舞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小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91,共5页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 乐舞 蒙古族 影响
下载PDF
刘师培戏曲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6,共7页
从戏曲的起源——古之乐舞与祀神,戏曲的发展与成熟——戏与曲剧的关系,刘师培戏曲观对王国维乃至后来戏曲史学者的影响,刘师培戏曲观的形成与戏曲改良思潮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刘师培的戏曲观,认为刘师培的戏曲观具有开拓性、系... 从戏曲的起源——古之乐舞与祀神,戏曲的发展与成熟——戏与曲剧的关系,刘师培戏曲观对王国维乃至后来戏曲史学者的影响,刘师培戏曲观的形成与戏曲改良思潮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刘师培的戏曲观,认为刘师培的戏曲观具有开拓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其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戏曲起源 乐舞 祀神 曲剧 戏曲
下载PDF
汉代乐舞演进及《舞曲歌辞》文本生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洋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4-48,5,共6页
汉代杂舞文本以“出自方俗”而著称,雅舞文本则以承袭《诗经》传统而取胜。汉代的杂舞以及雅舞文本的生成过程与乐舞的种类、演进的规律以及文本传承的经典性质紧密相关。分析东平王刘苍所创作的《武德舞歌诗》,在查考汉代乐舞的演进的... 汉代杂舞文本以“出自方俗”而著称,雅舞文本则以承袭《诗经》传统而取胜。汉代的杂舞以及雅舞文本的生成过程与乐舞的种类、演进的规律以及文本传承的经典性质紧密相关。分析东平王刘苍所创作的《武德舞歌诗》,在查考汉代乐舞的演进的同时,进一步关照汉代雅舞文本的经典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舞 《舞曲歌辞》 《武德舞歌诗》 文本生成
下载PDF
汉代歌诗语言视阈下的乐舞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 中国古代文学和乐舞的学科边缘交叉是一个亟待拓展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汉代诗歌和乐舞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汉文学乐府歌诗和汉乐舞相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古代乐舞综合性质的认同和考定。将汉代歌诗看作是汉代乐舞的"脚本"或"台本",即舞辞。同时结合歌诗的文学语言价值,在对歌诗语言的文本细读中找到乐舞艺术语言的"蛛丝马迹",从而为我们捕捉、理清、认知汉代乐舞找到一个文学依据,为已经消失、不可见的汉代乐舞找到艺术之根,更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本文立足于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基本史观1,参考借鉴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音乐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采用多学科边缘交叉的方法,为我们探索和研究古代乐舞提供一定的线索和依据,展示歌诗语言文学价值以外的艺术魅力,即诗歌的可唱、可舞、可诵。将文学性质的汉代歌诗与艺术领域的汉代音乐、舞蹈相结合,不啻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史观在文学、艺术理论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诗歌 乐舞 舞辞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金千兴《心韶金千兴舞乐七十年》节选
9
作者 金千兴 奚治茹(译)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通过韩国著名传统乐舞大师金千兴先生艺术生涯的回顾,介绍了韩国建国后其大韩国乐的创建以及金千兴古典舞蹈研究所、韩国假面具保存会的开设,并通过金千兴先生恢复韩国传统宫中舞的经历介绍了韩国传统舞蹈及其保护的情况。
关键词 金千兴 舞乐 大韩国乐 古典舞蹈研究所 韩国假面具保存会 宫中舞
原文传递
青海同仁六月会乐舞的制度性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秋月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六月会是流传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一带藏、土族人民共同举办的大型祭祀乐舞。对六月会乐舞仪式进行制度性的分析,可揭示出六月会乐舞内在的音乐结构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一步解释仪式场域中音声、行为与信仰的相互深入关系... 六月会是流传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一带藏、土族人民共同举办的大型祭祀乐舞。对六月会乐舞仪式进行制度性的分析,可揭示出六月会乐舞内在的音乐结构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一步解释仪式场域中音声、行为与信仰的相互深入关系,从而达到对六月会乐舞文化意义的深层阐释。通过调查,具有集群性与周期性特点的六月会乐舞仪式结构庞大,突出显示了乐舞过程的内在秩序性以及规约性,从而使文化群体形成了制度性的建构过程。从其文化表征来看,不同的象征符号形成了由外显到中间再到核心的自下而上的阶梯式建构体系,进而揭示了同仁六月会乐舞仪式制度性建构的秩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会 乐舞 制度 建构
下载PDF
热贡地区藏族乐舞评述
11
作者 刘亚雄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288-299,359,360,共14页
热贡地区作为河湟流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地区,其乐舞文化具有多元视角,如大量的可取文本素材和在唐卡中的符号显现。本文着眼热贡地区藏族乐舞的发展,通过人本视角、文本视角、热贡艺术视角,在立足舞蹈本体论的本质上参考民族学研... 热贡地区作为河湟流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地区,其乐舞文化具有多元视角,如大量的可取文本素材和在唐卡中的符号显现。本文着眼热贡地区藏族乐舞的发展,通过人本视角、文本视角、热贡艺术视角,在立足舞蹈本体论的本质上参考民族学研究基础理论探索艺术创作维度,对热贡地区藏族文化、信仰、艺术等方面显现出的乐舞文化进行梳理与美的探索,盼为藏族乐舞的文化发展提出可鉴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贡地区 乐舞 多元化 文化展现
下载PDF
上古先秦之“乐”与戏曲元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维昭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123,共6页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关键词 乐舞 娱乐 戏曲元素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文化分析研究
13
作者 钟长超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0年第3期66-69,共4页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而各个民族舞蹈中的乐舞也十分丰富,西南地区被称为“乐舞海洋”。多姿多彩、不同类型的乐舞有哪些文化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从岩画、壁画、文物、史料、现状等...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而各个民族舞蹈中的乐舞也十分丰富,西南地区被称为“乐舞海洋”。多姿多彩、不同类型的乐舞有哪些文化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从岩画、壁画、文物、史料、现状等方面入手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进行概述;进一步分析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乐舞”的文化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舞蹈 乐舞 文化形态
下载PDF
舞蹈形体训练在音乐学课程设置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4
作者 陈红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0,共2页
在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形体训练,是使学生懂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训练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的舞蹈体态,逐步提高学生在音乐表现中融进舞蹈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关键词 音乐舞蹈 一专多能 基本体态 扬长避短
下载PDF
唐大曲以地为名现象研究
15
作者 梁振中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8-104,136,共8页
唐大曲的曲名隐含着中古时期的文治、武功、礼俗、宗教、物情,其中以地名为曲名的现象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曲命名习惯,此类大曲多与胡乐、佛教有紧密关系。从宫廷的多部伎中管弦类的代表西凉伎和鼓舞类的代表龟兹伎等到教坊和民间... 唐大曲的曲名隐含着中古时期的文治、武功、礼俗、宗教、物情,其中以地名为曲名的现象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曲命名习惯,此类大曲多与胡乐、佛教有紧密关系。从宫廷的多部伎中管弦类的代表西凉伎和鼓舞类的代表龟兹伎等到教坊和民间大曲的“边地新声”“新俗乐”,这些大曲在曲式上传承了南北朝清商大曲的传统结构,在乐队编制上加入了大量西域乐器,在调式上采用了源自印度七调的燕乐二十八调,从而完成了多民族艺术的融合。唐末之后大曲多用变奏提升表现力,曲名逐渐曲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曲 地名 曲名 乐舞
下载PDF
唐武惠妃石椁纹饰初探 被引量:21
16
作者 程旭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101,I0003-I0008,共21页
陪葬敬陵的唐武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外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的人物、乐舞、神兽、动植物纹带有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期的明显特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倾向,以及安排武惠妃葬式葬仪者的思想与感情,为研究唐代宫廷文化、宗教和文... 陪葬敬陵的唐武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外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的人物、乐舞、神兽、动植物纹带有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期的明显特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倾向,以及安排武惠妃葬式葬仪者的思想与感情,为研究唐代宫廷文化、宗教和文化融合等提供了珍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惠妃 石椁 纹饰 乐舞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诗经·行露》与周初“乐舞教化”礼制
17
作者 尹荣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6,共9页
《诗经·行露》一诗,所谓表现周初“男女之讼”之说不准确,此诗当根据表演性的仪式舞蹈改写而成。周初有“召伯”之类的公卿大夫于仲春时节巡守“听讼”礼制,于仲春男女婚配时节,通过歌舞形式对男女青年“告诫”(教化),将彼时男女... 《诗经·行露》一诗,所谓表现周初“男女之讼”之说不准确,此诗当根据表演性的仪式舞蹈改写而成。周初有“召伯”之类的公卿大夫于仲春时节巡守“听讼”礼制,于仲春男女婚配时节,通过歌舞形式对男女青年“告诫”(教化),将彼时男女青年的婚姻纳入“礼”的轨道。诗中“谁谓雀无角”之雀,指“南方朱雀”之“角”,即称为“鹑首”的东井、舆鬼两星宿。歌舞者装扮成“鵻鸟”,是模拟天上的井、鬼两星,两星的星占特点关乎执法、牢狱等。这是周人以“神道设教”,对百姓进行“教化”的具体表现。诗中“谁谓鼠无牙”之“鼠”,在当时也是礼仪的象征。《行露》绝非所谓的民歌,其作者大约是周代的乐官或史官,作成于西周晚期或东周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行露》 乐舞教化 祝鸠 井宿 鬼宿 司徒
下载PDF
泉州“采莲舞”与中原古乐舞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每逢吉庆佳节到来,泉州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采莲舞"便成为这些民俗活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究竟这样独特的民间舞是从什么年代留传至今,又与中原文化存在什么样的渊源呢?本文试图从汉代乐府以来历代乐律、宫廷... 每逢吉庆佳节到来,泉州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采莲舞"便成为这些民俗活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究竟这样独特的民间舞是从什么年代留传至今,又与中原文化存在什么样的渊源呢?本文试图从汉代乐府以来历代乐律、宫廷舞蹈、旗牌道具等文献资料去探寻泉州民间舞"采莲"与中原古乐舞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采莲舞” 古乐舞 文化 “戏竹”舞
下载PDF
“吐蕃乐舞”:吐蕃文化的代表牲符号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向东 李悦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吐蕃乐舞,以其集歌、舞、乐及杂艺百技于一体的综...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吐蕃乐舞,以其集歌、舞、乐及杂艺百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成为承载和表现吐蕃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艺术风格,已成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本文就吐蕃文化的概念及意义;吐蕃文化与吐蕃乐舞的关系;吐蕃时期乐舞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色;作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在吐蕃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文化 吐蕃乐舞 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 代表性符号
下载PDF
唐代乐舞艺术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翔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唐代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史上的巅峰时代,乐舞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后,融合了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乐舞艺术特色,在唐代帝王大力推崇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达到辉煌璀璨的鼎盛状态。本文从乐舞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解读表现乐舞艺... 唐代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史上的巅峰时代,乐舞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后,融合了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乐舞艺术特色,在唐代帝王大力推崇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达到辉煌璀璨的鼎盛状态。本文从乐舞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解读表现乐舞艺术的文物以及文献史料探析中国乐舞艺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唐代的乐舞艺术文化。唐代开放的文化政策与经济文化水平都对乐舞艺术的魏然成风有着推动作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更促进了乐舞艺术的发展,这些都在岑氏唐墓俑和唐诗词中有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艺术 舞乐俑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