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下肢摆动相冗余肌力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人成 杨年峰 +2 位作者 朱长虹 黄昌华 金德闻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为探讨人体步态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人体下肢摆动相包含髋、膝和踝关节(HKA)的肌骨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8 组下肢主要肌肉。引入约束最优化方法求解冗余肌力分布问题,并通过数值计算说明了关节被动力矩对冗余肌力分布解的影... 为探讨人体步态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人体下肢摆动相包含髋、膝和踝关节(HKA)的肌骨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8 组下肢主要肌肉。引入约束最优化方法求解冗余肌力分布问题,并通过数值计算说明了关节被动力矩对冗余肌力分布解的影响。在此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探讨摆动过程中各组肌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形成正常步态中所起的作用,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所有肌肉总能耗与摆动相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步态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最低能耗摆动相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摆动相 肌骨动力学 肌力 冗余分析 下肢
原文传递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晶莉 范艳萍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对治疗组患儿尚进行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经表面肌电仪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满意;表面肌电仪评估肌力有肯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反馈 肌力 肌电积分 均方根 痉挛型双瘫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盛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通过用机电生物反馈仪对20名运动员训练后的肌肉进行放松,发现其肌电强度值,肌肉硬度值均有所下降,同时神经系统灵活性也有所改善,因此,通过肌电生物反馈仪对运动员训练后的放松治疗,可以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反馈 肌肉强度 肌电强度 神经系统灵活性
下载PDF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先辉 程健 +3 位作者 朱华 张希玲 余丹 兰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胫前肌徒手肌力测定(MMT)及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I-ROM)测定,治疗组患儿同时经表面肌电图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均方根值(RMS)。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肌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EMG及RMS增加(P<0.05),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Est-EMGBFT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足背屈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 肌力 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肌电积分 均方根值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下载PDF
等长收缩时食指肌力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昌华 李波 王人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7-425,共9页
本文详尽深入地探讨了在等长收缩时食指肌力冗余问题的求解方法。分别采用二维和三维肌骨模型选用7 类21 种优化目标函数,求得食指在进行按压动作时的肌肉作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模型和不同的优化目标函数对肌力解的影响,... 本文详尽深入地探讨了在等长收缩时食指肌力冗余问题的求解方法。分别采用二维和三维肌骨模型选用7 类21 种优化目标函数,求得食指在进行按压动作时的肌肉作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模型和不同的优化目标函数对肌力解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如:三维模型中不同目标函数的选择对肌力解的影响比在二维模型中小,浅层屈肌和深层屈肌作用力的之和基本不随优化目标函数的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肌力 食指 等长收缩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凤花 王冰 徐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评价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 目的评价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1次/d,15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WOND2000F神经康复重建仪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肌电反馈刺激治疗,30min/d,15d为一疗程,五个疗程为一个周期,治疗结束时统计治疗前后单侧上肢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单侧上肢肌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恢复期 肌力 肌电反馈 神经康复重建仪
下载PDF
下肢肌在踏跳动作中的储能
7
作者 周强 《浙江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7,64,共5页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 .外负荷变化时 ,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 ,且存在极值 ,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2 .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 ,肌肉储能最多。 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 ,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跳动作 储能 瞬时肌力 力量素质
下载PDF
肌力对脑卒中健患侧血压的影响
8
作者 骆太云 黄娟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肌力对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健患侧血压差异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急性期和73例后遗症期患者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对健患侧上肢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血压无差异(P>0.05);后遗症期健侧血压高于患侧(P&... 目的:探讨肌力对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健患侧血压差异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急性期和73例后遗症期患者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对健患侧上肢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血压无差异(P>0.05);后遗症期健侧血压高于患侧(P<0.05),肌力0~1级、2~3级健侧收缩压明显高于患侧(P<0.05);对两臂血压差值>10mmHg的比率,后遗症期明显高于急性期(P<0.01);同时后遗症期健侧高的比率明显高于患侧高的比率(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均可用于测量血压,后遗症期主要选健侧测量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脑卒中 血压
下载PDF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简介 被引量:7
9
作者 单大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7,70,共4页
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人体肌肉功能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概括介绍。结果表明:肌肉功能模型参数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人体肌肉功能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概括介绍。结果表明:肌肉功能模型参数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在体肌肉工作形式的确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定量评定肌肉功能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功能模型 肌肉附着点 肌肉代起止点 肌肉长度 肌拉力 肌拉力线 肌力臂
下载PDF
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单大卯 伍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由于髂腰肌在人体中所处位置、肌纤维走向、起止点位置关系等,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无适宜方法获得在体运动过程中该肌工作可信的定量数据。结合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根据髋关节解剖位和运动全程幅... 由于髂腰肌在人体中所处位置、肌纤维走向、起止点位置关系等,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无适宜方法获得在体运动过程中该肌工作可信的定量数据。结合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根据髋关节解剖位和运动全程幅度中肌长度、力臂的变化规律,对髂腰肌的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对下肢机械轴即髋膝关节中心连线作用而言,在解剖基准位,髂腰肌对髋关节有旋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肌 髂腰肌代起点 下肢机械轴 下肢肌肉功能模型 肌力臂
下载PDF
负重深蹲过程中下肢冗余肌肉力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义勇 华超 +2 位作者 王人成 季林红 金德闻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人体负重深蹲过程中下肢肌力协调机理分析是康复工程和体育科学的重要课题。该文建立了4刚体10组肌肉的肌骨生物力学模型,引入约束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求解了冗余肌肉力分布和神经控制信号。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人体负... 人体负重深蹲过程中下肢肌力协调机理分析是康复工程和体育科学的重要课题。该文建立了4刚体10组肌肉的肌骨生物力学模型,引入约束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理论求解了冗余肌肉力分布和神经控制信号。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人体负重深蹲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将肌肉结成不同的协同肌群,并将最小疲劳作为目标函数,来控制不同的协调肌群按照特定的时序结构执行运动的加速和姿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肌肉力分析 生物力学模型 神经控制 负重深蹲
原文传递
跑步运动下肢冗余肌力的优化求解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力 郭巧 陈海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研究跑步运动缓冲和蹬伸阶段的肌力分布情况.建立了三自由度9块肌肉的人体下肢平面运动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冗余肌力的优化求解模型,即以最小化肌肉疲劳程度为目标函数,且满足动力学约束和肌肉自身参数约束,并利用基于乘子法约束... 研究跑步运动缓冲和蹬伸阶段的肌力分布情况.建立了三自由度9块肌肉的人体下肢平面运动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冗余肌力的优化求解模型,即以最小化肌肉疲劳程度为目标函数,且满足动力学约束和肌肉自身参数约束,并利用基于乘子法约束处理方法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数值计算的结果定量地表明了跑步运动过程中9组肌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形成正常跑步动作所起的作用.该方法为在体育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应用于求解其它类似运动的肌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肌力 肌肉-骨骼系统 模拟退火算法 约束优化
下载PDF
髋关节肌群功能特性的定量分析研究——肌肉功能转换角和肌肉功能补偿概念的提出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大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1-494,共4页
以人体尸体样本下肢肌肉附着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坐标为基础,利用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计算机应用分析软件,对髋关节肌群、力臂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对髋关节肌群的肌肉功能参数进... 以人体尸体样本下肢肌肉附着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坐标为基础,利用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计算机应用分析软件,对髋关节肌群、力臂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对髋关节肌群的肌肉功能参数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了肌肉功能转换角和肌肉功能补偿的概念及其在髋关节肌群肌肉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关节肌群 肌力臂 肌肉当量力臂 肌肉功能转换角 肌肉功能补偿
下载PDF
人体下肢肌力分布的仿真模型及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力 郭巧 陈海英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6年第1期283-287,共5页
肌力的分布对于更好地理解单个肌肉作用和负载情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建立了三自由度9块肌肉的人体下肢肌力分布求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计算了跑步运动缓冲阶段和蹬伸阶段的肌力分布规律,比较了不同目标函数和肌肉生理横断面... 肌力的分布对于更好地理解单个肌肉作用和负载情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建立了三自由度9块肌肉的人体下肢肌力分布求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仿真计算了跑步运动缓冲阶段和蹬伸阶段的肌力分布规律,比较了不同目标函数和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变化对肌力分布的影响作用。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以最小应力立方和为优化目标可获得较好的优化性能,而且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加使得相应肌肉的肌力有所增加同时也影响其它肌肉的肌力变化。该方法可用于分析跑步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相互协调的功能特性,并且为在体育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以及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分布 肌肉-骨骼系统 优化
下载PDF
鼻翼基底对称性骨修复对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菅嘉琪 景兵帅 +2 位作者 杨超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比较鼻翼基底对称性骨修复联合鼻唇畸形整复术与仅行鼻唇畸形整复术对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鼻畸形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50例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20例仅行鼻唇畸形整复术(不植骨组),30例行骨修复联合鼻唇畸形整复术... 目的比较鼻翼基底对称性骨修复联合鼻唇畸形整复术与仅行鼻唇畸形整复术对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鼻畸形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50例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20例仅行鼻唇畸形整复术(不植骨组),30例行骨修复联合鼻唇畸形整复术(骨修复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年面部观照片,参照Farkas人体测量学标准,进行鼻部解剖标志点的定位,测量10个鼻畸形指标,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不植骨组相比,骨修复组患者术后1年的鼻畸形获得了明显改善,其中鼻小柱对称参数更接近1,鼻小柱倾斜角更接近90°,鼻翼基脚内倾角及鼻翼基底倾斜角更小(P<0.05)。结论鼻翼基底对称性骨修复有助于改善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唇裂术后鼻畸形,对鼻部对称性、鼻翼形态及鼻底畸形的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植骨术 鼻畸形 鼻翼基底对称性骨修复 肌肉力矩平衡重建
下载PDF
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大卯 魏文仪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结合前期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对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研究髌骨对推算股四头肌长度及对膝关节力臂的影响。髌骨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特征呈抛物线状;髌骨主要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力臂长度增加2.5倍;... 结合前期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对股四头肌长度和力臂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研究髌骨对推算股四头肌长度及对膝关节力臂的影响。髌骨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特征呈抛物线状;髌骨主要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力臂长度增加2.5倍;90°~0°伸膝范围内力臂增加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肌 肌力臂 全站仪 髌骨运动轨迹 环节坐标系
下载PDF
髌骨运动轨迹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单大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57-1059,1101,共4页
结合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对髌骨移动轨迹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髌骨上、下缘点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类似于抛物线形状;髌骨对增大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在解剖基准位,髌骨使力臂长度增加了... 结合下肢肌肉附着点三维坐标的研究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对髌骨移动轨迹进行专门的实验性研究。髌骨上、下缘点随膝角变化的运动轨迹类似于抛物线形状;髌骨对增大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力臂有重要的影响;在解剖基准位,髌骨使力臂长度增加了约2.5倍;90°~0°的伸膝范围是髌骨起增大力臂作用的主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运动轨迹 肌力臂 全站仪 环节坐标系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95-397,共3页
基于对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果表明 :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 (MES) ;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电刺激方式和刺激源的电特性有关 ;NMES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完成肌肉力量训练 ,适合作... 基于对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结果表明 :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 (MES) ;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电刺激方式和刺激源的电特性有关 ;NMES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完成肌肉力量训练 ,适合作为常规训练前、中、后的辅助训练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肉力量训练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术后1年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魏绵兴 张翀 +1 位作者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评估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接受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方法修复二期鼻畸... 目的评估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接受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方法修复二期鼻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28岁。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1年鼻部仰面二维照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鼻部对称性变化。结果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鼻小柱偏斜角、鼻孔高度比、鼻翼切线角、鼻翼切线角比、鼻孔长宽比大于术前,鼻底宽度比、鼻孔宽度比小于术前(P<0.01)。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相比,鼻底宽度比、鼻孔高度比和鼻孔长宽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对单侧继发鼻唇畸形修复效果显著,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术后1年手术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 肌肉重建 二期手术 肌肉力矩平衡
下载PDF
上颌全腭导板对下颌牙弓宽度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林立 梁甲兴 +1 位作者 郑铨銮 张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戴用上颌全腭导板对下颌牙列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安氏II类1分类和I类上前牙唇倾患者经戴用上颌全腭导板3个月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下颌牙弓宽度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同期选择16例年龄性别相近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戴用上颌全腭导板对下颌牙列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安氏II类1分类和I类上前牙唇倾患者经戴用上颌全腭导板3个月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下颌牙弓宽度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同期选择16例年龄性别相近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戴用上颌全腭导板后,治疗组患者下颌牙弓66及33宽度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同期对照组下颌牙弓宽度的改变相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戴用上颌全腭导板后由于上下颌间距离增高,舌体和口周肌肉力原有的动力平衡发生改变,有利于下颌牙弓宽度的增加,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腭导板 口周肌肉力 下牙弓宽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