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评价与创新 被引量:105
1
作者 侯勇 钱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66-76,共11页
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梳理研究论域及现状可以发现,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多元关系、建设路径、学科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课程思政研究范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对研究成... 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梳理研究论域及现状可以发现,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多元关系、建设路径、学科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课程思政研究范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课程思政研究形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强化课程思政的内部化研究、拓展课程思政研究的多学科视域、推动课程思政研究的系统性以及创新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四个维度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评价 创新 多学科视域 系统性
下载PDF
从课堂到网络:多学科视角下师生互动透视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刚 徐晓东 谢海波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6期46-52,共7页
师生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探讨师生互动本质、特征与结构,无疑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在互动概念的解析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科等视角出发对师生网络互动进行剖析,同时在分析课... 师生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探讨师生互动本质、特征与结构,无疑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在互动概念的解析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科等视角出发对师生网络互动进行剖析,同时在分析课堂环境下师生互动失衡的现象中,引出对师生网络互动本质的探讨以及特征与结构的描述,最后,在正确理解师生网络互动的本质、特征与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希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多学科视角 网络
下载PDF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文娜 朱健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2,148,共11页
本文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研究的发展路径、关注焦点和研究范式,指出国外研究主要是多学科视野下复杂议题的描写性研究。接着分析了国内研究的边缘地位和所关注的议题,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忽视了... 本文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研究的发展路径、关注焦点和研究范式,指出国外研究主要是多学科视野下复杂议题的描写性研究。接着分析了国内研究的边缘地位和所关注的议题,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忽视了特殊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和译者主体的多元化。为此,本文指出国内研究应充分借鉴多学科描写性研究范式揭示儿童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同时还应关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翻译 研究范式 描写性研究 多学科视角
原文传递
植物纹样的自然属性与视觉感知的关联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921,共6页
植物纹样,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美学表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研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纹样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形态和纹理等,与人类的视觉感知之间的紧密关联。系统介绍了植物纹样在自然中的多样性及其对视觉的基本影响。随后,结... 植物纹样,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美学表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研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纹样的自然属性,如色彩、形态和纹理等,与人类的视觉感知之间的紧密关联。系统介绍了植物纹样在自然中的多样性及其对视觉的基本影响。随后,结合生物学、心理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了人类如何识别、解读和感知这些纹样,以及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这些感知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技术,如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如何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植物纹样体验和感知方式。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纹样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联,更为艺术设计、建筑和景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纹样 视觉感知 文化差异 数字化技术 多学科视角
原文传递
逻辑·语法·认知——一种跨学科的应用视角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春霞 杨永林 张歆秋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语境中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探讨了逻辑性与语篇构建、语法性与得体性、社会认知与文化解读、跨文化交际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关系。贯穿于本文讨论的一个理论原则是,新世纪的语言学研究应当... 本文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语境中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探讨了逻辑性与语篇构建、语法性与得体性、社会认知与文化解读、跨文化交际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关系。贯穿于本文讨论的一个理论原则是,新世纪的语言学研究应当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理论进展,促进语言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理由认为,建立这样一种新的学科范式,有必要发扬“格物致用”的精神,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在不同的学科群体之间,形成一种更为健康、和谐的对话机制。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前言,凸现研究焦点问题。第二部分借助于体裁写作的范例,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讨论了逻辑训练与篇章构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语言教学与公共标识的英语翻译问题,讨论了语法性与得体性的关系。第四部分通过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探索了社会认知与文化解读之间的紧密关联。第五部分借助于罗杰斯“交际原则”的引入,进一步讨论了“意向性”对于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作用与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语,结合语言学最新发展动向,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学研究多学科、应用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性 语法性 得体性 社会认知 跨文化交际 多学科视角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综述:多学科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晓雯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9年第22期34-40,共7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汇总,从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矛盾点、产生问题的必然性和原因、主要的对策建议几方面进行梳理。第一部分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划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并总结为就业市场、体制、行为...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汇总,从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矛盾点、产生问题的必然性和原因、主要的对策建议几方面进行梳理。第一部分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划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并总结为就业市场、体制、行为三方面矛盾点;然后从多学科的视角来总结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接下来结合制度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然性和一般性、特殊性原因,主体视角和体制机制视角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依据对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梳理,找到未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文献综述 多学科视角
原文传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透视与多学科审思--基于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敏 陈炎辉 《创新人才教育》 2021年第3期46-52,共7页
自提出"钱学森之问"起,教育界就施策予以回应,2009年的"拔尖计划1.0"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在36所高校试点实施"强基计划",使"拔尖计划"再上新台阶。"拔尖计划"为社... 自提出"钱学森之问"起,教育界就施策予以回应,2009年的"拔尖计划1.0"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在36所高校试点实施"强基计划",使"拔尖计划"再上新台阶。"拔尖计划"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推动了国家创新进步。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不仅要观得全景,更应理性审思。为了全面透视"强基计划",本文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关注"人才培养入口--过程培养与管理--人才培养出口"整个过程,从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视角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分类培养"科学家"与"行业家",寻求教育公平与效率间的平衡,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优化人才管理等建议,以期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拔尖创新人才 多学科视角
原文传递
教育机会均等的多学科研究:特点、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承波 谭敏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2,共6页
教育机会均等研究始于东西方哲学对公平问题的反思与追问,逐渐发展为涉及多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与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主要取向和研究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从研究内容、理论建构... 教育机会均等研究始于东西方哲学对公平问题的反思与追问,逐渐发展为涉及多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与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主要取向和研究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从研究内容、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现实回应四个方面了解当前多学科研究教育机会均等的进展与问题。多学科、跨学科的视野为教育机会问题的解析提供了多彩的研究路径和逻辑范式,使这一问题超越了简单的教育学框架,延伸为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同时也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提供了更为深刻而系统的解决思路。针对国内对有关教育机会"不公""不均"问题的各种批判,只有将反映教育机会的有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价值探寻、质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够为中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化进程提供更具本土性、指导性和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和对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 均等 多学科
下载PDF
学习环境设计的学科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会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学习环境设计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而且可以利用诸多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正是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多元的深入发展。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 学习环境设计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而且可以利用诸多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正是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多元的深入发展。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新进展需要我们不断从各个学科的领域吸取营养,获得启迪。学习者、社会、知识是教学行为设计的核心问题,而对这三个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讨论是最深刻的,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发也是最大的,所以,一般来说,学习环境设计的审视都离不开四大学科视角: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环境 学习活动 设计 学科视角
下载PDF
生成与解构:多学科视角下一流学科建设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吉洪 《高等理科教育》 2019年第4期13-17,24,共6页
一流学科建设是价值引领和自主构建相统一的过程,是历史积淀和自然演进的结果。文章认为,有必要扩展我们看待一流学科的视线与视角,把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置于管理、经济、教育、文化、生态等多学科视野下予以审视,才能更好地探寻一... 一流学科建设是价值引领和自主构建相统一的过程,是历史积淀和自然演进的结果。文章认为,有必要扩展我们看待一流学科的视线与视角,把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置于管理、经济、教育、文化、生态等多学科视野下予以审视,才能更好地探寻一流学科的生成之道,提高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视角 一流学科 建设路径
下载PDF
气候变化问题多学科协同机制实践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金甲 曲建升 +2 位作者 李恒吉 张洪芬 徐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正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挑战。相关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正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挑战。相关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文章以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为视角,横向梳理了相关学科对气候变化问题介入的原因、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综合分析和探讨了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学科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以学科间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观点,进行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与探讨,探讨学科间的协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文化内涵,构建多学科问的研究范式,促进学科间的有机交流与融合,以推进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多学科协同 社会学 伦理学 哲学
下载PDF
多学科视域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星宇 焦江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8-14,共7页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建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视角出发,发现职业教育对于增进乡村群众民生福祉、助益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和筑牢乡...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建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学科分析框架。分别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视角出发,发现职业教育对于增进乡村群众民生福祉、助益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和筑牢乡村人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职业教育可从兴产业、优生态、促乡风、强组织与育人才五个方面精准发力,通过锚定乡村产业需求、赋能乡村绿色发展、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健全人才管培机制和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一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多学科视域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下载PDF
多学科视角下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露 吴子豪 胡旭明 《华中建筑》 202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 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当前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分散于多个学科,尽管成果颇丰,但仍缺乏对不同学科及学术成果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话。该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将既有研究分类,并置入同一文本中比较分析,通过检视代表性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应用四个维度,对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归纳出不同学科在上述四方面研究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从学科融合、共享平台、应用场景三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延伸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评价 多学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79,共15页
【目的】土地利用冲突作为人地关系矛盾的空间表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相关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凝练土地利用冲突研究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为实现中国新时代土地利用冲突问题的科学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目的】土地利用冲突作为人地关系矛盾的空间表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相关研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凝练土地利用冲突研究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为实现中国新时代土地利用冲突问题的科学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梳理土地利用冲突系列成果与研究进展。【结果】当前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在基础理论体系建构、科学系统的冲突评价体系形成、冲突演化机理深度研究以及冲突模拟精度提升与有效治理路径形成等方面仍存在薄弱之处。未来土地利用冲突应以“基础理论建构—识别评价与演化过程—机理解析—效应与影响—情境模拟与预测—调控路径与反馈”为研究逻辑主线。基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围绕以动力机制理论为核心的土地利用冲突基础理论构建与完善,基于多重属性特征的土地利用冲突精确识别与综合评价,典型尺度与类型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过程,基于多尺度与多维度交互的土地利用冲突演化机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效应认知与评价,以及基于主体行为的土地利用冲突模拟与优化路径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结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建构多学科共融交叉的理论基点,对相关方法体系与研究路径形成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对引导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深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多学科视角 研究展望 国土空间 中国
原文传递
礼貌与不礼貌研究的最新成果——《Palgrave语言(不)礼貌手册》评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小玉 冉永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Lakoff,Brown&Levinson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的礼貌现象。本世纪初,(不)礼貌研究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不礼貌现象更是受到普遍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Palgrave语言(不)礼貌手册》从概念、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Lakoff,Brown&Levinson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的礼貌现象。本世纪初,(不)礼貌研究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不礼貌现象更是受到普遍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Palgrave语言(不)礼貌手册》从概念、理论到应用,对涉及日常交际、网络交际、媒体交际等不同语境下语言(不)礼貌的语用研究进行梳理,向读者呈现了最新的前沿成果与研究趋势,是(不)礼貌研究的权威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 人际关系 跨学科视角
原文传递
密码管理的学科渊源与研究命题——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东华 许盛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0-76,共7页
保障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不仅要研发尖端的密码技术,也要探索先进的密码管理。哪里有密码,哪里就须有密码管理。随着《密码法》深入实施,密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密码管理实践不断规范完善、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密码管理问题研究被提上重... 保障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不仅要研发尖端的密码技术,也要探索先进的密码管理。哪里有密码,哪里就须有密码管理。随着《密码法》深入实施,密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密码管理实践不断规范完善、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密码管理问题研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密码管理是管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交叉学科等诸多学科渗透融合的"产物"。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密码管理进行探索性研究,在阐释密码管理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析密码管理的学科渊源和研究命题,明确密码管理的学科规律、学科特点及研究方向,为密码管理的学术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发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管理 学科渊源 研究命题 多学科视角
下载PDF
河洛文化研究的多学科参与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菲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7-9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河洛文化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多学科参与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河洛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转化活化的复杂性都对河洛文化研究提出了挑战,多学科参与十分必要。要通过扩大河洛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 20世纪80年代至今,河洛文化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多学科参与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河洛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转化活化的复杂性都对河洛文化研究提出了挑战,多学科参与十分必要。要通过扩大河洛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科参与进来,也要树立研究的国际视野,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河洛文化,更要搭建高规格、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为多学科参与创造更多条件,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多学科视角 跨学科交流 文化传承创新
下载PDF
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多学科视野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五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0-93,共4页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为主体性德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说明主体性道德理念的提出是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主体性德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断提升、扩展人的意义世界,使人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使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德育 多学科观点 价值追求
下载PDF
多学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铭 向文静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4期32-41,共10页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本文在综合研判多个学科背景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嬗变历程、内涵特征和类型划分进行现状剖析,基于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地理规划、物质空间和量化分...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本文在综合研判多个学科背景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嬗变历程、内涵特征和类型划分进行现状剖析,基于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地理规划、物质空间和量化分析维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谱系,进而发现乡村公共空间的困境,总结多学科重构路径,提出多学科协同发展框架。通过系统梳理近20年来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内容,弥补单一学科研究短板,有助于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价值。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亟需突破学科壁垒,融合各领域的研判,挖掘出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新兴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公共空间 综述 多学科视角
下载PDF
多学科视域下青少年体医融合的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波 后赵兵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体医融合是时代背景下全民追求健康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科学锻炼的重要保障.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 体医融合是时代背景下全民追求健康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科学锻炼的重要保障.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分别从服务设施配置、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教师观念、体育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机制、国家法律政策、学生认知观念、学习参与动机等方面,分析青少年体医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深化青少年体医融合的突破路径,旨在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推进体医融合进程提供指导性意义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视域 青少年 体医融合 体质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