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岳型景区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朱国兴 王金莲 +3 位作者 洪海平 胡善风 钱进 翟金芝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57-2365,共9页
旅游景区内由于游客的食宿消费行为造成的水电气等资源的消耗,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大量的碳排放,使得旅游景区成为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实现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已成为一种必然。低碳景区评价指标体... 旅游景区内由于游客的食宿消费行为造成的水电气等资源的消耗,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大量的碳排放,使得旅游景区成为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实现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已成为一种必然。低碳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山岳型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借鉴黄山风景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资源保护、规划与设计、低碳景区运营、低碳景区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山岳型低碳旅游景区创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一致性验证分析,结果满足一致要求。进行验证,说明了指标体系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项研究,以期能对中国山岳型的低碳旅游景区的评价提供参考,指导中国山岳型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旅游 山岳型景区 评价指标 黄山风景区
原文传递
甘肃省5A级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研究——基于天水麦积山景区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晖 史轲 《旅游研究》 2020年第5期27-41,共15页
通过对甘肃省麦积山5A级景区的语言景观调查发现,超过60%的标牌都使用了两种及以上的语言文字,约40%的标牌单一使用中文。景区内出现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文字。中文作为优先语码,发挥信息功能。英、日、韩文属于边缘化语码,发挥象... 通过对甘肃省麦积山5A级景区的语言景观调查发现,超过60%的标牌都使用了两种及以上的语言文字,约40%的标牌单一使用中文。景区内出现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文字。中文作为优先语码,发挥信息功能。英、日、韩文属于边缘化语码,发挥象征功能,突显景区的“国际性”和语言的“多样性”。研究还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标牌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种类和设计制作两方面。另外,景区语言景观建设主要存在着译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景点外文名称不统一以及语言景观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建议景区应组织专家定期开展语言景观的调查与整改,语言景观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游客来源的多样性,“自上而下”的标牌应融入地域文化符号,“自下而上”的标牌应改变单语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A级景区 多语现象 语言景观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SCS模型的山地景区山洪灾害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维英 刘兴朋 张继权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15-18,共4页
暴雨山洪灾害是影响山区中小流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对山地景区而言,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基础设施、对景区游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更为重要。利用DEM数据,结合美国SCS(Soil Conservation Se... 暴雨山洪灾害是影响山区中小流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对山地景区而言,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基础设施、对景区游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更为重要。利用DEM数据,结合美国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建立了分布式的山区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模拟模型,并在长白山景区松江河流域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发现,本模型对山地景区的山洪灾害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区 SCS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山洪灾害 松江河流域
下载PDF
山地旅游景区齿轨铁路总体设计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志相 余浩伟 李涛 《铁道勘察》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齿轨铁路是一种“小而美”的新型旅游轨道交通,拥有极强的爬坡能力,最大可达480‰,为常规铁路的6~12倍,是山地景区旅游交通的极佳选择。依托具体设计案例,结合齿轨铁路技术特点和景区旅游交通需求,总结齿轨铁路总体设计的关键思路及要... 齿轨铁路是一种“小而美”的新型旅游轨道交通,拥有极强的爬坡能力,最大可达480‰,为常规铁路的6~12倍,是山地景区旅游交通的极佳选择。依托具体设计案例,结合齿轨铁路技术特点和景区旅游交通需求,总结齿轨铁路总体设计的关键思路及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齿轨铁路总体设计首先应进行上位规划,设计速度选取关键“慢游”而非“快旅”;根据景区地形特点和景点分布规律,合理选取最大纵坡和线站位,并减少道岔设置;宜根据景区游客乘坐规律灵活开行齿轨列车,并建立独立完备的故障救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旅游景区 齿轨铁路 总体设计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地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河南省鸡公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欢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4,129,共6页
以河南省鸡公山风景区为例,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地旅游游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游览价值、景观价值、基础设施、保护状况和景区环境是鸡公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水平... 以河南省鸡公山风景区为例,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地旅游游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游览价值、景观价值、基础设施、保护状况和景区环境是鸡公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游览价值,但满意度评价不高(1.278);景观价值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第二大因素,游客满意度评价最高(3.591);基础设施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排在第三位,游客满意度得分为2.078;保护状况和景区环境两大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影响不显著,满意度得分为1.429和3.444.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在充分发挥鸡公山"清凉的气候条件"这一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将住宿、餐饮、山地运动项目、门票、文物保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公共厕所7个评价指标作为景区重点改进对象,交通、停车场、游览指引设施3个指标作为改进的次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因子分析法 游客满意度 鸡公山风景区
下载PDF
基于旅游者认知的山地旅游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岑乔 黄玉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7-151,共5页
山地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山地旅游安全问题较之其他方式的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因而应受到更多关注。以四川山地景区为例,调查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认知现状。结果表明:旅游者关注山地旅游安全问题,但有安全意识不高... 山地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山地旅游安全问题较之其他方式的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因而应受到更多关注。以四川山地景区为例,调查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认知现状。结果表明:旅游者关注山地旅游安全问题,但有安全意识不高、山地旅游安全知识欠缺等问题存在;四川山地景区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当地经营者欺诈和游览事故。最后指出旅游者的安全认知存在误区,受诸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安全事故 旅游者 认知 山地景区
下载PDF
面向旅游在线评论情感词典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严仲培 陆文星 +1 位作者 束柬 王彬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0-1664,共5页
旅游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的基础是情感词典的构建。在领域情感词典构建过程中,通常仅使用词频作为筛选种子词集的标准,而并未考虑其内部词语的关联程度,这会导致种子词集聚类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情感词语归类精度。因此,基于词向量模型,提... 旅游在线评论情感分析的基础是情感词典的构建。在领域情感词典构建过程中,通常仅使用词频作为筛选种子词集的标准,而并未考虑其内部词语的关联程度,这会导致种子词集聚类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情感词语归类精度。因此,基于词向量模型,提出一种情感词典种子词集筛选方法。该方法将情感词语以向量形式表征并计算词向量间距离,形成种子词集的筛选标准和分类依据,再通过类别判断形成在线评论的情感词典。最后,构建了山岳型旅游景区在线评论情感词典,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提高情感词语归类精度和旅游在线评论情感词典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在线评论 情感词典 词向量 山岳型景区
下载PDF
山地景区交通特性及规划理念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天星 冯浩 +1 位作者 张春艳 刘爽阳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年第3期38-45,共8页
本文研究了山地景区地形地貌对交通规划的限制性、生态保护与交通规划的协调性、山地城镇景区交通的层次划分、景区旅游交通特性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山地景区"生态交通、安全交通、景观交通、复合交通、智慧交通"的规划理念,并... 本文研究了山地景区地形地貌对交通规划的限制性、生态保护与交通规划的协调性、山地城镇景区交通的层次划分、景区旅游交通特性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山地景区"生态交通、安全交通、景观交通、复合交通、智慧交通"的规划理念,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山地景区交通规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区 综合交通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璐 章锦河 +2 位作者 钟士恩 刘泽华 孙晋坤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及其效率分析,是山岳型景区酒店业乃至景区节能减排措施制定的基础。文章采用碳足迹计算方法,以黄山风景区内的酒店为例,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酒店业运营期的碳足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及其效率分析,是山岳型景区酒店业乃至景区节能减排措施制定的基础。文章采用碳足迹计算方法,以黄山风景区内的酒店为例,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酒店业运营期的碳足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具有四个特征,即酒店碳足迹的部门主体是客房(42.20%)、能源消耗以电为主(80%)、碳足迹具有季节性波动,且其在区域与区际2个尺度上都产生了生态环境影响。(2)同城市型酒店相比,山岳型景区酒店能源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效率受到酒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能源消耗结构和管理因素是主要的内部因素,而客房出租率与气温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酒店 碳足迹 效率
下载PDF
山岳型酒店能源强度与碳排放特征研究——以黄山西海饭店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李忠 王中华 徐圣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5-972,共8页
以黄山西海饭店为山岳型景区案例酒店,采用能源消费账户法与碳足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案例酒店近5 a来的能耗与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水电是案例酒店的主要能耗,其中,用电能耗在酒店总能耗中占比最高,平均为98%左右... 以黄山西海饭店为山岳型景区案例酒店,采用能源消费账户法与碳足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案例酒店近5 a来的能耗与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水电是案例酒店的主要能耗,其中,用电能耗在酒店总能耗中占比最高,平均为98%左右;用水占比最小,只有总能耗的1%左右。案例酒店能源消耗总量每年约500 t标准煤,年均碳排放量约为3695.5 tCO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4-2018年,水电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不是客房部和餐饮部等酒店主营部门,而是园林绿化、公用等酒店辅助部门,用水量达到用水总量的39%~58%,用电量达到用电总量的59.41%~66.68%。酒店年平均能源强度约为0.06 t标准煤/万元,每晚游客人均能耗约0.001 t标准煤。案例酒店碳排放量为217.17~257.84 kgCO2/m2,年均碳排放量为236.79 kgCO2/m2。案例酒店年碳排放量与能耗强度呈正相关,且随着酒店能耗强度的上升,碳排放总量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酒店 能耗强度 碳排放 节能减排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感知与态度研究——基于旅游者和山地景区从业人员的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岑乔 黄英 《技术与市场》 2011年第6期347-350,共4页
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景区从业人员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 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景区从业人员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地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主要体现在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安全知识有待拓展是四川山地旅游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育忧喜参半;山地旅游景区保障机制以人防为主,制度防为辅;而对于高科技的运用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区 旅游安全 感知与态度 旅游者 景区从业人员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隋春花 陆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将丹霞山的能值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丹霞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能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砂砾岩自然资产总能值为1.94×10^43 sej,生物多样性总能值为6.09×10^27 sej,二者合计的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 yuan(¥)。同时,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服务总能值为2.61×10^20 sej·a^-1,社会教育总能值为4.27×10^21 sej·a^-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社会经济投入强度较低,其能值自给率和能值经济效益分别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45倍和4倍。以餐饮和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是景区旅游的3倍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可持续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最后从遗产地、景区、乡村和政府4个方面提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议,如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世界自然遗产地 景区旅游 乡村旅游 能值评价
下载PDF
浅析山岳型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芳 孙凯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91-96,共6页
在《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了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山岳型景区资源游赏度低、游线单一、游赏利用需求日益突出等的特征与现实存在的保护与游赏难题,提出并探讨了山岳型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具体从保护... 在《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了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背景下,本文针对山岳型景区资源游赏度低、游线单一、游赏利用需求日益突出等的特征与现实存在的保护与游赏难题,提出并探讨了山岳型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具体从保护景区、引导利用、实施管理的角度,着重从"深入展开风景资源价值与发展目标的分析与判断;全面引入多层次景源调查分析的景点挖掘与重塑;深入落实系统分析基础的整体保护与设施完善相结合的用地规划;全面开展体系完善与便于操作的景区图则控制体系"4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山岳型景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神仙居景区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主要声景资源及其现状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倩倩 袁晓梅 《南方建筑》 2013年第3期86-89,共4页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读,就白云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声景资源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结合现场调研,对白云山现存的主要声景遗构进行考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物理测量与录音分析等手段,就白云山整体的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从主客观两个层面...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读,就白云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声景资源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结合现场调研,对白云山现存的主要声景遗构进行考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物理测量与录音分析等手段,就白云山整体的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全面把握白云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声景资源及其声环境现状,为日后开展白云山声景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资源 声环境 白云山 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鼎湖山景区公示语日译优化策略
15
作者 张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159-162,共4页
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向中外游客传递信息、宣传本土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准确无误的公示语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鼎湖山景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游... 旅游景区公示语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向中外游客传递信息、宣传本土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准确无误的公示语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鼎湖山景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然而针对景区日语公示语的实地调查显示,译文存在较多语法错误、词汇错误、表记错误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译者对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景区缺乏相关管理。该文通过分析景区日语公示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规范景区公示语译文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景区 日语 公示语 翻译 译文
下载PDF
无量山景区茶旅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冷瑾 蓝增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需求强劲、外部发展条件成熟,茶旅相关产业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茶旅融合项目应运而生。结合无量山“一谷两园”景区建设及运营过程,分析茶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从整合配套资源、延长... 在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需求强劲、外部发展条件成熟,茶旅相关产业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茶旅融合项目应运而生。结合无量山“一谷两园”景区建设及运营过程,分析茶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从整合配套资源、延长茶旅融合产业链、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了项目发展路径,以期为茶旅融合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景区 旅游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典型景区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凤 李许文 陈红锋 《广东园林》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山典型景区实地调查后得知其应用的植物种类,并深入分析了植物造景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白云山典型景区植物造景的4个特点:空间多元、有效组合;色彩丰富、季相有别;新优种类、大胆应用;特色群落、地域风情。研究结果... 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山典型景区实地调查后得知其应用的植物种类,并深入分析了植物造景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白云山典型景区植物造景的4个特点:空间多元、有效组合;色彩丰富、季相有别;新优种类、大胆应用;特色群落、地域风情。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白云山 典型景区 园林植物 造景特色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太姥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灼镕 杨巧琦 +2 位作者 吴天杰 刘玲 吴小刚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38-43,共6页
生态敏感性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有着重大意义,该文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水体、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6个生态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将其分为4个评价级别,即不敏感、轻度敏... 生态敏感性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有着重大意义,该文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水体、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6个生态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将其分为4个评价级别,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单因子与多因子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太姥山总体生态敏感性程度为高敏感性。高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9.40%,中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8.32%;低敏感度占总面积的22.65%,分布在景区的西北部;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19.63%,均匀分布在景区。最后结合太姥山景区现状,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来推动太姥山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敏感性 太姥山 风景区
下载PDF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我国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鸿 王淑月 刘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48-1558,共11页
植被是山岳型风景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要素,研究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山岳型风景区植被覆盖的研究多以单个山岳型风景区为主,对多景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 植被是山岳型风景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要素,研究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山岳型风景区植被覆盖的研究多以单个山岳型风景区为主,对多景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以我国7个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4~2018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NDVI,估算研究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并以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重心轨迹等方法,分析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大部分景区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于增长的面积,植被覆盖度沿旅游线路呈降低趋势的现象明显;在时间上,景区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最大,大多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景区植被重心移动轨迹与气候区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同一气候区其移动轨迹相似,驱动因素较为一致;在旅游影响方面,逐年增长的客流量对植被覆盖呈复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风景名胜 植被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旅游
原文传递
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玉霞 郭馨逸 +2 位作者 胡童童 杨富强 周晓雷 《生物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493-503,共11页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共布设26个20 m×20 m的标准样地,共调查野生维管植物86科230属323种。对植物群落外貌分析发现,研究区野生群落的外貌结构层次清晰,其中高位芽占比达到43.34%...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共布设26个20 m×20 m的标准样地,共调查野生维管植物86科230属323种。对植物群落外貌分析发现,研究区野生群落的外貌结构层次清晰,其中高位芽占比达到43.34%,地面芽植物占比23.30%,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比为18.58%和8.98%,地下芽植物最少,仅有5.80%;主要以纸质4级中型叶的中高位芽植物和草质3级小型叶的地面芽植物为主,反映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所具有的谱系特征。野生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乔木层以青榨槭(Acer david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少脉椴(Tilia paucicostata)、毛桃(Prunus davidiana)等为主要的优势种;灌木层以箭竹(Fargesia nitida)、毛叶欧李(Cerasus dictyoneura)、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分布密集,为主要的优势种;草本层中除了有较多的蕨类草本植物外,其优势种主要有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等。在径级结构分析中,径级分布比较规整,随着径级等级的增加从Ⅰ至Ⅴ,植株数整体呈急剧下降的趋势。采用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Simpson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典型野生植物群落进行分析,不同的野生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但四个指数在群落层次的变化趋势中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山 风景名胜区 野生植物 群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