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运动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能力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65
1
作者 毛立伟 陆甘 王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有氧联合低水平抗阻运动较单纯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相关运动能力以及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招募老年COPD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有氧运动组20例,联合运动组2... 目的:探索个体化有氧联合低水平抗阻运动较单纯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相关运动能力以及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招募老年COPD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有氧运动组20例,联合运动组20例。两组患者均保持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健康宣教。有氧运动组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试评估结果,进行强度为60%—85%目标心率的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运动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度为60%—80%10RM的渐进式抗阻训练,包括腹肌力量训练,下肢弹力带训练,以及根据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确定的吸气抗阻训练。训练共12周,每周3—5次,每次30—60min。运动训练前后评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相关运动能力,包括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AT),6分钟步行能力(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氧运动组患者FEV1、FEV1%、FEV1/FVC%、VO_(2max)、AT、6MWT均有所改善(P<0.05),联合运动组在VO_(2max)、AT、6MWT均有增强(P<0.05),肺功能FEV1、FEV1%、FEV1/FVC%显著改善(P<0.01)。同时,联合运动组各项结果优于有氧训练组(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较于单一有氧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抗阻训练 有氧训练 肺功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秋云 林强 +1 位作者 程凯 李雪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音乐运动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组接受为期3周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音乐运动疗法组在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聆听患者... 目的:研究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音乐运动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组接受为期3周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音乐运动疗法组在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聆听患者喜爱的音乐,共3周。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org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自觉疲劳程度和神经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治疗前后FMA差值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治疗后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步行200m之后的Borg评分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也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治疗后评分(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减轻患者运动后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凯 杨建全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7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和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四肢简化运动能力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肌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偏瘫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康复疗法 针灸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卢利萍 桑德春 季淑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t〉3.902,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t〉2.07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洁 陈花 +1 位作者 杨侠 胡爱丽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261-326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Fugl-Neyer运动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1.35±4.04)分、(21.68±2.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9±4.02)分、(17.84±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分别为(76.25±7.53)分、(73.48±6.23)分、(82.97±5.10)分、(77.31±6.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7.51)分、(65.79±6.22)分、(75.55±5.09)分、(70.16±6.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1级(55.56%vs 13.88%),2级(33.33%vs 38.89%),3级(8.33%vs 27.78%),4级(2.78%vs 16.67%)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 疗效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生活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6
作者 郎建英 庄礼兴 +6 位作者 贾超 贺君 周昭辉 韩德雄 周丹 蔡小敏 陈子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l-Meyer评定分值和ADL评定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痉挛性瘫痪/针灸疗法 靳三针/治疗应用 康复疗法 肌张力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姜荣荣 叶正茂 +4 位作者 陈艳 罗丽娟 方丽婷 缪萍 于瑞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0期517-5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上肢执行功能性活动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上肢执行功能性活动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游戏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分(FMA-UE)、改良巴氏指数(MBI)及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评估,并采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肘关节做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同步记录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2组患者均进行MBI随访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2组FMA-UE及MBI、MAL运动频率及运动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FMA-UE、MAL运动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时,2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结束时(均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iEMG和RMS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运动质量,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虚拟现实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段春兴 李宝 +1 位作者 谢仁明 陈红霞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训练方法进行循环训练,强调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目标上。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5m步行测试(5m-WT)评定2组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及5m-W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TUG所用时间明显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第2组各项指标改变值明显高于第1组(均P<0.05)。结论:"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捉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再学习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辉 李岩 +4 位作者 顾旭东 傅建明 劳方金 何雯雯 林在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分为FES组19例、BWST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早...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8例分为FES组19例、BWST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常规康复治疗,FES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BWSTT组则增加BWSTT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FES治疗。3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均为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步行速度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10MWT和FAC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BBS和FMA-LE评分分别为(36.8±4.2)分和(28.6±3.5)分,10MWT为(8.3±3.6)s,FAC评级为(3.4±0.7)级,均显著优于FES组和BWSTT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吴志远 李坤彬 +3 位作者 娄书伟 姚先丽 孙平鸽 李小杏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3例,按照入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0例、63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3例因各种原因脱落或中止,最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站立角度、踏步模式、左/右腿活动范围,设置步频为20~30步/min,每次训练30 min,1次/d,每周训练5次,共持续8周。记录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平衡功能评分(BBS)、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2组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BBS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步速、步频明显增加,左右步幅差明显减少,观察组治疗8周后步速和步频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右步幅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周后的BBS评分、FMA评分明显增加,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BBS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减轻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 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曹晓玲 夏爽 《四川中医》 2020年第1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中医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脑中风偏瘫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观察综合中医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脑中风偏瘫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干预前后步态参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步长、步幅、步速及摆动相均明显增大(P<0.05),支撑相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各步态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老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中医护理 脑中风偏瘫 步态 行动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长跑锻炼对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之华 侯曼 唐东辉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对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长跑锻炼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效果明显 ,可推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衰老 ,而对平衡能力、柔韧性、... 对长期坚持长跑锻炼的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 ,长跑锻炼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力量有良好作用 ,效果明显 ,可推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衰老 ,而对平衡能力、柔韧性、前臂和手的握力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长跑 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
下载PDF
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性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志雄 王琛 +1 位作者 王泳超 苏亚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主要探讨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击剑运动员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国家队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33人(15女,18男),年龄(14.66±1.10)岁,身高(174.80±6.51)cm,BMI(20.57... 主要探讨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击剑运动员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国家队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33人(15女,18男),年龄(14.66±1.10)岁,身高(174.80±6.51)cm,BMI(20.57±2.61)kg/m2;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采用Bosco纵跳方案测试了蹲跳和下蹲跳。研究结果:青少年击剑运动员FMS总分为14.02分,蹲跳的重心上升高度为41.30cm,下蹲跳(SJ)的重心上升高度为49.62cm,下蹲跳(CMJ)的重心上升高度显著高于蹲跳(P<0.001);蹲跳和下蹲跳成绩与FMS总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9,P<0.01;r=0.372,P<0.05)。结论:我国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FMS总分与蹲跳和下蹲跳成绩显著相关,FMS总分处于运动风险高发生率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蹲跳 下蹲跳 FMS 青少年击剑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功能性动作 动作能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玲 张瑞 +3 位作者 张跃 汤健 赵晓科 李红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6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周、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应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CSS评分开始降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CSS评分开始降低,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GMFM评分显著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GMFM评分显著提高,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功能训练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丁巧方 李哲 +4 位作者 李锐 李远辉 郭钢花 范家宏 南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快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患者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伸膝肌、屈膝肌、CSS、FMA、BBS评分及10m MW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患者下肢伸膝肌、屈膝肌及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下肢各项指标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低频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健 王选艳 胡静萍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冰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 ,发展不均衡 ;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 ,其创造性倾向较高 ,能力较低 ,但心理潜能较大 ;从事体能类项目的...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冰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 ,发展不均衡 ;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 ,其创造性倾向较高 ,能力较低 ,但心理潜能较大 ;从事体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不相适宜 ,而从事技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相适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优秀冰雪运动员 心理能力 运动能力 竞技动机 焦虑水平 测试工具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江钟立 王翔 +3 位作者 励建安 单春雷 陈旗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方法: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入院治疗。评估内容包括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MO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包括病史和检查在内...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方法: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入院治疗。评估内容包括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MO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包括病史和检查在内的20余项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MOA0)和治疗前ADL(ADL0)分别为(18.77±12.78)个月和(58.71±3.22)分;治疗后运动能力(MOA1)和治疗后ADL(ADL1)分别提高到(27.34±14.26)个月和(74.86±3.02)分,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OA0与年龄、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合并吞咽障碍、弛缓性瘫痪、觉醒障碍等因素呈负相关,与痉挛性瘫痪、吸烟、发病后住院时间及ADL0等因素成正相关。影响MOA1预后的自变量包括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弛缓性瘫痪、患肢腱反射的程度等负性因素,以及MOA0、痉挛性瘫痪等正性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越轻,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运动能力恢复越快。伴有肌张力低下的弛缓性瘫痪是运动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而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的痉挛性瘫痪,由于重视了抗痉挛治疗,反而成为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躯干 下肢运动能力 预后 阻碍因素 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鹂 马朝阳 +1 位作者 游菲 熊修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运动想象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头皮针组在...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运动想象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头皮针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皮针治疗,运动想象组辅以运动想象疗法,综合治疗组在头皮针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起立一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10mMWS、BBS、FAC评分、TUGT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周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治疗组10mMWS[(0.67±0.23)m/s]、BBS评分[(46.03±7.38)分]、FAC评分[(4.00±0.96)分]、TUGT[(16.73±7.62)s]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头皮针组及运动想象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治疗及运动想象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头皮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原文传递
断指再植术后的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巧灵 李奎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1例断指再植者进行系统综合的康复训练,最早由术后2周介入康复治疗,全部病例术后行康复训练超过2个月,分别采用总活动度测定(TAM)法和两点辨别觉(2-PD)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1例断指再植者进行系统综合的康复训练,最早由术后2周介入康复治疗,全部病例术后行康复训练超过2个月,分别采用总活动度测定(TAM)法和两点辨别觉(2-PD)进行评估,后期对21例患者出院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结果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总有效率分别占92·3%、88·5%;19例患者恢复原工作,2例更换轻工作。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手功能和职业能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康复 运动 感觉 手功能 职业能力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蒲萌萌 王雪雪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5期153-153,155,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12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12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与对照组(76.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继发癫痫 运动能力 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