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鲫鱼外寄生车轮虫分类学及异齿车轮虫致鳃组织病理学研究——重庆地区淡水车轮虫研究Ⅱ 被引量:21
1
作者 唐发辉 赵元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8-12,I0001-I0002,共7页
采用国际统一鉴定及描述车轮虫的方法对重庆部分地区的3种淡水车轮虫,即:杜氏车轮虫(Trichodina domerguei Wallengren,1897),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1963)及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进行了较... 采用国际统一鉴定及描述车轮虫的方法对重庆部分地区的3种淡水车轮虫,即:杜氏车轮虫(Trichodina domerguei Wallengren,1897),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1963)及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再描述。其中异齿车轮虫为中国新纪录种。对大量感染异齿车轮虫的鲫鱼鳃作了鳃组织的病理学研究表明,异齿车轮虫对鲫鱼的寄生虽未引起寄主明显的组织增生反应,但从患病鱼观察,可见粘液大量分泌,鳃小片愈合。粘液的异常分泌和鳃丝的缺损,不可避免地导致寄主鱼呼吸缺陷,从而影响了鳃组织的正常气体交换,严重时会导致寄主鱼窒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 形态分类 鲫鱼 异齿车轮虫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重庆地区淡水鲶形目鱼类4种寄生车轮虫的分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春宁 赵元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6-20,F0003,共6页
对3种鲶形目鱼类: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鲶(Silurus asotus)、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进行了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旨在澄清鱼类寄生车轮虫分类学的混乱,并为水产养殖中该类疾病病原的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借... 对3种鲶形目鱼类: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鲶(Silurus asotus)、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进行了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旨在澄清鱼类寄生车轮虫分类学的混乱,并为水产养殖中该类疾病病原的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借助Nikon E-600显微镜,采用活体观察以及干银染色法,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描述"及"齿体定位描述"方法,对车轮虫的形态学特征、附着盘结构以及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获得了4种隶属车轮虫属的寄生车轮虫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Lom,1970)、易变车轮虫(Trichodina mutabilis Kazubski & Migala,1968)、喙状车轮虫(Trichodina rostrata Kulemina,1968)和蛙车轮虫(Trichodina ranaeDa Cunha,1950)。蛙车轮虫为中国新纪录种,且首次从鱼体检获,大口鲶是蛙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光泽黄颡鱼、鲶和大口鲶分别为适度车轮虫、易变车轮虫和喙状车轮虫的新寄主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 形态学分类 鲶形目鱼类
下载PDF
广西地区罗非鱼外寄生车轮虫的形态分类学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艳妍 赵元莙 唐发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93,共10页
采用活体观察、吉姆萨与干银法染色等技术,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方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对采自广西地区的罗非鱼(单性鱼吉富、奥尼系列)的外寄生车轮虫进行详细的形态分类学与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共计获得车轮虫属2种,拟车轮虫属与三分虫属... 采用活体观察、吉姆萨与干银法染色等技术,运用国际间统一特定方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对采自广西地区的罗非鱼(单性鱼吉富、奥尼系列)的外寄生车轮虫进行详细的形态分类学与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共计获得车轮虫属2种,拟车轮虫属与三分虫属各1种,分别为: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Basson et al.,1983、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非洲拟车轮虫Paratrichodina africana Kazubski&El-Tantawy,1986与直齿三分虫Tripartiella orthodens Basson&Van As,1987。其中,非洲拟车轮虫为中国新纪录,刺纹车轮虫和直齿三分虫为中国广西地区新纪录。非洲拟车轮虫表现出寄主和寄生部位的专一性;进一步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非洲拟车轮虫进行了种群差异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罗非鱼 车轮虫 新纪录 形态分类学 多样性
下载PDF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 被引量:155
4
作者 任保青 陈之端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共12页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自动鉴定。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和具体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争论,但DNA条...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自动鉴定。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和具体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争论,但DNA条形码概念自2003年由加拿大分类学家Paul Hebert首次提出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植物类群中条形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稍落后于对动物类群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1)DNA条形码的选择及其评价仍没有统一的标准;(2)对类群较全面的形态分类学修订和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结合十分缺乏;(3)以往研究在取样上尺度较大,而对具体类群的研究较少,一个科或一个属只用有限的种类作为代表,同一种内的取样个体数量也不足,这样虽然表面上看来利用选定的DNA条形码可以较容易地把代表物种区分开,但实际上目前建议的植物DNA条形码(例如由生命条形码咨询委员会植物工作组最近提出的rbcL和matK)由于其分子进化速率较慢,在种级水平上,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适应辐射或快速进化的属来说,分辨率较低。而DNA条形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内物种水平的鉴别,因此只有针对具体类群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进化速率较快、分辨率高且通用性好的条形码,才可能为建立完整的条形码数据库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matK 形态分类学 植物DNA条形码 RBCL TRNH-PSBA
下载PDF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5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下载PDF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亚丽 曹晖 潘迎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 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毛木耳和紫木耳为一组,两者相似性系数为77%。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毛木耳和紫木耳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表明紫木耳与毛木耳的亲缘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同时进一步说明ERIC分子标记是准确可信的。本研究探讨了紫木耳的分类地位,认为在基因组进化上,紫木耳与毛木耳的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黑木耳 亲缘关系 相似性系数 分子标记 子实体 同源性 SOUTHERN杂交 形态学 鉴定
下载PDF
从分子系统学角度分析拟盘多毛孢属及其近缘属的界限 被引量:13
7
作者 韦继光 徐同 +3 位作者 郭良栋 赖传雅 潘秀湖 熊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拟盘多毛孢属和截盘多毛孢属的划分界限长期以来因分类学家的观点不一致而处于模糊状态,以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的结果支持五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拟盘多毛孢属,四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截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树... 拟盘多毛孢属和截盘多毛孢属的划分界限长期以来因分类学家的观点不一致而处于模糊状态,以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的结果支持五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拟盘多毛孢属,四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截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树同时可以反映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之间的联系,显示出分子系统学对形态分类学的客观性的评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盘多毛孢属 截盘多毛孢属 内转录间区 形态分类学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39个牡丹品种的形态学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雪源 张延龙 牛立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136,共9页
【目的】探究牡丹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进而为其品种选育和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3-03-05,观测了39个牡丹品种的26个质量和数量性状,首先对26个性状指标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然后根据R型聚类结果,去掉相关性大的指标... 【目的】探究牡丹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进而为其品种选育和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3-03-05,观测了39个牡丹品种的26个质量和数量性状,首先对26个性状指标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然后根据R型聚类结果,去掉相关性大的指标,再对39个牡丹品种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瓣基部有无色斑与色斑颜色(r=0.766),复叶长与复叶宽(r=0.659)的相关性较大,因此Q型聚类中不考虑色斑颜色和复叶宽2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花瓣基部色斑情况、花期、花冠情况等12个性状的贡献率较大。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个牡丹品种依据结实率、花瓣基部有无色斑和花期被分为3类:结实率高且花期较早的类群,如"赵粉"、"肉芙蓉"、"迎日红"、"粉中冠"等;结实率低且花瓣基部没有色斑的类群,如"状元红"、"绿香球"、"大胡红"、"珊瑚台"等;结实率低且花瓣基部有色斑的类群,如"红宝石"、"卷叶红"、"十八号"、"菱花湛露"等。【结论】筛选出对牡丹品种分类贡献较大的13个性状,得到可以作为其形态学分类依据的性状有结实率、花瓣基部有无色斑和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品种 形态学分类 R型聚类 主成分分析 Q型聚类
下载PDF
15个杜鹃花品种叶片解剖和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静静 赵冰 +2 位作者 申惠翡 刘旭梅 高晓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以15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对42个特征性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为杜鹃花的品种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首先对42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 以15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对42个特征性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为杜鹃花的品种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首先对42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然后对15个杜鹃花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型聚类结果显示,除上表皮细胞长、上表皮细胞宽、气孔宽和孔径相关外,各性状相对独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809%,共提取1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5.092%,主要反映了杜鹃花的分枝特性、花期、花形、花色、叶形、叶片大小、叶片质地等;Q型聚类结果显示,15个杜鹃花品种按花朵大小、分枝特性分为2大类,又由喉斑特性、花朵繁密状况分为3类,最后根据花期、花形、花色分为6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叶片解剖 形态学分类 R型聚类 主成分分析 Q型聚类
下载PDF
REDESCRIPTION OF A STROMATEOID FISH PAMPUS PUNCTATISSIMUS AND COMPARISON WITH PAMPUS ARGENTEUS FROM CHINESE COASTAL WATERS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静 李春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Pampus punctatissim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5) and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 , 1788) are two important species of the genus pamp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 . Their classification has bee... Pampus punctatissim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5) and Pampus argenteus (Euphrasen , 1788) are two important species of the genus pamp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 . Their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 for many years . Due to the similarities of their overall appearance , many workers regarded P punctatissimus as a synonym of P argenteus Even though a few authors recogni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re has been great confusion on the nomenclature . Morpholoically , these two specie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ome aspects ,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gill rakers and vertebrae, the lateral line branches in the head, the fin formula , etc.. As these differences comprised sufficient differentiation of these two species, Pampus punctatissim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5) was recognized as a species distinct from P argenteus (Euphrasen, 1788). A redescription of it is given in the present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ESCRIPTION morphologicAL taxonomy PAMPUS punctatissimus PAMPUS argenteus
全文增补中
中国的球盖菇科(一)鳞伞属 被引量:12
11
作者 图力古尔 田恩静 王欢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50,共50页
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 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 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 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 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 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 fulvella(Pk.)Smithet 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 highlandensis(Pk.)Smith et 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 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 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 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 subamaraSmith et 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 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 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 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 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 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 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 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伞属 形态分类 新分类群 地理分布 担孢子形态
下载PDF
中国水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卜训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概述中国水仙的研究现状,包括染色体核型、形态分类、遗传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并对中国水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中国水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国水仙 核型 形态分类
下载PDF
昆虫图像分割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江宁 纪力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昆虫图像自动鉴定是一种快速鉴定昆虫的方法,图像分割则是其中关键步骤。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针对昆虫图像的分割方法和研究,发现对昆虫图像分割的研究日趋增多。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昆虫图像分割方法吸收了许多图像分割... 昆虫图像自动鉴定是一种快速鉴定昆虫的方法,图像分割则是其中关键步骤。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近年来针对昆虫图像的分割方法和研究,发现对昆虫图像分割的研究日趋增多。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昆虫图像分割方法吸收了许多图像分割领域中新兴的方法,诸如采用水平集、边缘流以及结合形状、纹理、色彩等多种要素的智能分割(如JSEG方法)等。虽然大量的图像分割方法被引入到昆虫图像研究中,但是目前分割技术依然是阻碍昆虫图像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经过总结和分析,发现目前昆虫图像分割研究的往往在各自的测试集上有良好表现,但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很多方法在昆虫图像中应用难以推广。针对研究中的存在的这些问题,需建立良好的昆虫图像分割评价体系,本文建议通过建立统一的昆虫图像库以及对昆虫图像分割的评价方法深入研究,并且这些工作是当前昆虫图像分割研究亟待完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图像识别 自动鉴定 形态分类学
下载PDF
长江上游四川江段鲤外寄生车轮虫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齐欢 赵元莙 唐发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16-24,共9页
采用活体观察和干银法对采自长江上游四川江段鲤(Cyprinus carpio)鳃上的11种外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研究。借助Nikon E-600显微镜及Nikon CCD-1200照相机,运用国际间通用的"统一特定描述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quo... 采用活体观察和干银法对采自长江上游四川江段鲤(Cyprinus carpio)鳃上的11种外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研究。借助Nikon E-600显微镜及Nikon CCD-1200照相机,运用国际间通用的"统一特定描述法"及"齿体定位描述法",对检获的车轮虫进行了科学分析。它们分别是:单型车轮虫(Trichodina uniforma Van As&Basson,1989)、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1977)、急尖车轮虫(Trichodina acuta Lom,1961)、网状车轮虫(Trichodinareticulata Hirschman&Partsch,1955)、卡氏车轮虫(Trichodina kazubski Van As&Basson,1989)、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 Lom,1970)、显著车轮虫(Trichodna nobilis Chen,1963)、喙状车轮虫(Trichodina rostrata Kulmina,1968)、大型三分虫(Tripartiella macrosoma Basson&Van As,1987)、纤细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subtilis(Lom,1959)Lom&Hal-dar,1977)与周丛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izootica(Rabbe,1950)Sramek-Husek,1953)。鲤是卡氏车轮虫、适度车轮虫和大型三分虫的宿主新记录。异齿车轮虫、急尖车轮虫、卡氏车轮虫、显著车轮虫、喙状车轮虫、大型三分虫、纤细小车轮虫、周丛小车轮虫均为四川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 形态分类学 长江上游 四川江段
原文传递
国内外蝴蝶分类认识总结 被引量:8
15
作者 寿建新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1-27,共7页
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蝴蝶分类系统的各种观点,认为中国学者汲取各家长处创立的4总科系统,是对国内外蝴蝶分类认识的系统总结.该系统将蝴蝶的形态特征、谱系关系(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克服了单纯用亲缘关系(系统发育)作为唯... 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蝴蝶分类系统的各种观点,认为中国学者汲取各家长处创立的4总科系统,是对国内外蝴蝶分类认识的系统总结.该系统将蝴蝶的形态特征、谱系关系(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克服了单纯用亲缘关系(系统发育)作为唯一分类标准的做法,第一次把全球蝴蝶分为17科、把中国蝴蝶分为12科,并提出在蝴蝶系统分类中,形态分类法仍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分类 总科 总结 形态分类法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敏 黄惠琴 +4 位作者 徐友林 孙前光 朱军 邹潇潇 鲍时翔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69-1975,共7页
【目的】了解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潮间带、海洋到红树区的过渡带、海桑红树区)和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可培养真菌的... 【目的】了解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潮间带、海洋到红树区的过渡带、海桑红树区)和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可培养真菌的表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从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的3个不同生境中分离到257株真菌,分别属于21属28种,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优势类群。来自不同生境或者同一生境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真菌种类组成不同,并且有些真菌类群只出现在特定的样品中。从空间角度看,红树区土壤样品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其他两个生境的土壤样品;从垂直角度看,潮间带和过渡带的表层土壤样品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深层土壤样品,而红树区的深层土壤样品真菌多样性高于表层土壤样品。【结论】八门湾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可培养真菌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性较高,但不同生境或不同深度的可培养真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结果揭示了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生态分布特点,也为红树林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的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洋真菌 生物多样性 形态分类 分子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新疆西昆仑山禾本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谭治刚 阎平 +2 位作者 张丽君 黄刚 杜珍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1-1616,共6页
通过实地考察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新疆西昆仑山禾本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西昆仑山的禾本科植物共计37属137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植物属、种总数的52.11%和42.55%,属种丰富度比... 通过实地考察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新疆西昆仑山禾本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西昆仑山的禾本科植物共计37属137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植物属、种总数的52.11%和42.55%,属种丰富度比较高;其中发现该区新记录植物6种。本区禾本科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属的组成以仅含1种的属(17属17种)和少种属(13属35种)为主,共计30属52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81.08%和37.96%;中型属(4属32种)和较大属(3属53种)共计7属85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18.92%和62.04%,在种级水平占据明显优势,是该区系的主体。区系地理成分有6个分布类型和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116种,占84.67%)为主,其次为一年生草本(21种,占15.33%)。生态型以中生植物(63种,占45.99%)和旱生植物(61种,占44.53%)为主,显示其与草原、草甸的密切关系,另有少量湿生植物(13种,占9.49%)。说明该地区比较适合禾本科多年生的旱生和中生植物生长,且该区系的禾本科植物地理成分类型与该区所处地理位置为温带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类学 植物种类 植物保护 资源利用 生活型 生态型 区系
下载PDF
中国的球盖菇科(二)球盖菇属 被引量:7
18
作者 图力古尔 孟天晓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7-34,共28页
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 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l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 chrysocystidia Meng T.X.et 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 aeruginosa(Fr.)Qulet var.earthwormia Meng T.X.et 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 dorsiporaEsteve-Rav.&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 halophila 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 albonitens(Fr.)Qu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 aeruginosa(Fr.)Qulet f.brunneola 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下载PDF
中国沿海甲藻包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海峰 刘婷婷 蓝东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9-786,共8页
休眠包囊是甲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对于甲藻种群的生存、延续以及扩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能够形成休眠包囊的甲藻大部分时间以包囊的形式存在于沉积物中,因此研究包囊有助于揭示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 休眠包囊是甲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对于甲藻种群的生存、延续以及扩散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能够形成休眠包囊的甲藻大部分时间以包囊的形式存在于沉积物中,因此研究包囊有助于揭示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种类和数量还可以追溯各海区的富营养化历史,以及重建古海洋环境。本文介绍了甲藻包囊的研究方法,指出形态分类需要结合萌发实验对营养细胞进行观察。中国近20年来的研究共记录了甲藻包囊25属67种(以生物学名称为准),我们整合文献资料列出了中国沿海甲藻包囊物种名录。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有18种,其次是施克里普藻属(Scrippsiella)、膝沟藻属(Gonyaulax)和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分别有9种、7种和5种,其余的属在1–3种之间。我国之前的研究多局限在形态的鉴定而缺乏足够的萌发实验支持,故部分种类的鉴定还有待验证。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国甲藻包囊研究应该注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包囊 物种名录 甲藻萌发实验 形态分类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岚 雷富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6-328,共13页
依据Dickinson,E.C.,主编,2003年出版的"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一书和2000~2008年的有关文献的记载,在1958~2008年的50年期间,全世界所描述发表鸟类的新种,计有171种。以每1... 依据Dickinson,E.C.,主编,2003年出版的"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一书和2000~2008年的有关文献的记载,在1958~2008年的50年期间,全世界所描述发表鸟类的新种,计有171种。以每10年中所发表的新种数进行统计比较,以1997~2007年期间所发表的新种为最多;按发现新种所属目级分类阶元的统计比较,以雀形目发现的新种为最多;按地区进行统计比较,以南美洲发现的新种数为最多,非洲中南部地区和太平洋诸岛为次;在中国境内描记的新种有台湾短翅莺Bradypterus alishannensis、峨嵋柳莺Phylloscopus emeiensis、海南柳莺Phylloscopus hainanus、峨嵋鹟莺Seicercus omeiensi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等7种,其中由中国鸟类学者描记的有四川旋木雀和弄岗穗鹛两种。这说明鸟类的宏观分类研究,时至今日仍有研究的必要和发展空间。种下分类,是探讨同一个物种,随着分布区域的扩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地区性分布种群的变异,以致新物种形成的途径,是宏观分类学研究一个物种的演化发展。所以是当今鸟类分类研究的热点之一。据统计,1958~2008年的50年间,新描述发表的亚种数,约为1129亚种。繁殖区域分布较为广泛的种类,所描记的亚种较多。如岛鸫Turdus poliocephalus分化有51亚种之多。中国鸟类的分类与区系地理学研究,大致可分为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考察及宏观分类研究的总结整理时期(1950~2005)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发展研究时期(1999年以后)等3个时期。郑作新所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中国鸟类区系纲要》等专著,是中国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较为翔实的阶段性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宏观分类 区系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