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沙条件变化下长江下游典型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及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栾华龙 刘同宦 黄卫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2,共6页
江心洲汊道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道,认识其形态演化特征及趋势对防洪、航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定量分析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来沙量... 江心洲汊道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道,认识其形态演化特征及趋势对防洪、航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定量分析江心洲汊道形态演变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来沙量条件下世业洲及和畅洲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两侧汊道已发生全面冲刷,尤其在2010年以后汊道河槽容积不断增大,河槽单向冲刷下切。分流比变化表明世业洲主汊萎缩、支汊发展,和畅洲则主汊发展、支汊萎缩,而近期整治工程有效抑制了分汊格局的单向发展。未来在持续的清水下泄条件下,河槽将维持冲刷下切态势,局部岸段将出现崩退风险,建议加强崩岸监测和预警,对薄弱河段及时开展岸线守护分析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江心洲 形态演变 世业洲 和畅洲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潮沟形态对滩涂围垦的响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时海东 沈永明 康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根据2001-2013年江苏中部海岸的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滩涂围垦影响下潮沟的形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潮沟在大规模滩涂围垦影响下整体有明显的退化和消亡趋势,潮沟集水面积由2001年的293.94km2逐渐降低到2013年的103.... 根据2001-2013年江苏中部海岸的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滩涂围垦影响下潮沟的形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潮沟在大规模滩涂围垦影响下整体有明显的退化和消亡趋势,潮沟集水面积由2001年的293.94km2逐渐降低到2013年的103.40km2,潮沟长度随着其集水面积的缩减呈幂函数减小(R^2=0.98),而潮沟宽度随着潮沟长度和集水面积的变小呈指数方式变窄(R^2分别为0.87、0.93),总体上研究区每围垦1km2滩涂,潮沟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小约2.60km和0.67m,在整个滩涂围垦过程中,落潮后期潮滩的主要排水方式逐渐由潮沟排水向滩面排水方式转变。江苏中部海岸潮沟形态在统计上具有多尺度分形结构,总体上研究区分纬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潮沟分维值、各潮沟系统分维值、单支潮沟分维值。研究区潮沟的分维值(无标度区间25~210内)在滩涂围垦影响下呈波动性降低,由2001年的1.26逐渐降低到2013年的1.13,各潮沟系统的分维值随着其分汊个数减少呈线性降低(R^2=0.89),各单支潮沟的分维值随着其蜿蜒性减小呈线性降低(R^2=0.86)。根据潮沟的退化和消亡过程反推潮沟的起源和发育过程,本研究认为研究区最早出现的一类潮沟可能是陆源水流侵蚀型潮沟,而滩面水流冲刷型和潮流辐聚侵蚀型潮沟是随着潮滩淤积变宽过程逐渐发育的,其最初的发育形态可能是潮滩下部的冲刷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滩涂围垦 地貌演变 江苏中部海岸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切沟地貌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3
作者 那嘉明 杨昕 +2 位作者 李敏 丁浒 汤国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5,共8页
由于黄土切沟在流域侵蚀产沙和地貌发育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将切沟从混合着各类沟谷的沟谷系统中分离出来,以明确对其特征、发育演化与环境的耦合作用。针对目前黄土切沟定义内涵不统一、表达相混淆的问题,该文首先在分析... 由于黄土切沟在流域侵蚀产沙和地貌发育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将切沟从混合着各类沟谷的沟谷系统中分离出来,以明确对其特征、发育演化与环境的耦合作用。针对目前黄土切沟定义内涵不统一、表达相混淆的问题,该文首先在分析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黄土切沟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并基于此,介绍了目前关于切沟的自动化识别、切沟的形态特征分析以及切沟的发育演化模拟等地貌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关于黄土切沟的系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研究重点将在切沟的自动识别、三维形态监测与信息提取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切沟地貌演化模型的构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切沟 黄土高原 自动识别 形态特征 发育演化
下载PDF
Morphodynamics of an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Xiamen, China 被引量:6
4
作者 SHU Fangfang CAI Feng +3 位作者 QI Hongshuai LIU Jianhui LEI Gang ZHENG Jix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68-882,共15页
By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topography, and hydrodynamic factors of an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Xiamen, China ove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fter its completion, we analyzed th... By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topography, and hydrodynamic factors of an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Xiamen, China ove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fter its completion, w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its profile configura- tion and plane morphology, and its storm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in Tianquan Ba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beach was unstable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after the beach nourishment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changed obviously, and an upper concave composite cobble beach formed gradually, which was character- ized by a steep upper part and a gentle lower part.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cobble beach approached dynamic equilibrium with minor changes in the profile configuration. At the third stage the beach was in a high-energy st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Meranti,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low-tide terrace sandy beach. Within a short time, there was net onshore transport of cobbles in the cross-shore direction. The beach face was eroded, the beach berm was accumulated, and the slope of the beach was steepened considerably. In the alongshore direction, there was notable transport of cobbles on the beach from east to west along the shore, and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beach decreased by 4.5×103 m 3, which accounted for 5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beach volume lost within three years. The fourth stage was the restoration stage after the typhoon, characterized by a little gentler profile slope and the increase in width and the decrease in height of beach berm. Because of the action of waves and the wave-driven longshore current caused by the specific terrain and landform conditions along the coast (e.g., coastal headlands, near-shore artificial structures, and reefs), the coastline of the artificial cobble beach gradually evolved from being esse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rtificial coast upon completion to a slightly cu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CH NOURISHMENT COBBLE BEACH morphologic evolution erosion HOTSPOT storm response
下载PDF
分岔路径叙事电影:形态演变与叙事惯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鹏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近二十余年来,分岔路径叙事电影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电影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种电影形态。分岔路径叙事电影聚焦于"要是……又怎样"这个在传统叙事中被遮蔽的问题,展示多条并行且不兼容的剧情发展路径。文章通过对分岔路... 近二十余年来,分岔路径叙事电影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电影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种电影形态。分岔路径叙事电影聚焦于"要是……又怎样"这个在传统叙事中被遮蔽的问题,展示多条并行且不兼容的剧情发展路径。文章通过对分岔路径叙事在电影中的早期形态及当代变化的考察,探讨了这种叙事在电影中出现并流行的原因,最后对分岔路径叙事电影的叙事惯例进行讨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分岔路径叙事 电影创作 形态演变 叙事惯例
下载PDF
北京周边小城镇形态演变特征与解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勇 谭静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7,共6页
通过总结北京周边两个县级行政单元——三河市、香河县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发现北京周边小城镇城镇体系和城市用地演变都经历了类似的三个阶段。分析认为这种变化是在北京市场范围扩大至北京周边区域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河... 通过总结北京周边两个县级行政单元——三河市、香河县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发现北京周边小城镇城镇体系和城市用地演变都经历了类似的三个阶段。分析认为这种变化是在北京市场范围扩大至北京周边区域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小城镇政府、小城镇居民、北京外溢的企业和开发商等多个建设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对北京周边区域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北京周边小城镇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周边 小城镇 基础薄弱 形态演变
下载PDF
纳米K_2Ti_6O__(13)w合成中的形态演化和生长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艳姬 徐明霞 +1 位作者 申玉田 崔春翔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25-1332,共8页
以纳米TiO_2为原料,通过煅烧反应制备了纳米K_2Ti_6O_(13)晶须,对晶须合成中温度和时间诱导的相变、形态演化和生长机理等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_2作原料可显著降低晶须合成温度,适宜的煅烧温度为900~1100℃.形态演化观... 以纳米TiO_2为原料,通过煅烧反应制备了纳米K_2Ti_6O_(13)晶须,对晶须合成中温度和时间诱导的相变、形态演化和生长机理等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_2作原料可显著降低晶须合成温度,适宜的煅烧温度为900~1100℃.形态演化观察和高温XRD分析表明:K_2Ti_6O_(13)晶须的相变及生长对温度极为敏感,形态演化是基于初期爆发式的相变和随后串并联式的长大.K_2Ti_6O_(13)晶须的生长遵守本研究提出的串并联机制,晶须轴向的生长台阶是串并联生长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Ti6O13晶须 形态演化 生长机理
下载PDF
基于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的二维水沙模型:(2)泥沙运动与地形演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露 张庆河 +2 位作者 李龙翔 冉国全 李文俊 《水道港口》 2019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泥沙输运和地形演变是河口海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合理模拟地形变化过程中泥沙运动问题,文章基于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泥沙数值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水槽中泥沙冲淤过程,沙波演变过程、溃坝算例地形演变过... 泥沙输运和地形演变是河口海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合理模拟地形变化过程中泥沙运动问题,文章基于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泥沙数值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水槽中泥沙冲淤过程,沙波演变过程、溃坝算例地形演变过程和三亚红塘湾悬沙运动,模拟结果与解析解或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二维泥沙运动与地形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悬移质 二维泥沙模型 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 地形演变
下载PDF
液滴偏心撞击超疏水微柱表面:形态变化与接触时间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志锋 褚福强 +2 位作者 张旋 袁志平 吴晓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66-2271,共6页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会自发地回弹脱离表面,这在自清洁、防结冰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具有单个微柱凸起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对不同韦伯数(We)时液滴偏心撞击的形态变化及接触时间展开实验研究。根据液滴形态变化的规律...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会自发地回弹脱离表面,这在自清洁、防结冰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具有单个微柱凸起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对不同韦伯数(We)时液滴偏心撞击的形态变化及接触时间展开实验研究。根据液滴形态变化的规律,将不同偏心距时的撞击分为6个类型并描述其特征。不同类型接触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We较小时,小偏心距的撞击会使接触时间增加;We较大时,不同类型的撞击都能有效减小接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撞击 形态变化 接触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市区近百年城市形态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尔德尼其其格 阿拉腾图雅 乌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以GIS为软件平台,基于3个时期(1987年、2000年、2009年)的遥感影像和5个年代的历史地图,利用扩展强度指数、放射状指数和空间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计算1912~2009年呼和浩特市区城市空间形态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分析呼和浩特市近百... 以GIS为软件平台,基于3个时期(1987年、2000年、2009年)的遥感影像和5个年代的历史地图,利用扩展强度指数、放射状指数和空间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计算1912~2009年呼和浩特市区城市空间形态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分析呼和浩特市近百年来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城市形状演化特征和空间重心转移特征,进而研究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形态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12~1948年呼和浩特市区从西南到西北方向缓慢发展,城市形状由"正方形"趋向星形;1948~1973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市区一直向东北快速发展,城市形状从星形向圆形演化;1973~1987年,市区空间向西南方向加速发展;1987~2000年,城市空间向东北逐渐发展;1973~2000年,城市形状在圆形和矩形之间浮动,变化相对稳定;2000~2009年,城市建设再次进入快速扩展期,市区向东南方向扩展,城市形状趋于矩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演化 扩展强度指数 形状指数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 呼和浩特市 GIS
下载PDF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展望 被引量:109
11
作者 鲁宗相 黄瀚 +3 位作者 单葆国 王耀华 杜松怀 黎静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共7页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导致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巨变。文中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结构形...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也导致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巨变。文中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及电力预测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结构形态的内涵及其要素,建立了其形态演化的驱动力综合模型,然后结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其对电力系统形态结构的影响,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力系统形态演化模型。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机理和复杂多重不确定性运行场景下的电力预测理论两个科学问题,分四个方面对其研究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结构形态演变 广义负荷预测 驱动力模型
下载PDF
城市风貌特色的维护、弘扬、完善和塑造 被引量:63
12
作者 王建国 《规划师》 2007年第8期5-9,共5页
城市风貌特色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市所共有的一种品质。城市风貌特色具有历史积淀、形态延续和有序演进三大特点。我国城市风貌特色的维育应善于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机遇,树立城市人工建设和自然要素的和谐观,遵循总体调控、分区... 城市风貌特色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市所共有的一种品质。城市风貌特色具有历史积淀、形态延续和有序演进三大特点。我国城市风貌特色的维育应善于把握城市发展和建设机遇,树立城市人工建设和自然要素的和谐观,遵循总体调控、分区突出倾向、局部彰显特色的原则,努力构建多样统一、和而不同的城市风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貌特色 历史积淀 形态延续 有序演进
下载PDF
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相态发展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杨振忠 赵得禄 +1 位作者 许元泽 徐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09-813,共5页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观察了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中的相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乳化剂浓度下,当水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原W/O体系中水滴间的相互吸引大于水滴间的排斥作用,导致相邻水滴同时快速地融合为连续相并得到...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观察了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中的相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乳化剂浓度下,当水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原W/O体系中水滴间的相互吸引大于水滴间的排斥作用,导致相邻水滴同时快速地融合为连续相并得到水基微粒,水基微粒的尺寸较小,约为亚微米级,尺寸分布窄,微粒为单个粒子.在乳化剂浓度较低情况下,非相邻较大水滴在剪切场作用下随机地融合为连续相,发生不完全相反转,并得到W/O/W结构,水基微粒尺寸较大,约10微米数量级,尺寸分布宽且为一种复合多孔结构.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 水基化 环氧树脂 乳液 乳化过程
下载PDF
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 被引量:32
14
作者 秦夏明 董沛武 李汉铃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集群显现阶段的特征、机制与绩效表现等方面,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态界定的多样性正是产业集群持续演化不同阶段的"快照"。本文根据复杂系统演化的分析思路,提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集群显现阶段的特征、机制与绩效表现等方面,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态界定的多样性正是产业集群持续演化不同阶段的"快照"。本文根据复杂系统演化的分析思路,提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分析模型,揭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四个阶段形态,并指出集群政策的核心在于促使产业集群自组织向更高级的阶段形态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形态演化 阶段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在中国的起源与进化 被引量:48
15
作者 何余堂 陈宝元 +2 位作者 傅廷栋 李殿荣 涂金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03-1012,共10页
以云南长角 (甘蓝型油菜 ,B .napus)、青海牛尾梢 (芥菜型油菜 ,B .juncea)、汕头芥蓝 (B .alboglabra)和黑芥(B .nigracygiebra)为参照品种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 82份白菜型油菜 (B .campestrisL .)资源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RAPD分子标记... 以云南长角 (甘蓝型油菜 ,B .napus)、青海牛尾梢 (芥菜型油菜 ,B .juncea)、汕头芥蓝 (B .alboglabra)和黑芥(B .nigracygiebra)为参照品种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 82份白菜型油菜 (B .campestrisL .)资源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 (MEGA)构建白菜型油菜的系统发育树 ,以揭示白菜型油菜在我国的起源与进化。分析表明 :北方小油菜 (B .campestris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南方油白菜 (B .chinensisvar.oleif era) ;冬油菜 (WintertypeB .campestris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春油菜 (SpringtypeB .campestrisvar.oleifera) ;关中蔓菁是起源较早的北方小油菜。陕西可能是北方小油菜的起源地 ,后来逐渐分化出广泛种植于甘肃、青海等地的春油菜 ;南方油白菜可能起源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形态性状与分子标记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形态性状 RAPD标记 起源与进化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江苏潮滩沉积和地貌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爱军 高抒 贾建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9,共8页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盐沼的适用性;在现场采集柱状样并在室内进行137C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P-A模型分析计算江苏潮滩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引种加快了潮滩沉积速率,它使潮滩沉积地貌演化脱离了原来的渐进函数关系.在选择的典型断面上采集表层底质样,在激光粒度仪上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易使细颗粒沉积物沉积,大米草滩和盐蒿滩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潮水沟输送.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分析,互花米草滩内潮水沟宽深比小,密度大,水道稳定,有别于光滩或大米草滩的潮水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潮滩 沉积 地貌演化 江苏
下载PDF
椴树属形态演化与生物地理学 被引量:38
17
作者 诸葛仁 唐亚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14,共14页
椴树属在椴树科中是一个形态很特殊的属,也是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在属内,由于许多种间缺乏断然可分的形态特征,种内分化和种质渗入现象又交错存在,以至于造成了分类学上的困难。为进行区系比较、分析,各分布区的椴树种数以统一的... 椴树属在椴树科中是一个形态很特殊的属,也是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在属内,由于许多种间缺乏断然可分的形态特征,种内分化和种质渗入现象又交错存在,以至于造成了分类学上的困难。为进行区系比较、分析,各分布区的椴树种数以统一的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价。现确认该属共有25种,其中,东亚(含西伯利亚)18种,欧洲(含西亚)5种,北美2种。以果实为主要特征,椴树属中存在三个易于识别的类群,即浆果组、木果组和壳果组。苞片形态演化及化石证据揭示了三个组间的演化关系。椴树属的现代分布与化石分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1.椴树化石分布纬度远较现代分布偏北,达到了北纬80°附近;2.现今无椴树分布的亚洲大陆腹地有化石记录;3。北美西部椴树至第三纪末完全绝迹,而东部仅在第四纪才有化石记录。结合现代分布、化石证据、地质历史、古气候变迁及形态演化诸方面的资料,文中试图解释上述现象,并推测该属可能在晚白垩纪就已从祖先类群中分化出来,我国东部亚热带山地很可能是该属的最早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分类学 形态演化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茶藨子属的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陆玲娣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8-75,共18页
通过对国产茶藨子属的形态、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笔者支持把该属置于虎耳草科的观点,不赞成把它分离作为独立的科。另外,认为Rehder系统中所划分的4个亚属较合理,故予以采纳,但笔者对其中的亚属、组和系的划分、各分类类目的内容、系... 通过对国产茶藨子属的形态、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笔者支持把该属置于虎耳草科的观点,不赞成把它分离作为独立的科。另外,认为Rehder系统中所划分的4个亚属较合理,故予以采纳,但笔者对其中的亚属、组和系的划分、各分类类目的内容、系统排列的顺序等诸方面都作了较大修订。从系统发育的观点出发,对亚属的排列次序则和Rehder系统有很大不同,而对组和系的范围及其系统位置也作了较大改动。中国茶藨子属植物初步确定为59种30变种,隶属于4亚属10组15系(包括5新系)。依据对茶藨子属分布区的分析,首次提出了东亚区是茶藨子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区中,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西部是茶藨子属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茶Lu子属 形态特征 分类
下载PDF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19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下载PDF
我国能源系统形态演变及分布式能源发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立浧 张勇军 徐敏 《分布式能源》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目标。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论述了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能源供给模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等,分阶段提出了我国未来(包括2020年、2... 安全、高效、低碳是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目标。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能源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论述了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能源供给模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等,分阶段提出了我国未来(包括2020年、2030年及2050年这3个阶段)能源系统的定位与形态演变,以及重点攻关技术方向。鉴于分布式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特殊地位,指出了适应能源系统形态演变规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路径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 形态演变 智能电网 智慧能源 分布式能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