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19
1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道德事件 道德冲突 道德体验 德育课程
下载PDF
实践人:生活德育的人性之基 被引量:19
2
作者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7,共8页
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实践人是道德生成的内在根基,生活是实践人的基本存在形态。因此,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人自觉地批判日常生... 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实践人是道德生成的内在根基,生活是实践人的基本存在形态。因此,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人自觉地批判日常生活,创造道德生活,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实践人 生活德育 道德生活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被引量:11
3
作者 花家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建构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关照下,挖掘全球文化交流中受众对意义世界的探索与体验,从而在生命意义建构中服务于受众实现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中国武术国际传... 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建构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关照下,挖掘全球文化交流中受众对意义世界的探索与体验,从而在生命意义建构中服务于受众实现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借助于人类学对当前文化“多元化维护”与“化多元为一体”的辩证理解,需从“中国中心观”转向人类学视野下“中西互证”的思路,并在语境互动、学理互构、他者互鉴的立体模式中,以武术负载的“文化中国”价值观念上承“国之大事”的时代使命,下启“德性生活”的意义世界探索;促使武术传播研究在“独特性辩护”中转向“文化差异性共存与会通性生产”,提升其国际话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国际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中国 德性生活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困境 被引量:8
4
作者 黑晓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4-98,共5页
大众文化以其绝对的优势销蚀着道德生活以及道德教育的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瓦解着人们对可能生活的终极意义的追寻,从而失去了道德精神和信念,失去了对德性品质的培养。文章在对以娱乐和消费为主要特质的大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 大众文化以其绝对的优势销蚀着道德生活以及道德教育的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瓦解着人们对可能生活的终极意义的追寻,从而失去了道德精神和信念,失去了对德性品质的培养。文章在对以娱乐和消费为主要特质的大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冲击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道德生活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2,共8页
潜规则是一个融合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概念,在潜规则作用下,道德价值呈现为二元分化,造成道德的虚伪化,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矛盾展开的独特形式,引起人们在生存选择和生活意义追求之间的冲突。潜规则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际架构,这种... 潜规则是一个融合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概念,在潜规则作用下,道德价值呈现为二元分化,造成道德的虚伪化,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矛盾展开的独特形式,引起人们在生存选择和生活意义追求之间的冲突。潜规则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际架构,这种人际架构是对道德生活的解构,也是另一种建构。潜规则的行动逻辑是时用主义,它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目前潜规则泛滥的情况,努力消除潜规则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打破潜规则的运行机制和文化依赖是改善道德生活的必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道德生活 时用主义
下载PDF
“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芳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共7页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与“彼在” 学校场域 道德生活 道德困境
下载PDF
论道德榜样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庆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6,共5页
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榜样,也从来不缺少道德榜样。树立和宣传道德榜样是政府对多元道德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表明政府的基本伦理态度,那就是要通过赏善罚恶的道德回报机制,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公平正... 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榜样,也从来不缺少道德榜样。树立和宣传道德榜样是政府对多元道德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表明政府的基本伦理态度,那就是要通过赏善罚恶的道德回报机制,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指出的是,道德榜样绝非道德生活的完人。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每个普通公众都有经过自身的道德努力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因为归根结底,道德榜样就在也应在公众的道德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榜样 道德回报 道德生活 政府 公众
下载PDF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生活秩序 道德生活
下载PDF
论当代教师道德生活的困境与自主创造 被引量:5
9
作者 钟芳芳 朱小蔓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 教师的本质是与学生过道德生活并共同创造可能的道德生活。面对当下师生关系发展的困境,教师道德生活的异化现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的针砭时弊众说纷纭,教师道德生活面临着重新审视与澄明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观念层面,以人文主义方式重新发现教师道德生活的情感维度,转向教师情感生命内部发力,着力于教师情感自觉对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将教师道德生活向道德"初心"逼近的一种尝试。在实践层面,自主创造才是教师突破道德生活困境的真正出路。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真诚设问实施道德生活的自主努力,还需要教师自己关注那些助力于高尚道德生活的情感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教师 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困境 人文主义方式 自主创造 情感-生命
下载PDF
让游戏成为儿童道德成长的常规力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淑萍 和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9-52,共4页
游戏是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儿童体验和对话道德生活的天然通道,为儿童初识道德生活、发展亲社会性道德情感、生成规则意识和积累简单的道德行动智慧提供了源泉。但游戏的德育功能总是隐含于其娱乐形态之中,需要成人的适度干预,方能规... 游戏是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儿童体验和对话道德生活的天然通道,为儿童初识道德生活、发展亲社会性道德情感、生成规则意识和积累简单的道德行动智慧提供了源泉。但游戏的德育功能总是隐含于其娱乐形态之中,需要成人的适度干预,方能规避游戏的消极影响,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常规力量。游戏之于儿童道德成长的价值契合了学校生活化德育的改革趋向,学校应重拾游戏资源,使其成为常态化的儿童德育途径和常规化的德育力量,真正改善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儿童 道德生活 道德成长 适度干预
下载PDF
麦金太尔美德伦理思想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实践叙事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上世纪70年代,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的研究立场发生了转变,宣告了现代普遍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失败。他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的研究框架,以历史叙事的方法,转向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传统;进而提出道德文化传统多样性问... 上世纪70年代,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的研究立场发生了转变,宣告了现代普遍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失败。他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的研究框架,以历史叙事的方法,转向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传统;进而提出道德文化传统多样性问题,指出道德探究传统各有其合理性,其合理性是在解决自身道德困境、应对道德挑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进入新世纪,麦金太尔叙事方法进一步发展,从历史叙事发展为对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智探究与对个体道德生活的实践探究的辩证统一。麦金太尔叙事探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指出了一条美德伦理探究的新路,为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找到了理论和实践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研究立场 道德文化传统 生活实践 叙事
下载PDF
知行合一的传统伦理意蕴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天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37-139,共3页
知行合一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命题,传统儒家把道德的视角瞄定于道德生活实际,从孔子、荀子、王充、王阳明等伦理思想家寄予知行合一以丰富的道德意蕴,成为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知行合一 道德生活 道德实践
下载PDF
法律生活和道德生活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0,共6页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里。心灵世界的不同使人的生活可划分为法律的生活、道德的生活和宗教的生活。比较法律的生活和道德的生活,揭示其人生意义而非社会功能,可以从另一角度反省什么是人性化的制度。法律的生活和道德的生...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里。心灵世界的不同使人的生活可划分为法律的生活、道德的生活和宗教的生活。比较法律的生活和道德的生活,揭示其人生意义而非社会功能,可以从另一角度反省什么是人性化的制度。法律的生活和道德的生活存在内在矛盾,这种矛盾就是理性与情感、公正与和谐的矛盾。克服和协调这种矛盾应当是现代法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生活 道德的生活 理性 情感 和谐 公正
下载PDF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灵 《天中学刊》 2005年第3期121-123,共3页
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道德教育与生活的隔离。道德的本质、道德与生活的内在必然联系要求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生活化。德育生活化的实现必须借助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革新。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化 德性
下载PDF
楹联中的道德与道德文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民居楹联中有大量的道德内容。它不是以道德理论的形式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内容不是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讲述道德生活、道德情感,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情结与生活方式。道德文化是存在于其他文化形式中并渗透于楹联中的有着浓... 民居楹联中有大量的道德内容。它不是以道德理论的形式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内容不是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讲述道德生活、道德情感,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道德情结与生活方式。道德文化是存在于其他文化形式中并渗透于楹联中的有着浓郁道德气息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 道德生活 生活方式 道德文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德育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走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龙宝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37-45,共9页
中国德育理论70年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性德育理论阶段、自性德育理论阶段、关系德育理论阶段,中国德育理论发展是三者彼此迭代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收缩型社会、城市型社会、消费社会、碎片化社会与生态化社会,其对中国... 中国德育理论70年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性德育理论阶段、自性德育理论阶段、关系德育理论阶段,中国德育理论发展是三者彼此迭代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是收缩型社会、城市型社会、消费社会、碎片化社会与生态化社会,其对中国德育理论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唤醒国族伦理、关注市民公德、提升消费德性、增进道德整合与构筑共生格局。面向未来,中国德育理论发展应确立面向中国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定位系统,构建扎根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系统,探究涵养“中国人”心性的方法体系,研制瞄准中国道德问题的道德改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中国德育理论 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 德育生命
下载PDF
价值引导和主体自我构建:学校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7
作者 阳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4-97,共4页
传统德育重“灌输”,现代德育重“自主”。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现代学校必须走一条既重视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碍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之路。确立“人性向善”的人性观,帮助... 传统德育重“灌输”,现代德育重“自主”。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现代学校必须走一条既重视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碍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之路。确立“人性向善”的人性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训练,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引导 自我构建 人性向善 道德选择 道德的生活
下载PDF
对我国当前道德生活的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道德生活是由道德环境、道德主体、道德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优良的道德生活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当代中国,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道德生活面临诸多问题:良善的道德氛围有待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道德生活是由道德环境、道德主体、道德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优良的道德生活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当代中国,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道德生活面临诸多问题:良善的道德氛围有待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生活中不良道德习惯大量滋生,这使我们构建优良道德生活的实践困难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道德环境 道德主体 道德活动
下载PDF
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泽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就形成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而言,麦金太尔的美德—传统共识论启发我们要更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则表明,共同信念只能确定在"重叠共识"的基础之上和范围之内。有鉴于此,在探讨"转型社会... 就形成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而言,麦金太尔的美德—传统共识论启发我们要更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则表明,共同信念只能确定在"重叠共识"的基础之上和范围之内。有鉴于此,在探讨"转型社会中的共同信念"问题时,应该基于中国的传统、现实和向未来发展的趋势,引入异质性的道德结构概念,以提出一种使道德生活既能宽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利益需求,又能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统一的相互协调的方案,即一种既包含着"更大的宽容性",又能够形成"尽可能广泛一致"的共同信念的建设性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传统共识 重叠共识 共同信念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表现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园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道德生活 知行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