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现浇楼板影响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素裹 祁皑 范冰辉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阐述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方法及其与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的区别,在国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规范在有效翼缘宽度取值上的规定进行比较和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影响因素之一——楼板配筋... 阐述有效翼缘宽度的取值方法及其与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的区别,在国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规范在有效翼缘宽度取值上的规定进行比较和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有效翼缘宽度取值的影响因素之一——楼板配筋率进行分析,为合理考虑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端实际承载能力带来的有利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现浇楼板 有效翼缘宽度 超强作用
原文传递
某框架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素裹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98-302,共5页
对两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状况调查与原因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检测发现,裂缝多出现在柱头和柱脚,而梁端裂缝甚少。该现象表明,现有结构设计方法得到的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柱端塑性铰比梁端塑性... 对两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状况调查与原因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检测发现,裂缝多出现在柱头和柱脚,而梁端裂缝甚少。该现象表明,现有结构设计方法得到的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柱端塑性铰比梁端塑性铰更易于出现。由于现浇楼板的存在对框架梁端的实际抗弯能力起了不可忽略的参与作用,故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荷载 裂缝 强柱弱梁 现浇楼板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青儿 王蕴 +1 位作者 翁煜辉 程文瀼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3,共4页
介绍一个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与另一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梁柱间采用齿槽接头,梁的主筋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的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是可靠的;试验还表明,节点处楼板内的钢筋对梁... 介绍一个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与另一个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梁柱间采用齿槽接头,梁的主筋采用滚轧直螺纹接头的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是可靠的;试验还表明,节点处楼板内的钢筋对梁负弯矩承载力的贡献是很大的,不容忽视,否则就不能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 梁柱节点 楼板 滚轧直螺纹钢筋
原文传递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造处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剑辉 张季超 +4 位作者 窦祖融 李于辉 李楠 刘波 曹军伟 《广州建筑》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分别对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柱构件的新型构造、设计方法、处理措施进行介绍,此结构体系在叠合楼板中采用了人工拉毛粗糙处理和格构钢筋,梁、柱构件处采用了剪力键、钢筋对焊、端头锚、钢筋连接套管等不同于传统的锚... 本文分别对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柱构件的新型构造、设计方法、处理措施进行介绍,此结构体系在叠合楼板中采用了人工拉毛粗糙处理和格构钢筋,梁、柱构件处采用了剪力键、钢筋对焊、端头锚、钢筋连接套管等不同于传统的锚固、连接构造措施。这些构造措施有效地处理了构件的薄弱部位,将各结构构件连成相互统一的整体,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同时方便施工和吊装,有利于缩短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装配整体式 叠合板 叠合梁 构造措施 安全性能
下载PDF
不同无砟轨道类型对车辆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林 姚林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整体式无砟轨道、板式无砟轨道以及浮置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运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比较系统振动响应受无砟轨道道床类型、车速、不平顺波深、扣件刚度... 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不同类型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整体式无砟轨道、板式无砟轨道以及浮置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运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比较系统振动响应受无砟轨道道床类型、车速、不平顺波深、扣件刚度和板下弹簧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振动响应均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车速、不平顺波深、扣件刚度和板下弹簧刚度对整体道床式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影响最大,板式无砟轨道次之,对浮置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影响最小;相对而言,浮置板式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最好,其次为板式无砟轨道,整体式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整体式轨道 板式轨道 浮置板式轨道 振动响应
下载PDF
侧向力作用下某RC框架裂缝开展实测与构件实际受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素裹 范冰辉 +1 位作者 吴应雄 周文琪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4-1304,共11页
为研究整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强柱弱梁”实现程度上带来的影响,对实际工程中某现浇RC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布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实测,并基于ABAQUS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整浇楼板... 为研究整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强柱弱梁”实现程度上带来的影响,对实际工程中某现浇RC框架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分布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实测,并基于ABAQUS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整浇楼板不仅通过与梁肋平行的板筋参与梁端抗弯,从而提高了框架梁端实际抗弯能力,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梁柱构件受力产生了影响,使结构在实际受力阶段的“强柱弱梁”实现情况相对于设计阶段发生了改变:(1)通过影响节点两侧的框架梁刚度、改变弯矩在节点两侧梁端的弯矩分配;(2)楼板在实际结构中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结构平面刚度分布不均,使结构平面在大侧移时产生较大的整体扭转,从而导致框架梁内产生较大的弱轴弯矩、框架柱产生较大的柱顶扭矩.设计过程中若对整浇楼板的这些影响作用进行合理考虑,将能更好地实现“强柱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侧向荷载 强柱弱梁 整浇楼板 扭转
原文传递
现浇楼板钢筋对梁端抗弯能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素裹 杨晨宇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实际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中现浇楼板钢筋对梁端抗负弯矩能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ABAQUS对一三层RC空间框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情况以及与梁肋平行的板筋沿着楼板宽度方向的应力分布情况... 为了研究实际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中现浇楼板钢筋对梁端抗负弯矩能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ABAQUS对一三层RC空间框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情况以及与梁肋平行的板筋沿着楼板宽度方向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现浇楼板在梁端抗弯能力中的参与作用对结构的屈服机制具有较大影响,现浇楼板的存在对框架梁端抗弯承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现浇楼板 板筋 框架梁端实际抗弯能力
下载PDF
现浇楼板配筋对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兆纬 黄信 +4 位作者 胡雪瀛 齐麟 蔡浩良 刘涛 朱旭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3-99,共7页
框架结构的现浇楼板配筋会参与梁负弯矩区的受力,合理确定楼板配筋对梁负弯矩区受力的影响,对确保强柱弱梁抗震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某单层框架的精细化有限元软件模型,利用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分析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的现浇楼板配筋会参与梁负弯矩区的受力,合理确定楼板配筋对梁负弯矩区受力的影响,对确保强柱弱梁抗震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某单层框架的精细化有限元软件模型,利用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分析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现浇楼板配筋对梁负弯矩区受力的影响,并给出楼板配筋参与梁负弯矩区受力的有效宽度。分析表明:现浇楼板配筋参与框架梁受力随荷载和框架梁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弹塑性状态下楼板钢筋参与框架梁负弯矩区受力较弹性状态下大;为保证框架设计的强柱弱梁概念设计,应合理考虑现浇楼板钢筋参与梁负弯矩区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现浇楼板 强柱弱梁 有效翼缘宽度 损伤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整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受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素裹 周文琪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7-522,共6页
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位置去除板格对结构框架梁柱受力的影响.考察各模型节点处梁柱塑性铰产生顺序,得到梁板组合作用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 建立多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位置去除板格对结构框架梁柱受力的影响.考察各模型节点处梁柱塑性铰产生顺序,得到梁板组合作用对结构节点处梁柱塑性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负弯矩端时,因参与作用的板筋减少、梁端实际抗弯能力降低,节点负弯矩端的梁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板格位于框架梁正弯矩端时,因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分配系数发生改变,梁负弯矩端分配的弯矩增大使塑性铰比去除前更早产生;去除楼板处因楼板在结构平面内的约束作用减弱,通过影响柱顶侧移和反弯点高度使柱顶、柱底弯矩发生改变,并影响柱顶扭矩,从而影响框架柱端的塑性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现浇楼板 层间侧移 强柱弱梁 塑性铰 扭矩
下载PDF
RC框架中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内实际轴力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王素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8,共9页
在现浇RC框架实际结构中,楼板整浇后对结构整体性的增强作用使框架梁矩形截面实际内力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轴力.对竖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RC框架梁矩形截面内轴力沿着梁跨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楼板布置形式下的RC框架梁内轴力... 在现浇RC框架实际结构中,楼板整浇后对结构整体性的增强作用使框架梁矩形截面实际内力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轴力.对竖向和侧向荷载作用下的RC框架梁矩形截面内轴力沿着梁跨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楼板布置形式下的RC框架梁内轴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浇楼板是框架梁内实际轴力沿梁跨呈不均匀分布的直接原因,并且在负弯矩作用端为轴压力,数值不可忽略,设计过程应对其进行合理考虑;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内实际轴力的影响方式为通过限制梁轴向变形从而使其产生梁内轴力;整浇楼板主要对与之直接相连的框架梁内轴力产生直接影响,对不与之直接相连的框架梁内轴力分布情况基本不产生影响.此外,还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正负弯矩作用下的框架梁进行了梁内轴力产生原因和组成分析,并进一步给出了考虑整浇楼板对框架梁影响的设计建议,以期能更好实现“强柱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整浇楼板 框架梁 轴力 强柱弱梁
下载PDF
不同构造竖缝的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初明进 刘继良 +4 位作者 崔会趁 侯建群 周育泷 殷莹莹 赵钦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通过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4个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竖向接缝构造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沿内部接缝出现宏观竖向裂缝,经历了整截面墙受力到墙柱组合体受力的过... 通过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4个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竖向接缝构造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沿内部接缝出现宏观竖向裂缝,经历了整截面墙受力到墙柱组合体受力的过程,可防止脆性破坏,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显著增强、受剪承载力降低;峰值荷载前沿竖向接缝两侧的相对变形将墙体分割为分缝剪力墙,提高了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了受剪承载力;竖向接缝处采用木板条补替部分混凝土可改善墙体的受力性能;按照强弯弱剪设计的墙体,水平接缝对墙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受力性能良好,可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空心模板剪力墙 预制双向孔模板 内部接缝 竖向接缝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初明进 刘继良 +3 位作者 崔会趁 侯建群 周育泷 张中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9-229,共11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住宅产业化结构构件,即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的受剪性能。通过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5个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破坏模式和破坏过程,分析了内部接缝、轴压比、剪跨比... 研究了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住宅产业化结构构件,即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的受剪性能。通过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5个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破坏模式和破坏过程,分析了内部接缝、轴压比、剪跨比、水平分布钢筋等参数对其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装配整体式双向孔空心模板剪力墙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不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沿内部接缝出现宏观竖向裂缝,经历整截面墙受力到分缝剪力墙受力的过程,避免了剪切破坏,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但是受剪承载力降低;提高剪跨比,墙体承载力降低,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能力提高;增加轴压比提高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提高水平钢筋配筋率提高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双向孔空心模板 内部接缝 分缝墙 受剪性能
原文传递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卢家森 徐海兵 郑振鹏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9-103,共5页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作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部件,在设计中经常被采用,然而针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相关规范明显滞后,这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挑战。针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荷载...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作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部件,在设计中经常被采用,然而针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相关规范明显滞后,这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挑战。针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荷载选取、两阶段受力分析验算的一系列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具体工程实例,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钢筋桁架 叠合楼板 两阶段受力分析
原文传递
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栓钉抗剪连接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界鹏 周保旭 +1 位作者 余洁 王宇航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37-341,共5页
为研究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栓钉抗剪连接件的受力性能,设计了10个栓钉抗剪连接件,对其进行推出试验,得到了现浇混凝土板和预制混凝土板中栓钉抗剪连接件在单调和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界面剪力-滑移曲线以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预制... 为研究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栓钉抗剪连接件的受力性能,设计了10个栓钉抗剪连接件,对其进行推出试验,得到了现浇混凝土板和预制混凝土板中栓钉抗剪连接件在单调和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界面剪力-滑移曲线以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预制混凝土板中栓钉受剪承载力比现浇混凝土中栓钉受剪承载力略低,均为栓杆剪断和栓钉根部焊缝破坏;重复荷载作用下峰值界面剪力对应的界面滑移明显大于单调荷载作用下峰值界面剪力对应的界面滑移;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峰值界面剪力与单调荷载下的峰值界面剪力相当,其界面剪力-滑移曲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装配整体式 栓钉抗剪连接件 预制混凝土板 推出试验 受力性能
原文传递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纵断面方向梁板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修力 刘洪涛 +3 位作者 许成顺 金浏 罗富荣 李松梅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103,共9页
结合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纵向梁板柱中节点的构造形式,设计制作了1个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1个作为对比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两者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节点核心区... 结合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纵向梁板柱中节点的构造形式,设计制作了1个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1个作为对比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两者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节点核心区的受力模式等。结果表明: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试件和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变形能力基本相当;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加载刚度明显高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且位移延性系数约为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1.65倍;预制拼装节点的拼装缝提高了其变形能力,但两者的破坏形态明显不同;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裂缝密集均匀,主要分布在梁端、板端及节点核心区,而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试件的裂缝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预制构件搭接拼装位置,尤其是叠合板结合面出现了劈裂破坏;梁端牛腿增加了节点核心区抗剪面积,提高了构件整体承载力;节点核心区受剪面积的增加以及梁端拼接缝的存在对“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地铁车站 梁板柱中节点 低周循环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夹层板楼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立红 徐金声 +1 位作者 曹宝平 高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82,共6页
[提要]进行了柱网为6m×6m的两跨连续装配整体式二次预应力夹层板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裂缝发展规律和荷载挠度关系,分析了结构的受力特点。同时研究了结构体系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 [提要]进行了柱网为6m×6m的两跨连续装配整体式二次预应力夹层板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的裂缝发展规律和荷载挠度关系,分析了结构的受力特点。同时研究了结构体系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满足规范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而且结构的整体性能因二次预应力而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 试验研究 预应力 夹层板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楼盖 结构体系 发展规律 受力特点 整体性能 承载力 柱网 挠度 裂缝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横断面方向梁板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杜修力 刘洪涛 +3 位作者 许成顺 金浏 罗富荣 李松梅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60,共10页
为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及推动预制拼装技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车站横断面方向的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分析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 为评价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整体抗震性能及推动预制拼装技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北京某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车站横断面方向的足尺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和一个作为对比分析的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采用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梁板柱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破坏形态略有不同,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裂缝分布均匀,主要分布在加载板及连接梁区域,而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裂缝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加载板(叠合板)及预制构件拼装连接部位,尤其是叠合板的现浇与预制构件的连接区域.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承载力、初始刚度及耗能能力基本相当,且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约为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1.6倍.基于预制拼装构件的连接方式及构造特点,对灌浆套筒和拼装连接缝进行简化处理,并对试验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破坏形态和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预制拼装梁板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整体梁板柱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当.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均为预制拼装结构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地铁车站 梁板柱中节点 低周循环加载试验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合理设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笑凯 任娟娟 +1 位作者 潘国瑞 庞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3,共4页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轨下基础刚度差异很大,需要设置过渡段以实现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过渡。结合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中广泛采用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研究,建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轨下基础刚度差异很大,需要设置过渡段以实现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过渡。结合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中广泛采用的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进行研究,建立短轨枕式整体道床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过渡段的长度、不同过渡段分级不同车速对过渡段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加密钢弹簧支座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的过渡段长度和不同的过渡段分级对过渡段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加密钢弹簧支座结合减振扣件的过渡方式比仅加密钢弹簧支座的过渡方式过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轨枕式整体道床 钢弹簧浮置板 过渡段 减振扣件
下载PDF
一种创新的码头结构新型式——整体箱板式高桩码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邴晓 邱大洪 +1 位作者 仝成才 苏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50,共8页
阐述了传统高桩码头结构在耐久性、整体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个新的设计理念,并据此设计了一个创新的码头结构方案.其要点是上部结构采用双向预应力整体箱板结构,桩基采用全直桩基础.上部结构沿码头纵向分段拼装,按短... 阐述了传统高桩码头结构在耐久性、整体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个新的设计理念,并据此设计了一个创新的码头结构方案.其要点是上部结构采用双向预应力整体箱板结构,桩基采用全直桩基础.上部结构沿码头纵向分段拼装,按短线匹配法箱梁预制施工技术进行设计,在纵向分段预制时形成横向无粘结预应力构件,预制的纵向分段在桩基上安装后,在预留的孔洞及管道中进行预应力张拉,形成纵向粘结预应力.在整体箱板与桩基连接处,采用三向预应力纤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一个标准段码头的上部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箱板.文中通过2个案例,从设计、施工、工程量及经济指标等方面论证了本方案的优越性及其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箱板式高桩码头 上部结构耐久性 设计理念
下载PDF
装配式板柱结构住宅建筑合理高度和跨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兆军 胡克旭 +1 位作者 郭朋 胡文军 《结构工程师》 2008年第5期18-21,26,共5页
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是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柱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通过整体张拉预应力钢筋而形成的板柱结构体系。在介绍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构造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住宅建筑布置特点,运用通用... 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是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柱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通过整体张拉预应力钢筋而形成的板柱结构体系。在介绍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构造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住宅建筑布置特点,运用通用分析软件SATWE,以单位建筑面积的结构混凝土用量作为经济指标,进行了装配式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住宅建筑合理高度和跨度的理论分析后得出结论:7.8 m的跨度柱截面为600 mm×600 mm时的30.8 m的高度是比较合理的;高度为44.8 m柱截面为800 mm×800 mm时的9.0 m跨度是相对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预应力 板柱结构 住宅建筑 高度和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