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
作者 李寿田 周健民 +1 位作者 王火焰 陈小琴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国内外近年有关植物化感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归纳和总结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 化感物质 化感作用 机理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显效理论”或有助于阐释并弘扬中药特色优势 被引量:67
2
作者 蔡少青 王璇 +2 位作者 尚明英 徐风 刘广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35-3443,共9页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产物。无数化学成分及其无数体内代谢产物中的众多显效形式可共同发挥"集团军式作用"。在药物分子少、靶点分子多的情况下,中药不同种的显效型分子可相继与靶点分子结合,发生叠加作用,当"靶点充分占位"时药效始启动。既有浓度上的叠加作用又有时间段先后的叠加作用,这使得药效得以持久。显效型呈现药效叠加和毒性分散,源于不同显效形式分子结构之间药效基团相同而毒性基团不完全相同。"毒性分散效应"适于对无毒中药而不适于对有毒中药的解释。显效理论揭示中药可以众多化学成分及众多代谢产物参与发挥药效过程,包括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可有助于阐释和弘扬中药特色优势。今后需研究/确证的问题: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怎样构成的?多数中药为什么毒性小?体现中药特色优势的中药"显效理论"如何在新药研发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显效理论 显效形式 显效型 多成分单靶点叠加作用 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 毒性分散效应 集团军式作用 靶点分子 靶点充分占位 中药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当归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效应分子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兴斌 梅其炳 +2 位作者 周四元 腾增辉 王海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 :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的腹腔分离巨噬细胞 ,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MTT比色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当归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目的 :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方法 :从BALB/c小鼠的腹腔分离巨噬细胞 ,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MTT比色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当归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活性氧 (ROS)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溶菌酶 (LSZ)活性的影响。结果 :当归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NO、TNF α和ROS等效应分子 ,并显著提高LSZ的活性。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巨噬细胞iNOS的活性而增加NO的释放量 ,但其与脂多糖 (LPS)无协同促进NO释放的作用。当归多糖体外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但其与巨噬细胞共孵育的培养上清具有杀伤L92 9细胞的作用。结论 :当归多糖可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TNF α及ROS等细胞效应分子 ,并可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而促进TNF α的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巨噬细胞 细胞效应分子 免疫机制
下载PDF
心肌肥厚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戴文建 王以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心肌肥厚是心脏为适应血流动力学过负荷而发生的增生,它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肥厚是许多心脏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它的形成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MAPK通路,Ca2+及其依赖... 心肌肥厚是心脏为适应血流动力学过负荷而发生的增生,它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肥厚是许多心脏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它的形成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MAPK通路,Ca2+及其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几条,并且信号通路之间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应天玉 刘国生 姜中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耐盐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详细说明了植物体内小分子物质积累、离子泵、离子通道、ABA、大分子蛋白及耐盐调控因子对植物耐盐的作用 ,揭示了植物耐盐的基本分子机理。为植物耐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耐盐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详细说明了植物体内小分子物质积累、离子泵、离子通道、ABA、大分子蛋白及耐盐调控因子对植物耐盐的作用 ,揭示了植物耐盐的基本分子机理。为植物耐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培育耐盐植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分子机理 耐盐机理 小分子物质积累 离子泵 离子通道 大分子蛋白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汉清 可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2-1344,共3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转化为能动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器官纤维化、肿瘤发生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生与多种转录因子、蛋白分子及生长因子等相关,其中涉及到复...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转化为能动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器官纤维化、肿瘤发生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生与多种转录因子、蛋白分子及生长因子等相关,其中涉及到复杂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该文主要对EMT的调节机制做一综述,并简要概括了以EMT为靶向的天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转录因子 生长因子 蛋白分子 分子机制 天然化合物
下载PDF
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唐浩国 魏晓霞 +3 位作者 李叶 陈宗道 徐宝成 向进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评价了竹叶黄酮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竹叶黄酮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同时...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评价了竹叶黄酮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竹叶黄酮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了小鼠脾细胞IFNγmRNA的表达,IFNγ的产生与分泌,IFNγ又反过来激活NK细胞,促进T、B细胞分化和CTL成熟,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结论:一定剂量的竹叶黄酮能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能力,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免疫作用 分子机制 脾细胞
下载PDF
果实成熟和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田世平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1-488,共8页
成熟和衰老是果实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保持及采后寿命。果实的成熟、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诸多内源因子的调控和外源因素的影响。该文重点综述近年来果实成熟、衰老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外源信... 成熟和衰老是果实生命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保持及采后寿命。果实的成熟、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诸多内源因子的调控和外源因素的影响。该文重点综述近年来果实成熟、衰老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外源信号分子对果实成熟和衰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成熟和衰老 信号分子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牛丽伟 姜贵璞 +4 位作者 卢祥国 李建冰 苏延昌 由洪利 苑盛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4,302,共6页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界面张力、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分子聚集态和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由0增至1.2%,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由246.9降至138.8 mPa...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界面张力、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分子聚集态和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质量分数由0增至1.2%,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由246.9降至138.8 mPa·s、界面张力降低、Dh由324.7降至263.5 nm。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增至0.3%,体系黏度由127.0降至122.1再增至138.8 mPa·s,界面张力降低,Dh由139.7增至263.5 nm。随固液质量比增加和吸附次数增多,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升高。在碱/聚合物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结构形态以'片状'为主,'网状'为辅;在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体系中,聚合物分子形态出现大面积的'珠状'结构,'网状'结构不明显;在ASP体系中,聚合物分子呈现'网状-片状'结构形态。驱油实验表明,与水驱相比,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溶液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4.8%、12.2%和4.8%。随驱油剂黏度增加,化学驱采收率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12%、0.18%和0.25%时,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2.2%、15.8%和18.7%,三元复合体系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4.8%、18.3%和21.0%。在聚合物加量相同的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相比,三元复合体系采收率增幅高2.3%~2.6%。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要大于提高洗油效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黏度 界面张力 分子线团尺寸 聚集态 驱油效率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天然药物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珂 马胜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44-2347,共4页
源自于天然的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在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如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免疫调节、抗多药耐药、抑制肿瘤... 源自于天然的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的同时,也在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多种机制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如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免疫调节、抗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等多方面因素,因而体现了其抗肿瘤作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文章就其近几年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抗肿瘤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对碱胁迫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楚乐乐 罗成科 +3 位作者 田蕾 张银霞 杨淑琴 李培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6-844,共9页
碱胁迫包含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根外高pH值(pH>8.5)伤害等多重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危害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我国盐碱化土地不断扩增,当下生态系统平衡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而相对于盐胁迫,目... 碱胁迫包含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根外高pH值(pH>8.5)伤害等多重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危害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我国盐碱化土地不断扩增,当下生态系统平衡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而相对于盐胁迫,目前对碱胁迫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植物碱胁迫适应机制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了解并掌握碱胁迫以及植物对碱胁迫做出应答的适应机制,对挖掘耐碱种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培育耐碱性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简要概述了盐、碱胁迫的定义与区别;总结了碱胁迫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和细胞器的形态变化;阐述了植物通过细胞代谢,化学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以及活性氧的清除等途径响应于碱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并从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挖掘耐碱相关候选基因、Ca2+信号系统介导的植物耐碱性等3个方面揭示了植物应答碱胁迫的分子适应机制;指出尽管目前获得的耐碱相关候选基因较多,但真正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到的基因较少。本文还对以修饰组学为主的多组学在植物耐碱机制中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挖掘植物新的耐碱相关基因并阐明其耐碱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碱胁迫 生理机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志才 邵增务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77-179,共3页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生命体借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这一过程在细胞清除废物、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生命体借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这一过程在细胞清除废物、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自噬体的发生过程、分子机制和信号调控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细胞自噬作用和最新研究动态的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分子机制 信号调控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药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3 位作者 贾文汇 张明亮 唐进法 李学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8,共8页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主要药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阐明脑心通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2个脑心通胶囊药效成分[咖啡酸(1.56~...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主要药效成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阐明脑心通胶囊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2个脑心通胶囊药效成分[咖啡酸(1.56~200μmol/L)、阿魏酸(1.56~200μg/mL)、洋川芎内酯H(3.125~200μmol/L)、丁烯基苯酞(3.125~200μmol/L)、藁本内酯(1.56~200μmol/L)、隐丹参酮(0.625~80μmol/L)、丹参素钠(1.56~200μmol/L)、芍药苷(1.56~200μmol/L)、芒柄花素(1.56~200μmol/L)、丹酚酸B(1.56~200μmol/L)、儿茶素(1.56~200μmol/L)、黄芪甲苷(1.56~200μmol/L)]作用24 h后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各药效成分(均分别设置3个剂量组,并设0μmol/L的空白对照组,下同)对HUVEC的JAK/STA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Janus激酶(JAK2)、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药效成分对HUVEC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影响。结果:阿魏酸(6.25、25~200μg/mL)、洋川芎内酯H(6.25~200μmol/L)、藁本内酯(200μmol/L)、隐丹参酮(10~80μmol/L)、芍药苷(1.56、6.25、12.5μmol/L)、丹酚酸B(1.56~12.5、200μmol/L)和儿茶素(25μmol/L)可显著抑制HUVEC增殖,咖啡酸(1.56、12.5μmol/L)、藁本内酯(50μmol/L)、丹参素钠(6.25μmol/L)、芒柄花素(1.56、100、200μmol/L)可显著促进HUVEC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魏酸、芒柄花素、丹酚酸B和黄芪甲苷部分剂量组细胞中JAK2、STAT3和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咖啡酸、阿魏酸和丁烯基苯酞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咖啡酸、阿魏酸、丁烯基苯酞、隐丹参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活性物质 黏附分子 炎症因子 药效成分 JAK/STA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植物硫化氢生理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汪伟 张伟 +1 位作者 朱丽琴 沈勇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1期78-82,共5页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最近研究表明,硫化氢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总结了硫化氢在植物体内合成途径、硫化氢的生理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调节植物气孔关闭、种子萌发、...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最近研究表明,硫化氢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总结了硫化氢在植物体内合成途径、硫化氢的生理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调节植物气孔关闭、种子萌发、根系发育、抗干旱、重金属胁迫、耐热激、植物抗病、植物衰老等多种生理过程,提出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一步明确植物硫化氢信号功能及调控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信号分子 生理效应 机制
下载PDF
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星垚 刘珺 +1 位作者 罗春 王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7-791,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银杏叶治疗高血脂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高脂血症的治疗靶点,银杏叶成分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预测类药性,运用Mobyle的离线Autodock Vina功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以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银杏叶治疗高血脂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高脂血症的治疗靶点,银杏叶成分及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预测类药性,运用Mobyle的离线Autodock Vina功能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以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为网络节点构建网络模型,根据模型预测银杏叶治疗高脂血症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结果:数据库收集所得的银杏叶成分中,53.9%的成分具有较好的口服吸收利用度,61.8%的银杏叶成分可能具有较好类药性特征。银杏叶可能通过作用HMG-CoA还原酶、NPC1L、HMG-CoA合成、焦磷酸合成酶和胆汁酸受体,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结论:银杏叶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利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银杏叶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ADME及网络药理学的天麻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沙 段灿灿 张建永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3-1969,共7页
目的:结合ADME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麻进行研究,探索其干预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收集天麻中的小分子化学成分,根据ADME性质筛选出天麻的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 目的:结合ADME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麻进行研究,探索其干预原发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收集天麻中的小分子化学成分,根据ADME性质筛选出天麻的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活性分子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通过构建分子-靶蛋白网络以及疾病-靶蛋白-生物通路网络研究天麻缓解原发性头痛症状的作用机制。结果:采用ADME性质预测从天麻中筛选得到包括腺苷、对羟基苯甲醛等在内的16个活性分子,通过与TNF、ADRA2A、CA2等关键靶点作用以及调控钙离子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等重要生物学通路,抑制感觉神经元痛觉过敏、疼痛信息的传递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进而治疗原发性头痛。天麻对于不同类型原发性头痛的治疗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差异,其中治疗偏头痛的靶点和通路较多,更具有优势。结论:本研究方法有助于天麻中活性分子的作用机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网络药理学 原发性头痛 活性分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枣补血机制初探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尚昱志 李陈玲 +1 位作者 韦露秋 方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大枣补血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平台获取大枣的成分,根据成分的含量、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类药性(Drug Likeness,DL)综合筛选出大枣潜在有效成分,通过DisGeNET...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对大枣补血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平台获取大枣的成分,根据成分的含量、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类药性(Drug Likeness,DL)综合筛选出大枣潜在有效成分,通过DisGeNET和BATMAN-TCM平台获取大枣补血的潜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大枣-有效成分-补血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结果: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较直观地展现及分析了大枣的荷叶碱、原卟啉、环磷酸腺苷等15个有效成分通过影响IL6、TNF、IGF1等52个补血靶点进而调控造血细胞系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的潜在核心补血机制。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分析了大枣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的补血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大枣补血机制研究及大枣相关药物、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补血 网络药理学 贫血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微小RNA-21-5p拮抗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覃松 陈淼 +4 位作者 戢慧 刘国跃 陈涛 李康 梅鸿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4-578,共5页
目的:通过腺病毒过表达微小RNA-21-5p(miR-21-5p)后转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观察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AECⅡ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抗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AECⅡ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 目的:通过腺病毒过表达微小RNA-21-5p(miR-21-5p)后转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观察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AECⅡ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抗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AECⅡ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H2O2损伤组(0.5 mmol/L H2O2)、miR-21-5p过表达组(miR-21-5p腺病毒+0.5 mmol/L H2O2)、 miR-21-5p阴性转染组(空腺病毒+0.5 mmol/L H2O2)。采用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及早期凋亡率;取转染效率最高的时间点(6、12、24、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ECⅡ内miR-21-5p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① AECⅡ鉴定:荧光显微镜下可见AECⅡ的特征性结构(微绒毛及嗜锇性板层小体)。②细胞凋亡形态:透射电镜下可见AECⅡ胞质回缩,染色质凝聚、边聚,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嗜锇性板层小体排空。③ AECⅡ内miR-21-5p表达:48 h miR-21-5p腺病毒转染效率最高。miR-21-5p过表达组AECⅡ细胞中miR-21-5p表达量明显高于H2O2损伤组和miR-21-5p阴性转染组(A值:1.54±0.02比1.02±0.02、0.56±0.03、0.58±0.02,均P<0.05)。④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损伤组、miR-21-5p阴性转染组和miR-21-5p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均随损伤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除损伤6 h外,miR-21-5p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损伤组和miR-21-5p阴性转染组〔12 h:(10.73±2.80)%比(16.26±0.59)%、(16.04±0.70)%,24 h:(16.00±3.44)%比(23.29±2.78)%、(23.58±2.31)%,48 h:(31.30±3.55)%比(50.53±2.17)%、(49.41±1.97)%,均P<0.05〕;miR-21-5p阴性转染组与H2O2损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蛋白表达:miR-21-5p过表达组A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Ⅱ型 凋亡 微小RNA miR-21—5p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硫化氢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尚玉婷 张妮娜 +1 位作者 上官周平 陈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硫化氢(H_2S)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第3个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积累,缓解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植物体内H_2S的物理化学性质、产... 硫化氢(H_2S)是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之后第3个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积累,缓解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植物体内H_2S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机制、主要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其它信号分子的互作关系,并展望了H_2S信号分子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H2S) 信号分子 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细菌氧化锰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震 李林 刘凡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氧化锰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高反应活性矿物,而微生物对Mn(Ⅱ)的氧化作用是自然界中氧化锰矿物形成的主要动力。目前从海水、淡水、土壤和矿石等环境中分离到的多种细菌表现出对Mn(Ⅱ)的氧化作用,对其相关基因与细菌... 氧化锰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高反应活性矿物,而微生物对Mn(Ⅱ)的氧化作用是自然界中氧化锰矿物形成的主要动力。目前从海水、淡水、土壤和矿石等环境中分离到的多种细菌表现出对Mn(Ⅱ)的氧化作用,对其相关基因与细菌锰氧化分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几类主要锰氧化细菌的锰氧化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因素以及多铜氧化酶的结构和特性,并对目前在细菌锰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部分悬疑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细菌 锰氧化作用 基因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