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戏曲”与戏曲的现代演变 被引量:15
1
作者 傅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8,共15页
现代戏曲的"现代"不是时间范畴,也不是题材选择,不应是现代思想的宣教工具,不应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而是具备现代性品格的戏曲创作与演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戏剧转型时试图用散文化的话剧取代韵文式的戏曲的努力未能成功... 现代戏曲的"现代"不是时间范畴,也不是题材选择,不应是现代思想的宣教工具,不应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而是具备现代性品格的戏曲创作与演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戏剧转型时试图用散文化的话剧取代韵文式的戏曲的努力未能成功,戏曲现代化的重心才转向对戏曲的改造。一个多世纪来,戏曲在艺术形态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它从广场和厅堂艺术转换为剧场艺术,由此促进了戏曲剧目的整体性倾向和精致化追求。这些改变或有现代性内涵,但只有在坚持戏曲化的前提下才具积极意义。而要确保现代戏曲仍是戏曲,对现代性的多元阐释是不可忽略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现代戏 现代性 新文化运动 张庚
原文传递
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舞台功效 被引量:8
2
作者 那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7-43,共7页
近年来,话剧工作者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为话剧的发展,探索出了诸多的可能性。而作为戏剧假定性美学的重要扩展和补充语汇之一——多媒体影像技术则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元素在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话剧工作者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为话剧的发展,探索出了诸多的可能性。而作为戏剧假定性美学的重要扩展和补充语汇之一——多媒体影像技术则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元素在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从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入手,力求将现代话剧中多媒体影像技术的舞台功效作一具体阐述,从而为多媒体影像技术在话剧演出中的运用及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影像技术 话剧 舞台功效
下载PDF
非直接的、变异的西方影响--清末“戏曲改良”与日本关系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9,130,共7页
本文尝试探讨"戏曲改良"中的日本影响。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了高潮。当时西方思潮主要是经过日本,而不是直接从欧美涌入中国。与留学欧美者不同,留日生学以致用的倾向较为明显。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某些功利化... 本文尝试探讨"戏曲改良"中的日本影响。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了高潮。当时西方思潮主要是经过日本,而不是直接从欧美涌入中国。与留学欧美者不同,留日生学以致用的倾向较为明显。受到明治维新后日本某些功利化的文艺观及艺术实践的直接影响,梁启超、陈独秀、蒋观云等人,通过当时中国新兴的传媒——报刊,宣传改良戏曲的主张。他们极力彰显当时戏曲所具有的大众传媒功能,希望能够以其作为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工具。"戏曲改良"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中国知识精英群体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传统戏曲所作出的第一次重要的关注和反应,但是其直接的刺激和借鉴却是来自维新(向西方学习)成功后的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改良 近代戏曲 梁启超 陈独秀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宁 王雪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综合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戏曲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949—1966年,可称“新旧交替期”;第二期:1966—1978年,是当代戏曲的“畸变与艰难探索期”。当代戏曲在这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其实是整体畸变状态下,... 综合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戏曲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949—1966年,可称“新旧交替期”;第二期:1966—1978年,是当代戏曲的“畸变与艰难探索期”。当代戏曲在这段时间内所完成的,其实是整体畸变状态下,在单一主题和逼仄题材空间里的艰难探索;第三期:1978—2001年,是当代戏曲的“回归和初步复苏期”;第四期:2001—2019年,系“全面恢复及持续繁荣期”。70年的中国戏曲走过的,其实是一条颠簸的“回归”之路。这种回归在两个特殊节点显现得尤其突出:一是自1978年开始,戏曲向着戏曲艺术本体回归;二是自2001年开始,戏曲文化属性得到再度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曲史 分期 戏曲现代戏 中国戏曲史
下载PDF
中国戏剧的历史分期及其意义
5
作者 张福海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5-15,共11页
中国戏剧历史是由古典戏剧、近代戏剧和现代主义戏剧三个历史时期构成的。1902年是近代戏剧的开端,而非古典戏剧的终结,20世纪末古典戏剧在新的世纪转换为新的身份赖以存在下去;近代戏剧史是向现代戏剧史过渡的阶段,历经海派京剧、国剧... 中国戏剧历史是由古典戏剧、近代戏剧和现代主义戏剧三个历史时期构成的。1902年是近代戏剧的开端,而非古典戏剧的终结,20世纪末古典戏剧在新的世纪转换为新的身份赖以存在下去;近代戏剧史是向现代戏剧史过渡的阶段,历经海派京剧、国剧运动、延安京剧改革等各个不同阶段,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因变革的要求而产生持久性的深重危机,重建再造中囯戏剧,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遂成为中国戏剧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历史分期 近代戏剧 古典戏剧 现代主义戏剧
下载PDF
豫剧现代戏的成就与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国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豫剧现代戏的演进中,用豫剧形式表现生活这个特点非常突出。豫剧现代戏创作,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豫剧现代戏从萌生、发展、直至趋于定型化审美机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一种文化心态形成的豫剧掌握现实的方式。对豫剧... 在豫剧现代戏的演进中,用豫剧形式表现生活这个特点非常突出。豫剧现代戏创作,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豫剧现代戏从萌生、发展、直至趋于定型化审美机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一种文化心态形成的豫剧掌握现实的方式。对豫剧现代戏的现代化和戏曲化探索,目的在于使豫剧现代戏既真实地表现现代生活又能艺术化地加以美的再现,将现代艺术语汇与传统豫剧手段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 现代戏 成就与发展
下载PDF
作为表现主义前奏的《朱丽小姐》
7
作者 卢乙莹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斯特林堡在早期创作中就对人类大脑运动和心理活动展现出特别的兴趣,通常被认为是自然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朱丽小姐》正是这种特别兴趣的反映。斯特林堡外化了发生在人与人大脑之间的战争,这种“大脑之战”意图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描摹,... 斯特林堡在早期创作中就对人类大脑运动和心理活动展现出特别的兴趣,通常被认为是自然主义戏剧代表作的《朱丽小姐》正是这种特别兴趣的反映。斯特林堡外化了发生在人与人大脑之间的战争,这种“大脑之战”意图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描摹,展现意志较强的“新人”对意志较弱的“旧人”进行思想传导的过程,而语言是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朱丽小姐》可被视作表现主义的前奏。斯特林堡对“强者”意志的探索和对“戏剧真实”的追求,决定了《朱丽小姐》的舞台革新手段,奠定了该作品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丽小姐 斯特林堡 大脑之战 表现主义 现代戏剧
原文传递
女子越剧的生命力与美学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傅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5,共12页
越剧曾名"绍兴女子文戏",其最典型的剧团中,演员均为女性。越剧全女班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之后上海等地就进入了女子越剧的时代,男班几乎完全绝迹。女子越剧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文革"期间,几度遭到政府官员... 越剧曾名"绍兴女子文戏",其最典型的剧团中,演员均为女性。越剧全女班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之后上海等地就进入了女子越剧的时代,男班几乎完全绝迹。女子越剧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文革"期间,几度遭到政府官员缘于不同理由的激烈批评,但是直到今天它依然顽强地持续存在,足以证明其生命力。女子越剧的成功是由于其完好地跨越了女性扮演男性角色时在声音与形体表达两方面可能遭遇的性别障碍,女小生这一重要行当,创造出介于两性间的独具魅力的戏剧表演风格,征服了广阔地域的中下层女性。女子越剧的生存与发展,是越剧艺术的美学与情感价值同强大的政治和道德压力博弈的范本,启迪了政治与艺术关系的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20 世纪中国戏剧 现代戏 女小生
原文传递
茅盾与萧伯纳:中英戏剧交流史上的一段情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彩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在“五四”戏剧革命的浪潮中 ,茅盾以高度热情投入到对英国伟大戏剧家萧伯纳的研究和介绍中 ,为中国现代戏剧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同时也影响了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 茅盾 萧伯纳 现代戏剧 戏剧性
下载PDF
开展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季国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5,31,共3页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江苏省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意义重大。戏曲现代戏创作是戏曲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难点和关键,我们每一位戏曲艺术工作者也都肩负着重大责...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江苏省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方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意义重大。戏曲现代戏创作是戏曲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难点和关键,我们每一位戏曲艺术工作者也都肩负着重大责任。江苏是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大省强省,盐城是戏曲现代戏创作的重镇,需要在目前取得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现代戏 现代戏创作 江苏 盐城 《小镇》 艺术作品
下载PDF
论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星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9-64,共6页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漫主义传统有关。无论是抒情性意境,还是叙事性意境的创造,田汉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王实甫、关汉聊剧作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话剧 戏曲
下载PDF
放逐到“阿拉斯加”的母亲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岩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男性剧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讨论母亲在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和英国剧作家品特代表剧作中被放逐到"阿拉斯加"的过程。研究发现,多数剧作中的女性/母亲没有独立的身份,缺乏话语权,甚至要为... 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男性剧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讨论母亲在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和英国剧作家品特代表剧作中被放逐到"阿拉斯加"的过程。研究发现,多数剧作中的女性/母亲没有独立的身份,缺乏话语权,甚至要为男性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男性把母亲边缘化以维护父权秩序,边缘化的女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 母亲身份 边缘化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历史地看待京剧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冬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京剧是体现北京人文特色的典型艺术形式。北京京剧繁荣的历史与首都优势下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文化环境、生活节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环境的巨变推进了京剧现代戏的编演。京剧的前途系于剧场观众的增长 ,业内人士有必要客... 京剧是体现北京人文特色的典型艺术形式。北京京剧繁荣的历史与首都优势下的人口数量、职业结构、文化环境、生活节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环境的巨变推进了京剧现代戏的编演。京剧的前途系于剧场观众的增长 ,业内人士有必要客观地总结以往的艺术实践 ,创作出贴近现代生活的新剧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与艺术规律、经济规律进一步协调起来 ,以促进京剧普及与提高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现状 传统戏 现代戏 发展 京剧史
下载PDF
田汉:在人民时代实现“银色的梦”
14
作者 谭桂林 《特立研究》 2023年第4期13-16,共4页
田汉怀着一个“银色的梦”走向文坛,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时代里他的“梦”得以实现。他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艺术立场,倡导艺术的改革和创造不仅要适合和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还要促动人民走向进步。他对“新国剧”问题的思考,对“到民间去... 田汉怀着一个“银色的梦”走向文坛,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时代里他的“梦”得以实现。他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艺术立场,倡导艺术的改革和创造不仅要适合和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还要促动人民走向进步。他对“新国剧”问题的思考,对“到民间去”的倡导,对戏曲传统的人民性与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掘等,都是我国戏剧影视艺术理论的宝贵财富。它们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艺术规律的探索,对当下主体性话语建构仍具强烈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传统戏曲 现代话剧 电影 戏剧影视业
下载PDF
用话剧语言阐释“‘活生生的阿Q’形象”——论许幸之的《阿Q正传》六幕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9,共11页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角色的阶级性。许幸之的改编本基本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设置整体结构,阐释了阿Q人生的悲剧;演绎了阿Q精神胜利的特质;突显了当时阿Q般国民的麻木愚昧。但是由于过多地穿插其他小说的情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许幸之 话剧 《晨报副刊》
下载PDF
农垦精神的艺术诠释与时代表达——以大型原创话剧《突破·北纬十七度》为例
16
作者 高耀志 乔伟丽 罗研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0,36,共4页
大型原创话剧《突破·北纬十七度》,以恢宏的场景、动人的形象、诗意的语言再现了我国七十多年悲壮辉煌的天然橡胶发展史。虚实结合的舞台设计,完美呈现了以陈金为代表的“特林师”官兵“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垦荒... 大型原创话剧《突破·北纬十七度》,以恢宏的场景、动人的形象、诗意的语言再现了我国七十多年悲壮辉煌的天然橡胶发展史。虚实结合的舞台设计,完美呈现了以陈金为代表的“特林师”官兵“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垦荒植胶的历史画卷;情感交织的人物对白,深情讲述了大林为代表的科技人员以及邱翔文为代表的爱国华侨创造出“突破北纬十七度”将巴西三叶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的奇迹;情真意切的内心独白,真实反映了以阿甘为代表的新一代农垦人发扬农垦优良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到海外植胶的感人事迹。用话剧这种形式诠释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为核心内容的农垦精神,能加深人们对农垦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农垦精神的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农垦精神 突破 天然橡胶
下载PDF
布景样式对现代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商墩江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11期54-56,共3页
在现代戏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有了更高的追求,其重要性更是不可替代。舞台布景在现代戏曲中的从属被动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围绕着戏曲表演的意境和空间氛围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互配合渗透。它不仅表达了戏曲场景的具体... 在现代戏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有了更高的追求,其重要性更是不可替代。舞台布景在现代戏曲中的从属被动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围绕着戏曲表演的意境和空间氛围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互配合渗透。它不仅表达了戏曲场景的具体地点和环境氛围,更深层次揭示了戏曲蕴含的意境。其舞台布景样式在尊重剧本与观众审美品位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表现手段,舞台布景样式逐渐从平面化向立体化、高科技化的的方向发展。从戏曲舞台空间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促进现代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景样式 现代戏曲 舞台美术设计
原文传递
焦菊隐与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景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0,共11页
焦菊隐创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丹钦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为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输入了新的血液;揭示了话剧民族化的规律,为话剧民族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焦菊隐创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丹钦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为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输入了新的血液;揭示了话剧民族化的规律,为话剧民族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把话剧艺术恢复和提升到诗的本位和高度。焦菊隐—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理论体系对中国话剧“现代化”的发展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话剧
原文传递
现代舞台上的契诃夫演剧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9,共13页
契诃夫是其剧作在当代舞台上被演出得最频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以留比莫夫、艾弗洛斯、叶甫列莫夫为代表的一批俄罗斯导演,继承和发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传统,他们排演的契诃夫戏剧抨... 契诃夫是其剧作在当代舞台上被演出得最频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以留比莫夫、艾弗洛斯、叶甫列莫夫为代表的一批俄罗斯导演,继承和发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传统,他们排演的契诃夫戏剧抨击当时僵化、窒息的社会体制,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诉求。欧洲导演彼得·布鲁克、乔治·斯特莱尔、彼得·施泰因等人则更加关注契诃夫戏剧中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现代戏剧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历史与时代的选择,审美与文化的共鸣——探索尤金·奥尼尔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立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233-249,共17页
本文从接受的视角,研究探索了尤金·奥尼尔在中国被接受与传播的历程,指出相同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价值观念以及相近的现实主义文学理念是中国文化选择接受奥尼尔的主要因素;而中国戏剧改革大潮的呼唤更是奥尼尔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契... 本文从接受的视角,研究探索了尤金·奥尼尔在中国被接受与传播的历程,指出相同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价值观念以及相近的现实主义文学理念是中国文化选择接受奥尼尔的主要因素;而中国戏剧改革大潮的呼唤更是奥尼尔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契机。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在接受异质文化影响时的规律与特征,对从接受的视角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现代话剧 中国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