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雪松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4,共5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南北朝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到了近代,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西学"的传入,也带来了中国佛学的振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思想文化史中都占...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南北朝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到了近代,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西学"的传入,也带来了中国佛学的振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思想文化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近代,思想家都对佛学推崇备至,他们一方面是为解除无法自由发挥个性的心灵空虚,另一方面则是为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精神武器,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学术现象。作为近代思想家的一份子,谭嗣同与梁启超也同样推崇佛学,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二者在所处时代及身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却有同有异,这不仅能够透视出中国近代思想家研讨佛学的特点,也能发现近代思想家佛学研究对中国佛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 近代佛学 谭嗣同 梁启超
下载PDF
中国近代佛教的困境与变革 被引量:1
2
作者 习细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4,共6页
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政治上的失势,更重要的是佛教内部的腐败没落,近代中国佛教处于极为严峻的困境之中。为了振兴佛教,佛教界人士纷纷积极探寻和尝试佛教的变革之路。其中,以欧阳竟无为代表的居士佛教和太虚领导的佛教革命最为瞩... 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政治上的失势,更重要的是佛教内部的腐败没落,近代中国佛教处于极为严峻的困境之中。为了振兴佛教,佛教界人士纷纷积极探寻和尝试佛教的变革之路。其中,以欧阳竟无为代表的居士佛教和太虚领导的佛教革命最为瞩目,此二者,体现了正本清源和革故鼎新两大不同的佛教变革路向。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的变革,从佛教弘化的角度,可以概括为弘法主体二元化、弘法理念世间化、弘法方式多样化等三个方面的特色。近代中国佛教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为佛教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佛教 佛教改革 居士佛教 人间佛教
下载PDF
胡适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永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胡适曾明确指出自己的文化观是"充分世界化"并非"全盘西化"。其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以西学检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并强调两者的相通性;二是在禅学史料的搜集、选择上的世界化眼光和... 胡适曾明确指出自己的文化观是"充分世界化"并非"全盘西化"。其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以西学检视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并强调两者的相通性;二是在禅学史料的搜集、选择上的世界化眼光和反传统倾向。胡适禅学研究的文化向度,使其禅学研究带有一定预设性,因此而饱受争议,但依然对之后的禅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中国文化走向的关注是胡适禅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意识,所以从文化观视角来考察其禅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胡适反传统学术风格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代佛学 禅宗史 文化观
下载PDF
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现代性佛学研究——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批判性佛教思想诠释的辩证开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灿腾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5,共11页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佛学 新佛教史 体系性建构 批判性 思想诠释 人间佛教
下载PDF
论康有为、谭嗣同对佛学的共同关注
5
作者 魏义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近代哲学家大都对佛学有所关注,但每个人对佛学的取舍和建构大不相同。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最为接近,这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将佛学置于孔教、佛教和耶教组成的三教关系中予以审视,热衷于对三教进行顺序排列。第二,以仁... 近代哲学家大都对佛学有所关注,但每个人对佛学的取舍和建构大不相同。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最为接近,这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将佛学置于孔教、佛教和耶教组成的三教关系中予以审视,热衷于对三教进行顺序排列。第二,以仁整合三教的共同宗旨,以此凸显佛教与孔教、耶教的一致性。第三,为佛学注入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诉求,肯定佛学追求平等。第四,将佛学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佛学的救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谭嗣同 佛学 近代佛学
下载PDF
经学范式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佛学学派的兴起
6
作者 姚彬彬 《云梦学刊》 2013年第5期31-37,共7页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学之传统儒家经师的方法训练,而形塑的相异的方法论与价值取向,若章太炎宗古文经学,康有为、谭嗣同则归属于今文经学,稍后的"第一代新儒家"马一浮、熊十力们则属宋学派,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佛学不同派别义理的抉择。他们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抱持着从佛学中探寻真理和知识的历史使命感,因此也避免了传统宗派佛教的种种制度化之思想桎梏,在一定意义上,近代佛学学派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学派形态的归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佛学 经学 学派 文化转型
下载PDF
太虚的教制改革及其对近代佛教制度入世转型的影响
7
作者 李凯 郭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基于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层面存在的混乱与衰颓局面,太虚从契理契机的立场推动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以及政教关系层面的革新与发展。从组织制度层面看,太虚教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克服佛教在帝制时代因丛林制的影响而养成的惰性以及在... 基于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层面存在的混乱与衰颓局面,太虚从契理契机的立场推动近代佛教在组织、制度以及政教关系层面的革新与发展。从组织制度层面看,太虚教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克服佛教在帝制时代因丛林制的影响而养成的惰性以及在宗法制影响下导致的组织的封闭性,建立包括僧众和信众在内的僧俗混合的组织,以及适应时代需要、积极参与现实事务的现代僧制;在政教关系层面,则是要改革明清以来官方对于佛教实行的"不干于民"的绝对统制的政教关系,建立适应近代"政教分离"思潮、以"问政不干治"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政教关系。太虚这些富有"入世性"特色、契理契机的教制改革举措对于推动近代佛教制度的入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近代佛教 教制改革 入世转型
下载PDF
日本近世佛教的失格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德宇 《南开日本研究》 2021年第1期364-382,共19页
佛教传日以来,对日本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近世日本佛教却变得低调且安分,不再像古代那样影响着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是以檀那寺的形式,行使着受命于幕府的行政职能和百姓所需要的葬仪等佛教仪式的权利。随着佛教... 佛教传日以来,对日本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近世日本佛教却变得低调且安分,不再像古代那样影响着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是以檀那寺的形式,行使着受命于幕府的行政职能和百姓所需要的葬仪等佛教仪式的权利。随着佛教蜕变为世俗社会的行政管理单位,僧侣也出现规模化的群体堕落。近世佛教还受到来自儒学、国学和兰学家们的激烈批判,佛僧们虽曾展开反击,并与天主教展开论战,然而如是抵抗并没能使佛教于思想领域脱离尴尬的境地。虽然近世佛教各宗派在幕府体制下广兴檀林,并有中国僧人赴日开宗立派,为日本佛教思想增添了几分色彩,但总体而言,本应济世度人的佛教到近世蜕化为幕府监控百姓的“精神警察”,背离了佛教的社会宗旨,佛教对权力的顺从也预示了近代佛教的命运。这一切都证明了日本近世佛教的失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佛教 行政佛教 寺檀制度 堕落佛教 佛教兴学 黄檗宗
原文传递
试析太虚“人生佛教”理论的禅宗渊源
9
作者 李虎群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2期219-234,共16页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对于促成佛教的现代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的重要来源和基础之一即是他体证的禅宗思想,其内核是指中国佛教重视证悟的修学传统,而其具体落实则必须践行大乘佛法的菩萨...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对于促成佛教的现代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的重要来源和基础之一即是他体证的禅宗思想,其内核是指中国佛教重视证悟的修学传统,而其具体落实则必须践行大乘佛法的菩萨行。建设现代佛教必以此为基础和本位,并融会诸种教门的殊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人生佛教 禅宗 菩萨行 现代佛教
原文传递
杨仁山:中国近代佛教史的开创者
10
作者 黄伟 赵立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学史上,佛教史的撰写及其方法的开创者成为重要的疑问。通过考察杨仁山撰写的《佛教初学课本》和《十宗略说》等佛教史作品的内容,指出了他的佛教史观及其主线,概括了他撰写佛教史的方法及其目的。由此得出杨仁山是具...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学史上,佛教史的撰写及其方法的开创者成为重要的疑问。通过考察杨仁山撰写的《佛教初学课本》和《十宗略说》等佛教史作品的内容,指出了他的佛教史观及其主线,概括了他撰写佛教史的方法及其目的。由此得出杨仁山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佛教史开创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仁山 近现代佛教史 开创者
下载PDF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厚泓 索南才让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3,共8页
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藏传佛教演变为现代藏传佛教。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外部系统已被瓦解,但它仍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教育与文化力量;另一方面,现代藏传佛教的内部系统(包括信仰、修炼二类体系)得到了加强,使藏传佛教复归为一种以人生... 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藏传佛教演变为现代藏传佛教。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外部系统已被瓦解,但它仍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教育与文化力量;另一方面,现代藏传佛教的内部系统(包括信仰、修炼二类体系)得到了加强,使藏传佛教复归为一种以人生信仰与生命修炼为主的生命文化实践系统。考察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对认识现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系统 信仰体系 修炼体系 生命文化实践系统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现代人间佛教及佛教传统再发明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恭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6,177,178,共11页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值意义。借助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揭橥的哲学诠释学的“前见”思想及其为“传统”“正名”的哲学洞见,可以对20世纪以来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问题的真实态度和基本理念作出对照性的澄清和说明。可以认为,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理解的旨趣,正是在于突破古今封滞、打消新旧对立、化解传统与现代争执、实现传统与现代无间的智慧。现代人间佛教的这种“传统”智慧,不仅可以与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见地相互对读,也可为消解西方哲学诠释学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理性与前见、主观与客观、特殊与普遍种种固有的内在紧张性,提供来自佛教思维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间佛教 传统 哲学诠释学 无执的智慧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与心理学的互主性实践——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现代藏传佛教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玥玮 《民族艺林》 2016年第2期5-17,共13页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建立意识光谱理论并定义"大精神"。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的广泛接触,也促使了藏传佛教现代形式的产生。现代藏传佛教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即知识整合、全球传播、疗愈与灵修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研究 现代藏传佛教 分析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下载PDF
近代日本佛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及其战争责任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高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134,共9页
近代日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伪满成立前后两个时期。伪满成立前,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以"开教"为主,即以建立传播的根据地和设立分支机构为主。伪满成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除了各宗派寺院开设的... 近代日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伪满成立前后两个时期。伪满成立前,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以"开教"为主,即以建立传播的根据地和设立分支机构为主。伪满成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除了各宗派寺院开设的地域进一步拓展外,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称谓也改为"满洲国",来配合日本政府对伪满的扶植。日本佛教在东北的传教区域扩大到了关东厅所辖区之外的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佛教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地区的积极传教,除了佛教宗派自身发展的需求外,也是日本佛教扭曲的战争观推动的结果。日本佛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以及七七事变后在全中国范围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可回避的战争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佛教 东北地区 战争责任
原文传递
《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中“善巧方便”概念思想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恭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5,170,共8页
佛教善巧方便概念与思想,是佛教教法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大乘佛教思想中,般若代表认识佛教真理的智慧,善巧方便则是指面向现实世界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因此,寻求般若思想与善巧方便思想之间的有机整合... 佛教善巧方便概念与思想,是佛教教法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大乘佛教思想中,般若代表认识佛教真理的智慧,善巧方便则是指面向现实世界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因此,寻求般若思想与善巧方便思想之间的有机整合,本应是大乘佛教智慧学及其伦理学建设的合理方向,但长期以来佛教的传播发展中往往只片面强调了般若智慧而忽略了善巧方便的平衡。大乘佛教经典《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就是最早的一部在严格意义上自觉建构善巧方便思想的经典,因此对于这部经典中善巧方便概念思想的梳理、研究,对于理解大乘佛教思想中"出世"与"入世"关系的实质,以及对于理解近现代中国佛教文化的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 大乘佛教 佛教的现代转型
下载PDF
韩国佛教中的带妻僧问题与佛教净化运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元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0,共9页
近代韩国佛教在追求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向日本学习,输入带妻食肉风俗,带妻僧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佛教界内部出现带妻僧与比丘僧的对立。这种对立与日帝推行的寺刹令体制紧密相关,因此解放后虽然比丘僧方面仍以佛教大众化为目标,却将... 近代韩国佛教在追求社会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向日本学习,输入带妻食肉风俗,带妻僧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佛教界内部出现带妻僧与比丘僧的对立。这种对立与日帝推行的寺刹令体制紧密相关,因此解放后虽然比丘僧方面仍以佛教大众化为目标,却将占据主导地位的带妻僧视为守旧僧侣,甚至归为亲日佛教的残渣余孽,在李承晚政权支持下开展了佛教净化运动。虽然比丘僧方面通过净化运动掌握了宗权,接管了大部分寺刹,但是也导致佛教内部纠纷升级,最后发生分宗事件,佛教的社会地位也大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韩国佛教 带妻僧 殖民地性 净化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