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钱震 钱军 +7 位作者 张永宁 林江 季勇慧 王法春 陈巧云 杨磊 马玉娟 徐蓓 《现代医学》 2014年第8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和采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以来9例恶性血液病及4例健康供者予以联合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单用G-CSF进行动员,再予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不同年龄组、疾病及动员方案...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和采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以来9例恶性血液病及4例健康供者予以联合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单用G-CSF进行动员,再予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分析不同年龄组、疾病及动员方案等对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成功采集,供者组(G-CSF方案)动员时间明显小于疾病组(化疗+G-CSF方案),两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分组之间动员及采集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动员采集方案,可成功采集,采集过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CD34+细胞 动员方案
原文传递
G-CSF的不同方案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丹红 郭梅 +4 位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孙琪云 张石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5-167,共3页
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最佳动员方案,对HLA完全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者rhG-CSF10μg/(kg·d)的动员方案组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供者... 为了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最佳动员方案,对HLA完全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者rhG-CSF10μg/(kg·d)的动员方案组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供者rhG-CSF5μg/(kg·d)的动员方案组(P<0.05)。供者rhG-CSF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别。供者不同rhG-CSF动员剂量及采集时间所获得的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供者10μg/(kg·d)的动员效果明显优于供者5μg/(kg·d)的动员效果。供者10μg/(kg·d)的动员方案在第4天或第5天采集时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第4天采集可缩短动员天数,降低费用,因此对供者采用10μg/(kg·d)动员方案时在第4天采集单个核细胞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员方案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妙婵 蔡葵 +2 位作者 吴敏华 陈活强 刘棋枫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干细胞最佳的采集时机。方法采用固定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即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每12 h一次(8:00、20:00各一次)。采集供... 目的通过观察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干细胞最佳的采集时机。方法采用固定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即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每12 h一次(8:00、20:00各一次)。采集供者动员后第4天多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用于测定血常规及CD34+细胞,绘图并观察分布规律。结果采用固定时间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干细胞均在12:00达到峰值,供者动员后第5天10:00至15:00为最佳采集时机。结论采用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能预期获得干细胞在外周血分布的规律以及采集的最佳时机,建立干细胞采集的临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 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 分布规律 最佳采集时机
下载PDF
EAC动员方案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娜 郭智 +6 位作者 刘玄勇 陈晓 张弋慧智 李旭绵 韦丽娅 王月乔 谢晶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EAC动员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过EAC方案或环... 目的探讨EAC动员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过EAC方案或环磷酰胺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36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采用EAC方案(EAC组),20例采用环磷酰胺方案(环磷酰胺组)。当白细胞≤1.0×10^(9)/L时给予G-CSF,每天10μg/kg,分两次皮下注射,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不良反应及ASCT后造血重建情况。结果EAC组和环磷酰胺组化疗后分别使用G-CSF动员中位天数5 d(3~8 d)、7 d(4~12 d)后开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成功率分别为100%(16/16)和75.0%(15/20),采集优良率分别为87.5%(14/16)、25.0%(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两组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67×10^(6)/kg、3.45×10^(6)/kg,单个核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7.16×10^(8)/kg、5.09×10^(8)/kg,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4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4.219,P<0.001;Z=-2.118,P=0.034;Z=-3.104,P=0.002)。EAC组和环磷酰胺组≥3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16/16)和90.0%(18/20),≥3级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3.8%(7/16)和25.0%(5/20),≥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和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2;P=0.298;P=0.245)。两组感染、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后续ASCT均采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EAC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0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5 d;环磷酰胺组分别为12.0 d、13.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4.698,P<0.001;Z=-3.757,P<0.001)。结论EAC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采集数目,优良采集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AC动员方案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原文传递
A novel handover scheme using torch nodes and adaptive measurement aggreg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QoS in 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5
作者 P.J.Pramod B.C.Jinag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8年第1期24-35,共12页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of trans- 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as been happening at a faster pac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s the demand for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increases, the need for an improve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of trans- 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as been happening at a faster pac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s the demand for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increases, the need for an improved seam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handle higher data traffic in a highly mobile environment becomes imperati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schem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high-speed railway (HS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ing the concept of torch nodes (TNs) and adaptive measurement aggregation (AMA). The system was modeled using an object-oriented discrete event sim- ulator, and the performance was analyzed against the existing single-antenna sche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with its minimal imple- mentation overhead can efficiently perform seamless han- dover with reduced handover failure and communication interruption prob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Cellular wirelesstechnology . Long-term evolution mobile relaysHandover scheme Quality of services
下载PDF
基于PMCL方法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定位机制
6
作者 吕春峰 朱建平 陶正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10期28-31,共4页
针对传统的蒙特卡洛(MC)移动定位方法迭代次数较多、样本数量易衰减、观测值多样性差等缺点,提出了改进的群蒙特卡洛定位(PMCL)机制:采用两重限制手段降低迭代次数;采用蒙特卡洛群对重采样进行精确匹配。基于节点密度、锚节点分布比例... 针对传统的蒙特卡洛(MC)移动定位方法迭代次数较多、样本数量易衰减、观测值多样性差等缺点,提出了改进的群蒙特卡洛定位(PMCL)机制:采用两重限制手段降低迭代次数;采用蒙特卡洛群对重采样进行精确匹配。基于节点密度、锚节点分布比例、样本数量等参数,对PMCL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PMCL机制与其他的基于序列蒙特卡洛(SMC)机制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PMCL机制的延时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在节点移动速度较低、节点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其定位准确度也优于其他的定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定位机制 隐藏终端耦合机制 群蒙特卡洛定位机制
下载PDF
基于批处理传输方案的移动流媒体系统的缓存分配算法
7
作者 雷正雄 廖建新 朱晓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6-910,共5页
该文介绍了在WCDMA网络中基于代理的移动流媒体系统以及评价其中代理服务器缓存分配算法性能的平均网络传输成本和移动终端的平均播放启动延时这两个指标;推导出在移动批处理(MBatching)传输方案下与这些指标相对应的节省值和综合节省... 该文介绍了在WCDMA网络中基于代理的移动流媒体系统以及评价其中代理服务器缓存分配算法性能的平均网络传输成本和移动终端的平均播放启动延时这两个指标;推导出在移动批处理(MBatching)传输方案下与这些指标相对应的节省值和综合节省值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移动流媒体系统的,使所有流媒体节目的总的综合节省值最大的缓存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他分配算法相比,可使总的综合节省值更大,节省更多的网络传输成本,取得更大的字节命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流媒体系统 移动批处理传输方案 缓存分配算法 综合节省值
下载PDF
GSM数字移动电话业务管理浅述
8
作者 卫伟忠 《世界电信》 1995年第3期24-26,共3页
本文针对GSM业务管理中的编号计划、SIM卡管理和计费处理等与TACS系统差别较大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处理办法,旨在为GSM经营者在业务管理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移动通信 移动电话 业务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