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菌种混合发酵马铃薯渣产蛋白饲料 被引量:30
1
作者 程方 李巨秀 +2 位作者 来航线 张高波 卫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1,共7页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改善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该文通过研究菌种对发酵马铃薯渣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改善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其饲用价值。该文通过研究菌种对发酵马铃薯渣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8株菌种对废马铃薯渣进行固态发酵,以未接菌种的培养基为对照,通过单一菌种、双菌组合、菌种比例的发酵试验,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Z9和啤酒酵母PJ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含量为41.72%,蛋白酶活为1 344.93 U/g,纤维素酶活为120.87 U/g,分别比对照组含量提高了78.69%、296.74%和1 473.77%;粗纤维含量为8.47%,比对照组降低了3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多菌种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123’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燕荣 胡海霞 +1 位作者 史晓霞 刘乐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02,共7页
选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两种非酿酒酵母,按照不同菌株与接种顺序,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1∶1)制备‘123’苹果酒;以单菌发酵为对照,分... 选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与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两种非酿酒酵母,按照不同菌株与接种顺序,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1∶1)制备‘123’苹果酒;以单菌发酵为对照,分析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变化、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数量在顺序接种发酵过程中稳定在106~107数量级;与单菌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组乙醇含量降低了0.49%vol~1.6%vol,挥发酸增加了0.02~0.11 g/L。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48 h后再接种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酒样(HS2)发酵结束时酒样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达到最高(9302.20μg/L),其中品种香气较单菌发酵增加了63.4%。2,4-二叔丁基苯酚、正辛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为HS2酒样的特征香气物质(OAV>1),在感官上为‘123’苹果酒增加了果香与花香。因此,先接种有孢汉逊酵母再接种酿酒酵母(1∶1)混菌发酵方案适合应用于‘123’苹果酒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123’苹果酒 非酿酒酵母 香气
下载PDF
废弃烟叶中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3
作者 黄蕾 李媛媛 +5 位作者 何爱民 陈伟华 王晓如 崔冰 来苗 赵铭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以废弃烟叶为来源,分离筛选产细菌纤维素菌株,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废弃烟叶浸提液为碳源和氮源,采用筛选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混菌(1∶1)发酵,考察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 以废弃烟叶为来源,分离筛选产细菌纤维素菌株,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废弃烟叶浸提液为碳源和氮源,采用筛选菌株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混菌(1∶1)发酵,考察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混菌接种量、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和Box-Benhnken试验优化混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产细菌纤维素菌株YC1,其被鉴定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最佳混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废弃烟叶浸提液添加量10%,菌株YC1与酿酒酵母(1∶1)混菌接种量1.0%,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 d。在该优化条件下,细菌纤维素产量最大,为2.71 g/L,比菌株YC1单独发酵细菌纤维素产量(1.18 g/L)提高了1.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细菌纤维素菌株 筛选鉴定 废弃烟叶 混菌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维妮 郭春锋 +2 位作者 张宇翔 魏建平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乳酸菌 多菌发酵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啤酒糟单菌发酵与混菌发酵降解纤维素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河清涛 宾冬梅 +2 位作者 易诚 伍渡清 饶力群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研究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为优选一次发酵菌种,选择黑曲霉及康氏木霉,以纤维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优化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的最佳发酵条件,比较发酵结果。结果表明:黑曲霉在其最适宜... 研究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为优选一次发酵菌种,选择黑曲霉及康氏木霉,以纤维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优化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的最佳发酵条件,比较发酵结果。结果表明:黑曲霉在其最适宜条件下进行单菌发酵,测得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5.90%;康氏木霉在其最适宜条件下进行单菌发酵,测得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6.10%;而进行混菌发酵时,在料水比1∶2、混菌接种量20%(黑曲霉与康氏木霉的比例为6∶4)、30℃下培养3d的条件下,纤维素含量达到最低,质量分数为4.40%。表明混菌发酵比单菌种发酵降解纤维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单菌发酵 混菌发酵 纤维素含量 黑曲霉 康氏木霉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杏鲍菇菌糠混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佳腾 杨凡提 +1 位作者 王世康 张恩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802-4816,共15页
本试验旨在降低杏鲍菇菌糠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饲用品质。从杏鲍菇菌糠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与酿酒酵母和乳酸片球菌组成复合菌剂对杏鲍菇菌糠进行混菌发酵,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杏... 本试验旨在降低杏鲍菇菌糠中纤维素含量,提高其饲用品质。从杏鲍菇菌糠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与酿酒酵母和乳酸片球菌组成复合菌剂对杏鲍菇菌糠进行混菌发酵,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菌糠发酵品质的10个影响因子进行筛选,然后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影响因子进一步优化,建立杏鲍菇菌糠发酵模型,并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发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1)试验筛选出3株纤维素分解优势菌株,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菌种,作为后续发酵试验菌种。2)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工艺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体积比(X 1)为1.94∶1.00,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添加量为4.7%,麸皮添加量为10.4%,含水量为46.1%,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NDF降解率为21.86%,通过验证试验获得的NDF降解率为21.08%,与预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NDF降解率比优化前提高了15.33%。3)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杏鲍菇菌糠营养价值显著提高,混合菌液发酵组的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显著高于杏鲍菇菌糠原料组和不加菌液发酵组(P<0.05),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显著低于鲍菇菌糠原料组和不加菌液发酵组(P<0.05),并且发酵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B 1(AFB 1)的含量(P<0.05),但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发酵前后3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均符合我国公布的《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分解菌的混菌发酵条件,能够显著降低杏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纤维素分解菌 混菌发酵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纪成 李黄琨 +3 位作者 李秀 张敏 赵云焕 姬万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开发利用花生秸秆,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秸秆产生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确定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工艺参数。试验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以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为考察指标,以花生秸秆为发酵对象,研究含水量、接种... 为开发利用花生秸秆,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秸秆产生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确定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工艺参数。试验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以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为考察指标,以花生秸秆为发酵对象,研究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和氮源比例对发酵后花生秸秆中粗蛋白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花生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花生秸秆初始水分含量为70%,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为4∶1,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10 d,氮源比例为1%。花生秸秆经混合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3.39%(P<0.05),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0.10%、57.97%、14.66%和21.53%(P<0.05),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混菌发酵 粗蛋白 纤维素酶 蛋白饲料
下载PDF
不同酵母菌及芽孢杆菌混合菌株液态白酒发酵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小毛 刘婷婷 +2 位作者 杨团元 缪礼鸿 刘俊超 《酿酒科技》 2015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分别对东方伊萨酵母Z1和酿酒酵母XG-1纯种及混合菌种液态法酿酒过程中的酵母菌动态变化及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接种单一酵母菌的纯种发酵相比,Z1和XG-1混合菌数比例为1∶5时,发酵产物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浓...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分别对东方伊萨酵母Z1和酿酒酵母XG-1纯种及混合菌种液态法酿酒过程中的酵母菌动态变化及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接种单一酵母菌的纯种发酵相比,Z1和XG-1混合菌数比例为1∶5时,发酵产物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浓度均较高。采用双株酵母混合发酵在同时获得具有较高乙醇和乙酸乙酯浓度的发酵产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东方伊萨酵母Z1与酿酒酵母菌XG-1进行混合接种时,尽管XG-1菌株的起始菌数比Z1低5~10倍,但在发酵后期酿酒酵母XG-1活菌数仍占优势。东方伊萨酵母菌株Z1在高粱、小麦和玉米3种原料中的纯种发酵酒精度均在5.0%vol左右,但添加20%酿酒酵母XG-1后混合发酵得到的酒精度达9.2%vol,此外,混合菌发酵产物中异戊醇等高级醇类含量明显比Z1纯种发酵高。将东方伊萨酵母菌Z1,酿酒酵母XG-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WB-1以1∶5∶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发酵,结果表明,2种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始终占优势,而芽孢杆菌在发酵中后期明显受到抑制。添加芽孢杆菌后,除己酸、庚酸含量有明显提高外,对发酵产物中乙醇、乙酸乙酯等其他成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液态混合发酵 东方伊萨酵母 酿酒酵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马铃薯早疫病拮抗菌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龙 康冀川 +2 位作者 雷帮星 文庭池 钱一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1期27-31,43,共6页
为了利用拮抗细菌防治马铃薯早疫病,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茄链格孢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e4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 为了利用拮抗细菌防治马铃薯早疫病,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茄链格孢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e4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d213。生长速率法,检测该三株菌单菌发酵、混菌发酵对茄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he41、D1与hd213单菌发酵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发酵液浓度为4%时,其抑菌率分别为68.59%、62.12%和73.87%;与单菌株发酵相比,该三株菌混菌发酵无增效作用。菌株he41、D1与hd213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大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链格孢菌 拮抗细菌 发酵 混菌发酵
下载PDF
豆渣发酵酱油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梦茹 刘美蓉 +2 位作者 朱娜丽 全明明 张宝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以豆渣代替豆粕为原料,在传统低盐固态发酵法的基础上,利用米曲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原料配比、菌种配比、高压蒸煮时间、盐水浓度和冷热杀菌这5个单因素进行探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豆渣发酵生产酱... 以豆渣代替豆粕为原料,在传统低盐固态发酵法的基础上,利用米曲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原料配比、菌种配比、高压蒸煮时间、盐水浓度和冷热杀菌这5个单因素进行探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豆渣发酵生产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m(豆渣)∶m(麸皮)=6∶4、菌种配比:米曲霉∶黑曲霉=4∶1、高压蒸煮时间30 min、盐水浓度10%、利用冷热混合杀菌。成品的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定都符合国标,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酱油 米曲霉 黑曲霉 混合发酵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混菌发酵新型乳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毅坚 张建前 +3 位作者 胡秋月 杨发涛 吕吉升 杜刚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2,共6页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从自酿甜米酒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菌株后,对7株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中两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为乳酸菌和酵母菌。选取其中的乳酸菌RSJ-1菌株进行单菌发酵乳品的发酵实验,乳酸菌RSJ-1和酵母菌J... 从酸奶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从自酿甜米酒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菌株后,对7株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中两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为乳酸菌和酵母菌。选取其中的乳酸菌RSJ-1菌株进行单菌发酵乳品的发酵实验,乳酸菌RSJ-1和酵母菌JMJ-1进行发酵乳品的混菌发酵实验,对发酵乳制品的凝乳状态、乳清析出、气味和pH值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GC/MS检测技术,分析了乳酸菌单菌发酵乳制品和乳酸菌及酵母菌混菌发酵乳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乳和混菌发酵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和烃类物质,但各组分有较大差异。混菌发酵样品中增加了苯乙醇和3-甲基丁醇等风味物质,致使混菌发酵乳制品具有更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混菌发酵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香萍 龚大春 +1 位作者 陈国华 周媛 《酿酒科技》 2010年第9期21-24,共4页
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以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因素为考察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 以稻草秸秆粉为碳源,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进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以混合菌接种比例、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发酵时间和三角瓶装量4因素为考察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接种比例为1∶1、麦麸与稻草粉质量比为1∶3.0、发酵时间为4 d、装量为50 mL/1000 mL三角瓶。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FPA酶活、CMC酶活、β-G酶活分别为5.29 IU/mL、9.33 IU/mL和49.91 IU/mL,分别是单菌发酵的2.28~2.47倍、2.39~2.45倍、1.38~2.09倍。混合菌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均高于各种菌单独发酵产生的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黑曲霉 混合发酵 纤维素酶
下载PDF
混菌发酵玉米秸秆基质蛋白质含量及木质素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建中 柯丽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玉米秸秆经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后,其基质粗蛋白含量由8.13%提高到13.41%。为进一步提高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及木质素酶系的活性,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豆渣(2%、3%、4%)、(NH4)2SO4(1... 与平菇单菌发酵相比,玉米秸秆经平菇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后,其基质粗蛋白含量由8.13%提高到13.41%。为进一步提高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及木质素酶系的活性,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豆渣(2%、3%、4%)、(NH4)2SO4(1%、2%、3%)、CuSO4.5H2O(0.04、0.4、4 mmol/L)、MnSO4(0.001、0.01、0.1 mmol/L)。结果表明:所试浓度的豆渣和(NH4)2SO4、0.01 mmol/L MnSO4均显著提高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其中2%的豆渣、3%的(NH4)2SO4效果较好;所试浓度的豆渣、(NH4)2SO4和MnSO4均显著提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0.04、0.4、4 mmol/L CuSO4.5H2O显著提高漆酶的活性,而只有0.4和4 mmol/L的CuSO4.5H2O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2%的豆渣、3%的(NH4)2SO4、0.4 mmol/L的CuSO4.5H2O和0.01 mmol/L的MnSO4对漆酶活性提高的幅度最大,当添加的豆渣、(NH4)2SO4、CuSO4.5H2O和MnSO4的浓度分别为3%、3%、4 mmol/L和0.01 mmol/L时,对应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含量 木质素酶系 混菌发酵 玉米秸秆 氮源 Cu^2+和Mn^2+
下载PDF
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朝珍 康三江 +6 位作者 张辉元 慕钰文 袁晶 张海燕 张霁红 宋娟 张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80,共7页
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 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模型对苹果酒酒精发酵阶段酶活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方式1、2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15.11 nmol/(min·mL)、19.71 mg/(h·mL),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加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复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与27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胶酶、蛋白酶与18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对挥发性物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而α-淀粉酶则与各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布有孢圆酵母 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酶活性 挥发性物质 苹果酒
下载PDF
混合菌发酵豆粕条件优化及功能性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的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迎春 曹宇 +4 位作者 张建新 张娜 毕林杰 刘甜 陈建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4007-4011,共5页
研究采用乳酸菌(Lactotacill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组合优化豆粕固态发酵,在接种量相同、发酵时间不同的条件下,以未发酵豆粕为对照,测定各组的蛋白... 研究采用乳酸菌(Lactotacill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组合优化豆粕固态发酵,在接种量相同、发酵时间不同的条件下,以未发酵豆粕为对照,测定各组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含量,选出最佳发酵方案。研究表明,不同组合的菌种及不同的发酵时间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菌种组合营养成分增加量不同,其中乳酸菌∶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1∶1∶1组增长最为明显,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其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发酵第五天时达到最高点,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组合,较0 d时提高了24.38%;灰分含量较低,较0 d时降低了8.89%,可作为豆粕发酵的适宜菌种组合。并利用HPLC同时测定未发酵豆粕和发酵最优豆粕中水苏糖和棉子糖含量。结果显示,发酵最优豆粕中水苏糖和棉子糖含量显著降低,可有效缓解动物食用后的消化不良、胀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混合菌发酵 水苏糖 棉子糖 HPLC
下载PDF
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提高柑橘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艳 范铭 +6 位作者 童创 陆胜民 杨颖 邢建荣 郑美瑜 唐伟敏 刘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4-479,共6页
为提高柑橘皮渣的利用率,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即在脐橙皮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先接种植物乳杆菌,28℃发酵2 d后接种青霉菌,28℃继续发酵5 d后,加入1.5倍体积无菌水,45℃、100 r·min^(... 为提高柑橘皮渣的利用率,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即在脐橙皮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先接种植物乳杆菌,28℃发酵2 d后接种青霉菌,28℃继续发酵5 d后,加入1.5倍体积无菌水,45℃、100 r·min^(-1)放置24 h。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总膳食纤维(TDF)分别达到42.0%和90.8%以上,SDF/TDF达到46.2%,比未发酵柑橘皮渣分别提高3.08倍、50.1%和1.72倍,SDF含量及SDF/TDF比单独青霉菌恒温(28℃)发酵产物中对应指标分别提高33.8%和30.1%。说明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可显著提高脐橙皮渣中SDF含量。该工艺对蜜柑和胡柚皮渣发酵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渣 膳食纤维 混菌发酵 分段控温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纳豆混合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耿晓然 徐慧 +2 位作者 卢鑫 袁耀武 张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为了改善纳豆的风味和口感,提高其可食用性,通过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降低纳豆的氨腥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纳豆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混合菌种比例为3∶1,大豆... 为了改善纳豆的风味和口感,提高其可食用性,通过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降低纳豆的氨腥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纳豆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混合菌种比例为3∶1,大豆含水量为60%,大豆的铺层厚度为3 cm,高温蒸煮30 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8 h,后熟1 d,此条件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降低了40.1%,纳豆激酶活力提高了39.1%,纳豆的风味和口感均得到提升,更适合我国居民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发酵 纳豆激酶 感官评价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混菌发酵紫山药酒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研究
18
作者 谢晶晶 王水兴 +1 位作者 吴凌伟 吴佳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220,共6页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 为改善紫山药酒风味,该研究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混和发酵制备紫山药酒。以感官评分与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对紫山药酒抗氧化性、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山药酒最优发酵工艺为:酿酒酵母接种量8%,德尔布有孢圆酵母接种量4.8%,蔗糖添加量20%,发酵温度23℃,发酵时间10d。在此条件下酿造的紫山药酒,感官评分为92分,酒精度为10.3%vol,总酚含量为508mg/L,花青素含量为185mg/L。德尔布有孢圆酵母的加入显著增加了紫山药酒的抗氧化能力、有机酸含量和挥发性香气成分,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酒相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1.2%、4.9%与2.8%;有机酸总量增加了0.52g/L;香气成分由11种升高到28种,酯类和醛类的种类和含量有所提升。综上,德尔布有孢圆酵母赋予了紫山药酒更多风味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紫山药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山药酒 混菌发酵 工艺优化 抗氧化 有机酸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工艺
19
作者 刘秦明 白彬阳 +2 位作者 陈中爱 薛桥丽 胡永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3,共6页
为满足市场对腐乳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菌株混菌发酵制备膏状腐乳。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前发酵条件,并测定膏状腐乳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少孢根霉(Rhi... 为满足市场对腐乳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菌株混菌发酵制备膏状腐乳。以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前发酵条件,并测定膏状腐乳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毛霉(Mucor)∶酵母∶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接菌比例为4∶2∶2∶2,接菌浓度1.0×10^(6)CFU/mL,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混菌发酵膏状腐乳的蛋白酶活力为123.84μg/g,显著高于少孢根霉(90.07μg/g)和毛霉(102.14μg/g)单菌发酵腐乳(P<0.05)。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结束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5.77 mg/g,其中34.35%是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8 mg/g,高于单菌株少孢根霉(4.25 mg/g)和毛霉(3.66 mg/g)发酵腐乳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对比单菌和混菌发酵剂发酵膏状腐乳前发酵终点时的感官品评结果,混菌发酵膏状腐乳的综合评分最高,香气浓郁,且滋味丰富。综合来看,混菌发酵膏状腐乳在各方面均优于单菌发酵膏状腐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状腐乳 混菌发酵 响应面法优化 蛋白酶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混合菌株发酵板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文静 许恒毅 +2 位作者 甘蓓 周渊坤 张锦峰 《江西科学》 2024年第4期710-715,共6页
板鸭作为传统腌腊制品,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但在提倡健康饮食的今天,传统板鸭加工已不能满足需求。混合菌株发酵板鸭可以增加风味,提升板鸭品质,推动传统腌腊制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介绍了发酵板鸭优势菌种、混合菌株发酵对板... 板鸭作为传统腌腊制品,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但在提倡健康饮食的今天,传统板鸭加工已不能满足需求。混合菌株发酵板鸭可以增加风味,提升板鸭品质,推动传统腌腊制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介绍了发酵板鸭优势菌种、混合菌株发酵对板鸭品质影响以及混合菌株发酵板鸭工艺优化研究现状。并对混合菌株发酵板鸭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以期为传统板鸭加工工艺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鸭 混合菌株发酵 品质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