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和丹参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71
1
作者 陈刚 徐晓玉 +1 位作者 严鹏科 廖端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检测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MP组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 MVD和 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 ;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P可抑制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 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丹参对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丹参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江从庆 刘志苏 +3 位作者 钱群 何跃明 袁玉峰 艾中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而产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是肿瘤细胞适应缺氧而产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IF-1α 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结果:大肠腺癌组织HIF-1α mRNA阳性表达率为67.8%(42/62),腺瘤组织为44.4%(8/18)。腺癌组织从Dukes’A期到Dukes’C+D期HIF-lα mRNA表达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HIF-1α mRNA表达平均阳性率为:腺瘤44.4%;腺癌Dukes’A期41.2%,Dukes’B期72.2%,Dukes’C+D期81.5%。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组(59.7% vs 33.3%,P<0.005).HIF-1α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r_s=0.768,P<0.01),与MVD呈正相关(r_s=0.683,P<0.05)。结论:HIF-1α及其靶基因 VE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这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腺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腺癌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VEGF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肺岩宁方抗C57小鼠Lewis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中奇 徐振晔 +1 位作者 邓海滨 张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C57小鼠Lewis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阳性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接种后第5d进行药物干预;在...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C57小鼠Lewis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阳性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接种后第5d进行药物干预;在治疗的第14d、21d、28d每组分别随机处死10只小鼠,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切片的MVD、血管阳性面积和VEGF表达。结果第14d,化疗组、综合组、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和28d,综合组和肺岩宁组小鼠肿瘤MVD和血管阳性面积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对照组和化疗组VEGF表达逐渐升高,而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呈降低趋势。结论肺岩宁方可减少VEGF表达和降低肿瘤MVD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岩宁方 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Nrf2/HO-1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佘颜 王宇红 +3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刘芳 蔡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在d 1、3、7三个时间点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 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v WF阳性表达微血管在d 3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d 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假手术组Nrf2、HO-1mRNA及蛋白呈少量表达,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d 3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能上调Nrf2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Nrf2mRNA在d 7,Nrf2蛋白表达在d 1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HO-1mRNA及蛋白在d 7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HO-1mRNA在d 3,HO-1蛋白在d 3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途径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血管新生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绒毛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早孕绒毛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植枝福 刘俐伶 +2 位作者 杨文梅 周卓琳 庞丽红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早孕绒毛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与早孕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稽留流产组)及30例早孕人工流产(早孕人工流产组)绒毛EGFR、VEGF的表达及...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早孕绒毛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与早孕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稽留流产组)及30例早孕人工流产(早孕人工流产组)绒毛EGFR、VEGF的表达及绒毛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的MVD(7.03±1.72)比早孕人工流产组(14.74±1.66)显著降低(P<0.01)。稽留流产组绒毛的EGFR表达水平(0.42±0.14)表达比早孕人工流产组(0.49±0.07)低(P<0.05),稽留流产组绒毛的VEGF表达水平(0.47±0.12)表达比早孕人工流产组(0.60±0.12)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早孕人工流产绒毛及稽留流产绒毛中EGFR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EGFR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绒毛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与绒毛血管生成状况密切相关,EGFR和VEGF低表达参与了稽留流产的绒毛血管的形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 稽留流产
原文传递
宫颈癌CT灌注成像与VEGF、MV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永 余莹莹 +2 位作者 郭云泉 文智 张忠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行宫颈CT灌注扫描,并与11例宫颈良性病变作对照。根据灌注所得图像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分析CT灌...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行宫颈CT灌注扫描,并与11例宫颈良性病变作对照。根据灌注所得图像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灌注时间-密度曲线特点为速升缓降或中高位强化型,短时间达峰值,峰值高于宫颈良性对照组。宫颈癌组的灌注参数BF、BV、PEI、PMB、MTT、TTP与宫颈良性病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宫颈癌灌注参数BF、BV、PEI、PMB呈正相关,与MTT、TTP呈负相关。宫颈癌Ⅰ期与Ⅱ期MV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MVD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之间VEGF表达及MVD计数有差异(P<0.05),但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为富血供、高灌注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结合VEGF、MVD分析,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复合缓释载体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靖宏 刘友山 +1 位作者 谈伟强 洪晓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0-605,共6页
探讨以PluronicF-127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载体构建的复合物对脂肪组织血管生长及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从人体获取脂肪,经纯化,消化后按加入物不同分成4组,即实验组(脂肪+30%PluronicF-127+20ng/mlVEGF)、VEGF对照组(脂肪+20ng/ml... 探讨以PluronicF-127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载体构建的复合物对脂肪组织血管生长及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从人体获取脂肪,经纯化,消化后按加入物不同分成4组,即实验组(脂肪+30%PluronicF-127+20ng/mlVEGF)、VEGF对照组(脂肪+20ng/mlVEGF)、PluronicF-127对照组(脂肪+30%PluronicF-127)、空白对照组(单纯脂肪)。各组混合物分别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在3、6和12周分别取材,行移植物质量、电镜超微结构、组织学染色和微血管CD34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移植物重量和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PluronicF-127为载体构建的VEGF复合物能促进移植后脂肪组织血管的生成从而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PluronicF-12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杰 王霞 +3 位作者 陈玉龙 刘华 许春进 李继昌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5期501-502,51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6例大肠癌、2 2例大肠腺瘤和 10例大肠正常组织进行SurvivinmRNA和PCNA检测 ,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6例大肠癌、2 2例大肠腺瘤和 10例大肠正常组织进行SurvivinmRNA和PCNA检测 ,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mRNA、PCNA指数和MVD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组织 (P <0 .0 5 )。SurvivinmRNA表达阳性组中 ,MVD和PCNA指数均明显高于SurvivinmRN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SURVIVIN表达 血管生成 细胞增殖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5-606,624,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6岁 (5 0 5 6± 10 5 2岁 ) ,肿瘤直径为 2~ 2 3cm(8 0 5± 6 17cm)...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8~ 76岁 (5 0 5 6± 10 5 2岁 ) ,肿瘤直径为 2~ 2 3cm(8 0 5± 6 17cm)。对不同大小和不同分化程度的HCC肿瘤微血管进行分型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测量肿瘤微血管直径、梁索直径和病灶大小 ,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大小与肿瘤微血管分型、直径和肿瘤梁索直径呈正相关 ,与MVD呈负相关 ,与肿瘤微血管梁索直径比不相关。结论 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微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密度 肿瘤微血管直径 肿瘤微血管造影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思敬 路忠志 +4 位作者 孙博 张磊 李敏 任小龙 杜云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弹性成像(UE)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将其纳入PTC组,同期选取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弹性成像(UE)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将其纳入PTC组,同期选取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均采取UE检查,对比两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TC患者UE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对两组肿瘤组织标本采取CD34免疫组化染色后获取MVD计数,并测定两组肿瘤组织标本中自噬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LC3)]、侵袭基因[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1(BCORL1)]以及增殖基因[Xklp2靶蛋白(TPX2)、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表达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TC的UE参数与MVD计数、自噬、侵袭及增殖有关基因表达的关联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UE参数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PTC组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均高于良性组(t=8.577,t=5.438;P<0.05),而每个高倍视野中MVD计数低于良性组(t=11.498,P<0.05),肿瘤组织标本中PTEN、LC3mRNA表达量低于良性组,ADAM9、BCORL1、TPX2及Twist1mRNA表达量高于良性组(t=13.587,t=24.321,t=15.139,t=9.537,t=17.437,t=14.978;P<0.05)。PTC患者UE的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与MVD计数、PTEN、LC3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599、r=-0.412,r=-0.543,r=-0.520,r=-0.574,r=-0.439;P<0.05),与ADAM9、BCORL1、TPX2及Twist1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2,r=0.492,r=0.522,r=0.496,r=0.615,r=0.491,r=0.585,r=0.564;P<0.05);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6.234,t=2.311;P<0.05);诊断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的AUC为0.883,弹性比值的AUC为0.792,蓝色面积比值的AUC为0.741。结论:UE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与PTC患者肿瘤MVD、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超声弹性成像(UE) 弹性比值 蓝色面积比值 微血管密度(mvd) 生物学行为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亦斌 吴伟岗 陈国宝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D34表达并计算MVD值,分析MVD值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D34表达并计算MVD值,分析MVD值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MVD值为30.2±6.3,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的13.1±1.6和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MVD值与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直肠癌高MVD值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71%,显著低于低MVD值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VD值在结直肠癌中较高,并能够预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血管密度(mvd)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在宫颈腺癌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玺龙 姚丽青 +3 位作者 孙睿 季天海 李霞 宋蜀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453-2456,2459,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AUC)肿瘤中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3例FIGO临床Ⅰ期和Ⅱ期宫颈腺癌肿瘤组织的MVD及ki-67表达,应用SPS...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AUC)肿瘤中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3例FIGO临床Ⅰ期和Ⅱ期宫颈腺癌肿瘤组织的MVD及ki-67表达,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肿瘤MVD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该组病例中,肿瘤MVD的范围为22.2~51.6,中位值为35.7(36.6±8.4),宫颈腺癌MVD水平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相关(P<0.05)。微血管计数≥35.7的病例术后生存率低于微血管计数<35.7的病例(P=0.0271)。Cox比例风险模型证实MVD水平可作为宫颈腺癌患者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宫颈腺癌中肿瘤血管新生与肿瘤进展有关,高MVD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患者,MVD水平可独立用于预测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宫颈腺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三叶因子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秋宁 马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研究三叶肽因子 3(trefoilfactor3,TFF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40例原发性胃癌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以抗C... 目的 研究三叶肽因子 3(trefoilfactor3,TFF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40例原发性胃癌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以抗CD34标记。结果 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TFF3全部阴性表达, 40例胃癌组织TFF3表达阳性率为 60% (24 /40)。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5),而与性别、肿瘤的浸润程度、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TFF3阳性及阴性表达组MVD均值分别为 32. 71±8. 04、26. 94±9. 08,两组间MV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胃癌组织中TFF3表达增高,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微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FF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TACE治疗对肝癌组织VEGF和MVD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向华 孙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加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方法经确诊的HCC患者85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对照组)和TACE中加用重组人血管内...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加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方法经确诊的HCC患者85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对照组)和TACE中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化疗栓塞药物,治疗组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30mg栓塞;TACE术当天和第28天分别穿刺取肿瘤组织,对其进行VEGF和MVD的测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VD分别为61.76±20.12和62.64±22.83(P>0.05),VEGF分别为125.94±75.41和190.07±86.96(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VD分别为62.00±24.18和51.48±15.79(P<0.01),VEGF分别为127.10±77.81和88.47±75.89(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40)和61.9%(26/42)。结论 TACE能够减少HCC组织内已生成的血管数量,影响VEGF分泌,促进病灶内新生血管生成;TACE术中栓塞加用恩度能够有效降低HCC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增加TACE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顾应江 夏祥国 +4 位作者 李定军 刘亮 江涌 包长顺 陈礼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和正常...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并用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脑膜瘤和正常脑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脑膜瘤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9%,其中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1%,15%;MVD为6—55,x^-±s为28±11;正常脑膜中无HIF-1α表达,MVD为4±1,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HIF-1α阴性(-)表达者,MVD为11±5;呈弱(+)、中(++)及强阳性(+++)表达者,MVD分别为23±10.36±13及47±15;HIF-1α阳性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k=0.766,P〈0.01)。结论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HIF-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调控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为脑膜瘤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缺氧诱导因子-1(HIF-1) 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 微血管密度(mvd)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丽青 季天海 +1 位作者 余英豪 曾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研究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Ki -1EALCL)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2例Ki -1EALCL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Ⅷ -RAg和CD 3 1的表达 ,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目的 研究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Ki -1EALCL)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2例Ki -1EALCL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Ⅷ -RAg和CD 3 1的表达 ,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Ki-1EALCL微血管密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细胞表型无关 ,而与PCNA标记指数有关(P <0 .0 1)。Kaplan -Meier分析显示微血管计数 <2 0 .5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微血管计数≥ 2 0 .5的患者预后较差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微血管密度与患者生存率相关 ,提示肿瘤血管生成分析和微血管密度计量是评价EALCL患者预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外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生物学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增加前列腺增生患者血尿发生率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贤德 郭利君 +3 位作者 颜东文 张菊兰 史葆光 陈一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尿及BPH组织中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分析295例单纯BPH及43例BPH合并DM患者的临床参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前列腺组织病理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抗原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尿及BPH组织中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分析295例单纯BPH及43例BPH合并DM患者的临床参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前列腺组织病理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抗原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PH合并DM组患者血尿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BPH组(P<0.05)。合并DM的BPH组织中VEGF、MVD显著高于单纯BPH(P<0.05和P<0.01),并且VEGF与MVD呈正相关(Rs=0.152,P<0.01)。结论血管新生是BPH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与BPH血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DM能够促进BPH组织中的血管新生,从而加速BPH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造成BPH患者血尿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糖尿病 血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敏 徐杰 +2 位作者 康婷 段伟 张璐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微血管密度(MVD)以及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88例以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VEGF及... 目的分析微血管密度(MVD)以及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88例以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2.0%及MVD平均值为(30.26±8.69),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52.6%,(11.52±3.46)](P<0.05);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阳性表达的卵巢癌组织中MVD平均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VEGF阳性表达与MVD平均值呈正相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以及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MVD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及MVD均能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和恶性进展程度,并可能成为卵巢癌临床生物学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PRL-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玫 龙飞 +3 位作者 李姝玉 谷雨妹 邱雪杉 王恩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Blot方法检测1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RL-3的表达情...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Blot方法检测1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PRL-3的表达情况,并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PRL-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L-3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组织和癌旁乳腺组织的细胞质,间质无着色。癌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的阳性率为分别为69·4%和35%,癌组织中PRL-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统计分析显示,PRL-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8)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和0·299;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肿瘤大小、ER、PR和C-erBb-2阳性率无明显关系。WesternBlot结果亦证实PRL-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癌旁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44),且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0)。72例乳腺癌中,PRL-3蛋白阳性组MVD的均值高于PRL-3阴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PRL-3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并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来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 转移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子宫颈癌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曲海波 宁刚 +3 位作者 李学胜 鲍丽 陈锡建 李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59,共6页
通过对子宫颈癌CT灌注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分析,研究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对31例子宫颈癌行术前CT灌注扫描。测量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灌注量(PF)、血流量(BV)、强化峰值(PEI)、强化峰值时间(TTP),切取与CT灌注靶... 通过对子宫颈癌CT灌注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分析,研究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对31例子宫颈癌行术前CT灌注扫描。测量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灌注量(PF)、血流量(BV)、强化峰值(PEI)、强化峰值时间(TTP),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对应的31例宫颈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CD34染色,显微镜下Weidener方法计数阳性MVD。分析宫颈癌CT灌注参数与MVD值之间的关系。31例宫颈癌肿瘤组MVD值(27.87±14.72)高于对照组MVD值(7.01±1.71),且有随临床分期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CT灌注参数PF、PEI值分别与MVD表达及计数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和0.45);鳞癌组PF值与MVD值相关(r值为0.42);低分化组PF、PEI值与MVD值相关(r值分别为0.46和0.45);Ⅱ~Ⅲ期组PF、PEI、BV值与MVD值相关(r值分别为0.43、0.49和0.53);有无淋巴结转移组PF值与MVD值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4和0.42)。表明子宫颈癌癌灶CT灌注参数与癌灶MVD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灶血管生成状况、肿瘤组织恶性程度、浸润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级及预后,在宫颈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CT灌注成像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