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典型城市湿地小气候效应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2
1
作者 崔丽娟 康晓明 +4 位作者 赵欣胜 李伟 马牧源 张曼胤 魏圆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8,共7页
在北京市选择8个典型湿地为研究样本,对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湿地对城市温度、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对城市局部环境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和增负氧离子浓度的作用,且距离水体越近小... 在北京市选择8个典型湿地为研究样本,对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湿地对城市温度、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对城市局部环境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和增负氧离子浓度的作用,且距离水体越近小气候效应越强,其中温度与距离显著正相关(R2≥0.81,P<0.01),而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均与距离显著负相关(R2≥0.83,P<0.01);与距离湿地5 km处观测值相比,湿地最高可以降温4.4℃,增湿12.8%,增加负氧离子浓度27.2%;湖泊湿地对局部环境的降温和增湿效果比河流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更加明显,两者分别相差大约1℃和5%左右;因此,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湿地面积的同时,也要根据湿地用途相应地考虑不同的湿地类型,使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温度 湿度 负氧离子 小气候效应
原文传递
春小麦田喷灌的水量分布及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46
2
作者 杜尧东 王建 +3 位作者 刘作新 蔡崇光 杨久廷 甘作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98-400,共3页
春小麦喷灌的田间观测表明 ,在灌浆初期 ,春小麦冠层的截留水量可达 2 5 %~ 30 % ,冠层截留水量可使冠层下方的均匀系数比冠层上方提高 10 .1%~ 12 .7% .喷灌的水分飘移蒸发损失可达总水量的 2 0 %~ 2 5 % .春小麦喷灌可以降低空气... 春小麦喷灌的田间观测表明 ,在灌浆初期 ,春小麦冠层的截留水量可达 2 5 %~ 30 % ,冠层截留水量可使冠层下方的均匀系数比冠层上方提高 10 .1%~ 12 .7% .喷灌的水分飘移蒸发损失可达总水量的 2 0 %~ 2 5 % .春小麦喷灌可以降低空气和土壤温度 ,增加空气实际水汽压和相对湿度 ,这对抑制作物蒸腾将起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春小麦 水量分布 小气候效应 麦田
下载PDF
杨农间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被引量:5
3
作者 贾玉彬 袁玉欣 +2 位作者 裴保华 王德艺 魏红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6-67,共12页
本文根据5a(1993~1997年)人工和自动气象仪器的观测资料,对不同模式杨农间作田中的温、湿、风和蒸发等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杨农间作的防风效能为45%~87%,平均57%;... 本文根据5a(1993~1997年)人工和自动气象仪器的观测资料,对不同模式杨农间作田中的温、湿、风和蒸发等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杨农间作的防风效能为45%~87%,平均57%;可降低日最高气温03℃~34℃,平均降低13℃;降低地面日最高温度60℃,最高可达195℃;提高日平均绝对湿度09hPa~24hPa,平均14hPa;提高日平均相对湿度1%~13%,平均5%;减少水分蒸发17%~36%,平均25%;在干热风日可使相对湿度<30%的持续时间减少45h。因此,杨农间作具有明显的防风、降温、增湿和减少蒸发的作用,这对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农间作 生态环境 气象效应 干旱 风沙 风蚀
下载PDF
农田小气候理论探索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明桃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12期27-30,53,共5页
从介绍农田小气候的概念和农田小气候形成的机理出发,阐述了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农田技术措施小气候效应,并论述了基于农田小气候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关键词 农田小气候 小气候效应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广场和草坪夏季微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卜政花 周春玲 颜凤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23-127,共5页
选择有无遮荫条件下的广场和草坪,于8:00~18:00期间,对其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遮荫条件和下垫面性质都会影响微气候,但遮荫条件对微气候的影响大于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全天除18:00时以外,4种立地条件下的温度排... 选择有无遮荫条件下的广场和草坪,于8:00~18:00期间,对其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遮荫条件和下垫面性质都会影响微气候,但遮荫条件对微气候的影响大于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全天除18:00时以外,4种立地条件下的温度排序为:无遮荫广场>无遮荫草坪>遮荫广场>遮荫草坪;相对湿度排序为:遮荫草坪>遮荫广场>无遮荫草坪>无遮荫广场,无遮荫的广场和草坪与遮荫的广场和草坪温度及相对湿度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除14:00时外,风速排序为:无遮荫广场>无遮荫草坪>遮荫广场>遮荫草坪。遮荫条件下的广场和草坪降温增湿效果明显,风速变化幅度较小且整体趋势较为平缓,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显著,人体感觉舒适的时间较长。在炎热的夏季,遮荫广场和遮荫草坪可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草坪 微气候效应 人体舒适度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典型森林植被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承标 韦国富 +3 位作者 冯昌林 覃文更 谭卫宁 莫桂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9-232,共4页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于2006—2010年在木论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内及其空旷地(林外)建立气象观测场,进行了主要气象要素的同步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内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于2006—2010年在木论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内及其空旷地(林外)建立气象观测场,进行了主要气象要素的同步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内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107.8×10^4W/m^2,占林外的5.3%。(2)林内年平均气温及年较差依次为16.3℃和17.2℃,均比林外降低0.2℃。(3)林内0~20cm土层年平均温度为16.7—17.1℃,分别比林外同一土层降低0.9~2.0℃;年较差为12.7~15.8℃,分别比林外同一土层降低3.2~4.4℃。(4)林内年平均降雨量及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275.7mm和415.6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5.4%和24.6%。(5)林内年平均蒸发量为293.3mm,占林外的57.9%。(6)林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比林外降低2%。木论喀斯特森林削减了到达林内的太阳辐射能、降低林内温度,使林内温度变化缓和,同时减少了林内降雨量,使林内蒸发量减少等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效应,但对林内的增湿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森林植被 小气候效应 木论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合肥市区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及其小气候效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丽 张庆国 +2 位作者 刘可东 周小飞 杨春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文章利用GIS、景观生态原理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合肥市各区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附属绿地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蜀山区达到了4.871;公园或游园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最低,瑶海区0.547为最小;合肥市... 文章利用GIS、景观生态原理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合肥市各区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附属绿地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蜀山区达到了4.871;公园或游园的景观多样性指数最低,瑶海区0.547为最小;合肥市各区景观优势度指数均以单位附属绿地最高,蜀山区3.654为最高。分析表明合肥市绿地系统总体结构合理,蜀山区景观结构最合理,庐阳区和包河区次之;另外,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白天各景观类型的最高温度的排列次序是:林地>草地>裸地;在各时段,林地的相对湿度均高于裸地,最大幅度为20%,最小幅度为12%;研究结果为合肥城市绿地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空间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 小气候效应
下载PDF
北京市湿地缓解热岛效应功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康晓明 崔丽娟 +5 位作者 赵欣胜 李伟 张曼胤 马牧源 雷茵茹 魏圆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2期199-205,共7页
基于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对不同地表类型的温度频率和不同湿地类型的降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北京市湿地在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湿地的降温作用显著高于植被和裸地,可显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P〈0.... 基于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对不同地表类型的温度频率和不同湿地类型的降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北京市湿地在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湿地的降温作用显著高于植被和裸地,可显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P〈0.001),且其温度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温度差表现出2012〉2004〉1996的规律。2013年不同季节的实测数据也间接证明了湿地的降温作用及其距离效应(R2≥0.88,P〈0.01)。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4个年份的温度数据,发现湖库湿地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比河流湿地效果更加显著(P〈0.01),其降温效果(7.5~10.9℃)显著优于河流湿地(4.4~7.2℃)。因此,未来湿地建设在增加湿地面积的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的湿地类型,使湿地最大程度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化 湿地 小气候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下载PDF
马尾松幼林主要气象要素随林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探索马尾松幼林主要气象要素随林龄的变化规律 ,于 1991~ 1996年期间对广西桂平市蒙圩镇辖区内的马尾松幼林进行定点观测 .选一海拔高度、坡度和坡位基本相同的地段 ,设置固定有林样地和灌草坡样地各一块 ,各面积 10 0 0 m2 .参照... 为了探索马尾松幼林主要气象要素随林龄的变化规律 ,于 1991~ 1996年期间对广西桂平市蒙圩镇辖区内的马尾松幼林进行定点观测 .选一海拔高度、坡度和坡位基本相同的地段 ,设置固定有林样地和灌草坡样地各一块 ,各面积 10 0 0 m2 .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两样地内布测点 ,每天观测 3次 .将观测数据作数理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幼林林龄为 3 a时 ,小气候总体效应开始显现 ,随林龄增大效应逐渐明显 ;林龄为 2 a时 ,幼林的小气候效应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 ;林龄为 2 .5 a时 ,地表温度开始受小气候因素的影响 ;林龄为 3 a时 ,小气候效应开始影响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水面蒸发量 ;林龄为 3 .5 a时 ,小气候因素开始对日照时数和气温有影响 .此外 ,马尾松幼林的小气候效应与活地被物恢复和林冠郁闭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幼林 气象要素 小气候效应 林龄
下载PDF
城市不同植物群落在小尺度范围内降温增湿效应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和平 邹金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城市中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作用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选择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的乔木林、灌木丛和草坪为研究对象,对3者在小尺度范围内调节城市小气候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降温效应最明显出现在20:... 城市中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作用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选择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的乔木林、灌木丛和草坪为研究对象,对3者在小尺度范围内调节城市小气候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降温效应最明显出现在20:00(-4.00℃),最弱是在10:00(-1.68℃);灌木丛降温效应最明显出现在8:00(-2.95℃),最弱是在12:00(-0.27℃);草坪影响下的降温效应最明显出现在20:00(-2.31℃),最弱是在10:00(0.38℃);(2)上午时段灌木丛的降温效应明显,灌木丛和草坪增湿效应明显;下午时段草坪降温效应变化幅度大,乔木林在下午时段增湿效应的变化幅度大;(3)乔木林、灌木丛和草坪的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温度差值和相对湿度差值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效应 植物群落 时空变化 小尺度
下载PDF
半干旱区石质坡面坑道式造林整地小气候效应观测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力刚 李峰 +1 位作者 高野 王韡烨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期5-8,73,共5页
为改善半干旱区石质坡面立地条件,试验尝试了坑道式造林整地模式,并于2011年5—9月对其所产生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植苗点的坑道内较自然坡面(对照点)地面温度与地中温度在生长季有朝着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的方面转化... 为改善半干旱区石质坡面立地条件,试验尝试了坑道式造林整地模式,并于2011年5—9月对其所产生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植苗点的坑道内较自然坡面(对照点)地面温度与地中温度在生长季有朝着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的方面转化趋势——在5月与9月温度高于对照,在6、7、8月低于对照;水面蒸发减少194.1mm,在半干旱地区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坡面 坑道式整地 小气候效应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学雷 吴宜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在区域开发中,平原湖区的林业发展潜力很大,同时,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也是促进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防护林能进一步改善湖区小气候环境,尤其对保障农业生产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江汉平原湖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小气候... 在区域开发中,平原湖区的林业发展潜力很大,同时,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也是促进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防护林能进一步改善湖区小气候环境,尤其对保障农业生产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江汉平原湖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小气候效应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湖区农田林网的建设,除提供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林木外,随着林木的增多,林网的完善,还可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了林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根据农田林网内与林网外作物产量的对照,林网内棉花增产6 .4 % ,中稻增产3 .4 % ,小麦增产3 .3 % 。此外,利用林带护堤防浪,能增强抗洪涝能力,延长水利工程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湖区 农田防护林 小气候效应 区域农业
下载PDF
大豆密植小气候效应及高产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秀兰 《广西气象》 2001年第2期44-47,共4页
在田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密植大豆田小气候效应 ,并进一步分析了密植大豆田的高产机理 ,为探索作物合理密植以及种植制度的优化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小气候效应 高产机理
下载PDF
街头乔木景观结构的微气候效应数值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鑫 蔡籽焓 黄晓光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8-532,共5页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及热舒适度,模拟微气候效应受街头乔木景观的影响,提出街头乔木景观微气候效应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街头乔木景观的传热过程,对街头乔木景观微气候模拟时,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固体表面的位置和形状,简化求解过程,并...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及热舒适度,模拟微气候效应受街头乔木景观的影响,提出街头乔木景观微气候效应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街头乔木景观的传热过程,对街头乔木景观微气候模拟时,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固体表面的位置和形状,简化求解过程,并采用杰勃哈特法计算表面网格吸收反射能量的吸收量,得到辐射系统内太阳辐射的分配情况。结合城市气象学、计算流体力学和热力学,通过ENVI-met软件构建ENVI-met模型,实现街头乔木景观微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街头乔木景观的平面布局、种植量以及乔木结构都会对微气候效应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乔木景观 微气候效应 传热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农林间作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颖 袁玉欣 +1 位作者 裴保华 张世联 《河北林果研究》 1999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关键词 农林间作 小气候效应 作物产量 生物量 中国
下载PDF
城市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全磊 宁宝祥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3期60-65,共6页
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绿地调节小气候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绿地、改善小气候环境、合理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小气候效应 降温增湿 通风防风 太阳辐射
下载PDF
春季福建柏林内、林缘与市区的舒适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茜 王成 +1 位作者 王艳英 董建文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2013年第6期36-38,42,共4页
用陆鼎煌提出的“综合舒适度指数(S)”表征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比较了春季福建柏林内外与市区小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建柏林缘与市区相比降温幅度为0.6~3.5℃;福建柏林内与市区相比降温幅度为1.3~4.2℃。在增湿... 用陆鼎煌提出的“综合舒适度指数(S)”表征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比较了春季福建柏林内外与市区小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建柏林缘与市区相比降温幅度为0.6~3.5℃;福建柏林内与市区相比降温幅度为1.3~4.2℃。在增湿率方面,福建柏林缘与市区相比增湿幅度为5.28%~29.27%;福建柏林内与市区相比增湿幅度为7.7%。33.7%。在降低风速方面,林缘与市区相比平均风速降低了0.05m/s;林内与市区相比平均风速降低了0.74m/s。综合各下垫面人体感觉舒适的时间分别为福建柏林内(8h):福建柏林缘(8h)〉市区(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林内 林缘 市区 小气候效应 舒适度对比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冬季小气候效应研究——以昆明市捞鱼河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建敏 魏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以昆明市捞鱼河(昆工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随机选取13个典型样地及1个对照点,按照全遮阴、半遮阴、无遮阴3种类型,观测不同空间冬季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特征,采用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要素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并利用SPSS st... 以昆明市捞鱼河(昆工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随机选取13个典型样地及1个对照点,按照全遮阴、半遮阴、无遮阴3种类型,观测不同空间冬季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特征,采用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要素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22分析各景观设计要素、小气候因子与人体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是影响户外小气候环境的直接因素,3种遮阴类型中,无遮阴空间小气候效应与全遮阴、半遮阴空间差异显著;全遮阴与半遮阴空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湿度上。2)在冬季,人体舒适度与天空可视因子(SVF)、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和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温率、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样点与水体的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无遮阴空间舒适度最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景观优化建议,以期为昆明市“美丽河道”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小气候效应 人体舒适度 捞鱼河 昆明
下载PDF
Microclimate Effect of Artificial Caragana microphylla Communities in Horqin Sandy Land
19
作者 Shanfeng HE Lanlan QIU +1 位作者 Deming JIANG Yongming L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5期82-85,共4页
Caragana microphylla is one of the key specie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orqin Sandy Land. Adop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utdoor experiments,the microclimate effect of artificial C. microphylla communities wit... Caragana microphylla is one of the key specie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orqin Sandy Land. Adop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utdoor experiments,the microclimate effect of artificial C. microphylla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restoration years were studied by observing wind velocity,air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 and soil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aragana microphylla community has an obvious wind-breaking effect near ground surface. Compared with shifting dunes,the wind velocity in the 6-year-old and 11-year-old C. microphylla shrubs at the height of 30 cm separately decreases by 71. 9% and 76. 0%.( 2) Mean daily temperature in the 6-year-old and 11-yearold C. microphylla communities is 3. 7 ℃ and 4. 9 ℃ lower than in shifting dunes,respectively.( 3)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air in the Caragana microphylla shrubs is higher than in shifting dunes.( 4) Soil temperature in C. microphylla plantation is lower than in shifting dunes. Thes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in further exploring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near surface layer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the extremely ari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AGANA microphylla microclimate effect Wind-brea
下载PDF
橘园夏季植草的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红敏 曾娇 +3 位作者 熊忠华 刘勇 陈晖 肖金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1-608,共8页
通过对柑橘园内套种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香矢车菊(Centaurtea cya-nns),柠檬罗勒( Ocimum americannm),菊苣( Cichorium intybus )及对照(裸地)小气候的观测,分析了气温、空气相对... 通过对柑橘园内套种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香矢车菊(Centaurtea cya-nns),柠檬罗勒( Ocimum americannm),菊苣( Cichorium intybus )及对照(裸地)小气候的观测,分析了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日变化规律,旨在研究不同植草栽培对柑橘园小气候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柑橘园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草处理较对照可降低日平均气温0.5℃~1.2℃,各种草最大降温幅度的高度层依次为柠檬罗勒(20 cm )、藿香蓟(50 cm )、黑麦草(150 cm )、菊苣(150 cm )、香矢车菊(150 cm);不同植草处理较对照可降低日平均土壤温度1.7℃~3.7℃,各种草均在15 cm深度层降温幅度最大;不同植草栽培较裸地可以提高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3.3%~6.5%;不同深度日平均土壤含水率提高1.2%~3.5%;各土层土温和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性负相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关系数减小。菊苣降低气温效果最好,柠檬罗勒增加空气湿度效果最好,黑麦草降低土温和增加土壤含水率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草 小气候效应 日变化 橘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