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林间作研究综述
被引量:2
A REVIEW TO TREE CROP INTERCROPPING IN CHINA
出处
《河北林果研究》
1999年第3期279-284,共6页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关键词
农林间作
小气候效应
作物产量
生物量
中国
:tree crop intercropping
microclimate effect
crop output
biomass
参考文献17
-
1裴保华,贾渝彬,王文全,袁玉欣,张振江.杨农间作田的光强和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2):28-33. 被引量:31
-
2裴保华,袁玉欣,王颖.模拟林木遮光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1):1-5. 被引量:24
-
3裴保华,袁玉欣,王颖.杨树遮荫与荫棚遮荫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7,12(4):306-310. 被引量:9
-
4袁玉欣,裴保华,王文全,贾渝斌,刘振廷,张振江,赵惠民,邵吉祥.杨粮间作条件下的作物产量与生物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24-30. 被引量:23
-
5李树人,赵勇.树冠遮光数学模型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28(4):361-366. 被引量:18
-
6刘金龙.林农复合系统中池杉根系与林龄对林下农作物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92,28(4):384-385. 被引量:4
-
7丁瑞兴,黄晓澜,周亚军.茶园间植乌桕的气候生态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2,3(2):131-137. 被引量:34
-
8沈国舫.国土整治中的森林和树木[J]世界林业研究,1992(01). 被引量:1
-
9杨宗利,刘贵波,张丙一,郝德有.平原农区实行农杨间作的可行性和种植模式的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91(6):6-9. 被引量:3
-
10黄晓澜,丁瑞兴.亚热带丘陵区茶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1,11(1):7-12.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37
-
1张大勇,赵松岭,张鹏云,陈庆诚.青杄林恢复演替过程中的邻体竞争效应及邻体干扰指数的改进模型[J].生态学报,1989,9(1):52-58. 被引量:55
-
2裴保华,彭伟秀,张东林.富贵草耐阴性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4,9(3):205-209. 被引量:23
-
3袁玉欣.生存与发展的结合——混农林业的崛起[J].生态农业研究,1994,2(2):20-24. 被引量:21
-
4于国华,苘辉民,罗文熹.不同光照强度对西洋参光合特性、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4,5(1):57-61. 被引量:33
-
5郭树华,安淑萍,陈志刚,葛文光.林农间作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J].林业经济,1995(1):56-66. 被引量:6
-
6刘建栋,傅抱璞,卢其尧,刘黎平.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动态模拟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5):28-30. 被引量:2
-
7裴保华,郭进起,张素菊.“741杨”扦插苗耐阴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6,20(3):272-278. 被引量:14
-
8刘建栋,傅抱璞.光胁地条件下油菜产量及其生产潜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2):22-25. 被引量:2
-
9周允华,周智泉,张晓杰.农果复合系统光热资源有效利用Ⅱ.行栽果树条件下农田光照图象[J].中国农业气象,1997,18(1):1-4. 被引量:5
-
10黄晓澜,中国茶叶,1990年,12卷,5期,1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53
-
1郑定华,黄坚雄,潘剑,袁淑娜,桂青,李娟,陈俊明,王秀全.不同郁闭度橡胶园间作绞股蓝的生长、产量及药材品质研究[J].中药材,2021,44(5):1058-1064. 被引量:5
-
2徐琪.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农业生态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1):71-75. 被引量:1
-
3张文锦,陈常颂,张应根,张方舟,梁月荣,陈荣冰.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续)——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技术,2004(2):15-18. 被引量:5
-
4史晓丽,郭小平,毕华兴,李永红.晋西果农间作光竞争及产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S2):115-118. 被引量:13
-
5杨成华,张晓珊.坡耕地混农林滞留型防护林的设计和营造[J].贵州林业科技,1993,21(4):22-25.
-
6吴明作,闫东锋,张学峰,苗军,李增禄.豫西山区森林群落邻体竞争效应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4):409-413. 被引量:4
-
7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被引量:61
-
8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不同林─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1):93-100. 被引量:26
-
9张一平,刘洋.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17-21. 被引量:21
-
10覃先林,李增元,易浩若.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树冠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20(2):228-232. 被引量:52
同被引文献8
-
1张劲松,孟平,宋兆民,高峻.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3):52-55. 被引量:26
-
2袁玉欣,裴保华,王文全,贾渝斌,刘振廷,张振江,赵惠民,邵吉祥.杨粮间作条件下的作物产量与生物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24-30. 被引量:23
-
3张远彬,王开运,鲜骏仁,胡庭兴.川西亚高山白桦林小气候的时空动态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3):297-303. 被引量:28
-
4裴保华,袁玉欣,王颖.模拟林木遮光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1):1-5. 被引量:24
-
5王汉杰.混农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光能分布[J].生态学杂志,1991,10(1):27-32. 被引量:39
-
6张璐,林伟强.森林小气候观测研究概述[J].广东林业科技,2002,18(4):52-56. 被引量:27
-
7林永标,申卫军,彭少麟,任海,李明辉.南亚热带鹤山三种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J].生态学报,2003,23(8):1657-1666. 被引量:36
-
8万福绪,陈平.桐粮间作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8-9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2
-
1方建民,虞木奎,刘志龙,王臣,刘洪剑.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日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9):23-27. 被引量:1
-
2袁玉欣,马荣泽,魏宏侠,邵吉祥.杨农间作对作物营养成分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2):44-46.
-
1程万银,赵力非,党淑春,王丽娟.大豆不同密度栽培的小气候效应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1997,18(3):38-38. 被引量:5
-
2于志明,赵凌侠.塑料大棚小气候效应[J].北方园艺,1991(1):31-32.
-
3梁玉堂,尹建道.山东省农林间作调查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1991,21(3):5-8. 被引量:2
-
4任中兴,刘克长,陈雨海.不同沟麦种植方式小气候效应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2):133-138. 被引量:1
-
5刘长民,张治民.棉田不同整枝方式的小气候效应[J].陕西农业科学,1994,40(3):25-25.
-
6赵秀兰.大豆密植小气候效应及高产机理分析[J].广西气象,2001,22(2):44-47. 被引量:4
-
7胡良温,王华兰.“沟植垄盖”的小气候效应及作物生育特征[J].山西气象,1993(2):30-37.
-
8苏衍贤,赵合娥,卞爱善,郭学宪.论菏泽地区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1989,19(2):9-14. 被引量:1
-
9杨文彬,张丽英,陈强,刘俊林,杨松.河套灌区粮食作物分层种植超吨粮田小气候生态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8(1):95-102. 被引量:1
-
10张海军,于凯旋.刍议农田小气候的改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2):20-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