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专用复合酶制剂调控苜蓿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玉玉 牟怡晓 +5 位作者 张硕 马聪慧 雷晓青 朱鸿福 张欢 张桂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02-1410,共9页
为探究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所用青贮专用复合酶制剂中纤维素酶活力≥60000 U·g^(−1),木聚糖酶活力≥2500 U·g^(−... 为探究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所用青贮专用复合酶制剂中纤维素酶活力≥60000 U·g^(−1),木聚糖酶活力≥2500 U·g^(−1),淀粉酶活力≥300000 U·g^(−1),β-葡聚糖酶活力≥300000 U·g^(−1)。4个处理组的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为0(T1组)、2.5‰(T2组)、5.0‰(T3组)和7.5‰(T4组)。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显著提高T4组粗蛋白含量(P<0.05);T3组和T4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低于T1组(P<0.01),其相对饲喂价值极显著高于T1组(P<0.01);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极显著降低了苜蓿的青贮pH(P<0.01);T2组和T3组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值显著高于T1组(P<0.05);T2组和T3组有氧暴露稳定时间显著低于T1组和T4组(P<0.05)。综上,在本研究条件下,添加青贮专用复合纤维素酶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提高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适宜添加量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青贮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微生物 有氧稳定性 复合纤维素酶 V-score
下载PDF
鸡粪除氨菌株的分离、筛选与菌剂配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晓锋 于文清 +3 位作者 田艳洪 刘文志 李鹏 隋文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85-87,共3页
为减少鸡粪高温堆肥氨气的释放量,于2010~2011年,采用嗅味法进行初筛,采用硼酸吸收,稀硫酸滴定的方法进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初筛得到具有除臭能力的菌株449株,并最终分离了细菌KB217、放线菌KA46和真菌KF21三个菌株,使鸡粪堆肥的氨... 为减少鸡粪高温堆肥氨气的释放量,于2010~2011年,采用嗅味法进行初筛,采用硼酸吸收,稀硫酸滴定的方法进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初筛得到具有除臭能力的菌株449株,并最终分离了细菌KB217、放线菌KA46和真菌KF21三个菌株,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分别降低了59.40%、55.05%和56.38%。初步鉴定细菌KB217为微球菌属,放线菌KA46为链霉菌属,真菌KF21为青霉属。拮抗试验证明3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菌株复合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的混合制剂能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降低67.33%,并且缩短了氨气的释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臭 鸡粪 除氨气菌株 菌株复合 菌剂配制
下载PDF
苎麻生物脱胶复合菌群的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饶维桥 陈洪高 +1 位作者 余苗 王超群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分别从沤麻池、苎麻脱胶厂污泥、老麻园土和腐烂麻堆等生境收集自然菌群,采用室内温水沤麻的方法检测它们的原始脱胶能力,结果表明:这些自然菌群的脱胶能力较弱,使苎麻分纤分别需要12 d、18 d、14 d和10 d,脱胶后的纤维强度极低,最高只... 分别从沤麻池、苎麻脱胶厂污泥、老麻园土和腐烂麻堆等生境收集自然菌群,采用室内温水沤麻的方法检测它们的原始脱胶能力,结果表明:这些自然菌群的脱胶能力较弱,使苎麻分纤分别需要12 d、18 d、14 d和10 d,脱胶后的纤维强度极低,最高只有2.83 cN/dtex,失去了工业利用价值。将不同来源的菌群等比例混后用于脱胶试验,其分纤周期为8 d,分纤时纤维强为2.58 cN/dtex。以苎麻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复合菌群进行长期驯化,分别在驯化至69 d、89 d、182 d和407 d发现其分纤周期缩短到了5d、4 d、3 d和2.2 d,而且随着分纤周期的缩短,纤维强度也逐渐提高。复合菌群驯化407d后,分纤周期稳定在50 h左右,分纤状况良好,纤维强度达到了5.52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物脱胶 复合菌群 构建
下载PDF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e Member Deng-2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Ediacaran microbial mound construction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4
作者 Jin-Min Song Xin Jin +10 位作者 Zhong Luo Shu-Gen Liu Shao-Bo Liu Xing-Zhi Ma Zhi-Wu Li Xue-Song Lu Ling-Li Zhao Ke-Ran Li Jia-Xin Ren Li-Zhou Tian Hao-Shuang D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06-822,共17页
Recent advances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have been made in the Member Deng-2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reservoirs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where the depositional p... Recent advances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have been made in the Member Deng-2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reservoirs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where the depositional process is regarded confusing. The microfacies, construction types, and depositional model of the Member Deng-2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hotography, outcrop section investigation,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and seismic reflec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Sichuan Basin. The microbialite lithologic textures in this region include thrombolite, dendrolite, stromatolite, fenestral stromatolite, spongiostromata stone,oncolite, aggregated grainstone, and botryoidal grapeston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depositional fabrics-lithology-microfacie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fore mound, mound framework,and back mound subfacies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water depth, current direction, energy level and lithologic assemblages. The microfacies of the mound base, mound core, mound flank, mound cap, and mound flat could be recognized among the mound framework subfacies. Two construction types of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have been determined based on deposition location, mound scale, migration direc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ssociation. Type Jinkouhe microbial mound constructions(TJMMCs) develop along the windward margin owing to their proximity to the seaward subfacies fore mound, with a northeastwardly migrated microbial mound on top of the mud mound,exhib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ized mounds and small-sized bank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Type E'bian microbial mound constructions(TEMMCs) primarily occur on the leeward margin, resulting from the presence of onshore back mound subfacies, with the smaller southwestward migrated microbial mounds existing on a thicker microbial flat. The platform margin microbial mound depositional model can be correlated with certain lateral comparison profile and seismic reflec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The Member Deng-2 Marginal microbial mound-bank complex Depositional model Exploration implications
下载PDF
水处理混凝剂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德志 肖忠良 陆海伟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1期67-68,59,共3页
应用于水处理中的混凝剂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无机混凝剂、有机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四种。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混凝剂的种类及发展应用现状,总结了各种混凝剂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 混凝剂 无机 有机 微生物 复合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制剂对恶臭水体中氨氮去除效果的比较
6
作者 龙跃飞 马赟花 张义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实验选取了菌有效生物群(EM)、复合芽孢杆菌(F)和硝化细菌(X)三种微生物制剂,通过不同投加量的单类菌群投放实验和不同菌剂组合的复合菌群投放实验,探究不同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 EM菌、复合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最佳投加... 实验选取了菌有效生物群(EM)、复合芽孢杆菌(F)和硝化细菌(X)三种微生物制剂,通过不同投加量的单类菌群投放实验和不同菌剂组合的复合菌群投放实验,探究不同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 EM菌、复合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g/L、3.75g/L和2.5g/L,对应的有效活菌数分别为1500亿CFU/L、3750亿CFU/L和500亿CFU/L。(2)三种菌剂最佳投加量的氨氮去除率表现为EM菌>硝化细菌>复合芽孢杆菌,去除率分别为69.3%、67.5%、40.2%。(3)复合菌群投放最优组合为5g/L(有效活菌数1500亿CFU/L)的EM菌和投加2.5g/L(有效活菌数500亿CFU/L)的硝化细菌,其氨氮去除率为51.7%,显著大于其它组合的去除率,但弱于单类菌群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EM菌 复合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投加量 氨氮降解
下载PDF
农村污水处理复配絮凝菌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海恬 郭锐 +1 位作者 何宗均 吴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研究生物絮凝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采用2株高效絮凝菌,复配发酵制成生物絮凝剂,获得絮凝菌株发酵优化条件:最佳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尿素,碳氮比为5:1,初始p H值为6.0,28℃培养48 h后的絮凝率可达87.4%。将生物絮凝剂应用... 为研究生物絮凝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采用2株高效絮凝菌,复配发酵制成生物絮凝剂,获得絮凝菌株发酵优化条件:最佳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尿素,碳氮比为5:1,初始p H值为6.0,28℃培养48 h后的絮凝率可达87.4%。将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沉淀池工段,对CODcr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26.9%和17.6%,对SS去除率为79.4%,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微生物絮凝剂 复配 絮凝率
下载PDF
Oligo(p-phenylenevinylene)-rhodium complex as intracellular catalyst for enhancing biosynthesis of polyhydroxybutyrate biomaterials 被引量:2
8
作者 Nan Dai Hao Zhao +3 位作者 Wen Yu Fengting Lv Libing Liu Shu W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43-150,共8页
Microbial synthesis utilizes sustainable resources to produce valuable chemicals,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petroleum-based chemical industry.Although metabolic engineering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enhance the bio... Microbial synthesis utilizes sustainable resources to produce valuable chemicals,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petroleum-based chemical industry.Although metabolic engineering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enhance the biosynthesis efficacy of microorganisms,it requires complicated biological procedures.Herein,we report a facile intracellular catalysis system for augmenting the production of bio-based material in microorganism.Covalent linking of oligo(p-phenylenevinylene)(OPV)and cyclopentadienyl rhodium(Ⅲ)bipyridine offers intracellular metal catalyst(OPV-Rh).The OPV-Rh complex displayed certain resistance to toxic biomolecules,which guarantee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mplicated biological systems.With uptake by Gramnegative bacterium Ralstonia eutropha H16(R.eutropha H16),the OPV-Rh complex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racellular NADP+to NADPH,which further enhances the biosynthesis of polyhydroxybutyrate(PHB)by this microorganism.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synthetic metal catalyst can be employed for regulating microbial biosynthesis intracellul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synthesis rhodium complex NADPH PHB
原文传递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效应、形成机制及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家桓 周顺桂 +1 位作者 袁勇 庄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80-3189,共10页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biogeobattery)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层氧化-还原界面的自然现象,是微生物在厌氧区域氧化有机碳、硫化物等电子供体,产生的电子经胞外介体"长距离"传输至好氧区,从而与空间上隔离的氧气等电子受体发生还原反...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biogeobattery)是一种发生在地球表层氧化-还原界面的自然现象,是微生物在厌氧区域氧化有机碳、硫化物等电子供体,产生的电子经胞外介体"长距离"传输至好氧区,从而与空间上隔离的氧气等电子受体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由于生物电流的偶联,使得过去认为因空间隔离而难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快速、即时的进行。Biogeobattery的科学本质是:通过微生物驱动电子流动,偶联空间上隔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Biogeobattery可能容易发生在有机物丰富、具备氧化-还原界面的生境,如海底沉积物环境、有机物污染区域等;它对于有机物厌氧矿化、温室气体排放、C/N/S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自然恢复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具有重大生态学意义,正成为地球科学、微生物学及生态学共同关注的国际前沿和热点。从"人工"biogeobattery(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入手,阐述了biogeobattery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从电池的电势、阴极-阳极响应关系、传导介质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研究方法,论述了biogeobattery的生态学意义,展望了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生物地球电池 纳米导线 自然电位 复电阻 声波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的培养条件及絮凝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亚飞 俞晓雯 +1 位作者 林华颖 董新姣 《江西科学》 2010年第1期37-40,76,共5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分布、微生物絮凝剂热稳定性、廉价替代培养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1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4.86%;微生物絮凝剂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在酱油废水中生长,絮凝活性达到7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复合菌群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琪雯 周飞 +3 位作者 陈啸 郑建芳 杨伟 李乐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251-255,共5页
选取前期实验中从长庆油田措施废液集中处理后残渣中筛选的3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D1、D2、D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0 h;秸... 选取前期实验中从长庆油田措施废液集中处理后残渣中筛选的3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D1、D2、D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制备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时间均为36 h,木炭的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0 h;秸秆固定化菌剂和草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3.0g/100 m L菌悬液;木炭固定化菌剂的最优载体加入量为2.0 g/100 m L菌悬液。秸秆固定化的最佳pH为7.0,草炭和木炭固定化的最佳pH为7.5;三种载体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固定化温度均为35℃。在未灭菌的含油土壤40d的室内原位模拟修复过程中,各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草炭固定化菌剂74.12%>木炭固定化菌剂70.25%>秸秆固定化菌剂60.74%>游离混合菌35.48%>不加菌对照11.98%。在灭菌的含油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几种处理方式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木炭固定化菌剂70.75%>草炭固定化菌剂69.90%>秸秆固定化菌剂68.28%>游离混合菌44.30%>不加菌对照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菌剂 微生物修复 复合菌群
下载PDF
Humic Acid and Iron Chelation Modified Anode Improv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Marine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
12
作者 FU Yubin CHEN Jiaqi +4 位作者 CHEN Yan HUANG Xiang LI Yang ZHANG Huaijing ZAI Xuer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88-394,共7页
Marine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MSMFCs)can be utilized as a long lasting power source to drive small instruments to work for long time on ocean floor and its higher power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practical ap... Marine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MSMFCs)can be utilized as a long lasting power source to drive small instruments to work for long time on ocean floor and its higher power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Anode modific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SMFCs.Herein,humic acid(HA)and humic acid-iron ion complex(HA-Fe)were used to modify the anode for constructing a better MSMFC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A-Fe modified anode,better than HA modification,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SMFCs cell power output.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HA-Fe modified MSMFCs is 165.3 mW m−2,which are 6.5-folds of blank MSMFCs.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on anode,redox activity,and relative kinetic activity were 1.8-,6.1-,and 13.1-folds of blank MSMFCs,respectively.The MSMFCs improvement w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lectron transfer media of HA and the valence conversion of Fe ions.A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HA and Fe ions on the anodic surface in marine sediments would make the modified anodes have‘renewable’characteristic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MSMFCs to maintain its long-term higher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 humic acid and iron complex modified anod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下载PDF
生物预处理对规模化车库式干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浩丽 朱德文 +4 位作者 杜静 李瑞容 陈明江 吴爱兵 陈永生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稻秸作为主要原料,采用规模化车库式干法发酵装置进行中试对比实验。通过对物料变化、产气量、沼气成分和VS降解率比较分析,研究了中试实验中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沼气干发酵中试实验中,添加预处理菌剂能显著稳... 以稻秸作为主要原料,采用规模化车库式干法发酵装置进行中试对比实验。通过对物料变化、产气量、沼气成分和VS降解率比较分析,研究了中试实验中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干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沼气干发酵中试实验中,添加预处理菌剂能显著稳定的提高沼气日产气量21.47%及产气总量22.42%,同时能提高发酵原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S)的降解率。添加生物菌剂的预处理方法在厌氧干发酵产气稳定后的第二阶段(20天后)能提高沼气中的CH4含量,降低CO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干发酵 复合菌剂 预处理
下载PDF
角蛋白厌氧降解复合菌系构建及其在产沼气中的作用
14
作者 孙颖杰 邓宇 《中国沼气》 2011年第5期11-16,37,共7页
采用Hungate厌氧生物技术,通过高温驯化,首次在实验室构建了3个高效厌氧角蛋白降解复合菌系,其中复合菌系M1-18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55℃时8,.0~8.5条件下,15 h~16 h内可将羽毛完全降解,降解速度比现有文献报道快。初步探讨了... 采用Hungate厌氧生物技术,通过高温驯化,首次在实验室构建了3个高效厌氧角蛋白降解复合菌系,其中复合菌系M1-18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55℃时8,.0~8.5条件下,15 h~16 h内可将羽毛完全降解,降解速度比现有文献报道快。初步探讨了角蛋白厌氧降解菌对猪粪,鸡毛等基质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实验表明,35℃时,角蛋白厌氧降解菌能提高猪粪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和生成甲烷的生物转化率,对猪粪发酵产甲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55℃时,角蛋白厌氧降解菌能快速降解难降解的羽毛角蛋白,并提高由羽毛到甲烷的转化率,对含有鸡毛的沼气发酵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角蛋白降解菌 复合菌系 沼气发酵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降解作用对Cu结合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胡军 王晓乔 张彦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65,369,共4页
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降解作用对于DOM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模拟紫外光照射条件和微生物降解条件,研究了这两种降解过程中DOM性状变化及对重金属Cu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u的存在会促进紫... 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降解作用对于DOM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模拟紫外光照射条件和微生物降解条件,研究了这两种降解过程中DOM性状变化及对重金属Cu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u的存在会促进紫外光对DOM的降解,而且自由态Cu的含量快速降低,然后又出现上升趋势;而在微生物降解条件下Cu会抑制DOM的降解,而自由态Cu的含量一直呈现为缓慢的降低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紫外光照条件下,Cu离子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而避光条件下,Cu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降解 紫外光照 微生物作用 结合特性
下载PDF
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成因和分布——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75
16
作者 陈娅娜 沈安江 +2 位作者 潘立银 张杰 王小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4-715,共12页
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单井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剖析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储集层特征、成因和分布。微生物白云岩为灯四段主力储集层,球形白云石的发现揭示白云石化与微生物作用有关,属早期低温沉淀的原白云石;原生... 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单井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剖析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储集层特征、成因和分布。微生物白云岩为灯四段主力储集层,球形白云石的发现揭示白云石化与微生物作用有关,属早期低温沉淀的原白云石;原生基质孔和准同生溶蚀孔洞构成储集空间的主体,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与桐湾运动相关的层间岩溶作用及埋藏-热液溶蚀作用成因。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和准同生溶蚀作用是灯四段储集层规模发育和分布的主控因素。台内裂陷周缘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厚度大、连续性好、品质优,是重要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微生物白云岩 丘滩复合体 球形白云石 准同生溶蚀作用 台内裂陷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2
17
作者 阎欲晓 粟桂娇 +2 位作者 莫柏立 张锡贞 蒋承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1018,共8页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堂理论强化—网络教学平台—现场教学—仿真模拟”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建立合理的学习考评体系,评估学习产出,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 成果导向教育 课程改革 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
原文传递
黑臭水体组合工艺治理技术研究及设计 被引量:16
18
作者 段云霞 檀翠玲 +1 位作者 石岩 吕晶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37,共4页
针对河北省某村镇3个坑塘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具有季节性和终年黑臭特点的情况,采用控源截污技术+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活水技术以及投放水生动物等组合工艺措施对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该组... 针对河北省某村镇3个坑塘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具有季节性和终年黑臭特点的情况,采用控源截污技术+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活水技术以及投放水生动物等组合工艺措施对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该组合工艺措施能有效去除3个坑塘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NH_3-N、TP等物质,黑臭气味消失,透明度增加,水质明显改善,生态浮岛上的植物长势良好,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水体达到GB 3838-2002中V类地表水水指标。不计设备折旧费,第1年的直接运行费用为4.52元/m^3,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后续运行费用会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一体化处理设备 微生物复合制剂 活水技术 组合工艺
下载PDF
水稻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构建及其田间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阳阳 陈帅民 +5 位作者 范作伟 徐铭鸿 王学文 张立明 刘慧涛 吴海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83-2093,共11页
【目的】筛选并构建适宜原位还田水稻秸秆快速腐解的高效多功能复合菌系,以提高秸秆原位还田的腐解速率。【方法】秸秆原位腐解菌株从水稻田带有腐烂秸秆的表层土壤中筛选分离,分别采用DNS法、摇瓶培养观察法和失重法测定了腐解菌株的... 【目的】筛选并构建适宜原位还田水稻秸秆快速腐解的高效多功能复合菌系,以提高秸秆原位还田的腐解速率。【方法】秸秆原位腐解菌株从水稻田带有腐烂秸秆的表层土壤中筛选分离,分别采用DNS法、摇瓶培养观察法和失重法测定了腐解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滤纸崩解能力及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对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16S rRNA或18S rRNA鉴定。选取无拮抗作用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系,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各复合菌系的滤纸酶活性和秸秆降解率。挑选降解效果较好的复合菌系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秸秆降解率、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调查了水稻产量。【结果】从土壤中共分离到秸秆降解率均高于19.8%的菌株有6个,包括B2、B5、B6、F1、F5、F12,经鉴定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2)、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B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F5)、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F12),其中F12 (长枝木霉)的秸秆降解率最高(29.1%)。以该6个菌株构建了7组复合菌系,复合菌系B2+F12、F1+F5+F12、B2+F5+F12的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在液体培养基中,对秸秆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2.9%、29.8%、40.3%。利用这3组复合菌系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系B2+F5+F12表现最好,与未施菌剂相比,原位还田的水稻秸秆降解率提高了37.1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1 g/kg、1.9 mg/kg、0.6 mg/kg、1.7 mg/kg,水稻产量提高了6.3%(P<0.05)。【结论】施用复合菌系B2+F5+F12不仅具有良好的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并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降解菌 复合菌系 土壤有机质 产量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堆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干 裴宗平 +2 位作者 涂永成 孔静 张鑫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66-170,共5页
以牛羊粪和小麦秸秆为试材,其中添加自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购自市面的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肥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pH值、电导率、含水率、胡敏酸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C/N和种子发芽率等... 以牛羊粪和小麦秸秆为试材,其中添加自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购自市面的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堆肥处理条件下堆体温度、pH值、电导率、含水率、胡敏酸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C/N和种子发芽率等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研和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均能延长堆肥的高温期,且前者堆肥温度最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含水率均低于CK处理,说明二者提前进入腐熟阶段。2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添加促进了堆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腐殖质的生成,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全氮含量。综合评价,自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效果优于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好氧堆肥 自研复合微生物菌剂 商业复合微生物菌剂 堆肥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