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煅烧法制备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及其对NO_x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晶 傅敏 +1 位作者 周万娇 刘红艳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将工业偏钛酸浆料和尿素混合均匀后高温煅烧制备g-C3N4/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NO为目标物、波长430~470 nm的12 W LED灯为光源,用对NO的去除率评价复合材料的气相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氮掺杂Ti O2与g-C3N4... 将工业偏钛酸浆料和尿素混合均匀后高温煅烧制备g-C3N4/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NO为目标物、波长430~470 nm的12 W LED灯为光源,用对NO的去除率评价复合材料的气相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氮掺杂Ti O2与g-C3N4/TiO2的复合物.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尿素与偏钛酸质量比2:1,450℃下煅烧1 h,该条件下样品产率最高,对NO的去除率达4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TiO2复合材料 煅烧 光催化 NO 偏钛酸 尿素
原文传递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2
作者 钟辉 郭灵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钟辉*郭灵虹(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成都610059)(四川联合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都)关键词偏钛酸锂,离子交换剂,合成,固相反应动力学1997-08-25收稿,1997-12-1... 偏钛酸型锂离子交换剂固相合成反应动力学钟辉*郭灵虹(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成都610059)(四川联合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都)关键词偏钛酸锂,离子交换剂,合成,固相反应动力学1997-08-25收稿,1997-12-10修回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锂 离子交换剂 合成 固相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包覆微米硅灰石复合粒子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增恒 孙群领 王运川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0,30,共3页
对钛酸酯改性剂的添加量和改性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对改性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钛酸酯改性纳米碳酸钙包覆微米硅灰石复合粒子应用到塑料中可以明显提高其力学性能。
关键词 包覆 钛酸酯 改性
下载PDF
碳对含钛高炉渣钠化反应热力学及钠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居殿春 邱家用 +3 位作者 徐敏人 张俊 王海风 齐渊洪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高效回收含钛高炉渣中钛元素,探索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含钛高炉渣钠化可行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高于碳酸钠熔点1 124 K低于1 423 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含钛高炉渣的钠化反应是可行的。采用渣碱共熔法... 为高效回收含钛高炉渣中钛元素,探索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新工艺。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含钛高炉渣钠化可行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高于碳酸钠熔点1 124 K低于1 423 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含钛高炉渣的钠化反应是可行的。采用渣碱共熔法对含钛高炉渣进行钠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可以促进含钛高炉渣的钠化,随着配碳量的增加,含钛高炉渣的钠化率增加,在含钛高炉渣粒径d0为0.075 mm、反应温度为1 423 K、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当配碳量为nC∶nNa_2CO_3=2∶1时,含钛高炉渣的钠化率达到78%并维持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钠化 偏钛酸钠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两种基于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的性能差异研究
5
作者 黄江龙 赵文芳 +5 位作者 莫恒亮 陈亦力 彭文娟 李天玉 张颖 王志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简称钛系锂离子筛)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盐湖提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钛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控制二者的配比和不同高温条件分别固相合成了偏钛酸锂前驱体(β-Li_(2)TiO... 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简称钛系锂离子筛)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盐湖提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钛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控制二者的配比和不同高温条件分别固相合成了偏钛酸锂前驱体(β-Li_(2)TiO_(3))和正钛酸锂前驱体(Li_(4)Ti_(5)O_(12))。研究了这2种锂离子筛活化过程的差异性以及在模拟盐湖卤水的吸附条件下吸附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i_(4)Ti_(5)O_(12)较β-Li_(2)TiO_(3)活化条件苛刻,所需酸浓度更高;相同含Li+水体中,β-H_(2)TiO_(3)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32.1 mg/g,而H_(4)Ti_(5)O_(12)的饱和吸附容量仅为5.9 mg/g;2种锂离子筛在离子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锂离子筛 盐湖提锂 偏钛酸锂 正钛酸锂
下载PDF
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赖信可 庄烨 +2 位作者 赵亚飞 黎炳前 郑芳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18-23,共6页
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是一种能够从盐湖中高效提锂的吸附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锂吸附容量,极具应用潜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实际吸附容量难达到理论值,这阻碍其进一步推广。离子掺杂改性被证明是优化吸附剂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于偏... 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是一种能够从盐湖中高效提锂的吸附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锂吸附容量,极具应用潜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实际吸附容量难达到理论值,这阻碍其进一步推广。离子掺杂改性被证明是优化吸附剂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于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对离子掺杂改性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具有更高性能的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掺杂 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 吸附容量 离子选择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A位双元取代对钛铁矿型ZnTiO_3陶瓷热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银忠 喻佑华 《江苏陶瓷》 CAS 2007年第5期7-9,13,共4页
通过XRD、DTA、SEM等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六方钛铁矿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应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研究表明:由于ZnTiO3、MgTiO3和CoTiO3有... 通过XRD、DTA、SEM等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六方钛铁矿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显微结构,应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Zn(1-x)(Mg1/2Co1/2)xTiO3(x=0.1~0.4)陶瓷。研究表明:由于ZnTiO3、MgTiO3和CoTiO3有类似的六方钛铁矿结构,Mg2+和Co2+都能取代ZnTiO3相中部分Zn2+离子,且能形成热稳定性较强的(Zn,Mg,Co)TiO3固溶体;当取代量x=0.1时,使六方钛铁矿相的热稳定温度提高了约70℃,拓宽了六方钛铁矿相的热稳定温度范围,能够制备出优良微波介电性能且烧结温度范围较宽微波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电陶瓷 偏钛酸锌 热稳定性 掺杂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纯立方相偏钛酸锌纳米粉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哲 张萍 +2 位作者 赵子琪 邹佳宏 兰中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03-306,共4页
以工业偏钛酸和ZnSO_4为原料,Na_2CO_3做沉淀剂,由液相沉淀反应制备立方相纳米偏钛酸锌粉体,采用DSC、XRD、TEM、FTIR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00℃下煅烧3h可制得纯立方相纳米ZnTiO_3粉体,粒径约为60~130 nm,在更高... 以工业偏钛酸和ZnSO_4为原料,Na_2CO_3做沉淀剂,由液相沉淀反应制备立方相纳米偏钛酸锌粉体,采用DSC、XRD、TEM、FTIR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00℃下煅烧3h可制得纯立方相纳米ZnTiO_3粉体,粒径约为60~130 nm,在更高温度下立方相ZnTiO_3将向六方相ZnTiO_3转变,并进一步分解为Zn_2TiO_4和金红石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锌 纳米粉体 沉淀法
下载PDF
PTCR热敏电阻新原料的探讨
9
作者 刘伟 卢培珍 +1 位作者 陈汴琨 方春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4-16,共3页
研究了以工业生产中间产物偏钛酸为原料生产PTC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偏钛酸作为生产PTCR热敏电阻原料的适宜煅烧温度、原材料的预磨情况等对合成瓷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瓷料半导化的条件与偏钛... 研究了以工业生产中间产物偏钛酸为原料生产PTC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偏钛酸作为生产PTCR热敏电阻原料的适宜煅烧温度、原材料的预磨情况等对合成瓷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瓷料半导化的条件与偏钛酸的煅烧温度及原料预磨情况密切相关。低于800℃的一定温度范围内预先对偏钛酸球磨后煅烧或800℃以上直接煅烧,均可实现瓷料的半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R 偏钛酸 半导化 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
下载PDF
偏钛酸型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对锂的富集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峙嵘 王长福 +3 位作者 赖毅 张寰 王云 周利民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锂为原料,采用醇盐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偏钛酸锂前驱体,经酸浸脱锂后得可选择性富集锂的离子交换剂,对前驱体及离子交换剂的晶相及选择性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4 g/L,p H=12.8,纯Li溶液初始浓度200 ... 以钛酸四丁酯和乙酸锂为原料,采用醇盐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偏钛酸锂前驱体,经酸浸脱锂后得可选择性富集锂的离子交换剂,对前驱体及离子交换剂的晶相及选择性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4 g/L,p H=12.8,纯Li溶液初始浓度200 mg/L,35℃恒温振荡条件下吸附3 h,Li2Ti O3(H)对Li+吸附容量为33.5345 mg/g.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属自发放热吸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型离子交换剂 锂离子 吸附 富集
原文传递
ICP-OES内标法检测偏钛酸锂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11
作者 吴燕俊 王玲 姜金波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66-68,共3页
探索了ICP-OES测试偏钛酸锂中的Na、Mg、Li、Fe、K 5种元素的消解条件和仪器工作参数。选择浓硫酸消解样品,加入助溶剂硫酸铵,消解后溶液澄清透明,采用手工法加入内标钇(Y)元素,消除浓硫酸带来的物理干扰。实验优化了ICP-OES的工作参数... 探索了ICP-OES测试偏钛酸锂中的Na、Mg、Li、Fe、K 5种元素的消解条件和仪器工作参数。选择浓硫酸消解样品,加入助溶剂硫酸铵,消解后溶液澄清透明,采用手工法加入内标钇(Y)元素,消除浓硫酸带来的物理干扰。实验优化了ICP-OES的工作参数,调整了RT功率和雾化器载气流量,更适合Na、Mg、Li、K等易电离元素含量的检测。对比了基体匹配法和内标法两种方法,结果表明内标法测试偏钛酸锂中的微量元素方法可行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偏钛酸锂
下载PDF
以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合成偏钛酸镁的煅烧温度研究
12
作者 高伟 田琳 +1 位作者 陈树江 贾小东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充分利用水泥回转窑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将用后砖先拣选再破碎,最后将筛下的粉料(≤0. 154 mm)经1 000℃保温2 h热处理去除氯化钾后获得再生料。将再生料(≤0. 154 mm)与锐钛矿型Ti O2(<0. 044 mm)作为原料,以聚乙烯醇作为结合剂,... 为充分利用水泥回转窑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将用后砖先拣选再破碎,最后将筛下的粉料(≤0. 154 mm)经1 000℃保温2 h热处理去除氯化钾后获得再生料。将再生料(≤0. 154 mm)与锐钛矿型Ti O2(<0. 044 mm)作为原料,以聚乙烯醇作为结合剂,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偏钛酸镁,并研究了煅烧温度(1 100、1 200、1 300、1 400和1 500℃)对合成偏钛酸镁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试样的主晶相均为偏钛酸镁;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中偏钛酸镁晶粒逐渐长大,试样逐渐实现致密化。结合试样的常温性能和显微结构认为,采用预处理的镁铁铝尖晶石再生料,在1 400℃保温3 h可以合成综合性能较好、纯度较高的偏钛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 偏钛酸镁 固相反应 煅烧温度
下载PDF
PTCR新原料工艺适用性研究
13
作者 卢培珍 刘伟 陈汴琨 《山东陶瓷》 CAS 1995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用偏钛酸作为生产PTC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原材料的工艺适用性问题。主要包括预烧条件、烧结温度、小料添加量以及上电极工艺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烧的适宜温度较低,在1000℃以下;烧结温度低且范围很宽,在1260~1340℃... 本文研究了用偏钛酸作为生产PTC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原材料的工艺适用性问题。主要包括预烧条件、烧结温度、小料添加量以及上电极工艺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烧的适宜温度较低,在1000℃以下;烧结温度低且范围很宽,在1260~1340℃之间;小料的添加量对瓷料性能影响很大;镀镍电极优于烧银电极。此外对锐钛矿及金红石型TiO_2为原料的瓷料烧结工艺也做了对比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电阻 偏钛酸 烧结 工艺 材料 陶瓷
下载PDF
均分散胶体的研究──Ⅷ.草酸钛酰钡均分散颗粒的制备、组成及应用
14
作者 王光信 薄稳重 +1 位作者 马春 陈宗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本文提出了制备草酸钛酰钡均分散颗粒的优选条件.对此条件下制备的均分散颗粒进行了化学分析、TGA、IR分析并确定了其化学组成.将此种颗粒灼烧成氧化物后,基本上可保留原形貌.用BaO·TiO2均分微颗粒与Y2O3均分... 本文提出了制备草酸钛酰钡均分散颗粒的优选条件.对此条件下制备的均分散颗粒进行了化学分析、TGA、IR分析并确定了其化学组成.将此种颗粒灼烧成氧化物后,基本上可保留原形貌.用BaO·TiO2均分微颗粒与Y2O3均分散颗粒烧制成BaTiO3均分散陶瓷,以达到控制陶瓷超微结构均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草酸钛酰钡 陶瓷 分散颗粒
下载PDF
Hydrolysis of mechanically pre-treated cellulose catalyzed by solid acid SO4^2--TiO2 in water–ethanol solvent 被引量:6
15
作者 Xingyilong Zhang Houfang Lu +4 位作者 Kejing Wu Yingying Liu Changjun Liu Yingming Zhu Bin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36-142,共7页
An efficient catalyst SO4^2--TiO2(ST) from industrial metatitanic acid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to catalyze hydrolysis of ball-milling cellulo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catalytic efficiency is obtaine... An efficient catalyst SO4^2--TiO2(ST) from industrial metatitanic acid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to catalyze hydrolysis of ball-milling cellulo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catalytic efficiency is obtained for ST calcined at 450 ℃(ST-450) with the yield of 21.8% glucose, 13.0% 5-HMF and 4.2% furfural at 200 ℃ for30 min. The ball milling of cellulose and solid acid catalys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cellulose hydrolysis. The high Lewis to Bronsted acid sites ratio for ST-450 induced by bidentate ligands between SO4^2-and TiO2 benefits high organics yield, and high total acid sites contribute to the high cellulose conversion. The large pore volume of 0.29 cm^3·g^-1 and appropriate pore size of 7.35 nm of ST-450 also contribute to the high performance.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 over 200 ℃ exhibits negative effect on glucose and 5-HMF yield due to undesired side reactions, while furfural product is stable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bidentate ligands between SO4^2-and TiO2 are considered as active acid sites for cellulose hydrolysis in water–ethanol sol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Industrial metatitanic ACID Solid ACID TiO2 HYDROLYSIS Ball MILLING
下载PDF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中间体偏钛酸中除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芬芳 龙海云 +2 位作者 樊玉川 李景胜 陶琦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6年第4期42-44,共3页
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中间体偏钛酸为原料,考查了离心洗涤分离、抽滤洗涤分离和无机陶瓷膜洗涤分离三种方法对除铁效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洗涤液中铁含量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量固体中铁含量。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洗涤分离方法都... 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中间体偏钛酸为原料,考查了离心洗涤分离、抽滤洗涤分离和无机陶瓷膜洗涤分离三种方法对除铁效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洗涤液中铁含量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量固体中铁含量。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洗涤分离方法都可以将二氧化钛粉体中铁含量降到30μg/g以下,但陶瓷膜洗涤工艺可以实现连续操作,且洗涤后二氧化钛粉体的分散性好,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钛酸 铁含量 分离技术 无机陶瓷膜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inene isomerization catalyzed by TiM 被引量:2
17
作者 Jionghua Xiang Zhenghong L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537-2541,共5页
Th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pine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deep processing of pine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atitanic acid by composite. The ... Th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pine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deep processing of pine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atitanic acid by composite. The composite metatitanic acid catalyst TiM was prepared by adding Mn elements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M was evaluated. Comparison of TiM and metatitanic acid catalyst(Ti-FGP), the reaction rate of TiM catalyst was faster, and after the reaction, the yield of camphene and tricyclene increased about 1%.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 SEM, FT-IR and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nen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requires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the Br?nsted acid and Lewis acid.Br?nsted aci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tivity of catalyst, and Lewis aci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selectivity of pinen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PINENE ISOMERIZATION CAMPHENE Composite metatitanic acid
下载PDF
钛矿或钛渣对偏钛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赟 李易英 +2 位作者 秦剑锋 吴涛 廖欣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选取钛渣与钛矿,采用硫酸法钛白的相关制备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出一系列偏钛酸。对钛矿和钛渣进行XRD、SEM分析,并对所制备出的脱硝催化剂专用钛白粉原材料—偏钛酸的比表面积、粒径等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钛渣制备的偏钛酸比钛矿制备... 选取钛渣与钛矿,采用硫酸法钛白的相关制备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出一系列偏钛酸。对钛矿和钛渣进行XRD、SEM分析,并对所制备出的脱硝催化剂专用钛白粉原材料—偏钛酸的比表面积、粒径等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钛渣制备的偏钛酸比钛矿制备的偏钛酸晶粒度小,团聚程度较低,比表面积小,更适合应用于制备脱硝催化剂专用的纳米二氧化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矿 钛渣 钛白粉 偏钛酸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process mechanism of a novel energy-saving synthesi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_(4)Ti_(5)O_(12) anode material 被引量:1
19
作者 Guochuan Wang Hongmei Wang +8 位作者 Guangqiang Ma Xinhe Du Liyu Du Peng Jing Yanqing Wang Kaipeng Wu Hao Wu Qian Wang Yun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66-275,I0008,共11页
Li_(4)Ti_(5)O_(12)(LTO) anode material demonstrates superior cycling performance due to its stable spinel structure and high lithiation/de-lithiation potential.Herein,a novel energy-saving solid-phase synthesis route ... Li_(4)Ti_(5)O_(12)(LTO) anode material demonstrates superior cycling performance due to its stable spinel structure and high lithiation/de-lithiation potential.Herein,a novel energy-saving solid-phase synthesis route for LTO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signed,employing the cheap industrial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metatitanic acid (HTO) as titanium source.Through the in-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and ex-situ X-ray diffraction (XRD),it i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morphous crystal structure of HTO is more conducive for the Li+insertion,making it possible to prepare LTO at a relatively lower sintering temperature.Utilizing the dehydration carbonization reaction between glucose and sulfuric acid,an ingenious strategy of glucose pre-coating is adopted to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Li_(2)SO_(4) impurity caused by the residual sulfuric acid on the surface of HTO,which meanwhile enhances the conductivity and inhibits the particle growth of LTO.The obtained ALTO@C anode material consequently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at 132.0 m Ah g^(-1)is remained even at 20 C,and ultra low decay rate of 0.015% per cycle is achieved during 1000 cycles at 2 C.Remarkably,LiCoO_(2)//ALTO@C full cell delivers conspicuous low-temperature property (130.7 m Ah g^(-1)at 0.5 C and almost no attenuation after 300 cycles under-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titanic acid Carbonization promoted by sulfuric acid ENERGY-SAVING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ithium titanate anode
下载PDF
氯化法偏钛酸的水解试验研究
20
作者 樊艳金 詹海鸿 +2 位作者 谢营邦 柯剑华 满露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35,共4页
以氯化钛液为原料,考察H^+和Ti^(4+)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氯化法偏钛酸水解率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浓度的增大,偏钛酸的水解率和粒径均先增大后减小;Ti^(4+)浓度对偏钛酸的水解率影响不大,但增大Ti^(4+)浓度有利于偏钛... 以氯化钛液为原料,考察H^+和Ti^(4+)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氯化法偏钛酸水解率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浓度的增大,偏钛酸的水解率和粒径均先增大后减小;Ti^(4+)浓度对偏钛酸的水解率影响不大,但增大Ti^(4+)浓度有利于偏钛酸晶核的成长;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偏钛酸的水解及其晶核的长大;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偏钛酸的水解率逐渐增加,但对偏钛酸粒径的影响甚微。在H^+浓度1.2 g/L、Ti^(4+)浓度20 g/L、水解温度108℃、水解时间2.5 h的最佳条件下可以得到呈片状团聚体、粒径2~10λm的偏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钛 偏钛酸 水解 粒径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