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的节水措施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蕴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4-236,共3页
以在澳大利亚的访问经历,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节水文化与节水措施,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节水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节水文化 节水措施
下载PDF
培育精神:大学德育的永恒使命 被引量:2
2
作者 庞桂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8-100,共3页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精神教育 精神危机 价值重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羞惭与怨恨——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的双重心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滕云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研究唐代落第文学发现,落第举子应考落地后,一方面表现为因科考失败而羞愧难当,羞于见亲人、朋友、资助自己应考的恩人甚至是不相识的陌生人,这种羞愧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露无遗;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朝廷及自己的怨恨。科举取士程序的... 通过研究唐代落第文学发现,落第举子应考落地后,一方面表现为因科考失败而羞愧难当,羞于见亲人、朋友、资助自己应考的恩人甚至是不相识的陌生人,这种羞愧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露无遗;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朝廷及自己的怨恨。科举取士程序的不完善,无人举荐的无奈都滋生了落第举子内心的怨恨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落第举子 心态 羞惭 怨恨
下载PDF
对工程造价改革的探讨
4
作者 吴宁 《江苏建筑》 2007年第B12期77-78,共2页
我国已经加入WTO,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工程造价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是改革的重点,工程造价管理将进入完全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目前工程计价专业人员对定额体系的依赖仍比较... 我国已经加入WTO,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工程造价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是改革的重点,工程造价管理将进入完全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目前工程计价专业人员对定额体系的依赖仍比较强,这难以适应日后的计价工作,所以一些不同于定额预结算计价的意识亟须树立起来。同时,还要明确造价方法的使用,以确保工程造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计价 意识 方法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心理散论——从宝玉挨打说起
5
作者 沈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为切入点,可以窥探贾府中上至家长下至丫环诸多有关人物的复杂心理状况及其成因,从而认识《红楼梦》反映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如:在封建理性的支配下,贾政因焦虑而脆弱的心理,演变成人性的扭曲;而贾... 以“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为切入点,可以窥探贾府中上至家长下至丫环诸多有关人物的复杂心理状况及其成因,从而认识《红楼梦》反映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如:在封建理性的支配下,贾政因焦虑而脆弱的心理,演变成人性的扭曲;而贾母的慈爱恰好成为宝玉“叛逆”思想行为的保护伞:赵姨娘“向上意志”不能实现时的自卑情结,转移成人格阴影,导致弱者的“恐怖主义”;袭人“委屈”心理中的潜意识层面;宝玉对宝钗的“少女青春美崇拜”;林黛玉的“缺失性体验”和自我认同,是其多愁善感个性的根本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心理 人物关系 人性 悲剧 贾宝玉形象 情节 小说
下载PDF
WATER IN LATE MEDIEVAL SPAIN: Fishing, policy and SYMBOLIC value
6
作者 Olatz Villanueva Zubizarreta 《History Research》 2014年第1期31-38,共8页
In the Middle Ages, as in other historical past periods, there was a double perception of the value of water. On the one hand, water was considered as an indispensable necessity for human life and, on the other, it ac... In the Middle Ages, as in other historical past periods, there was a double perception of the value of water. On the one hand, water was considered as an indispensable necessity for human life and, on the other, it acquired a symbolic value, whose manifestations are equally palpable. As an example, there can be brought up the setting up of public fountains in the towns of late Middle Ages. They were essential not only for the daily water provision for the citizens but also meant to honor and pomp the city. Similar double meaning can be also found i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edieval fisheries as their economic activity guaranteed food supply and even managed to acquire religious and symbolic implications in the Christi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Ages Castile Society WATER FISHING policy of water mentalities
下载PDF
Mortuary Mentalities in Ancient Egypt
7
作者 Eric de Paye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9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There is almost no work on ancient Egypt in Taiwan since historians are logically interested in ancient China.Egyptologists either work on archeology or study papyrus and written texts found in pyramids and tombs,with... There is almost no work on ancient Egypt in Taiwan since historians are logically interested in ancient China.Egyptologists either work on archeology or study papyrus and written texts found in pyramids and tombs,without putting it in perspective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such as Greek civilization.Philippe Ariés’ global history offers innovative opportunities on the study of Egyptian mentalities.All traditional historical work aims to study an ancient society,a social class,but very few focuses on the individuals.The theses of Lucien Febvre,father of the notion of mentalities,allow the historical discipline to have access not only to the factual structures of societies but also to the mental structures of the individuals that compose it.This new approach raises a crucial question: What are Europe’s roots? Has the Egyptian heritage been under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EGYPT Philippe Ariès mentalities DEATH
下载PDF
《屈原贾生列传》嫉妒心理探析——《史记》人物嫉妒心理分析系列之一
8
作者 韦爱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4期39-42,共4页
屈原、贾谊因出众的才能遭遇嫉妒,两人的人生轨迹、遭嫉情节及嫉妒者的多重人格及心理感受的三个阶段,即由攀比到失望、由羞愧到屈辱、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过程很相似。屈原和贾谊借助文学创作疗伤,只能做暂时的心理宣泄和情感寄托... 屈原、贾谊因出众的才能遭遇嫉妒,两人的人生轨迹、遭嫉情节及嫉妒者的多重人格及心理感受的三个阶段,即由攀比到失望、由羞愧到屈辱、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过程很相似。屈原和贾谊借助文学创作疗伤,只能做暂时的心理宣泄和情感寄托物。对嫉妒者的心态、行为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贾谊 嫉妒者 人格 心理 疗伤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不良择业心态分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科伟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8-72,共5页
大学生常见不良择业心态主要有:盲从心理、封闭心理、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和急躁心理等。这些不良心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变革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影响。应通过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 大学生常见不良择业心态主要有:盲从心理、封闭心理、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和急躁心理等。这些不良心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变革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影响。应通过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措施,来消除毕业生的不良择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不良反业心态 分析 对策 择业心理 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
下载PDF
加强民族交往 和谐民族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国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基础,没有民族间的交往就很难涉及民族关系,所以民族交往的程度和结果决定着民族关系的呈现态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取决于民族间交往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增进民族间的交往是和谐民族... 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基础,没有民族间的交往就很难涉及民族关系,所以民族交往的程度和结果决定着民族关系的呈现态势。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取决于民族间交往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增进民族间的交往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 交往心态
原文传递
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的转型——以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陆启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3,共9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罗代尔注重长时段趋势的总体史日益遭到西方历史学界的批评和质疑,引发了西方史学的转型。年鉴学派第三代历史学家也跻身于这场转型之中,聚焦于历史人类学、心态史和微观史学三个方面。本文以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罗代尔注重长时段趋势的总体史日益遭到西方历史学界的批评和质疑,引发了西方史学的转型。年鉴学派第三代历史学家也跻身于这场转型之中,聚焦于历史人类学、心态史和微观史学三个方面。本文以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名著《蒙塔尤》为例,具体展现了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转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华拉杜里 《蒙塔尤》 历史人类学 心态史 微观史学
原文传递
雅俗之间:清代竹枝词的法律文化解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忠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4,共10页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 作为雅俗文化交融的产物,竹枝词可以成为研究法律文化的素材。清代竹枝词即对民间社会好讼或健讼的风气、乡民争讼的原因和技巧、衙役视诉讼为利薮的现象以及诉讼的危害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其关注的法律问题的焦点,乃是帝国衙门的贪污腐败与乡野民众的诉讼风气。这两个问题构成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问题,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也代表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核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雅俗 清代 法律文化 法律心态 法律意识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玉琼 李栋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培育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社会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必经之途,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公民意识及其内涵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 公民意识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印梅 陆建森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心理方面产生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时首先要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以及心理因素给技术动作所带来的影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怕碰杆、怕摔的恐惧心理。在教学中要把... 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心理方面产生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在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时首先要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以及心理因素给技术动作所带来的影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怕碰杆、怕摔的恐惧心理。在教学中要把分析学生心理,作为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提高跳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障碍 背越式跳高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下载PDF
积极社会心态量表的修订及其在老年群体中的验证
15
作者 王益富 田荷梅 殷培豪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537-544,共8页
基于早期编制的社会心态量表,参考其他相关测量和专家意见,确定积极社会心态量表的维度结构,在原量表基础上修改或重新编写条目,形成初始量表。对309名老年人进行初测,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项目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然后选取512名老年人... 基于早期编制的社会心态量表,参考其他相关测量和专家意见,确定积极社会心态量表的维度结构,在原量表基础上修改或重新编写条目,形成初始量表。对309名老年人进行初测,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项目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然后选取512名老年人进行正式施策,评估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显示,积极社会心态包括生活满意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社会信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五个分量表,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及分半信度系数较高,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测量模型拟合良好,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可用于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积极社会心态 老年人 量表
下载PDF
莫迪政府对华举措及中国的应对——基于印度大国抱负与对华弱国心态叠加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兵云 卓旭春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114-133,157,158,共22页
在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印度逐渐形成做有声有色大国、世界一极、世界领导大国等大国心态,同时也形成被背叛者和被威胁者、落后者、贸易保守主义等对华弱国心态。国家心态是国家外交举措的基础。莫迪政府的对华举措建立在上述六种心态... 在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印度逐渐形成做有声有色大国、世界一极、世界领导大国等大国心态,同时也形成被背叛者和被威胁者、落后者、贸易保守主义等对华弱国心态。国家心态是国家外交举措的基础。莫迪政府的对华举措建立在上述六种心态杂糅与叠加基础之上。莫迪政府为实现印度的世界性领导大国目标,在维护周边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改革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上与中国积极合作的同时,也在地区影响力等问题上暗中与中国竞争。在弱国心态作用下,莫迪政府在经贸领域、领土争端、国家安全等问题上对中国进行防范或对抗。只有维持中印关系稳定,莫迪政府才能实现其大国抱负。中印应共同努力管控印度叠加心态中破坏两国稳定的因素,以维护两国关系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大国抱负 弱国心态 叠加心态
原文传递
高年级大学生负面心态及调整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本回 辛斌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学业、人际冲突等多方面的考验,现实的压力与内心世界的冲突易使他们产生各种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态会对高年级大学生以及在校的其他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只有从理想建设、择业指导、科学管理、心理辅... 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学业、人际冲突等多方面的考验,现实的压力与内心世界的冲突易使他们产生各种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态会对高年级大学生以及在校的其他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只有从理想建设、择业指导、科学管理、心理辅导等方面去培养学生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年级大学生将负面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进而健康地生活与学习,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年级大学生 负面心态 调整对策
下载PDF
论当代小说中叙事声音的着色功能——以《创业史》与《白鹿原》为例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现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5,共5页
受文化语境的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声音的变化区间表现为从十七年时期的政治呼应到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揭秘,《创业史》和《白鹿原》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创业史》的叙事声音外显强烈,叙述人突显政治运动的历史推进作用,《白鹿原》的叙... 受文化语境的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叙事声音的变化区间表现为从十七年时期的政治呼应到1990年代以来的文化揭秘,《创业史》和《白鹿原》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创业史》的叙事声音外显强烈,叙述人突显政治运动的历史推进作用,《白鹿原》的叙事声音隐蔽内在,比较注重展示文化心理的行为支配力量,因而文本中的经济困顿、恩怨相报、性别压制等在不同叙事声音的传播下,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意蕴,清晰地体现了当代小说中叙事声音的着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声音 《创业史》 《白鹿原》 政治运动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明清西南民族政策比较研究——以贵州改土归流为中心 被引量:4
19
作者 栾成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1,133,共6页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贵州 明清比较 民族心态
下载PDF
大学生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志兵 彭清宁 +4 位作者 万志莉 黄景洲 王志强 马翔颖 陈钰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方法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各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发生率分别为恋物癖倾向男生9. 12%和女生4. 39%、异装癖倾向男生10. 03%和女生6. 12%、同...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方法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状况问卷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各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发生率分别为恋物癖倾向男生9. 12%和女生4. 39%、异装癖倾向男生10. 03%和女生6. 12%、同性恋倾向男生7. 31%和女生4. 00%、易性别倾向男生8. 69%和女生7. 95%、露阴癖倾向男生10. 52%和女生5. 53%、摩擦癖倾向男生17. 09%和女生6. 81%、窥阴癖倾向男生18. 99%和女生5. 33%,且大2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独生子女高于多子女、富裕家庭学生高于贫困和一般家庭学生、父母教育方式专制的学生高于民主和一般的学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农村学生高于县城和城市学生,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大学生中异常性心理倾向的发生率很高,且有普遍化和上升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心理 异常 分布 父母教育方式 发生率 问卷调查 心理状况 性别倾向 独生子女 城市学生 农村学生 显著性 男生 女生 恋物癖 异装癖 同性恋 露阴癖 摩擦癖 窥阴癖 家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