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神话与鲁迅小说——《补天》重读札记 |
甘智钢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海洋”:鲁迅《补天》中阐释“人和文学缘起”的核心符码 |
倪浓水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9 |
4
|
|
3
|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的文化意义(上)——三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
黄丽
李克臣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4
|
“以情悟道 守理衷情”的文化意义(下)——四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
黄丽
李克臣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鲁迅《补天》中的“海洋”元素探析 |
卢月风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6
|
《补天》:立人思想与女娲造人神话的现代叙述 |
咸立强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从作品《补天》看一个真实的鲁迅 |
王利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8
|
论辛弃疾的“补天”情结 |
张丽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关于女娲补天神话文化的思考 |
王金寿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8
|
|
10
|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开篇的结构内蕴 |
徐祝林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5
|
|
11
|
虚拟景观中神话资源转化研究——以济南方特东方神画女娲补天项目为例 |
孙伟伟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4
|
|
12
|
神话原型移位于现实的伟大虚构——论贾宝玉“衔玉而生”的象征意义 |
杨朴
杨旸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女娲传说形象的深层意蕴 |
霍然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4
|
悲凉之雾下的四维精神潜流——《红楼梦》情掠影 |
郭德民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4 |
0 |
|
15
|
从“女娲补天”看中国女性地位 |
徐乾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6
|
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 |
宁稼雨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7
|
《五色石》叙事艺术简论 |
王金霞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周乐清《补天石传奇》创作原因探析 |
刘纪明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