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跃峰 唐志坚 +1 位作者 王兴 黄坤 《云南环境科学》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的分类、处理机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概况;概括了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组件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过滤特征及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林红军 陆晓峰 +1 位作者 段伟 沈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11-2517,共7页
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实验表明,最初很短时间内膜污染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沉积层阻力模型控制,后一阶段是膜污染的主要控制阶段;膜的相对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压力越... 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实验表明,最初很短时间内膜污染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沉积层阻力模型控制,后一阶段是膜污染的主要控制阶段;膜的相对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压力越大,通量衰减越快;污泥沉积层存在压密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污泥比阻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并得到处理市政污水的污泥压密指数为0.807 8;阻力分布实验表明沉积层阻力占总阻力的90%以上,是膜过滤污染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各组分对膜污染均有贡献,其中悬浮固体、胶体颗粒和溶质产生的阻力分别占87.98%、6.20%和5.82%;根据实验和计算结果,探讨了MBR处理市政污水过程中可能的膜污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机理 活性污泥 阻力分布
下载PDF
细胞凋亡的主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广智 胡长敏 +6 位作者 陈颖钰 刘颖 李帅 罗雨 王金勇 郭爱珍 陈焕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2,共4页
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凋亡在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细胞凋亡的准确检测是研究细胞凋亡相关机制,以及评价细胞凋亡在相应组织或疾病中影响的第一步。形态学是检测细胞凋亡的最直观的方法,至今一直作... 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凋亡在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细胞凋亡的准确检测是研究细胞凋亡相关机制,以及评价细胞凋亡在相应组织或疾病中影响的第一步。形态学是检测细胞凋亡的最直观的方法,至今一直作为细胞凋亡检测的金标准。DNA片段化检测主要有DNA ladder,TUNEL检测法和ELISA检测法。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凋亡相关基因的检测包括促凋亡基因的检测和抑制凋亡基因的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是近些年发展的简单快捷的方法,即可定性又可定量。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其浓度和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春杰 耿琰 +1 位作者 周琪 顾国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共5页
在采用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过程中 ,通过对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 ,着重考察了过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 ,并通过标准堵塞过滤定律和沉积过滤定律来拟合膜过滤过程 ,从而确定了膜污染的控制因素。污泥的阻力分布试验表明 ,沉积... 在采用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过程中 ,通过对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 ,着重考察了过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 ,并通过标准堵塞过滤定律和沉积过滤定律来拟合膜过滤过程 ,从而确定了膜污染的控制因素。污泥的阻力分布试验表明 ,沉积层阻力占总阻力的 90 %以上 ,并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而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最小 ;污泥的终端过滤过程严格符合沉积过滤定律 ,即使在过滤初期也不受堵塞过滤的控制 ,这与阻力分布的结果相对应 ;污泥在终端过滤过程中膜的相对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 ,并在几分钟内就达到相对稳定值 ,且低压对应较高的相对通量 ,但通量衰减指数和压力之间没有相关性 ;污泥的压密指数为 0 .70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SBR 焦化废水 膜污染机理 终端过滤
下载PDF
纳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莎莎 刘保平 《安徽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7-8,16,共3页
对纳滤膜的定义、特点、分离机理等作了介绍。综述了纳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水软化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滤膜 分离机理 水处理
下载PDF
MBR中中空纤维膜和板式膜不同的膜污染机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邢锴 张宏伟 +2 位作者 龙树勇 孙凯 王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和板式膜MBR在膜污染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研究了2种膜不同的膜污染机理.平行实验表明,中空纤维膜的膜面附着物是污泥泥饼层,而板式膜的膜面附着物是一层二次动态膜,这导致两者的膜污染机理有显著区别.泥饼层是中空... 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和板式膜MBR在膜污染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研究了2种膜不同的膜污染机理.平行实验表明,中空纤维膜的膜面附着物是污泥泥饼层,而板式膜的膜面附着物是一层二次动态膜,这导致两者的膜污染机理有显著区别.泥饼层是中空纤维膜的主要污染因素,二次动态膜则可以缓解作为板式膜主要污染因素的膜孔堵塞污染;同时,由于泥饼层的作用,EPS与中空纤维膜的膜污染相关性良好,而在板式膜中,EPS与其膜污染相关性很差,并且二次动态膜显著降低了SMP与膜污染的相关性;在2种膜长期运行时,相比中空纤维膜过膜压力呈现2个阶段的变化,板式膜的过膜压力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这是因为二次动态膜起到了初期缓解膜污染、后期加剧膜污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板式膜 膜污染机理 膜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结晶性聚合物微孔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左丹英 徐又一 +1 位作者 曾秋霞 龚玉洁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综述了近期关于结晶性聚合物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微孔膜的成膜机理和实验研究工作。对制膜体系的热力学、相分离、成膜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依此解析了结晶性聚合物膜中常见的结构形态,最后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影响膜结构形... 综述了近期关于结晶性聚合物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微孔膜的成膜机理和实验研究工作。对制膜体系的热力学、相分离、成膜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依此解析了结晶性聚合物膜中常见的结构形态,最后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影响膜结构形态的因素如聚合物的浓度、铸膜液的组成、凝固浴的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结晶性聚合物 微孔膜 液固分相 成膜机理
原文传递
反渗透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海凤 相波 李义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108,共3页
阐述了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溶解-扩散模型,等),反渗透膜技术在环境工程(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集成工艺处理废水的概况,并对反渗透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反渗透 膜分离机理 环境工程
下载PDF
反渗透膜污染机理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6
9
作者 肖世全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21期119-120,123,共3页
近年来,反渗透膜应用领域、规模迅速扩大,反渗透膜系统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制药、造纸、煤化工、煤炭、食品、市政工程、污水回用、浓盐水回用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渗透膜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文章着重研究了反渗... 近年来,反渗透膜应用领域、规模迅速扩大,反渗透膜系统在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制药、造纸、煤化工、煤炭、食品、市政工程、污水回用、浓盐水回用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渗透膜污染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文章着重研究了反渗透膜污染的成因、危害及特点,针对各种不同的污染物造成的反渗透膜污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清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污染 膜污染机理 膜清洗
下载PDF
纳滤膜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娟 白园博 张佩泽 《辽宁化工》 CAS 2008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保障安全饮用水生产的有效方法。详细综述了纳滤膜的特点、分离机理以及纳滤膜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特性。
关键词 纳滤膜 分离机理 膜分离技术
下载PDF
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玲 刘超 +2 位作者 蓝伟光 胡侃 王身相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3,共6页
试验研究了新型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膜污染机理.分析了膜阻力分布情况和膜污染速率及稳定运行时膜过滤阻力随运行时间变化的阻力模型.结果表明,最初很短时间内膜污染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泥饼层阻力模型... 试验研究了新型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膜污染机理.分析了膜阻力分布情况和膜污染速率及稳定运行时膜过滤阻力随运行时间变化的阻力模型.结果表明,最初很短时间内膜污染受膜孔堵塞模型控制,之后受泥饼层阻力模型控制,后一阶段是膜污染的主要控制阶段.经过146天的运行,膜污染较轻,过滤阻力随时间增大的速率非常缓慢,并在一定膜转速下,过滤阻力保持不变.证实了系统由双轴旋转膜组件形成的湍流可削弱膜表面的浓差极化及泥饼层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控制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啤酒废水 膜污染机理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艳侠 刘振鸿 +1 位作者 薛罡 汪进辉 《广州化工》 CAS 2005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着重考察了膜过滤的形式、膜通量变化和膜污染的形成。污泥的终端过滤过程严格符合沉积过滤定律;膜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并在几分... 在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终端过滤来反映膜污染机理,着重考察了膜过滤的形式、膜通量变化和膜污染的形成。污泥的终端过滤过程严格符合沉积过滤定律;膜通量随过滤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并在几分钟内就达到相对稳定值;扫描电镜照片也证实了膜污染主要是膜面沉积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染料废水 活性污泥 膜面沉积层 水质标准 终端过滤 沉积过滤
下载PDF
用伸膝装置多段切开延长和生物膜衬垫治疗膝伸直僵硬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予彬 党广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伸膝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我们采用多平面腱部分切断术一次延长挛缩的伸膝装置,结合应用生物膜防止术后粘连,临床效果满意。14例患者,平均年龄28岁,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20度。术后随诊16至24个月,平均18月,屈膝范围改善60至110... 伸膝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我们采用多平面腱部分切断术一次延长挛缩的伸膝装置,结合应用生物膜防止术后粘连,临床效果满意。14例患者,平均年龄28岁,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20度。术后随诊16至24个月,平均18月,屈膝范围改善60至110度,平均85度。8只狗髌上囊部衬垫生物膜,术后光、电镜观察:早期生物膜基底部炎细胞浸润,1周后膜机化。生物膜光滑面无组织生长,表面光滑,基底粗糙面与其下组织愈合好。作者提出伸膝僵直早期治疗,防止关节退化性改变的必要性。本术式操作简便,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痛苦小,康复时间短,便于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强直 生物膜 伸膝装置
原文传递
聚砜酰胺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Ⅱ.膜性能与成膜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俊琪 潘容华 +2 位作者 丁马太 范光辉 陈嘉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37-345,共9页
研究了PSA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SA分子量高,膜孔径大、分布宽;分子量低,膜孔径小、分布窄;但分子量过低,孔径变大,且分布宽。并就分子量对PSA超滤膜的透水率、截留率、压实性能,以及制膜液的相分离等性能进行比较,讨论成... 研究了PSA的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发现PSA分子量高,膜孔径大、分布宽;分子量低,膜孔径小、分布窄;但分子量过低,孔径变大,且分布宽。并就分子量对PSA超滤膜的透水率、截留率、压实性能,以及制膜液的相分离等性能进行比较,讨论成膜机理,改进了的成膜机理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酰胺 分子量 超滤膜 成膜机理
下载PDF
细胞穿透肽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洲 朱金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2497-2500,共4页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生物大分子物质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DNA,RNA,肽,蛋白质等。但是,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穿过细胞膜的效率。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跨越细胞膜,直接将治疗性生物大分...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生物大分子物质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DNA,RNA,肽,蛋白质等。但是,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穿过细胞膜的效率。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跨越细胞膜,直接将治疗性生物大分子物质运输到细胞内相应位置的手段。在过去几十年,人们发现一种小于30个氨基酸的短肽,能够将与之相连的生物分子在体内或体外的环境下带入细胞,称为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本文主要讨论CPPs跨膜转运体系的分类和机制,以及它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肿瘤 跨膜转运机制
下载PDF
在线超声作用下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机制
16
作者 汪媛 李敏 +1 位作者 宫存鹏 陈晓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443-4448,共6页
在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中引用在线超声技术来控制膜污染,考察了在线超声对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在线超声作用下的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在线超声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的跨膜压差(TMP)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普通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可延... 在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中引用在线超声技术来控制膜污染,考察了在线超声对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在线超声作用下的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在线超声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的跨膜压差(TMP)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普通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可延长膜清洗周期约51%。在线超声作用下,污泥平均粒径降低约70μm,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加(14±5)mg/g,混合液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有所降低;同时,在线超声使得污泥浓度和混合液粘度降低,从而改善了混合液的过滤性,有助于膜污染的控制。分析表明,在线超声能够减少膜表面不可逆污染的发生,膜的主要污染机制为泥饼层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超声 膜污染机制 污泥粒径 胞外聚合物 混合液粘度
原文传递
禽白血病病毒跨膜蛋白在膜融合及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17
作者 刘青 成子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0期82-85,共4页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是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ALV在此过程中采用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后跨膜蛋白一系列构象的变化。此外,ALV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起...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入侵宿主细胞的关键是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ALV在此过程中采用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后跨膜蛋白一系列构象的变化。此外,ALV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继而引发肿瘤的产生。在对一些与ALV有相同感染机制的病毒的研究中发现,引起免疫抑制的关键区也是跨膜蛋白。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跨膜蛋白有助于正确认识病毒侵染的本质,做到更为有效的预防与治疗AL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膜融合机制 免疫抑制 跨膜蛋白
下载PDF
PSA UF膜选择透过性研究(Ⅲ)成膜机理
18
作者 丁马太 丁俊琪 +2 位作者 潘容华 范光辉 陈嘉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从高聚物溶液的相分离现象出发,探索膜形成的可能机理。用这个机理能够较好解释所观测到的聚砜酰胺分子量对其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首次提出高聚物中那些聚合度很低的低聚体的存在,是导致膜质量变差的至为关键因素的学术见解。
关键词 PSA 相分离 成膜机理 分子量
下载PDF
副黏病毒膜融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帅 骆学农 +2 位作者 窦永喜 张海瑞 才学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8-1313,共6页
主要从副黏病毒膜融合的关键蛋白——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附着蛋白的受体及其作用位点等方面论述了副黏病毒的膜融合机制,并讨论了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的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差异,以阐明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膜... 主要从副黏病毒膜融合的关键蛋白——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附着蛋白的受体及其作用位点等方面论述了副黏病毒的膜融合机制,并讨论了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的附着蛋白和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差异,以阐明基于不同附着蛋白受体膜融合的不同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病毒入侵靶细胞的机理和该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黏病毒 附着蛋白 融合蛋白 膜融合机制
原文传递
天然产物中抗微生物肽的高效筛选方法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鸿雁 单紫轩 +4 位作者 赖亮 段俊 汪锦才 霍嘉茵 郭嘉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35,共8页
面对耐药病原体的挑战,天然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成为了开发新一代抗菌候选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食品、农业等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从天然产物中快速筛选获得抗微生物肽仍然存在着低效、高耗等种种困难与挑... 面对耐药病原体的挑战,天然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成为了开发新一代抗菌候选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食品、农业等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从天然产物中快速筛选获得抗微生物肽仍然存在着低效、高耗等种种困难与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抗微生物肽的作用机制(包括膜作用机制与非膜作用机制);然后重点综述了AMP的高效筛选方法,包括整体细菌吸附结合法、细胞膜色谱法、磷脂膜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比色法、薄层色谱法、荧光筛选法、高通量测序法和数据库挖掘法等;此外,展望了高效发掘抗微生物肽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为从纷繁复杂的天然产物体系中发现抗微生物肽提供了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肽 天然产物 高效筛选 膜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