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220 kV复合绝缘子断裂故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唐捷 俸波 《广东电力》 2017年第9期122-124,共3页
针对广西电网某220 kV重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问题,依据GB/T 19519—2014和DL/T 1000.3—2015对断裂复合绝缘子及相邻铁塔上挂网运行的12只复合绝缘子进行了机械特性、耐应力腐蚀、憎水性和水扩散试验,并对断裂的复合绝缘子进行解... 针对广西电网某220 kV重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断裂问题,依据GB/T 19519—2014和DL/T 1000.3—2015对断裂复合绝缘子及相邻铁塔上挂网运行的12只复合绝缘子进行了机械特性、耐应力腐蚀、憎水性和水扩散试验,并对断裂的复合绝缘子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6只绝缘子机械破坏负荷在1.4倍额定机械负荷以上,憎水性为HC3~HC4级;另外6只绝缘子应力腐蚀试验均不合格。分析认为断裂绝缘子芯棒是非耐酸芯棒,该批次绝缘子产品的耐酸性能较差。对该故障提出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脆断 耐应力腐蚀 机械破坏 憎水性 水扩散
下载PDF
机械力作用下煤结构破断CO释放规律及自燃预测指标修正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明高 解俊杰 贾海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68,共7页
为有效区分采煤过程中机械力作用下煤机械破断CO的产生规律和释放量,利用自制粉碎实验装置开展煤机械破断实验,实验从煤样质量、电机转速和粉碎气氛3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CO体积分数上升速率、出现时间及绝对产生量随煤样质量、电机转... 为有效区分采煤过程中机械力作用下煤机械破断CO的产生规律和释放量,利用自制粉碎实验装置开展煤机械破断实验,实验从煤样质量、电机转速和粉碎气氛3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CO体积分数上升速率、出现时间及绝对产生量随煤样质量、电机转速增加而增加,空气气氛下煤样CO体积分数平均上升速率高于氮气气氛下煤样.在4min粉碎时间内,机械力破断煤结构产生CO绝对产生量与煤样量呈线性关系.基于实验结果,建立工作面落煤模型,并推导出落煤过程中因机械力破断煤结构产生CO体积分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可作为预测指标修正值对煤自燃预测预报结果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CO 煤结构 机械破断 释放规律 修正方法
原文传递
污泥减量化的高浓度废水作为碳源的原位生化处理
3
作者 张启磊 王力 +2 位作者 于卓阳 曾明 王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了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弥补污水处理厂污水碳源不足,本文调查了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破解剩余污泥的溶解效率和产生高浓度污水的特性,使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一步调查高浓度废水和碳源较低的市政污水混合共同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 为了实现污泥减量化和弥补污水处理厂污水碳源不足,本文调查了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破解剩余污泥的溶解效率和产生高浓度污水的特性,使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一步调查高浓度废水和碳源较低的市政污水混合共同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及出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与机械耦合工艺可释放出大量有机物污染物,在最佳臭氧投加量100 mg O_(3)/g MLSS、搅拌速度800 r/min时,混合泥水的MLSS由7500.0 mg/L下降到3851.2 mg/L,污泥的溶解效率为48.7%,其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_(4)^(+)-N)分别由原来的28.0、0.8、11.0、2.0 mg/L增加到3086.0、24.5、144.3、48.8 mg/L。将这样高浓度污水视为碳源,回到系统,与低浓度的市政污水10:1的体积加以混合,其水质分别为COD:500.0 mg/L、TP:6.0 mg/L、TN:60.0 mg/L和NH_(4)^(+)-N:51.0 mg/L,经过好氧生化反应后,出水水质可达到COD:33.7 mg/L、TP:1.4 mg/L、TN:14.6 mg/L和NH_(4)^(+)-N:2.2 mg/L,去除率分别为93.3%、76.7%、75.7%和95.7%,从而说明,臭氧与机械搅拌耦合破解污泥的高浓度废水,不仅可以实现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而且还可以作为碳源,促进污水的有效处理,是未来污水厂污泥减量化自身消纳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减量 臭氧 机械破碎 碳源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下载PDF
煤结构机械破断生成S-CO的规律与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海林 韩璐璐 余明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37-2043,共7页
以煤结构机械破断产生的CO(S-CO)为对象,利用煤结构机械破断S-CO测试系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S-CO的生成规律和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和煤样质量相同条件下,S-CO的产生速率和体积分数均随电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 以煤结构机械破断产生的CO(S-CO)为对象,利用煤结构机械破断S-CO测试系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S-CO的生成规律和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和煤样质量相同条件下,S-CO的产生速率和体积分数均随电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工况下,S-CO的体积分数变化呈现3个阶段:无S-CO阶段、线性增长阶段、类指数增长阶段。基于煤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分析了实验煤样在机械破断过程中煤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煤中含氧基团及相应解离能,阐明了煤机械破断产生S-CO的多步反应机理,补充了前人关于"S-CO是煤中羰基的机械激活分解"的片面认识,完善了煤结构机械破断S-CO的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 机械破断 S-CO产生规律 S-CO产生机理 多步反应机理
下载PDF
CDT联合机械碎栓治疗DVT的疗效及对血浆抗凝因子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继光 李静 +1 位作者 王树平 杨彦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3-1029,共7页
探讨置管溶栓术(CDT)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对血浆抗凝因子水平的分析。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9例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置管溶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 探讨置管溶栓术(CDT)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对血浆抗凝因子水平的分析。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9例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置管溶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术和机械碎栓联合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浆抗凝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显示血管通畅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血管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大腿中段和小腿中段消肿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0.00%)N显低于对照组(9.52%),CEA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溶栓术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DVT患者血浆中D-D水平,并增加PC、P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术 机械碎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浆抗凝因子
原文传递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飞 张茹 +4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孙宏 王虎清 吴海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观察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10例急性脑栓塞病例,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 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月后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 目的:观察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10例急性脑栓塞病例,采用 NIHS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 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月后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24 h 后患者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1),3月后 mRS 0~2分为90%。结论rt-PA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栓塞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不同破壁方法对灵芝孢子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扬 郝利民 +4 位作者 刘宇琪 张黎明 鲁吉珂 江庆伍 贾士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1-106,共6页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ABTS+·)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以及酵母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模型,分别对未破壁灵芝孢子(un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UGS)、机械法破壁灵芝孢子(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MGS)、生物法与机械法复合破壁的灵芝孢子(biologically and 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BGS)提取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的灵芝孢子粗多糖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多糖质量浓度呈一定效量关系,多糖质量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BGS所得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在3种处理方法中均为最强。多糖质量浓度为5.0mg/mL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6%、91.0%、99.9%,还原力为1.09;BGS所得粗多糖对紫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强。表明BGS粗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生物破壁 机械破壁 粗多糖 抗氧化
下载PDF
机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傅攀 朱碧宏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 观察机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行机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80例,分为机械辅助动脉溶栓对照组和机械辅助动脉... 目的 观察机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行机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80例,分为机械辅助动脉溶栓对照组和机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组,每组40例.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NIHSS)量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和躯干控制(Sheikh)量表评价近远期神经损伤.ELISA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白介素-6(IL-6)表达.结果 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82.5%,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8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GCS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1周后NIHSS和GC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MA和Sheikh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FMA和Sheikh评分两组均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FMA和Sheik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8-iso-PGF2α和IL-6因子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8-iso-PGF2α和IL-6因子表达两组均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组8-iso-PGF2α和IL-6因子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脑心通胶囊可显著减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患者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动脉溶栓 脑心通胶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机械碎栓结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及多模式CT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杰 李东群 《现代医学》 201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CT对DSA指导下的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多模式CT筛选出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栓塞患者30例,年龄38~78岁,平均65岁;病程0.5~6 h... 目的:观察多模式CT对DSA指导下的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多模式CT筛选出的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栓塞患者30例,年龄38~78岁,平均65岁;病程0.5~6 h。将患者分为〈3 h组,16例;3~6 h组,14例。均经多模式CT诊断及评估后,行DSA指导下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术后均再次行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并记录溶栓前后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巴塞尔指数(BI)。结果:30例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60%。NIHSS评分显示,〈3 h组患者有5例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总显效率达到75.0%;3~6 h组的患者有3例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总显效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及BI评分显示,〈3 h组有12例临床结局良好,4例临床结局不良,10例预后结果良好,无出血病例;3~6 h组有6例临床结局良好,7临床结局不良,9例预后结果良好,1例症状性脑出血。两组比较,安全性及有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诊断及评估机械碎栓结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该法对于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急性脑梗死 机械碎栓 rt-PA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