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四字格功能研究 |
申小龙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
|
中国古代意象的发生和表现及其理论构成意义 |
张利群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4 |
3
|
|
3
|
互象:一个被忽视的关键词 |
刘晋晋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4
|
意象的方法论意义与诗画互补之美学意蕴的形成路径 |
王赠怡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5
|
“魔幻现实主义”还是“传象现实主义”?——兼及跨文化翻译中的“言意象”论 |
陈红玉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6
|
试论“X风” |
马小里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7
|
用诗的火苗照亮人类精神的夜空——评宫蔚国诗集《火苗集》 |
姚国建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8 |
0 |
|
8
|
文学翻译的多视角 |
严静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5 |
0 |
|
9
|
面子下挣命——黄春明《锣》中憨钦仔形象 |
周彦彦
|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0
|
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概念意义与图文关系——当代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
陈瑜敏
王红阳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8 |
39
|
|
11
|
论中国古典舞的意象塑造 |
郭瀚繁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
2018 |
4
|
|
12
|
论“象外之谈”及其美学意义 |
陈玲
刘运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3
|
《易经》意-象结构与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 |
单谊
赵增韬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4
|
六朝画论中“象”的形态及审美指向 |
王中栋
|
《中国美学研究》
|
2021 |
0 |
|
15
|
从语用角度探析《红楼梦》中比喻的翻译 |
刘丽娟
|
《泰山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试析魏晋玄学认知路线对"像"的态度 |
沈春雷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7
|
太阳神鸟金饰与中国审美心理 |
贾柯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8
|
从语义三角到语文圈 |
杨赛
|
《符号与传媒》
|
2015 |
3
|
|
19
|
《红楼梦》80回前后死亡描写之比较 |
杨德
刘上江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20
|
浅析汉字设计中的意象表现 |
杜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