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P-1α基因佐剂对NTHi P6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张玉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佐剂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 P6,P6)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 目的观察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佐剂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 P6,P6)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cDNA3.1、pcDNA3.1/MIP-1α、pcDNA3.1/P6和pcDNA3.1/MIP-1α+pcDNA3.1/P6,肌肉注射免疫,每2周免疫1次,共3次,质粒每次每只接种100μg。末次免疫后14d,每组取10只小鼠,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4和IFN-γ水平。用8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0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末次免疫后,pcDNA3.1/MIP-1α+pcDNA3.1/P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为(1726.45±184.48)ng/L,增殖指数2.06±0.04,与pcDNA3.1/P6组(1443.09±187.70)ng/L和1.90±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滴度和IL-4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cDNA3.1/MIP-1α+pcDNA3.1/P6免疫组小鼠14d生存率达70%,与pcDNA3.1组0%和pcDNA3.1/MIP-1α组0%相比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3.1/P6组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1α基因佐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NTHi P6基因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核酸疫苗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小鼠
原文传递
壹期矽肺患者血清中MIP-1α、MIP-1β和MIP-3α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冬梅 袁宝军 +3 位作者 袁伟 李超 邹吉敏 马毅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5期592-594,602,共4页
目的探讨壹期矽肺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关系。方法用Luminex流式荧光技术检测55例壹期矽肺(矽肺组)、35例具有与矽肺组相同接... 目的探讨壹期矽肺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关系。方法用Luminex流式荧光技术检测55例壹期矽肺(矽肺组)、35例具有与矽肺组相同接尘条件的健康井下接尘矿工(接尘组)和33例非接尘井上健康人员(对照组)血清中MIP-1α、MIP-1β和MIP-3α水平;用肺功能机检测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_(1.0)%)、用力呼气1秒率(FEV_(1.0)/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75/25%)4项肺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尘和矽肺组血清中MIP-1α水平均明显降低,接尘组MIP-1β水平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接尘组比较,矽肺组血清中MIP-1α和MIP-1β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吸烟矽肺患者血清中MIP-1β水平低于非吸烟矽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4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接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矽肺组MIP-1α与FVC%、MIP-1α与FEV_(1.0)%均呈正相关(r=0.330、0.324,P<0.05)。结论壹期矽肺患者血清中MIP-1α和MIP-1β水平异常,二者参与壹期矽肺发生发展;吸烟影响MIP-1β水平;MIP-1α水平可间接反映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 肺功能中国图书资料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IL-8,MCP-1和MIP-1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文 胡铁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5-670,共6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微血管计数(MVC)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微血管计数(MVC)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IL-8,MCP-1和MIP-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上述标本中微血管(MV)计数。结果:40例NSCLC组织中IL-8,MCP-1和MIP-1mRNA的阳性系数均值明显高于10例肺组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NSCLC临床病理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变化,表现为T3组>T2或T1组,III期组>II期组>I期组,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无转移组,生存时间≤3年组大于生存时间>3年组。IL-8,MCP-1和MIP-1mRNA阳性表达相互之间以及与MVC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提示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IL-8,MCP-1和MIP-1可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肿瘤的进展、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白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血管生成 微血管计数
下载PDF
小鼠MIP-1α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HSV-II核酸疫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邵文爱 李晓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作为分子佐剂对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出MIP-1α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利用克隆载体pUCm... 目的构建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作为分子佐剂对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出MIP-1α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利用克隆载体pUCm-T,将其亚克隆入pcDNA3中,构建出小鼠MIP-1α的真核表达质粒Pm;将其转染COS-7细胞,并用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MIP-1α的生物学活性。然后用其与HSV-IIgD的DNA疫苗一起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脾T细胞增殖反应及病毒攻击小鼠后对小鼠的保护率,观察MIP-1α对HSV-II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MIP-1α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发现,其作为分子佐剂可加强HSV-IIgD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小鼠MIP-1α可作为HSV-IIgDDNA疫苗的分子佐剂,为研制新型有效的HSV-IIDNA疫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DNA疫苗 分子佐剂
下载PDF
壹期煤工尘肺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宝军 李超 +3 位作者 王冬梅 邹吉敏 高利常 佟艳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29-331,338,共4页
目的探讨壹期煤工尘肺(CW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Luminex流式荧光技术检测85例壹期CWP... 目的探讨壹期煤工尘肺(CW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Luminex流式荧光技术检测85例壹期CWP患者(CWP组)、44例井下健康工人(接尘对照组)及42例井上健康工人(正常对照组)血清IP-10、MIP-1α、MIP-1β和MIP-3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WP组IP-10升高、MIP-1α降低,接尘组IP-10、MIP-1α和MIP-1β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WP组IP-10、MIP-1α、MIP-1β和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接尘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单纯CWP比较,CWP合并肺气肿患者MIP-3α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WP患者血清IP-10与MIP-1α、MIP-1β、MIP-3α以及MIP-1α和MIP-1β呈轻度正相关(rs=0.452、0.363、0.255、0.501,P<0.05)。结论壹期CWP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1α、MIP-1β和MIP-3α水平异常,与尘肺发生发展有关;检测MIP-3α水平可能反映CWP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工尘肺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原文传递
Predictor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in Liver Cirrhosi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Frontiers 被引量:1
6
作者 Helen Ngo Raymund Gantioque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7年第12期297-307,共11页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in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liver disease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seen in this population. Currently, there is a lack ...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in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liver disease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 seen in this population. Currently,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amongst the research community on the clinical predictors of SBP as well as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 in these patients. Pharmacological gastric acid suppression (namely with PPIs and H2RAs) are frequently prescribed for these patients, many times without a clear indication, and may contribute to gut bacterial overflow and SBP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remains controversial as there are conflicting findings in SBP prevalence between PPI/H2RA-users and non-users. In addition, studies show recent antibiotic use, whether for SBP prophylaxis or for another infectious proces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SBP and drug-resistant organisms. Other researchers have also explored the link between zinc, platelet indices (MPV), and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β (MIP-1β) levels in liver cirrhosis, all of which appear to be promising markers for classifying SBP risk and diagnosi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was limited by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studies available as most are retrospective in nature. Thus, more ongoing, prospective studies and trials are needed to judge the true value of the findings in the studies reviewed in hopes that they can guid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Liver Cirrhosis PPIS H2RA Antibiotic PROPHYLAXIS Antibiotic Resistance Zinc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Platelet Indices (MPV)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β (mip-1β)
下载PDF
伴IGT的STEMI患者行PCI前后血清MIP-1α的变化及阿卡波糖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戚凤君 董志 +4 位作者 赵学森 滕海蛟 林继红 解丽颖 杨红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伴糖耐量降低(IGT)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变化及阿卡波糖对其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拟行PCI的STEMI患者160例,设为A组。依据是否合并... 目的探讨伴糖耐量降低(IGT)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变化及阿卡波糖对其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拟行PCI的STEMI患者160例,设为A组。依据是否合并IGT,再将分入A,组(伴IGT者)和A2组(不伴IGT者),随机将A,组等分人A1a组和A1b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B组。A组行标准PCI术,A1a组自PCI后另予阿卡波糖治疗,连续6个月。A组于PCI前(T0)、PCI后24h(T1)、PCI后6个月(T2);B组于体检当日,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IP—1α水平。A1组、A2组均于T0时间点,A1组另于T2时间点,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A组中,伴IGT的STEMI患者构成比为71.25%。T0时间点,A组血清MIP-1α水平显著高于B组(t=7.37,P〈0.01),A1组高于A2组(t=4.63,P〈0.05);T1时间点,A组血清MIP—1α水平均升高(t-3.65—4.77,P〈0.05),A1组高于A2组水平(t=5.21,P〈0.05);T2时间点,A组血清MIP—1α均显著降低(t=6.13—7.62,P〈0.01),且A1a组血清MIP—1α低于A1b组(t=4.06,P〈0.05)。T2时点,A1a组、A1组的LVD、LVMI减小,LVEF增大(t=3.67—6.21,P〈0.05或P〈0.01),A1b组的LVMI减小,LVEF增大(tLVMI=3.53,tLVEF=3.85,P〈0.05);且A1a组LVD、LVMI数值低于A1b组,LVEF数值高于A1b组(t=3.40~4.12,P〈0.05)。结论伴IGT的STEMI患者血清MIP-1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行PCI术后呈一过性升高,其后逐渐降低。对伴IGT的STEMI患者予以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MIP-1α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这对于伴IGT的STEMI患者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糖耐量降低(IG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 阿卡波糖
下载PDF
RANTES和MIP-1α基因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
8
作者 王福祥 孙永涛 +5 位作者 孙永年 张颖 王临旭 张岩 白雪帆 黄长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2-665,共4页
目的 研究RANTES(活化T细胞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分子 )、MIP 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基因对HIV 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 ,以探求HIV 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方法 pCI neoGAG联合RANTES、MIP 1α基因或者pCI neoGAG单... 目的 研究RANTES(活化T细胞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分子 )、MIP 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基因对HIV 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 ,以探求HIV 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方法 pCI neoGAG联合RANTES、MIP 1α基因或者pCI neoGAG单独免疫BALB c小鼠 ,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 γ水平 ,以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用乳酸脱氢酶 (LDH)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应答。结果 与pCI neoGAG免疫组比较 ,pCI neoGAG联合RANTES、MIP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 1p2 4抗体滴度升高 ,IFN γ升高 ,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 (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 ,差异都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RANTES、MIP 1α基因联合HIV 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 ,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 ,RANTES、MIP 1α基因对体液免疫有加强作用。因此 ,RANTES、MIP 1α基因对于HIV 1核酸疫苗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TES mip-1α基因 HIV-1核酸疫苗 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β趋化因子MCP-1、MIP-1α、RANTES在皮肌炎患者肌肉、皮损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佩莲 李文华 +7 位作者 代自超 韩朝霞 王维齐 周晓鸿 樊应俊 李晓岚 付萍 邓丹琪 《皮肤病与性病》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α(MIP-1α);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在皮肌炎患者皮损和肌肉组织的表达,探讨MCP-1、MIP-1α、RANTES与皮肌炎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1975年Bohan a...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α(MIP-1α);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在皮肌炎患者皮损和肌肉组织的表达,探讨MCP-1、MIP-1α、RANTES与皮肌炎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1975年Bohan and Peter提出的皮肌炎诊断标准(即B/P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皮肌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肌肉及皮损组织中MCP-1、MIP-1α、RANTES的表达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皮肌炎肌肉及皮损中MCP-1在炎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65.4%、4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皮肌炎皮损中MIP-1α、RAN-TES在真皮炎性细胞表达率均为42.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皮肌炎肌肉组织炎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5%、15.4%,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皮肌炎皮损炎性反应中,MCP-1、MIP-1α和RANTES均可能参与反应;②在皮肌炎肌肉损伤炎性反应中,仅MCP-1参与,而MIP-1α和RANTES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α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
下载PDF
MIP-1β对长期培养体系中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英理 张翼军 张林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MIP - 1β对长期培养体系中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骨髓长期培养的第 3、4、5周 ,分别加入MIP - 1β ,每周半换液时换出上清进行细胞计数 ,做CFU -GM培养。第 6周做3HTdR自杀实验 ,检测CFU -HPP。结果 :加MIP - 1β... 目的 :探讨MIP - 1β对长期培养体系中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骨髓长期培养的第 3、4、5周 ,分别加入MIP - 1β ,每周半换液时换出上清进行细胞计数 ,做CFU -GM培养。第 6周做3HTdR自杀实验 ,检测CFU -HPP。结果 :加MIP - 1β组上清中有核细胞数 ,CFU -GM数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但无显著差异(P >0 .0 5 ) ;第 6周MIP - 1β组造血祖细胞3HTdR自杀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CFU -HP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MIP - 1β可解除骨髓基质层的内源性抑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 骨髓长期培养 造血祖细胞
下载PDF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RA和OA患者滑液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静 夏丽萍 +2 位作者 沈晖 肖卫国 赵丽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926-2928,2932,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液(SF)及外周血(PB)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从RA患者SF、PB和OA患者SF中分离嗜中性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应用双...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液(SF)及外周血(PB)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从RA患者SF、PB和OA患者SF中分离嗜中性核粒细胞、单核细胞,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RA患者SF、PB及OA患者SF中MIP-1α水平,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和SF中单核细胞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RA患者SF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水平明显高于PB和OA患者SF中的水平,且与RA疾病活动性、血沉、C-反应蛋白和滑液中单核细胞数有明显相关关系。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经24h培养后RA患者滑液中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滑液中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表达可诱导RA患者关节局部和系统性炎症,作为C-C趋化因子MIP-1α可促进单核细胞由外周血进入关节滑膜及组织,导致血管翳形成、关节破坏、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骨关节炎(OA)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 嗜中性核粒细胞
下载PDF
MIP-2、MIP-1α和IL-6在小鼠血流感染中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舒敏 谢尹晶 +4 位作者 郭宇妮 陈文燕 李芮冰 王正冠 王成彬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37-4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Alpha,MIP-1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变化规律及...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Alpha,MIP-1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变化规律及在鉴别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将2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72只。尾静脉注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生理盐水注射建立阴性对照。共9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8只小鼠。分别在感染0.5 h、1 h、3 h、6 h、12 h、1 d、2 d、3 d、5 d后采血,检测血液白细胞计数(WBC),血清中MIP-2、MIP-1α和IL-6浓度。结果 1大肠埃希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在感染0.5 h后MIP-2、MIP-1α和IL-6均明显升高,各指标峰值分别为(13 246.8±865.37)pg/ml、(699.79±36.36)pg/ml、(25 080.32±1 263.58)pg/ml、(3 483.22±169.84)pg/ml和(1 171.98±104.49)pg/ml、(94.71±14.38)pg/ml,大肠埃希菌感染组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2MIP-2、MIP-1α和IL-6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ROC曲线下面积(0.962、0.967、0.96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的(0.877、0.889、0.88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2、MIP-1α和IL-6在炎症早期明显升高,在鉴别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脑组织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涛 李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 7d龄 SD大鼠 HIBD模型。用 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动态定量监测皮质海马区脑组织中 MI...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 7d龄 SD大鼠 HIBD模型。用 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动态定量监测皮质海马区脑组织中 MIP- 1α m RNA在 HIBD后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结果  HIBD后 6 h缺血侧脑组织 MIP- 1α m RNA表达至高峰 ,为假手术对照组的近 10倍。 12及 2 4 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72h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HIBD后 MIP- 1α m RNA表达显著升高 ,提示 MIP- 1α可能作为炎性介质在缺氧缺血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脑缺氧 脑缺血
下载PDF
供体淋巴细胞在GVHD模型小鼠组织器官中迁移和分布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宏升 王健民 +4 位作者 周虹 夏荣 邱慧颖 高磊 胡晓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19-923,共5页
本研究应用小鼠GVHD模型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在移植受体体内的迁移和分布。将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转基因荧光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输入经8Gy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eGFP标记供体淋巴细胞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 本研究应用小鼠GVHD模型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在移植受体体内的迁移和分布。将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转基因荧光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输入经8Gy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eGFP标记供体淋巴细胞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测GVHD模型中eGFP+细胞的分布;ELISA法检测GVHD靶组织中趋化因子MIP-1α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①输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第8天后出现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②GVHD模型中,受体鼠肝、皮肤、肠、脾、肺、舌有eGFP+细胞浸润;③GVHD小鼠肝、脾eGFP+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④GVHD鼠脾、肝组织中MIP-1α水平升高,脾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3天,肝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7天。结论:除肝、肠、皮肤外,肺、舌可能也是GVHD靶器官。肝、脾组织中供体淋巴细胞浸润伴随MIP-1α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GVHD模型 T淋巴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下载PDF
mM IP-1α-DT390重组免疫毒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15
作者 吕梅励 李虹 +5 位作者 梁伟波 陈文捷 贾怡 蒋忠华 张卫东 张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M IP-1α(mM IP-1α)基因和白喉杆菌外毒素DT 390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RT-PCR获得mM IP-1α基因,插入含DT 390基因的真核质粒SRα,获得真核表达载体SR-αmM IP-1-αDT 390。重组载体经... 目的构建小鼠M IP-1α(mM IP-1α)基因和白喉杆菌外毒素DT 390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RT-PCR获得mM IP-1α基因,插入含DT 390基因的真核质粒SRα,获得真核表达载体SR-αmM IP-1-αDT 390。重组载体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DNA序列测定鉴定,用Po lyF ect脂质体转染N IH 3T 3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利用转染N IH 3T 3细胞后的培养上清体外测定mM IP-1-αDT 390融合蛋白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SR-αmM IP-1-αDT 390,mM IP-1-αDT 390融合蛋白可在N IH 3T 3细胞株中正确表达,细胞转染上清对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抑制效应。结论mM IP-1-αDT 390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获得及功能的部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炎效果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白喉杆菌外毒素 重组免疫毒素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IRF-8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宝梅 王文博 +4 位作者 罗灿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8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序列,将MIP-1α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FL)。将上述p GL3-MIP-1α-FL和本课题组已构建的大鼠IRF-8过表达质粒(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8对MIP-1α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1~3)。将上述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8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IRF-8的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pGL3-MIP-1α-FL(-1 400~+94 nt)质粒构建成功。将pGL3-MIP-1α-FL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过表达IRF-8可显著增加MIP-1α基因启动子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1 157~-1 144nt、-740~-734 nt、-683~-670 nt、-365~-359 nt、-249~-236 nt),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MIP-1α-1(-453~+94 nt)、p GL3-MIP-1α-2(-352~+94 nt)和pGL3-MIP-1α-3(-3~+94 nt)。将pGL3-MIP-1α-FL、pGL3-MIP-1α-1~3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 GL3-MIP-1α-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MIP-1α-FL、pGL3-MIP-1α-1和pGL3-MIP-1α-2。提示IRF-8可能结合在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的-352~-3 nt区域的IRF-8结合元件(-249~-236 nt)上。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