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 被引量:195
1
作者 李文泓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4,共18页
理论和实务界总结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应当对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 理论和实务界总结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应当对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指标和前瞻性的拨备计提规则等,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顺周期性 逆周期政策
原文传递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被引量:147
2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杜婧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9,共7页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维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跨行业维度,二是跨时间维度。相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方面,学者们从金融系统的相关性和亲周期性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提出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8,共10页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认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认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和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监测方式及政策工具加以介绍,并对宏观审慎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压力测试 跨行业维度 时间维度
原文传递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架构及其启示 被引量:44
4
作者 黄志强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5,共7页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2009年,保守党上台后推行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改革方案,打破了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财政部"三权分立"的监管模式。FSA将被...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2009年,保守党上台后推行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改革方案,打破了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财政部"三权分立"的监管模式。FSA将被分拆,其相关职能将由央行框架内的三个机构承担,英格兰银行被赋予全面监管的权力;在微观审慎监管层面,采用"双峰监管"模式,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同时设立了特殊处理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英国的新监管框架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设立特殊处理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特殊处理机制 围栅制度
原文传递
巴塞尔Ⅲ在监管理论与框架上的改进:微观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 被引量:39
5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71,共9页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Ⅲ 微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宏观审慎监管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道平 刘杨婧卓 +1 位作者 徐宇轩 刘琳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4,共14页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可能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可能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微观银行金融科技水平提升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倾向、加深银行间关联程度,进而导致其系统性金融风险显著放大,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和持续性。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国有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国有银行在金融科技水平提升时边际风险更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能有效削弱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多种稳健性分析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研究对我国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彪 李冀申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2,共9页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清算体系,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本文针对第三方支付独特的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借鉴欧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监管...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清算体系,它的诞生也为现代金融体系增加了新的宏观经济风险。本文针对第三方支付独特的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借鉴欧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监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宏观经济风险 外部性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晓 李佳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9,共8页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述评
原文传递
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框架及相关建议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德旭 吴伯磊 谢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4,共10页
美国金融危机带给各国最大的教训就是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有必要建立我国金融业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维护我国金融... 美国金融危机带给各国最大的教训就是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有必要建立我国金融业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我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微观审慎监管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制架构,尽快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监管的相关制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顺周期性 逆周期监管
原文传递
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海霞 吕守军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67,共15页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LTV规则 福利收益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基于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严兵 张禹 王振磊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7,共11页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极值理论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贺建清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1,49,共8页
本文从运行模式、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风险传递等方面对中美影子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基本上还没进入资产证券化领域,金融工具简单、杠杆率低,但中国影子银行本身隐藏了巨大的风险,给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带... 本文从运行模式、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风险传递等方面对中美影子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基本上还没进入资产证券化领域,金融工具简单、杠杆率低,但中国影子银行本身隐藏了巨大的风险,给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信用创造功能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高利率扭曲了资金价格,危及实体经济。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范围,加强"一行三会"的相互协作、引入功能监管,提高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证券化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房价波动、宏观审慎监管与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郭娜 周扬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206,共21页
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再次清晰认识到房价波动对一个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传统价格稳定型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单独实现金融稳定,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开始广泛被各国监管部门实施。然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不同的经济... 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再次清晰认识到房价波动对一个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传统价格稳定型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单独实现金融稳定,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开始广泛被各国监管部门实施。然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并实现最优组合目标是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房价高涨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较好地熨平经济波动;在技术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采用单一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并辅之以宏观审慎政策时政策实施持续性较高,可以很好地缓解房价波动,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宏观审慎监管 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DSGE 模型
下载PDF
金融开放、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资本市场稳定——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维安 钱晓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6-212,共17页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构建MS-VAR模型实证分析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我国资本账户仍处于较严格的管制状态,短期跨境资本流...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构建MS-VAR模型实证分析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我国资本账户仍处于较严格的管制状态,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弱且不显著;(2)在间接影响机制中,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货币供给渠道的传导冲击作用较为强烈,而通过银行信贷和汇率变动渠道的传导作用较弱;(3)当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冲击时,各变量波动性显著增加,并形成非对称效应。针对金融开放进程下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应构建宏观审慎视角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和结构性改革间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 MS-VAR模型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中国式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现实挑战与框架改进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鹏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103,共11页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内部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交叉融合,变身为“银行的影子”,部分替代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当前,现有的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已经难以应对其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因此,亟需对...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内部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交叉融合,变身为“银行的影子”,部分替代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当前,现有的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已经难以应对其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因此,亟需对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行改进,强化对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具体而言,在空间维度上,加强影子银行风险事前监管,扩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范围,限制共同风险敞口;在时间维度上,完善逆周期资本工具,强化流动性监管。同时,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需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工具和监管信息等方面与微观审慎监管密切协调配合,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评估 MPA
原文传递
金融体系的结构脆弱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17
16
作者 许友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系统性风险有跨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两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与"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失衡"两种诱因强相关。本文以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诱因为主轴,按照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识别或预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风险扩散... 系统性风险有跨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两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与"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失衡"两种诱因强相关。本文以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诱因为主轴,按照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识别或预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风险扩散机制、金融失衡及其宏观审慎监管、金融失衡与货币政策调适的总体脉络进行了文献综述,提出了系统思考诸此问题的理论架构。本文理论框架包括四大维度:识别金融体系的结构脆弱性因素,构建前瞻性的模型识别或预警方法;评估系统重要性机构的风险溢出、扩散和传染机制,构建市场危机情景下的监管救助和自救策略;研究金融失衡的渐进累积与阶段性释放特点,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特别应对措施;探寻货币政策框架内嵌金融失衡的合理途径,构建"增强型货币政策规则"和"宏观审慎型货币政策规则"等,且每个维度内嵌了诸多兼具现实背景和理论价值的具体问题,这对识别、预防和管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或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金融脆弱性 金融失衡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鸿伟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7,共10页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本文认为,存款保险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应将目标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目标与特征,讨论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的要点与形成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原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模型,该模型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依据。并且我们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模型做了保费测算。结论证实模型的定价体系更全面,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差别费 率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小川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48,共4页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监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监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下载PDF
新发展视角下统一“金融监管法”的制定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丹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际,金融监管法治化水平能否提高,直接关系我国能否建立适应金融开放、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健康金融体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我国金融监管大变革,不仅创新并完善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的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际,金融监管法治化水平能否提高,直接关系我国能否建立适应金融开放、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健康金融体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我国金融监管大变革,不仅创新并完善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的金融监管体系,形成了以中央监管为主之央地金融监管双层架构体制,而且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监管大变革所存在的法律供给不足问题。应通过制定统一"金融监管法",规范金融监管涉及的原则、概念、主体、措施、处罚等统一问题,明确金融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授权金融监管机构制定适应分业要求的不同风险控制指标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金融监管条例 金融监管法
原文传递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同群效应吗 被引量:15
20
作者 辛兵海 陶江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81,共15页
使用中国A股上市银行2007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数据,本文首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同群效应问题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资产定价模型并结合上市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本文定义工具变量,并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 使用中国A股上市银行2007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数据,本文首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同群效应问题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资产定价模型并结合上市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本文定义工具变量,并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同群效应,个体银行的流动性政策选择会受到群体银行的影响。(2)中小银行之间的同群效应最为显著,"太多而不能倒"的集体道德风险构成了中小银行之间相互效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国有四大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模仿行为,这排除了基于信息获取的学习动机导致同群效应的可能性。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本文结论为系统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同群效应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