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治疗组21例,药物治疗组23例。记录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进展后NIHSS评分,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治疗组21例,药物治疗组23例。记录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进展后NIHSS评分,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以及发病90 d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3.8±2.1)分与(4.8±1.1)分,病情进展后分别为(19.8±4.1)分与(21.8±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分别为(9.8±3.1)分与(25.8±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90 d NIHSS评分分别为(5.0±1.6)分与(14.8±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 RS评分分别为(2.0±0.5)分与(4.3±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肢体残疾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研究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患者行...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研究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患者行颈动脉CEUS,根据IPN情况将斑块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0级及Ⅰ级的患者为稳定斑块组;Ⅱ级及Ⅲ级为易损斑块组。比较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结果无斑块组患者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易损斑块组患者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分级与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具有相关性(P=0. 441、0. 404,均P <0. 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分级越高,其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越高。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可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lateral vessel grading system,ASTI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然后随访患者3个月时mRS评分,采用ASTIN/SIR方法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 (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1;(2)ASTIN/SIR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P<0.0001,95%可信区间(0.692~0.960);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1%,P<0.0001,95%可信区间(0.735~0.977);(3)ASTIN/SIR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7.8%,P<0.0001,95%可信区间(0.772~0.989)。结论 (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呈负相关;(2)ASTIN/SIR评分及NIHSS评分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3)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大脑中动脉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治疗组21例,药物治疗组23例。记录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情进展后NIHSS评分,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以及发病90 d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3.8±2.1)分与(4.8±1.1)分,病情进展后分别为(19.8±4.1)分与(21.8±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或药物治疗后3 d NIHSS评分分别为(9.8±3.1)分与(25.8±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90 d NIHSS评分分别为(5.0±1.6)分与(14.8±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 RS评分分别为(2.0±0.5)分与(4.3±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肢体残疾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研究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患者行颈动脉CEUS,根据IPN情况将斑块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0级及Ⅰ级的患者为稳定斑块组;Ⅱ级及Ⅲ级为易损斑块组。比较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结果无斑块组患者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易损斑块组患者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P <0. 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分级与NIHSS评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具有相关性(P=0. 441、0. 404,均P <0. 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分级越高,其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越高。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可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lateral vessel grading system,ASTI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然后随访患者3个月时mRS评分,采用ASTIN/SIR方法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 (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1;(2)ASTIN/SIR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P<0.0001,95%可信区间(0.692~0.960);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1%,P<0.0001,95%可信区间(0.735~0.977);(3)ASTIN/SIR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7.8%,P<0.0001,95%可信区间(0.772~0.989)。结论 (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呈负相关;(2)ASTIN/SIR评分及NIHSS评分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3)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大脑中动脉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