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3
1
作者 刘恩科 赵秉强 +3 位作者 李秀英 姜瑞波 李燕婷 Hwat Bing So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该文以北京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土壤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长期撂荒土壤(15年)的有机质和全氮(TN)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 该文以北京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土壤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长期撂荒土壤(15年)的有机质和全氮(TN)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土壤的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比值都高于种植作物的农田土壤;而其代谢商和容重值低于农田土壤。长期施肥的农田(NPK、NPKM、NPKS和NPKF),其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的农田(CK);而小麦(Triticumaestivum)-玉米(Zeamays)→小麦-大豆(Glycinemax)复种轮作(NPKF)的农田又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的农田;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它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但其土壤的代谢商、pH值和容重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施肥制度 土壤微生物量 qCO2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6
2
作者 叶文培 谢小立 +1 位作者 王凯荣 李志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秸秆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水稻每1m2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秸秆还田对早稻生长发...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秸秆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水稻每1m2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秸秆还田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施用氮、磷、钾肥条件下,秸秆还田使早稻产量增加12.88%(2005年)和10.03%(2006年),效果显著;而晚稻仅增加1.33%(2005年)和2.61%(2006年),增产作用不明显。造成秸秆还田对早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早晚稻生育期的温度等气候条件对还田后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影响的不同及秸秆还田到水稻移栽这段时间的长短会对有机酸和CO2等物质的浓度产生影响。还对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发育 秸秆还田 产量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9
3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3 位作者 皇甫湘荣 张夫道 徐明岗 介晓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方式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潮土土壤磷素积累与利用。方法采用14年28季长期肥料试验。结果不施磷肥土壤每年接收外源P2.4~3.1kg·ha-1,作物带走P16.7~21.6kg·ha-1,每年亏缺P14.3~18.5kg·ha-1;施磷肥处理除每年无机磷肥带进78kg·ha-1和107kg·ha-1(1.5MNPK)外,有机肥、秸秆、雨水及灌溉水和种子带进土壤P2.7~134kg·ha-1,其中9.2%~38.3%被小麦、玉米吸收利用,14年小麦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在4.4%~51%之间,高低顺序为:NPK>NP>SNPK>MNPK>1.5MNPK>PK;玉米在13.4%~36.1%之间,高低顺序为:1.5MNPK>SNPK>NPK>NP>MNPK>PK。结论磷素施入越多,残留在土壤中越多,磷素利用率越低,其中38%~60%转化为0~40cm土层全磷,6.7%~13.6%转化为有效态磷,有机肥处理磷的有效化高于无机肥;40%~62%成为非测定磷,即至少有40%~62%的外源磷素被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素 利用 积累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1 位作者 谢小立 王凯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湖南省7个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积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特别是通气孔隙度,促进... 通过湖南省7个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积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特别是通气孔隙度,促进水稳性大团聚体(WSA)的形成,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高量有机肥效果优于中量有机肥。(2)有机肥使初始pH为5.20~7.8的土壤pH调节到5.6左右。(3)土壤有机碳(TOC)、热水可提取碳(HWC)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积累,因而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都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无机配施 稻田土壤 理化性状 有机碳
下载PDF
长期肥料试验对土壤和水稻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本银 汪鹏 +2 位作者 吴晓晨 李忠佩 周东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1-288,共8页
长期肥料试验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状况以及作物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本文研究了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糙米中微量元素Cu、Zn、Fe、Mn和重金属Pb、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a连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 长期肥料试验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状况以及作物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本文研究了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糙米中微量元素Cu、Zn、Fe、Mn和重金属Pb、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a连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和Cd全量,而土壤Fe、Mn和Pb全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Fe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的3个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Cd含量,而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糙米Cu、Zn、Fe、Mn和Pb含量变化较小或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3个施猪粪和秸秆还田处理中,糙米Cd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 kg-1)。水稻地上部吸收积累Cu、Zn、Fe、Mn、Pb和Cd总量与其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土壤Cu、Zn、Cd有效态与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糙米中的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长期施用畜粪导致土壤Cd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红壤 水稻 微量元素 重金属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3 位作者 皇甫湘荣 许为钢 胡琳 李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等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年9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和累积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165kgN/hm^2)情况下,...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等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年9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和累积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165kgN/hm^2)情况下,化肥处理中NPK和NP处理小麦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0.3%和68.4%及48.3%和46%,是最佳施肥配合;非氮磷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的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其中氮、磷的利用率为负值。玉米秸秆还田(SNPK)条件下小麦对氮、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小麦-大豆轮作中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略高于小麦-玉米轮作;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的N、P、K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1.4和1.1倍.NP、NPK、MNPK、SNPK处理的肥料利用率有累加效应,其中氮肥第1~5年累积较快,6年后稳定在48.9%~70%;磷肥15年一直累积,1~8年累积速度快,9年后较慢;钾肥1~5年累积较快,5~7年波动,8年后稳定在3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期定位施肥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变性土养分持续供给能力和作物响应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詹其厚 陈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32,共9页
8年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施N肥,淮北变性土N素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降为原来的64%,第2年则降为22%,此后,在20%左右振荡;不施P肥,土壤P素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后为95%,8年后逐渐下降为45%左右;不施K肥,土壤K素自然供给能... 8年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施N肥,淮北变性土N素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降为原来的64%,第2年则降为22%,此后,在20%左右振荡;不施P肥,土壤P素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后为95%,8年后逐渐下降为45%左右;不施K肥,土壤K素自然供给能力,第1年后为90%,8年后逐渐下降为60%~70%;而且,土壤P、K素自然供给能力对小麦、玉米有所差异。作物产量响应特点是,CK、N、NP、NK和PK处理区小麦、玉米产量分别为NPK全营养区的26.9%、54.3%、85.2%、53.2%、31.8%和21.4%、68.9%、73.5%、81.6%、28.0%。作物养分浓度响应特点是,施N或P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的N或P养分浓度,施K肥对籽粒K浓度影响较小,但显著提高了秸秆K浓度。与试验前相比,8年后,土壤全氮含量,不施N处理区降低5%~10%,施N处理区增加12%~16.5%;土壤全磷含量,不施P处理区降低20%左右,施P处理区略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不施P处理区降低75%~85%,施P处理提高56.9%~119.3%;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钾含量,不施K肥处理区降低35%,NPK处理区降低5.9%,NK和PK处理区增加1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CK和PK处理区降低10%,其他处理基本持平。小麦和玉米对N、P、K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59.8%、47.3%、50.2%和51.1%、33.2%、49.5%。通过模拟,土壤有效磷消长与P素平衡盈亏的模型为,,(土壤有效磷消长)=0.1138x(P素平衡的盈亏)-0.406l(n=6,r=0.9594),土壤速效钾消长与K素盈亏的模型为y(土壤速效钾消长)=0.1075x(K素平衡的盈亏)-8.787l(n=6,r=0.9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土 养分自然供给能力 作物响应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艳丽 张斌 +2 位作者 胡锋 乔洁 张卫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60,共7页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理化性状变化对土壤C、N矿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连续淹水(CW)处理相比,干燥处理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所有施肥处理土壤有机C的矿化速率,其幅度为78%~...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理化性状变化对土壤C、N矿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连续淹水(CW)处理相比,干燥处理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所有施肥处理土壤有机C的矿化速率,其幅度为78%~204%,而且也提高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其幅度分别为55%~77%和57%~72%;干燥后淹水处理土壤有机C矿化速率的提高幅度为74%~95%,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壤N的矿化在干湿交替过程的干燥处理中降低34%~78%;干燥后淹水过程仅使NPK处理的升高21%,而CK和NPKOM处理分别降低5%和13%。在培养过程中土壤Eh值仅在-60~60mV范围时,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干湿交替的干燥过程,随土壤pH值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有增加的趋势,在淹水条件下土壤pH值则仅与NPKOM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pH和Eh值、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与有机质的矿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三者间的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释放 长期施肥试验 生物性质 干湿交替 水稻土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晶 陈婉华 +1 位作者 孙瑞莲 周义清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共4页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培肥土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直接施有机肥的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单施N肥几乎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处理 湖南 红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轮作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恩科 梅旭荣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8,共6页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较低;2)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施肥处理(NPK、NPKM、NPKS和NPKF)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与CK相比,NPK、NPK+M、NPK+S和NPKF处理的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增加了26%、70%、36%和46%,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增加了92%、251%、130%和159%,以及微生物量生物量磷增加了519%1、495%、898%和712%;3)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F)农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和磷高于长期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并且施氮磷钾肥(NPK)的农田;4)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5)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施肥制度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原文传递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欣欣 廖文华 +3 位作者 刘建玲 张伟 曹彩云 郭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9-789,共11页
基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33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不同氮磷用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 基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33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不同氮磷用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P2O5用量0~240 kg hm^(-2),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无机磷总量及无机磷中Ca2-P、Ca8-P、Al-P和Fe-P均显著增加,O-P和Ca10-P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低于作物输出磷量时,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全磷、无机磷总量、Olsen-P和无机磷中除Ca8-P外的其他各形态磷均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高于作物输出磷量时,随秸秆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和无机磷中的Ca2-P、Ca8-P、Al-P均显著增加,其中以Olsen-P增幅最大,无机磷中以Ca2-P增幅最大,其次为Ca8-P,再次为Al-P;土壤磷素盈余和亏缺量与土壤中各磷形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秸秆还田 有效磷 无机磷形态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1 位作者 皇甫湘荣 介晓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通过14年10个不同施肥方式在玉米品种郑单8号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前茬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处理玉米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2%、40%、40%、99.3%和95.6%,比前茬施化肥的处理分别高17.6%~23.5%、25%、46%... 通过14年10个不同施肥方式在玉米品种郑单8号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前茬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处理玉米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2%、40%、40%、99.3%和95.6%,比前茬施化肥的处理分别高17.6%~23.5%、25%、46%~52%。没有N、P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N、P、K的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倍、1.4倍、1.3倍。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与氮肥利用率大小基本相等,但14年一直有累加效应。磷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NPK>1.5MNPK>NP>PK。钾肥利用率大小顺序为SNPK>MNPK>1.5MNPK>NPK>PK>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期定位施肥 肥料利用率 潮土
下载PDF
燕麦氮吸收利用特性与适宜施氮量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肖相芬 周川姣 +4 位作者 周顺利 胡跃高 任长忠 郭来春 王春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618-4626,共9页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 【目的】明确燕麦对氮的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吉林白城地区适宜氮肥用量。【方法】以皮燕麦白燕7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氮肥梯度(0、30、60、90和120 kgN.hm-2),定位研究了两种燕麦氮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的氮肥效应。【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越多,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穗部氮积累量、转移量和花后吸收量越多,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阶段吸收比例在低氮处理有苗期提高、灌浆后期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移率则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收获指数以中低施肥处理最高,不施肥或最高施氮处理最低。氮生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的年际间差异,年份与品种互作效应显著。氮肥显著影响燕麦产量(P<0.05),两种燕麦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90和120 kgN.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有随定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趋势。【结论】施氮量显著影响燕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特性,品种间有差异,白燕7号较白燕2号对氮反应更敏感。4年的定位结果看,吉林白城地区氮肥用量90 kgN.hm-2可以实现燕麦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吸收与利用 适宜施氮量 品种差异 定位试验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固态^(13)C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3 位作者 朱平 高洪军 宋祥云 王立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3-2228,共6页
【目的】研究连作玉米农田长期施用有机肥(猪粪)对黑土胡敏素(HM)结构特征的影响,比较不同施肥量和施肥年限间的差异,为阐明HM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0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 【目的】研究连作玉米农田长期施用有机肥(猪粪)对黑土胡敏素(HM)结构特征的影响,比较不同施肥量和施肥年限间的差异,为阐明HM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0年建立的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采集定位12年和25年的3个试验处理(①不施肥CK;②施低量有机肥,施猪粪30t·hm-2·a-1;③施高量有机肥,施猪粪60t·hm-2·a-1)土样,在NaOH-Na4P2O7分离和HF-HCl脱灰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固态13C交叉极化魔角自旋核磁共振(13CCPMAS NMR)方法对H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后HM的有机碳含量增加,烷基C比例增加,烷氧C和芳香C比例下降,烷基C/烷氧C、脂族C/芳香C和疏水C/亲水C比值增加,上述规律性随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和施用年限的延长表现得更加明显。不施肥处理随年限延长,HM的有机碳含量降低,而烷基C、烷氧C和芳香C比例以及烷基C/烷氧C、脂族C/芳香C和疏水C/亲水C比值均表现出与施肥处理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其变化幅度小于施肥处理。【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使土壤HM的结构向着烷基化和疏水性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素 黑土 长期施肥试验 有机肥 固态13C核磁共振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剖面分布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胡诚 宋家咏 +6 位作者 李晶 刘春清 陶小蛾 陈云峰 乔艳 刘东海 李双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76,共4页
通过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大大提高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施肥主要影响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对其它土层影响不... 通过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大大提高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施肥主要影响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对其它土层影响不明显。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提高土壤耕层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对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也有提高作用。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稻谷的产量高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稻谷的产量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因此,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最好的培肥方式是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土壤有效磷 土壤速效钾 剖面分布
下载PDF
长期施肥及撂荒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及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艾娜 周建斌 +1 位作者 杨学云 梁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37-1943,共7页
以黄土高原南部17年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及撂荒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灭菌与不灭菌条件下不同肥力土壤对施入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及长期撂荒处理显著提... 以黄土高原南部17年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及撂荒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灭菌与不灭菌条件下不同肥力土壤对施入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及长期撂荒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氮磷钾化肥(NPK)处理虽然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温高压灭菌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但对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灭菌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同一土壤类型,不论灭菌与否,培养过程中施入土壤的硝态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本研究培养条件下,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外源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撂荒 氮素矿化 高温高压灭菌 外源硝态氮肥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伍玉鹏 邓婵娟 +1 位作者 姜炎彬 胡荣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8-1964,共7页
以湖南省3个国家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长期定位监测点(新化、宁乡和桃江)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20年不同土壤培肥方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中量/高量猪粪和化肥配施秸秆)对土壤全氮、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肥... 以湖南省3个国家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长期定位监测点(新化、宁乡和桃江)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20年不同土壤培肥方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中量/高量猪粪和化肥配施秸秆)对土壤全氮、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全氮的影响在新化和宁乡点均不显著,但化肥配施猪粪或秸秆在三个试验点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总体来看,长期施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并提高氨基糖氮和氨基酸氮在全氮中的占比,但不同类型肥料施入后对有机氮组分的影响因试验点的不同而异,这可能是不同试验点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导致的。相关分析显示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与氮矿化势极显著相关,且在三个监测点,有机物配施化肥的处理土壤氮矿化势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研究表明,虽然土壤性质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土壤氮组分对施肥措施的响应不同,但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供氮潜力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施肥 有机氮组分 土壤氮矿化 湖南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农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钦绳武 信秀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2008年9月和2009年2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Modified Tullgren)对黄淮海地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下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OMNPK)和不施... 在2008年9月和2009年2月,采用改良干漏斗方法(Modified Tullgren)对黄淮海地区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下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进行调查。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O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OM和OMNPK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NK处理不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发展,缺磷影响了土壤动物数量的增长;从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来看,OM和OMNPK处理对弹尾目等节跳科、棘跳科和球角跳科的生长有利,而圆跳科在NPK处理下具有更高的数量;OMNPK处理对蜱螨目中气门亚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氮肥对弹尾目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蜱螨目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试验 土壤动物 生物多样性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绍敏 杨先明 +2 位作者 皇甫湘荣 宝德俊 介晓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尽量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差减法分别计算了14年来气候、施肥、土壤肥力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这3种主要影响因素中,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施肥量而不同,9... 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尽量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差减法分别计算了14年来气候、施肥、土壤肥力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这3种主要影响因素中,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施肥量而不同,9个处理平均为87%,其中对N、PK处理影响最大。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减轻不良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次之,随年份不同变化较大;土壤肥力对玉米的影响程度在3种影响因子中最小,随施肥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14年的平均值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气候因素 影响程度 定位施肥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有机质库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文悦 柳开楼 +5 位作者 田静 黄庆海 叶会财 娄翼来 李忠芳 曹明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8-479,共12页
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 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未保护游离SOM库(c POM和f POM)和纯物理保护SOM库(i POM)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未保护游离SOM库的SOC和TN含量占总有机碳和全氮比例在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最高,分别达35.9%和33%。与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生物化学保护库非水解游离粉粒组(NH-d Slit)和非水解游离黏粒组(NH-d Clay)含量分别降低了15%和9.5%(p<0.05)。物理―化学保护SOM库、物理―生物化学保护SOM库以及化学保护SOM库含量受长期施肥影响不显著。综上,研究表明土壤不同功能SOM库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是提升红壤水稻土SOM数量和质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长期肥料试验 物理保护有机质库 化学保护有机质库 生物化学保护有机质库 土壤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