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小说更新的双重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雷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匮缺主体性等。更新的现实逻辑在于,“乡土中国”已经裂变为市场时代的“后乡土中国”,农民、村庄、城乡关系等均发生了深刻变迁。新的时代感觉结构,自然孕育着新的乡土话语表达,未来乡土小说可在乡土文明价值认知、理解乡村新变趋势、城乡关系、叙事伦理、农民形象等五个维度进行更新,从而在主题凝练、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美学面向、结构策略等方面发展和衍生更多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更新 后乡土中国 城乡关系 叙事伦理 农民形象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高兴》英译本的文化翻译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贾立平 张钰迪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76-80,共5页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藏着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色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两个世界"四方面探究了其在乡土小说《高兴》文化翻译中的体现及其...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藏着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色彩,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两个世界"四方面探究了其在乡土小说《高兴》文化翻译中的体现及其优越性,试图找出乡土小说文化翻译的更优选择,以期推动乡土小说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高兴》 文化翻译 乡土小说
下载PDF
论芦焚乡土小说创作的荒野意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芦焚小说创作的荒野意象凝聚着作家复杂而又深沉的乡土情结。透过荒野意象,芦焚的乡土小说表现了中原乡村大地的异化与挣扎。同时,对荒野意象的关注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情怀。
关键词 芦焚 乡土小说 荒野意象
下载PDF
乡土叙事的现代性转型——论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发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9-64,共6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事完成了现代性转型。首先是叙述对象的转变,从新文学传统对时代生活的关注,到立足现代文化哲学、生命哲学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文化关怀的追求。其次是作者与叙述者关系的改变和叙事艺术的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事完成了现代性转型。首先是叙述对象的转变,从新文学传统对时代生活的关注,到立足现代文化哲学、生命哲学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文化关怀的追求。其次是作者与叙述者关系的改变和叙事艺术的嬗变。贾平凹乡土叙事的转型,勾勒了新时期乡土叙事变迁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土小说 传统叙事 现代叙事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5
5
作者 施学云 邓仁英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强烈诉求,农民的文化能指意味愈趋明显。现实镜像型农民形象则折射出现实乡村变革对于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与塑造,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家的叙事焦点。生存喻指型农民形象突出农民的生存意识,彰显出作家以自由自在的乡村文化心态和自足自立的乡村民间生存原则对抗意识形态同化改造乡村的文化意图。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迁移,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必然会产生新质,克服当前农民叙事缺陷也成为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农民形象 审美特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在静态与鲜活的张力之间——论新时期以来胶东乡土题材小说的民俗书写 被引量:4
6
作者 路翠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民俗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又构成创作的内容本身。胶东新时期以来的乡土题材小说造就出的文学"胶东"中,民俗书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风格和美学价值。特定的民俗形式、特定的民生内容,又折射出特定的地缘文化精神。社会现代化引起... 民俗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又构成创作的内容本身。胶东新时期以来的乡土题材小说造就出的文学"胶东"中,民俗书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风格和美学价值。特定的民俗形式、特定的民生内容,又折射出特定的地缘文化精神。社会现代化引起民俗变更,也带来乡土小说视阈的新变。新时期以来胶东乡土题材小说中的民俗书写,坚持知识分子的大地民间立场,体现乡土民间关怀,实现了精英与民间的对接,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及融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民俗 乡土题材小说 张炜 莫言
下载PDF
乡土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论王鲁彦乡土小说
7
作者 王艳荣 石佳鑫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王鲁彦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期间创作了许多体现当时乡土世界生活的乡土小说,其作品体现了浙东乡土世界中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更描摹出了当时民风、民俗、民情下的世情冷暖与人生困境。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王鲁彦的《黄金》《一个... 王鲁彦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期间创作了许多体现当时乡土世界生活的乡土小说,其作品体现了浙东乡土世界中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更描摹出了当时民风、民俗、民情下的世情冷暖与人生困境。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王鲁彦的《黄金》《一个危险的人物》《菊英的出嫁》《阿卓呆子》等短篇小说中的乡土世界进行分析,进而阐释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的生存困境,并从中探寻乡土小说在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乡土小说 乡土世界 生存困境
下载PDF
论刘震云乡土小说的流民书写
8
作者 孙可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3-75,80,共4页
刘震云对中国当代乡土地域的写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河南北部地区旧中国流民现象的表现十分典型。刘震云小说剖析流民现象中“出走”的文化主题,探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流民现象”在刘震云的乡土书写中不仅突显其对于故乡景观的个体... 刘震云对中国当代乡土地域的写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河南北部地区旧中国流民现象的表现十分典型。刘震云小说剖析流民现象中“出走”的文化主题,探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流民现象”在刘震云的乡土书写中不仅突显其对于故乡景观的个体性观照,也表征其对于农村地域文化经验的深刻考察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乡土小说 流民书写
下载PDF
“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的民俗学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7,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具有鲜明的民俗学价值取向。沙汀乡土作品的民俗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营造方面;民俗学对艾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作家主体行为的选择上,而且对文本的创作也存在明显的制导作用;李(吉力)... 20世纪30年代“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具有鲜明的民俗学价值取向。沙汀乡土作品的民俗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营造方面;民俗学对艾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作家主体行为的选择上,而且对文本的创作也存在明显的制导作用;李(吉力)人的小说则呈现出非常突出的地方志倾向。他们的乡土小说创作对纠正“左翼”小说的概念化、公式化倾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作家群 民俗学 乡土小说 价值取向 20世纪30年代 沙汀 艾芜 李劼人
下载PDF
论王新军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10
作者 谢春丽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王新军是当代西部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自然书写”更好地展现了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对于乡土生活诗意的审美、对生命神性的崇拜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共同构筑了作家“自然书写”的世界,而这样的书写也正体现了当下作家们对... 王新军是当代西部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自然书写”更好地展现了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对于乡土生活诗意的审美、对生命神性的崇拜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共同构筑了作家“自然书写”的世界,而这样的书写也正体现了当下作家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王新军 乡土小说 自然 诗意 生命
下载PDF
复调与回声:从《芙蓉镇》看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饮食书写策略
11
作者 郭文轩 叶永胜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芙蓉镇》作为20世纪80年代乡土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借助在场性观照与具身化解读的方式,直观且深刻地描绘出原乡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秩序结构与发展态势。饮食书写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书写方式,以饮食书写隐喻社会生活也是常被使用... 《芙蓉镇》作为20世纪80年代乡土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借助在场性观照与具身化解读的方式,直观且深刻地描绘出原乡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秩序结构与发展态势。饮食书写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书写方式,以饮食书写隐喻社会生活也是常被使用的创作手法。从饮食书写的角度窥探这一时期以《芙蓉镇》为代表的乡土小说,能够梳理出关于乡土秩序更迭的“复调”与“回声”式书写策略;通过饮食书写展露乡村社会在传统伦理秩序与革命秩序不断更迭中的呈现状态,也寄寓着世俗伦理价值向度中对于原乡秩序肯定与颂扬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书写 乡土小说 秩序建构 复调叙事 回声结构
下载PDF
人地关系:返乡叙事的呈现与反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明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0,共9页
“返乡叙事”相比广义的“乡土小说”更加聚焦人地关系的制度调节及其成效与缺憾,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与乡村个体心态转变。返乡叙事面对土地物质层面的熵化过程,呈现物性批判与神性期待的张力表达;针对土地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悖论式判... “返乡叙事”相比广义的“乡土小说”更加聚焦人地关系的制度调节及其成效与缺憾,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与乡村个体心态转变。返乡叙事面对土地物质层面的熵化过程,呈现物性批判与神性期待的张力表达;针对土地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悖论式判断,表现乡村个体离土与返乡的双重失落;应对土地之熵与心灵困境,积极探索乡土重建的可行性,包括乡村主体的自我生成、资本下乡、教育发展等问题,反思乡村闭合与开放的辩证发展。返乡叙事的人地关系书写显示出“贬城崇乡”的伦理站位,因此要以理性姿态重审城乡关系,挖掘土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体察土地上的人民,书写好新时代返乡故事,使其作为精神能量和思想资源,对当前乡村振兴产生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返乡叙事 人地关系 乡土重建
下载PDF
乡土小说人文性向现实性的转变——《白鹿原》与《秦腔》之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世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对《白鹿原》与《秦腔》两部小说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以新的视点解读了两部作品内在的文化学意义,探讨了当代乡土小说从人文性到现实性,从文化守望到文化凭吊的发展路径,给予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以更新的思考。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人文性 现实性
下载PDF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世纪乡土小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光东 郭名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26,共7页
新世纪以来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之间的内部联系日益深刻,导致乡土文学的概念内涵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也出现了以往乡土小说中没有出现或没有展开的一些新的特点:1.在城乡关系交织中书写"人"的命运;2.通过乡土文化... 新世纪以来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之间的内部联系日益深刻,导致乡土文学的概念内涵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也出现了以往乡土小说中没有出现或没有展开的一些新的特点:1.在城乡关系交织中书写"人"的命运;2.通过乡土文化反思或乌托邦想象把乡土文化放置在变动的城乡关系中,寻找着乡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3.在乡土历史叙述中体现出浓重的现实焦虑。其中,新世纪乡土小说值得重视的一种主题表现形态则为对以利益为主导的物化生活形态的批判和对城市化发展趋向的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城乡关系 城市化
原文传递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间文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爱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1-55,共5页
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创作对乡村主人公所受民间文化或“民风民俗”的横向制约作用 ,从认识与表现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悖论。这体现在他一方面在意识表层上对湘西民间文化纯厚品质的肯定态度 ,另一方面却在具体的情节与画面中显示了对这... 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创作对乡村主人公所受民间文化或“民风民俗”的横向制约作用 ,从认识与表现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悖论。这体现在他一方面在意识表层上对湘西民间文化纯厚品质的肯定态度 ,另一方面却在具体的情节与画面中显示了对这种态度的某些解构效应 ,表现出对湘西民间文化 ,民间精神价值的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村主人公 乡村民间文化形态 民俗风情 沈从文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师陀乡土叙事的荒野意识
16
作者 陈家洋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荒野意识是师陀创作心理中的重要构成质素,它隐含着作者由厌乡之心而产生的无乡感,以及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理动机,此外它又与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流亡感紧密相关。这种荒野意识渗透于师陀乡土叙事的文本中:从空间上考察,它通过“还... 荒野意识是师陀创作心理中的重要构成质素,它隐含着作者由厌乡之心而产生的无乡感,以及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理动机,此外它又与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流亡感紧密相关。这种荒野意识渗透于师陀乡土叙事的文本中:从空间上考察,它通过“还乡—无乡”的深层结构模式间接体现;从时间上考察,它通过历史废墟边凭吊者的精神体验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乡土小说 荒野意识
下载PDF
从《边城》看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诗画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秋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1-73,共3页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乡土小说 诗画特征
下载PDF
乡土风情与本土意识——大陆、台湾乡土文体与文学语言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钦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9-63,共5页
中国大陆乡土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 ,语言与文体主要分为鲁迅风格与废名风格。异域情调与乡土风情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而在台湾 ,“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的提倡只是根据台湾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环境和时代需要提出的“历史性的权宜措施” ... 中国大陆乡土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 ,语言与文体主要分为鲁迅风格与废名风格。异域情调与乡土风情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而在台湾 ,“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的提倡只是根据台湾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环境和时代需要提出的“历史性的权宜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有碍于与大陆文学的沟通。台湾乡土文学的提倡是正确的 ,台湾话文的提倡有明显的狭隘性 ,其争论中所着意强调的台湾本土意识及与大陆差异的观念 ,被人无限地放大之后 ,成了少数台独分子的一个筹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文体 文学语言 台湾文学
下载PDF
虔诚的乡土歌者——论蹇先艾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瑶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6-40,共5页
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以鲁迅为首的写实主义乡土小说创作,坚持“为人生”的书写目的,代表着乡土文学的崛起与成熟,孕育了一批新生的青年作家。蹇先艾受鲁迅影响,在“老远的贵州”开创了属于其独特的“山国世界”。而... 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以鲁迅为首的写实主义乡土小说创作,坚持“为人生”的书写目的,代表着乡土文学的崛起与成熟,孕育了一批新生的青年作家。蹇先艾受鲁迅影响,在“老远的贵州”开创了属于其独特的“山国世界”。而以废名、沈从文等为首的京派作家群体,代表了乡土文学发展的另一创作方向,恬静抒情的乡村世界形成了乡土文学的另一传统。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立场切身表达着对乡土的眷恋与亲近,诠释出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蹇先艾与沈从文始终虔诚地书写着故乡的一切事物,探讨两个维度不同的乡土作家,能够清楚地分析出乡土在他们视野中不同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蹇先艾 沈从文 乡土小说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新向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5,共7页
新世纪乡土小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与嬗变。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这些新变体现在:通过对乡村自然的返魅书写建构自然的神性;反思人的主体性,对欲望表征的人的现代性持怀疑与批判的立场;不再如过去那样将工业、科技视为催生乡村现代性... 新世纪乡土小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与嬗变。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这些新变体现在:通过对乡村自然的返魅书写建构自然的神性;反思人的主体性,对欲望表征的人的现代性持怀疑与批判的立场;不再如过去那样将工业、科技视为催生乡村现代性的进步神话,而是重审其对乡村的破坏;在农民形象塑造上,体现出坚守生态伦理的新型人格精神。这些新变都显明地呈现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姿态,与以往乡土小说或全力吁求现代性,或复古牧歌式地反思现代性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乡土小说 生态批评 现代性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