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重对行军士兵下肢步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增刚 王金之 +5 位作者 冯茹 叶强 李巍 黄强年 徐盛嘉 马继政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4,371,共6页
目的评定负重行军对下肢步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4次步行,作训着装0、7.5、27、50kg,分别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检测髋部、膝部和踝部运动学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负重增加,周期性步频... 目的评定负重行军对下肢步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4次步行,作训着装0、7.5、27、50kg,分别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检测髋部、膝部和踝部运动学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负重增加,周期性步频相对增加,步幅减小,基本上维持在恒定速度;左右髋关节屈角峰值、外旋角度峰值以及左右膝关节内收峰值受到影响较为明显,但关节运动幅度能够维持。左踝关节内翻角度峰值以及右踝关节外翻角度峰值同样受到影响;下肢左右膝、踝关节的力和力矩增加。结论在既定负荷范围内,负重增加,整体上下肢关节变化较为稳定,但下肢负荷增加,可潜在增加下肢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周期 负重 运动学 行军
下载PDF
军人负重25kg不同速度行军1km时能量消耗的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继政 李巍 +4 位作者 韦海燕 田东 王华宇 胡斐 王晓磊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定负重25 kg状态下1 km距离不同跑速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10名,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分别检测受试者在1 km距离负重25 kg状态下的静息、慢走(0.08±0.10)km/min、快走(0.12±0.01)km/min、全力跑(0... 目的:评定负重25 kg状态下1 km距离不同跑速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10名,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分别检测受试者在1 km距离负重25 kg状态下的静息、慢走(0.08±0.10)km/min、快走(0.12±0.01)km/min、全力跑(0.22±0.01)km/min和无负重全力跑(0.28±0.02)km/min时的能量代谢,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检测血乳酸的浓度。结果:负重25 kg状态下随着速度增加,心率(HR)、呼吸商(RQ)、相对摄氧量(VO2/min·kg)、能量消耗(Kcal/min·kg)和能量代谢当量(METS)均明显增加(P<0.0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速度和Kcal/min·kg成正相关(r=0.90,P<0.01)。血乳酸浓度同样呈增加的趋势。但与无负重全力跑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但1 km运动成绩显著下降(P<0.01),下降了21%。结论:负重25 kg可显著影响以有氧和无氧混合为主军事任务移动能力,应采取特定训练方案提高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行进 能量消耗 血乳酸 代谢当量
下载PDF
管道车不同荷重时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特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永业 孙西欢 延耀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6,92,共5页
针对目前农产品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对管道车不同荷重时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的一些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荷重与管道车平均速度几乎呈反比的线性关系,并且发现管道内各断... 针对目前农产品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对管道车不同荷重时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的一些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荷重与管道车平均速度几乎呈反比的线性关系,并且发现管道内各断面液体的压力变化,与管道车荷重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输送特性 荷重 管道车
下载PDF
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负重往返跑对青年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明超 王增刚 +2 位作者 黄强年 徐盛嘉 马继政 《福建体育科技》 2017年第6期23-25,29,共4页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m×5负重往返跑对下肢爆发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进行下肢爆发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m×5负重往返跑对下肢爆发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进行下肢爆发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负重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过氧消耗和运动冲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表现下肢爆发力纵跳高度显著降低(P<0.05),同样的,最小作用力、垂直蹬伸速度和腾空时间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动力学指标运动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20min内均除平均速度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后20min内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整体上,表明单侧负重,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爆发力能力的波动程度相同。结论:下肢优势侧不影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恢复期爆发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优势侧 爆发力 负重 往返跑
下载PDF
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负重往返跑对学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增刚 丁明超 +2 位作者 黄强年 徐盛嘉 马继政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 m×5负重往返跑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 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 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 m×5负重往返跑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 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 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负重运动后,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后20 min内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表明单侧负重,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平衡能力的波动程度相同。结论:下肢优势侧不影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恢复期平衡能力摆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优势侧 平衡能力 负重 往返跑
下载PDF
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军1km时心肺功能和血乳酸的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殷鑫 卢秋菊 +4 位作者 郭霞 胡斐 王晓磊 牛洁 马继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评定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进1 km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负重(无负重,15 kg和50 kg)全力1 km跑,分别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 目的:评定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进1 km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负重(无负重,15 kg和50 kg)全力1 km跑,分别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检测血乳酸的浓度,进行主观疲劳感觉评定。结果:与静息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时心率、呼吸频率、相对的摄氧量和代谢当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不同负重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与静息值相比,每分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无负重显著大于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P<0.01)。随着负重量的增加,速度显著下降,每分钟能量消耗呈下降趋势,50 kg负重总能量消耗显著大于无负重与15 kg负重(P<0.01)。与静息状态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但50kg负重显著低于无负重和15 kg负重(P<0.01)。不同负重量之间主观疲劳程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完成以有氧和无氧混合为主全力运动时,不同负重状态下,心肺反应基本上趋于一致。但随着负重增加,相对有氧功能比例增加,高负重对机体总能量消耗和移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行进 能量消耗 血乳酸 代谢当量
下载PDF
不同负荷模拟行走时的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谌玉红 郑捷文 +2 位作者 李晨明 任鹏飞 郭亚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探索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5种负荷(25 kg,29 kg,34 kg,37kg,39 kg)模拟徒步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连...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探索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5种负荷(25 kg,29 kg,34 kg,37kg,39 kg)模拟徒步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连续行走30 min,同步采集心肺功能参数、肩部拉力、躯干压力、主观疲劳感等生理和生物力学信号.结果 随着负荷量增大,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breathing rate,BR)、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摄氧量(oxygen consumption,V02)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在37 ~39 kg段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肩部拉力与负荷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肩、背、腰部压力受背囊胸部束带、腰部束带的松紧程度影响较大,在37 kg处出现变化趋势转折点.肩和全身疲劳评分远高于背部和腰部.结论 37 kg是人体心肺功能疲劳的阈值点,在大于该负荷的行走试验中,应考虑受试个体的心肺运动能力对疲劳的影响.肩部拉力和压力可作为疲劳评价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囊 负荷行走 主观疲劳感 生理信号 生物力学信号
下载PDF
青年人在高原适宜负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尹昭云 昝俊平 +8 位作者 孙兴斌 马智 南文考 王贺新 王成玉 李耀明 刘建东 丁志恒 李朝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步速条件下的适宜负重,对于确定高原作业人员合理负重有指导意义。本工作通过高原模拟负重步行试验(跑台)提出适宜负重。在海拔3700m,步行速度分为4.0、4.5和5.0km/h;负重分别为体重的0... 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步速条件下的适宜负重,对于确定高原作业人员合理负重有指导意义。本工作通过高原模拟负重步行试验(跑台)提出适宜负重。在海拔3700m,步行速度分为4.0、4.5和5.0km/h;负重分别为体重的0、14%、21%、28%、35%和42%。在海拔4300m,步行速度分别为3.0、3.5和4.0km/h;负重分别为体重的O、14%、21%、28%、35%。在海拔5200m,步行速度分别为2.0、2.5和3.0km/h;负重分别为体重的0、7%、14%、21%、28%和35%。在每个海拔高度上选择移居半年以上的青年学生12人作为受试对象。每人参加不同速度与不同负重步行试验。根据很累感发生率、VE、HR、恢复HR和E的改变确定适宜负重。结果表明,在海拔3700m,速度为4.0、4.5和5.0km/h时的适宜负重分别为20.8、17.4和14.1kg。在海拔4300m,速度为3.0、3.5和4.0km/h时的适宜负重分别为18.4、14.3和10.2kg。在海拔5200m,速度为2.0、2.5和3.0km/h时的适宜负重分别17.3、14.2和11.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工作负荷 疲劳 能量代谢
下载PDF
负重对军人的不利影响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盛嘉 王巍 +2 位作者 田东 黄强年 王松 《军事体育学报》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高负重可对军人身体产生较大生理应激,增加下肢损伤风险,并降低移动能力和作战效率。日常负重训练是提高军人负重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此外,还可通过负重装备的整合和控制、降低负重量,以及使用高科技的负重装备降低负重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负重 军事行动 影响 负重训练
下载PDF
人体负重行走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军 宋丽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对人体背部负重行走的运动生物研究,国外已经大量开展,但目前在国内几乎仍旧是空白.本文从人体负重行走的步态参数变化、足—地反作用力变化、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肌电应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负重行走 生物力学 步态 压力 肌电
下载PDF
持续性军事职业活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盛嘉 徐琳 +5 位作者 贾卫 田东 黄海松 王金之 杨靖 马继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评定持续性军事职业活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及视觉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为精准军事运动训练提供依据。方法:5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年龄(20.28±3.72)岁;身高(173.21±5.67)cm;体重(64.29±5.12)kg,在36 h的时间内完成多项军... 目的:评定持续性军事职业活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及视觉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为精准军事运动训练提供依据。方法:5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年龄(20.28±3.72)岁;身高(173.21±5.67)cm;体重(64.29±5.12)kg,在36 h的时间内完成多项军事科目,记录全程运动负荷(随机抽取11人),军事活动结束后进行睁眼平衡能力测试(54人)和闭眼平衡能力测试(随机抽取27人)。结果:内部负荷,与安静状态相比,军事职业活动中的心率(HR)、运动后的过氧消耗(EPOC)和运动冲量(TRIMP)值均显著增加(P<0.05);平衡能力,与睁眼安静值相比,军事职业活动后睁眼状态下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的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整体、前后和左右动摇面积,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最大动摇径,以及运动椭圆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与闭眼安静值相比,军事活动后闭眼状态下平衡能力所有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视觉可控制持续性军事职业活动后人体重心动摇的幅度和面积。结论:长时间军事职业活动会损害人体的平衡能力,持续性的军事职业活动后,闭眼状态下平衡能力的破坏程度较睁眼状态大,表现为重心动摇幅度和范围的增加,表明视觉系统在控制姿态稳定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军事职业活动 平衡能力 视觉 负重
下载PDF
士兵负重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与等速肌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盛嘉 赵寒治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4-758,共5页
目的分析士兵负重单脚落地对膝关节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与肌力的关系,为日常负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分别采集12名士兵学员不负重和负重15 kg从30 cm高度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同步采集... 目的分析士兵负重单脚落地对膝关节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与肌力的关系,为日常负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分别采集12名士兵学员不负重和负重15 kg从30 cm高度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同步采集大腿前后侧肌群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并进行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无负重相比,负重15 kg落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显著增加(P<0.05),股直肌、股内外侧肌和股二头肌sEMG最大值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负重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伸膝峰值力矩与无负重单脚落地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负重15 kg单脚落地增加了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大腿前后侧肌群的激活可缓解落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肌力对于预防落地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单脚落地 膝关节 生物力学 等速肌力
下载PDF
儿童背书包步行停止时下肢肌肉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进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3-49,共7页
目的:儿童跌倒风险和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步行停止能力及书包重量直接相关,分析儿童背书包行走步行停止的下肢肌肉活动有助于了解儿童背书包步行停止时的动态姿势稳定及保持身体平衡的机制。方法:采用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以肌肉募集... 目的:儿童跌倒风险和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步行停止能力及书包重量直接相关,分析儿童背书包行走步行停止的下肢肌肉活动有助于了解儿童背书包步行停止时的动态姿势稳定及保持身体平衡的机制。方法:采用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以肌肉募集起始时间、肌肉兴奋时程、积分肌电、最大振幅为特征参数,以空书包即0%体重(0%BW)和15%BW书包为负重方式,以急停和有计划步行停止为终止方式,采集双侧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儿童背书包行走步行停止时的下肢肌肉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负重15%BW急停时的积分肌电、最大振幅和兴奋时程显著增大(P<0.05);急停和有计划步行停止时制动腿肌肉动员顺序不同:急停时依次动员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或股直肌;有计划步态停止时依次动员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腓肠肌或股直肌。尾随腿动员顺序相似,依次为腓肠肌或股直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结论:书包重量和急停可以改变儿童行走步行停止时下肢肌肉的活动水平,其原因可能与书包重量和急停引起的步行停止时维持身体姿势稳定的生物力学控制模式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负重 步行停止 肌肉活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Effects of Added Mass on Muscle Activity and Joint Movement During Walking
14
作者 Yali Han Frank C.Sup IV +1 位作者 Ziyang Han Zhangzhang Mi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2703-2715,共13页
Added mass provided irregular interference towards human movement and shifted the force generated by lower limb muscles.However,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ss and muscle activities is not well recognized.Our study aims ... Added mass provided irregular interference towards human movement and shifted the force generated by lower limb muscles.However,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ss and muscle activities is not well recognized.Our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added mass on lower limbs.In our study,five young,healthy walkers performed walking trials under three load conditions(unload;C1:0.25 pounds on feet,1 pound on calves,and 2 pounds on thighs;C2:1 pound on feet,2 pounds on calves,and 4 pounds on thighs).During walking,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sEMG signals,and oxygen consumption were collected which allowed u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dded mass on muscles.We also generated OpenSim simulation,designed to compreh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ded mass and muscles.With the increase of added mass,maximum sEMG signal and peak joint torque increased;whereas,the horizontal stride time reduced(unload:1.697±0.02 s,C1:1.651±0.02 s,C2:1.622±0.02 s).Energy expenditure raised correspondingly(C1:6.53%,C2:24.85%).Moreover,joint moment increased,while same change occurred in muscle force.Overall,our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additional mass by adjusting muscle activities,joint movement,and stride frequency,which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dded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load carriage GAIT Muscle force
原文传递
士兵负重行军肩部疲劳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谌玉红 李晨明 郭亚飞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为分析单兵负重行走过程中肩部的受力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一种基于生物力学方法的肩部疲劳模型,为携行装备的工效设计提供依据,选用25 kg、29 kg和34 kg三种重量,对6名受试者进行模拟负重行走实验,记录肩部压力、肩带拉力和肩部疲劳感,... 为分析单兵负重行走过程中肩部的受力特性和分布规律,建立一种基于生物力学方法的肩部疲劳模型,为携行装备的工效设计提供依据,选用25 kg、29 kg和34 kg三种重量,对6名受试者进行模拟负重行走实验,记录肩部压力、肩带拉力和肩部疲劳感,进行静态和动态受力特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压力、拉力和负荷重量为自变量,以肩部疲劳为因变量,建立了肩部疲劳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对指导负重行走和携行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肩部 疲劳模型
下载PDF
单兵负荷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永中 李天麟 +5 位作者 刘尊永 黄海潮 金淑香 刘锡梅 杨振州 严晔先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19,22,共5页
本文研究了5km/h行军速度,持续8小时不同负重量的影响,结果提出以保证90%的受试者行走后,不出现“很累感”,行进中心率值不超过120次/分,能量代谢保持平衡,热季不发生中暑的最大负重量标准应小于25kg,可大于20kg;热季应小于15kg。高温... 本文研究了5km/h行军速度,持续8小时不同负重量的影响,结果提出以保证90%的受试者行走后,不出现“很累感”,行进中心率值不超过120次/分,能量代谢保持平衡,热季不发生中暑的最大负重量标准应小于25kg,可大于20kg;热季应小于15kg。高温的影响相当于负重量增加5~1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单兵负荷量 军队劳动卫生
原文传递
Soldiers' load carriage performance in high mountains: a physiological study 被引量:1
17
作者 Tirthankar Chatterjee Debojyoti Bhattacharyya +3 位作者 Anilendu Pramanik Madhusudan Pal Deepti Majumdar Dhurjati Majumdar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7年第3期132-140,共9页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load carriage performance at extremely high altitudes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walking speeds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The degree of maximum oxygen c...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load carriage performance at extremely high altitudes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walking speeds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The degree of 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changes at high altitudes was also examined.Methods: Twelve Indian Army soldiers were acclimatized at altitudes of 3,505 m and 4,300 m. They walked for 10 minutes on a motorized treadmill at 2.5km/h and 3.5km/h speeds during carrying no loads and three magnitudes of load(10.7kg, 21.4kg, 30kg) at both altitude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oxygen consumption, energy expenditure, heart rate, and ventilation were recorded for each breath using a gas analyzer. Th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was also noted after each load carriage session.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 was measured at sea level and the two high altitudes, and respective relative workloads(% of VO2max) were calculated from oxygen consumption. Repeated measure ANOVA was applied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Results: The participants ha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VO2 max with rising altitude. Marked increases in almost all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with increasing load, altitude, and speed. The soldiers expressed heavy perceived exertion levels with higher loads at 3.5km/h at the two high altitudes.Conclusions: Considering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expressions of perceived exertion and changes in relative work load at both of the high altitudes. Indian soldiers are advised to walk slowly with adequate rest in between their schedules and to carry not more than 32% of their body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 carriage High altitude Walking spee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下载PDF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载重车厢的振动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金利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58,共3页
针对无极绳连续牵引载重车厢在运输人员或者货物时由于振动造成的脱轨、掉道、侧翻等安全事故,在平巷直线、水平转弯半径9 m、垂直转弯半径15 m三种工况下,对普通轨轮系装置和卡轨轮系装置载重车厢的振动进行试验。在多种运行速度下,对... 针对无极绳连续牵引载重车厢在运输人员或者货物时由于振动造成的脱轨、掉道、侧翻等安全事故,在平巷直线、水平转弯半径9 m、垂直转弯半径15 m三种工况下,对普通轨轮系装置和卡轨轮系装置载重车厢的振动进行试验。在多种运行速度下,对不同轮系的振动性能分析表明,卡轨轮系装置的载重车箱稳定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绳连续牵引车 载重车厢 振动 轮系装置 振幅
下载PDF
海拔3700米高原单兵适宜负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昭云 咎俊平 +5 位作者 马智 南文考 孙兴斌 王贺新 刘刚 谢印芝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2-427,共6页
本工作旨在通过高原室内模拟行军试验初步提出海拔3700m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受试者为移居海拔3700m高原汉族战士共12人,平均体重56.8kg,在跑台上进行模拟行军试验,速度为4.0、4.5和5.0km/h,负重量... 本工作旨在通过高原室内模拟行军试验初步提出海拔3700m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受试者为移居海拔3700m高原汉族战士共12人,平均体重56.8kg,在跑台上进行模拟行军试验,速度为4.0、4.5和5.0km/h,负重量为体重的0、14、21、28、35和42%。每人参加3个速度6个负重量模拟行军试验。每次行军30min,测定通气量(VE),氧耗量(Vo_2),氧脉搏(Vo_2/HR),血乳酸含量和劳累感程度。结果表明,在4.0、4.5和5.0km/h条件下,85%受试者不出现很累感的负重量界限分别为24.0,20.0~24.和16.0~20.0kg之间;VE出现非线性增加(下称拐点)的负重量界限分别为20.0~24.0,16.0~20.0和12.0~16.0kg之间;HR出现拐点变化的负重量界限分别为16.0~20.0、16.0~20.0和12.0~16.0kg之间;血乳酸出现明显蓄积的负重量界限为12.0~16.0kg之间,综上结果,初步提出:在海拔3700m高原行军速度为4.0、4.5和5.0km/h条件下的适宜负重量分别为20.5、18.0和15.0kg。这一适宜负重量尚有待高原室外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负重 疲劳 心率 血乳酸 行军卫生
下载PDF
模拟负荷行走疲劳感评价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捷文 谌玉红 +2 位作者 李晨明 郭亚飞 任鹏飞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肩部拉力、肩部压力、腰部压力、背部压力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建立基于客观变量的人体负荷行走疲劳感评价模型,为科学开展人体负荷携行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 采用14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4种负荷...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肩部拉力、肩部压力、腰部压力、背部压力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建立基于客观变量的人体负荷行走疲劳感评价模型,为科学开展人体负荷携行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 采用14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4种负荷(25、29、34、37 kg)连续50 min的模拟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对同步采集肩部拉力、躯干压力进行时域和频域处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人体负荷行走主观疲劳感进行建模.结果 建立基于肩部拉力、躯干受力分配比、负荷、体重指数(BMI)的人体负荷行军疲劳感评价模型,其校正决定系数(aR2)达到0.709,50 min行军结束时的绝对误差百分比(APE)小于20%;采用频域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采用时域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够表征个体差异的BMI的纳入明显增加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结论 人体负荷行走疲劳评价模型不依赖受试个体的生理变化,可用于建立人体负荷行走测试评估系统,以模拟人代替真人开展试验,解决人体科学携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行走 疲劳 多元线性回归 功率谱分析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