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传统继往开来的经典之作——论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创作倾向 被引量:8
1
作者 程子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叙事策略,为即将到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小说创作的书写新模式,同时又体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原则和终极意义追求.虽然塞林格一生只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但他对世界文学在文学思潮转变方面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尽管这部作品因超出了当时文学界和批评界的预期而长期遭受诟病,但经过历史的考验之后,学术界最终还是充分肯定了该小说在推动文学思潮发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该小说也被列为世界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学思潮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超越仇恨、大悲悯与拷问灵魂——莫言文学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4,共21页
莫言的创作与时俱进,超越仇恨、大悲悯、拷问灵魂,构成他自《丰乳肥臀》以来面对现实进行思考和回应的重要命题。以莫言的创作历程和具体文本为考察对象,阐释其中蕴含的以"仇必和而解"的姿态超克"斗争哲学"、化解... 莫言的创作与时俱进,超越仇恨、大悲悯、拷问灵魂,构成他自《丰乳肥臀》以来面对现实进行思考和回应的重要命题。以莫言的创作历程和具体文本为考察对象,阐释其中蕴含的以"仇必和而解"的姿态超克"斗争哲学"、化解历史重重淤积的情仇恩怨的积极取向,跳出狭窄视野与精神局限而追求至高的大悲悯境界,冷峻地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由此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悲悯情怀与灵魂拷问的文学思潮,可以勾勒莫言与鲁迅的精神联系,从而揭示莫言相关命题的思想传承及其在现实语境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丰乳肥臀》 超越仇恨 “仇必和而解” 拷问灵魂 文学思潮
下载PDF
叶圣陶、张天翼童话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宏敏 王泉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2006年是张天翼诞辰100周年纪念。作为中国现代童话双子星座的叶圣陶与张天翼都一致地追求现实主义精神,但他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童话幻想艺术中有着不同的取向与显现。论文从微与宏、讽与刺,潜与显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这种区别及意义:2... 2006年是张天翼诞辰100周年纪念。作为中国现代童话双子星座的叶圣陶与张天翼都一致地追求现实主义精神,但他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童话幻想艺术中有着不同的取向与显现。论文从微与宏、讽与刺,潜与显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这种区别及意义:20年代叶圣陶的短篇童话是以“讽他一下’的冷峻笔触,透过“微小事件”来揭示中国社会的人世相,社会相,从而开辟了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30年代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则是以“刺他一下”的战斗激情,紧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宏大事件,显示出自觉追踪时代精神的主体意识,把现实主义的童话创作推向了新的阶段。这两者的交融、互补,构成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丰富格局,并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20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张天翼 童话 现实主义 幻想艺术 文学思潮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3
4
作者 邹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9-105,共7页
审美主义特指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潮,主要包括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体验和生活审美化等三种理论形态,其共同特点是对审美的纯净化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古典主义的延宕和滞留。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文学研究的美... 审美主义特指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潮,主要包括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体验和生活审美化等三种理论形态,其共同特点是对审美的纯净化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古典主义的延宕和滞留。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文学研究的美学视点,由于美学在这种理论中主要关涉审美心理特别是情感体验,因而自发地包含着一种明显的向内反转的趋向性;审美体验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内趋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形态将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等其他意识形态分离开来,强调审美绝缘于外部世界的空灵性和偏重于内心体验的情感性,具有强烈的唯美倾向;文化研究的生活转向以对文学的纯美解读为前提,而其面向生活的审美化理论又带有唯美主义的历史烙印,因而可以视为审美主义思潮的一种特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义 文学思潮 理论形态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兼论后现代之后的文学思潮流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芷汀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之后,一直未能提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文论构想,已经限制了当代文学的发展。要拯救和恢复文学对于情感和精神的意义,即文学真正属于人类的意义,必须重建个人经验的历史语境。《红楼梦》不仅具备反高潮的死亡叙事、边... 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之后,一直未能提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文论构想,已经限制了当代文学的发展。要拯救和恢复文学对于情感和精神的意义,即文学真正属于人类的意义,必须重建个人经验的历史语境。《红楼梦》不仅具备反高潮的死亡叙事、边缘美学、异色美学、语言实验等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叙事模式,而且超越了单一的后现代小说叙事,保持着浪漫主义一贯的内在激情优势,内涵更为丰富,审美更富有张力,这使得小说文本从晦暗中明朗起来,具有多元融合的特征。《红楼梦》的成功就在于它让这样一种矛盾状态的形而上的大观园与形而下的贾府形成现实关照,筑成了其独步天下的文字魔力。它将被当代称作后现代派的创作技巧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的情节、主题和可读性融合在一起,是对后现代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后现代之后的文学思潮流向。《红楼梦》对于爱与美的诗意呈现及其美学趣味的多样性,成功地构建了小说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为后现代主义小说颠覆之后的文学转向与重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后现代主义元素 浪漫主义元素 审美与审丑 后现代之后 文学流向
下载PDF
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朝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5,共7页
现代性理论的跨学科引介,不仅掀起了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而且刷新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建构而成的文学思潮史开始受到普遍质疑,许多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纷纷涌出历史地表,包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重新界定,... 现代性理论的跨学科引介,不仅掀起了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而且刷新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建构而成的文学思潮史开始受到普遍质疑,许多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纷纷涌出历史地表,包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重新界定,解除“创作方法”论对它们的障蔽,也包括对古典主义的辨析和对启蒙主义的发现,填补原来思潮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古典主义
下载PDF
接受的复调:中国巴洛克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琼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82-88,共7页
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 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疑惑和盲点,诸如巴洛克语源追溯杂乱、巴洛克概念及文学文本界定标准含混、对文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有失公允、对巴洛克文学思潮的理解与评价存在片面性等。只有对此正视并加以探究,才能对今后的巴洛克文学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克文学 文学思潮 接受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朱光潜与“审美主义文学思潮”
8
作者 刘欣 《美育学刊》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审美主义文学思潮"被频频提及,论者在挪用作为哲学、社会思潮的"审美主义"与"文学思潮"相接合时往往缺少必要的学理论证,导致其所指人言人殊。"审美主义"是对文学思... 在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审美主义文学思潮"被频频提及,论者在挪用作为哲学、社会思潮的"审美主义"与"文学思潮"相接合时往往缺少必要的学理论证,导致其所指人言人殊。"审美主义"是对文学思潮在逻辑类型上的分类,是理论模型而非客观实体,而"审美主义文学思潮"架构中的朱光潜被简单地定位为审美主义文学规范体系的奠定者,或古典主义的现代余孽。朱光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活动不是偶发的天才独白,而是在与群体性审美话语的互动对话中产生的,并通过编辑、批评等活动与众多审美话语一起,构成文学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极;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的"审美主义"通过审美经验理论的学理论证,显现出独立于文学自律论和文学工具论两大文学进路的学术品格,成为"审美主义文学思潮"中极具理论生命力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审美主义 文学思潮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南国西潮:香港早期文学评论与境外文学思潮
9
作者 陈国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1,170-171,共6页
首辑《香港文学大系》以1919年到1949年为辑选范围,不少学界中人投以怀疑的目光,认为1949年以前香港文化落后,文学园地贫瘠,应该没什么数据可以集成一辑。然而,《大系》编辑同寅却在辛勤追索搜寻之后,发现早年香港文学的创作文本以至文... 首辑《香港文学大系》以1919年到1949年为辑选范围,不少学界中人投以怀疑的目光,认为1949年以前香港文化落后,文学园地贫瘠,应该没什么数据可以集成一辑。然而,《大系》编辑同寅却在辛勤追索搜寻之后,发现早年香港文学的创作文本以至文学论述的相关资料,实在非常丰富。以《文学评论》卷为例,可见当年香港不仅是各种文学论争的平台,更是外国思潮引进的基地。用两个实例可以说明:一者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已见有香港的身影;再者从1930年代香港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所见,其视野极其开阔,多方引入文学的西潮。由此观之,香港作为文化空间,能够培育出一些政治和文艺思想都非常前卫勇进的文化人,也能够让不同文化思潮在此交汇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大系》 香港文学 文学评论 文艺思潮
下载PDF
1943年段重庆文艺期刊剖析
10
作者 梁苑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6-78,共3页
主要介绍国统区重庆不同党派所出版的文学期刊,通过对期刊内容、风格的把握和研究,梳理1943年段重庆的文学发展趋势。
关键词 1943 国统区 重庆 文艺期刊 文学发展趋势
下载PDF
“实践性”互文与“价值性”差异——论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复杂关系
11
作者 席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4,共8页
在文学历史的实际发展和生成过程中,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它们之间有时可以构成“互文”关系,有时却难以以对方作为表述的替代物。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同异,既表现在范畴、过程、呈现形式和目的、趋向、功能、影... 在文学历史的实际发展和生成过程中,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它们之间有时可以构成“互文”关系,有时却难以以对方作为表述的替代物。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同异,既表现在范畴、过程、呈现形式和目的、趋向、功能、影响等方面,也渗透在对象性、对象化方式、选择过程和研究方式与方法论等方面。正是这些相互夹缠的种种因素,决定并制约着对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差异性进行阐释的复杂性和有效性。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相同性主要体现在范畴广延性的相似、“群体性”、“普遍性”等特性的相似、过程的相似和功能的相似等等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不同性在于:发生过程的不同,发生方式的不同,文学史意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文学运动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明末清初文人“尊情尚性”文学思潮研究
12
作者 何莘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明末清初是重要的社会历史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明显的风格迁移,朝着个性化、趣味化、世俗化方向发展,其内在精神和审美形式,都强烈而鲜明地打上了这种转变的烙印。李贽"童心说"、汤显祖的"至情说"和李渔的... 明末清初是重要的社会历史转型期。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明显的风格迁移,朝着个性化、趣味化、世俗化方向发展,其内在精神和审美形式,都强烈而鲜明地打上了这种转变的烙印。李贽"童心说"、汤显祖的"至情说"和李渔的戏曲创作观等,都表现了明末清初"尊情尚性"的文学思潮特征,具体表现在诗文方面有"公安"三袁;通俗小说有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戏曲作品则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李渔的"传奇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尊情尚性 文学思潮 戏曲作品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帕力孜提·玉山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8年第4S期117-118,共2页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中的代表,对于中国的影响较为深远,除了国情相似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在国别文学之间的影响方面。可以说,中国文化思潮的发展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就俄...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中的代表,对于中国的影响较为深远,除了国情相似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在国别文学之间的影响方面。可以说,中国文化思潮的发展受到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就俄罗斯文学对中国影响进行分析,客观阐述俄罗斯文学特点,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 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从呐喊到彷徨——现代文学作家心态扫描与透视
14
作者 程娟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1-65,共5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是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是作家的灵魂史。波澜起伏的时代思潮为观照作家的心态变化提供了参照体系,考察现代文学作家心态变化与文学思潮的关联之后发现,作家心态不断经历着从思潮袭来时的激昂乐观到思潮退去后的悲...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是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是作家的灵魂史。波澜起伏的时代思潮为观照作家的心态变化提供了参照体系,考察现代文学作家心态变化与文学思潮的关联之后发现,作家心态不断经历着从思潮袭来时的激昂乐观到思潮退去后的悲观失望的变化,由此构成了从呐喊到彷徨的循环怪圈。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作家缺乏独立的人格精神和清醒的主体意识的历史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作家心态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无政府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综述
15
作者 邓欢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之一,在几十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溢出了政治领域,向中国文化、文学渗透,以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和乌托邦的理想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兴趣,使这一思潮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发生了密切联系。近些年来...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之一,在几十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溢出了政治领域,向中国文化、文学渗透,以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和乌托邦的理想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兴趣,使这一思潮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发生了密切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政府主义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类是无政府主义与作家思想的研究,以对巴金的研究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关于鲁迅与无政府主义、郭沫若与无政府主义、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研究等等。系统梳理这些学术成果,并作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文学思潮 作家思想
下载PDF
《蓝雪》的文体特性及其生成机制
16
作者 刘家民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蓝雪》作为新时期优秀的哈萨克族短篇小说,其独特的文体特性不仅对于民族文化意蕴的揭示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民族艺术特质的呈现也有重要价值。《蓝雪》的文体机制显示了本民族文学元素与主流文学元素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蓝雪 文体 文体机制 新时期 文学趋势
下载PDF
理念形式与表达策略——论“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17
作者 席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在属性上 ,文学思潮具有“史学”性质 ,而创作方法无疑更侧重于“理论”范畴。前者可归入“艺术史学” ,后者则属于“艺术哲学”。就思潮而言 ,无论状态描述 ,还是“思潮史”的梳理 ,主体之于对象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关系”。对“创... 在属性上 ,文学思潮具有“史学”性质 ,而创作方法无疑更侧重于“理论”范畴。前者可归入“艺术史学” ,后者则属于“艺术哲学”。就思潮而言 ,无论状态描述 ,还是“思潮史”的梳理 ,主体之于对象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关系”。对“创作方法”的辩析 ,是文学研究中对流派、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常规手段。文学思潮是在“文学活动”的“历史性”和“心理性”的交叉地带扎下自己生命根须的。“文学活动”的“历史性” (即语境 )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审美心理趋进、变化的可能性空间 ,“文学活动”的“心理性”在见证社会历史的同时 ,也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永恒的记录。创作方法的观念与规则 ,只有在我们面对具体的艺术成果时才会鲜明化。创作方法归根到底只是有关作品结构与风格状态区分时的存在。创作方法观念的体系性 ,即生成、变化、更迭等 ,依托自身就可以完全被说明。社会活动的变化并不是可以直接越过主体而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来。文学思潮的群体性质 ,使其在生成、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参予艺术活动个体的强大规范力量。创作方法对于文学活动主体的影响作用 ,无法以先置或普通覆盖的方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创作方法 关系
下载PDF
八十年代文学坐标系上的曹乃谦--重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
18
作者 李丹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4-89,共6页
重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可以发现,曹乃谦是八十年代文学坐标系中的独特存在。小说对受难历史背后人性的冷静谛视明显超越了将反思对象指向政治和时代的反思文学作品;运用原生态叙述方式看似接近于新写实小说,但其情感并非零度,在不... 重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可以发现,曹乃谦是八十年代文学坐标系中的独特存在。小说对受难历史背后人性的冷静谛视明显超越了将反思对象指向政治和时代的反思文学作品;运用原生态叙述方式看似接近于新写实小说,但其情感并非零度,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潜藏着作者强烈的爱憎倾向和人文关怀。同时,曹乃谦小说的文体别具一格,有小品文简约、隽永、真实的特征。曹乃谦小说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仍然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乃谦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八十年代 文学潮流
下载PDF
跨文化与跨学科: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双维拓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承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31,F0002,179,共11页
西方文学思潮研究是一个有待拓展与深化的重要学术领域。以19世纪为例,西方文学思潮的生成、发展与流变呈国际性范式,正是这种国际性文学思潮的出现与传播,使得文学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意识被激活,比较文学应运而生。自然科学是19世纪西方... 西方文学思潮研究是一个有待拓展与深化的重要学术领域。以19世纪为例,西方文学思潮的生成、发展与流变呈国际性范式,正是这种国际性文学思潮的出现与传播,使得文学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意识被激活,比较文学应运而生。自然科学是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科学与文学思潮之关系的研究,是西方文学思潮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浪漫派在主张“反科学”的同时,又从自然科学中汲取艺术灵感,浪漫主义也像现实主义一样是自然科学在19世纪结出的重要文学果实。外国文学学科体系建设离不开文学思潮的研究,而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是拓展与深化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思潮研究本身就属于比较文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思潮 跨文化 跨学科 自然科学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重写文学史”的崭新学术资源——评六卷本《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20
作者 汪若然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蒋承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六卷本,以下简称《思潮研究》)以反思为基点,对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义等六大文... 蒋承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六卷本,以下简称《思潮研究》)以反思为基点,对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颓废主义等六大文学思潮做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对正确认识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演进等诸多方面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作用,更是在综合性层面上填补了本土学界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的薄弱环节。该书为外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崭新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澄清偏见,拨乱反正;二、直面时弊,返璞归真;三、系统把握,修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文学思潮 重写文学史 西方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