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5
1
作者 谭桂林 周海波 +1 位作者 张光芒 杨洪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 金秋时节 ,学校举行座谈会隆重庆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德发先生从教 5 0周年暨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等省、校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祝贺。座谈会期间 ,本刊约请业内学者就“朱德发教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笔谈 ,着重对朱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作了讨论。现把谭桂林等人的笔谈发表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发 文学史著 文学史学 五四情结 文学思潮流派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向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5,285,共7页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 从审美历史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是发生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思潮,它建立在个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审美理想由和谐向崇高的历史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有着多种表现形态,其复杂变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和谐 崇高 启蒙 现代性 文学思潮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8,242,共5页
中国百年文学思潮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但进入新时期后的20年,则转移到商品与艺术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可以指向文学自身的文学性问题,即文学怎样以"当下的"意识形态唤醒文学的意义指向与精神活力。理论的缺席,无疑... 中国百年文学思潮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但进入新时期后的20年,则转移到商品与艺术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可以指向文学自身的文学性问题,即文学怎样以"当下的"意识形态唤醒文学的意义指向与精神活力。理论的缺席,无疑是中国文学发展缺乏理性指导与反思的重要原因,这既与政治环境的紧张有关,也与研究者怯于抽象与思辨的思维惰性有关。因此,中国文学思潮研究,不仅需对文学进行反思,也需对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进行反思,即反思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学思潮 问题转移 理论缺席 美学意义 反思之“思”
下载PDF
从“任情率真”到“兴寄讽喻”——论李杜诗歌创作思想的演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成恩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6-69,共4页
文艺思潮作为一种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相关联,同时又影响、规范作家们的创作活动。李白和杜甫对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各自进行了他人无法更替的独特探讨。李白对清水芙蓉的诗美的追求,反映了盛唐诗人特有的气魄和... 文艺思潮作为一种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相关联,同时又影响、规范作家们的创作活动。李白和杜甫对诗歌艺术的特殊规律,各自进行了他人无法更替的独特探讨。李白对清水芙蓉的诗美的追求,反映了盛唐诗人特有的气魄和自信。而由盛至衰的社会转折则为杜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他在客观、全面地评价历代诗歌和总结诗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的著名诗歌观。作为一个朝代的诗歌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文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唐朝的文艺思想的发展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潮 文艺思想 诗歌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国民性问题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5-90,共6页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剖析了90年代的几大文学思潮,认为其继承了以往"关注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优良传统,使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展示了许多新的特征,为国民品格的最终提...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剖析了90年代的几大文学思潮,认为其继承了以往"关注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优良传统,使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展示了许多新的特征,为国民品格的最终提升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思潮 国民性特征
下载PDF
论沈从文的浪漫主义
6
作者 陈安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其总的精神指向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探求,是"现代性"的自我批判。从哲学、美学的视点出发,沈从文的美学追求与写作实践趋近、隶属于欧洲思潮运动中的相对纯正的浪漫主义,但内在不乏东方式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其总的精神指向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探求,是"现代性"的自我批判。从哲学、美学的视点出发,沈从文的美学追求与写作实践趋近、隶属于欧洲思潮运动中的相对纯正的浪漫主义,但内在不乏东方式浪漫主义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思潮 沈从文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表现主义论争:起因、内容及其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宪军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表现主义作为德国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美术、文学、电影、音乐和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在表现主义文艺思潮沉寂之后的1937—1938年间的关于这场文艺运动的论争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表现主义,这场论争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论争本... 表现主义作为德国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美术、文学、电影、音乐和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在表现主义文艺思潮沉寂之后的1937—1938年间的关于这场文艺运动的论争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表现主义,这场论争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论争本身也使人们加深了对表现主义的理解,该文拟对这场论证的缘起和内容进行说明,并指出这场论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表现主义 文艺思潮论争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学思潮的价值取向
8
作者 范立红 《学术探索》 2019年第8期109-11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伴随着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的激烈变革,走上了自身的发展轨道。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也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与先锋... 20世纪90年代,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伴随着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的激烈变革,走上了自身的发展轨道。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也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与先锋小说对人性的深刻反思,20世纪90年代文学在抛弃了传统的价值理念、道义担当之后,个人欲望、情感诉求也就成了人性的核心内容。对人的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历次文学创作思潮的核心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新状态文学 身体写作 价值取向 文学思潮
下载PDF
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
9
作者 杨春时 林朝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文学主潮由启蒙主义文学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构成,这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民族国家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民间文化视域下的探索与超越——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考察
10
作者 欧芳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迟子建早期小说表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将死亡看作落后事物消逝的象征。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事突然出现“新意”,将先锋小说技法、民间文化与死亡意识相融合。新世纪以来,迟子建则明确站在民间立场书写历史,将死... 迟子建早期小说表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将死亡看作落后事物消逝的象征。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事突然出现“新意”,将先锋小说技法、民间文化与死亡意识相融合。新世纪以来,迟子建则明确站在民间立场书写历史,将死亡叙事上升到历史叙事层面。这具有阶段性特点的死亡叙事,主要源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作家对死亡认知的深化以及创作主体与文学思潮的互动。迟子建小说对“死亡”这一永恒话题的阐释,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之成为中国当代乡土小说中的重要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死亡叙事 民间文化 文学思潮 价值
下载PDF
王安忆创作主题的多元呈现
11
作者 李灿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文学思潮 嬗变 升华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民主主义文学思潮——兼论理性启蒙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12
作者 文俊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8-31,共4页
民主主义文学是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为创作指导思想,坚持文学为人生、为平民的观念,注重文学启蒙效用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民主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萌芽、成长、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它与左翼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既有交叉、互补,也有对立... 民主主义文学是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为创作指导思想,坚持文学为人生、为平民的观念,注重文学启蒙效用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民主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萌芽、成长、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它与左翼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既有交叉、互补,也有对立、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主义 文学思潮 理性启蒙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人”的价值与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统一——试论新时期文学的价值选择及其历史地位
13
作者 范立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9-84,共6页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展示了在"极左"路线下人们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他们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情感、生命历程,文学由此恢复了对于"人"的命运的关注,重新回复到了"人"的文学的发展轨道。无论是伤痕文学对苦...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展示了在"极左"路线下人们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他们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情感、生命历程,文学由此恢复了对于"人"的命运的关注,重新回复到了"人"的文学的发展轨道。无论是伤痕文学对苦难的倾诉,还是反思文学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或是改革文学对于改革理想的热烈憧憬,八十年代初文学所关注的都是一定政治、经济环境中的"人",作家们是把个人的价值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高度结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人性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把现实生活的原生态整体地还原出来——法国自然主义和新写实主义的比较
14
作者 沈露儒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5-117,144,共4页
法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原因、主题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简略地... 法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原因、主题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简略地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新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 文学思潮
下载PDF
“文学思潮”的构词逻辑与历史流变
15
作者 张小刚 王莹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9-73,共5页
从构词逻辑的角度梳理“文学思潮”这一概念的流变史,发现历史上的“文学思潮”这一概念分别指向作家作品中的思潮、理论批评中的思潮、作品和理论批评中的思潮、有关文学的思潮等。在此基础上,从文学生产的角度对“文学思潮”这一概念... 从构词逻辑的角度梳理“文学思潮”这一概念的流变史,发现历史上的“文学思潮”这一概念分别指向作家作品中的思潮、理论批评中的思潮、作品和理论批评中的思潮、有关文学的思潮等。在此基础上,从文学生产的角度对“文学思潮”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文学”不仅仅是作家作品,也不再是某种具有永恒本质属性的超然物,而是包括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过程的系统活动;“思潮”也不仅仅是作品中的或者理论批评家的思想、观点,而是包括作品生产、接受、消费以至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声音”,作家作品、出版商、媒体、舆论、批评家、一般读者等因素都成为“思潮”中“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诸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社会—历史的合力作用下,“思”才得以成为“潮”,“文学思潮”才得以产生。如此界定“文学思考”凸显了这一概念的历史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构词逻辑 历史流变
下载PDF
“后现实主义”——今日俄罗斯文学的一道风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启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当代俄罗斯文坛上发育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她已覆盖自"30后"至"80后"好几代俄罗斯作家,呈现出一拨又一拨且有多种类型的艺术探索,显示出独特的哲学取... 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当代俄罗斯文坛上发育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她已覆盖自"30后"至"80后"好几代俄罗斯作家,呈现出一拨又一拨且有多种类型的艺术探索,显示出独特的哲学取向与美学追求、艺术定位与诗学特征,已然构成当代俄罗斯文学中一种有气势成气象的文学思潮,而在实现着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双重超越。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范式,它拥有独具的世界观、独特的人生观、独到的意义观。既反思记忆中的历史又直面当下现实的文学叙写,既有所解构也有所建构的艺术写生,在生动地体现其别具一格而新人耳目的探索路向,在深刻地展现其积极介入当下现实生活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联 当代俄罗斯 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艺术范式
下载PDF
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步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左翼文学思潮非常大的影响。这其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文在对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左翼文学思潮非常大的影响。这其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文在对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左翼文学思潮 儿童文学
下载PDF
人的意识的张扬和演化——简论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后的女性小说创作
18
作者 王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皆带来了女性小说创作的繁荣 ,促成了两个女作家群的崛起 ,并赋予了她们类似的创作特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源于“五四”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人”的意识从有到无 ,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奈但完整的历史循环... 20世纪中国两次人道主义思潮冲击皆带来了女性小说创作的繁荣 ,促成了两个女作家群的崛起 ,并赋予了她们类似的创作特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源于“五四”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人”的意识从有到无 ,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奈但完整的历史循环圈 ;而源于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创作 ,却是从“人”的意识引申到了“性别”的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思潮 女性小说创作 革命文艺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